.
回来晚了,明天早上补上。。。
‐‐‐‐‐‐‐‐‐‐‐‐‐‐‐‐‐‐‐‐‐‐‐‐‐‐‐‐‐‐‐‐‐‐‐‐‐‐‐‐‐‐‐‐‐‐‐‐
宋代卖引法茶叶市场管理讥构述论
陶德臣
[摘要]:卖引法是宋代主要的茶叶市场法律管理方法之一。与此相适应,宋代建立了以户部‐‐太府寺‐‐榷货务都茶场为核心的茶事管理体制,对茶叶市场进行严密管理。这些管理机构分工不同,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榨取茶利的目的,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宋代;卖引法:茶叶市场;管理机构:功能
茶法的严密足以说明法律调控管理手段对市场的重要作用,而维护市场发展,保证茶法的贯彻执行,则必须依靠~整套行之有效,功能不一,组织健全,结构完善的行政机构及一大批得力能干的官员来加以保证。事实上,针对禁榷制、通商制、卖引制不同的法律管理体制,与此相适应,宋代官府建立了不同的组织管理机构。
宋代卖引法主要包括蔡京崇宁四年(1105年)东南实行的长短引法,政和二年(1112年)东南实施的合同场法和赵开建炎二年(1128年)仿蔡京合同场卖引法大更四川茶法。虽然三次茶法改革无与禁榷法根本不同,但由于施行时间、地域的不同,茶事管理机构均有所区别,只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均已纳入户部‐‐太府寺‐‐榷货务都茶场茶事管理体制。现对该体制下涉及卖引法茶事管理组织机构作一介绍。
1、户部。为六部之一,宋初以天下财计,jj--司,本部无职掌,止置判部事1人,以两制以上充,受纳上贡之物。元丰改制,还政于隋唐时期行之既久的三省六部制,罢三司,权并人户部,户部才真正有实权。户部设左曹、右曹、度支、金部、仓部5司。金部掌茶盐香矾,榷场禁榷、便钱等,同时还。勾考平准、市舶、
榷易、商税、香茶、盐矾之数,以周知其登耗,视岁额增亏而为之赏罚&rdqo;。主官为金部郎中、员外郎各1人。分设7案,吏额72人,北
宋末改为6案,人员增为93人,南宋时为60人,淳熙十三年(1186年)又减为56人。户部长贰则为尚书、侍郎各1人。
户部对茶事的管理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稽核考校通商法下的茶税和茶租钱数额盈亏情况,从总体上把握茶利收入情况。二是规划调整茶业经济政策,并组织实施①。三是会同刑部、吏部对所属下级茶事管理机构的帐目进行勾覆、审计,对茶官吏员进行考课、奖惩口。四是具体由户部所属的金部归口负责茶事的日常事务。如&ldqo;茶盐香矾则金部掌之&rdqo;。金部还举&ldqo;榷场禁榷、简税&rdqo;以及&ldqo;便钱&rdqo;印等事。
2、容豢寺。元丰改铡,太痔寺接管了琢三司掌管的。邦图财货之政令及瘴藏出纳商税平准贸易之事&rdqo;。成职称太府寺卿,从四品,副职称少卿,秩正六品,长贰合称4卿少&rdqo;。丞3人,秩正8品,主簿各{入,默8豢,处理其俸攀努。太毒寺设豢7,辑隶富司25个。苟茶有关的官司省3个。
一悬茶库。一如隶属三司体制下之职能,仍为&ldqo;掌受波浙湖建剑茶茗,以给翰林诸司及赏赉出蘩&rdqo;。哭懋囊三司癸斜改索予太窍寺。二慧都商税务。&ldqo;掌收东城商旅之算,以输千左藏&rdqo;。由干汴京是北方最大的茶叶市场和茶叶集散中心,故茶税作为商税的一部分,数量相当可观。临安也是鸯寒最大豹茶睁瀵费零场,茶镶糠立,巍然遣有相当数量豹茶税可征。
三是灾引库。&ldqo;掌给即出纳交引钱钞之攀&rdqo;。交引寺设书押、钞引寺丞2员够。北宋末,蔡京所创长短喜|法,会闲场卖手l法,鸯米赵秀在强蠲大簧荼法,均
以钞引法作为制定贯彻茶法的中心,这种体制一直沿袭到宋亡。可见,交引库魑推行卖引法举足轻重的机构。
总之,原蓐三司对茶攀的管理权限毫转淹声帮和太府寺分治。除4元裙(1086‐1093年)初,以仓部郎官印发文钞,三年(1088年)复归本寺(指太府寺‐‐引灏)&rdqo;,&ldqo;建炎(1127‐1130年)诏罢太寿寺,以奠瑟掌职务拨隶金邸,绍兴元年({{31年)复,以章亿守太府寺丞,描覆印茶、盐钞弓|&rdqo;@外,户部‐‐太府寺对茶的管理体制自元丰五年(1082年)官制改革艨至南宋灭亡,一照运转正常。无论是崇宁钞善l法还蹩会蜀场荼法,惩涉及到卖善|、批鏊、缴引、消销等茶引之事,均有严格的程序,并缎印发茶引的太府海备案。管理茶引和茶税是太府寺和户部的主要职责。两者的主要区别在:户部征纳全圈茶税,太痔寺链收象城荼税,印发、蹬纳、核消茶薤钞霉l,两者密切瓣念。
3、榷赞务都茶场。榷挠务北宋均有之。汴京&ldqo;榷货务都茶场,通在桥东。盖国初循唐制,旧以九路之灌,囊达于淮,去裂爨茶,霉剩转盐&rdqo;@。l£宋的榷货务设于京城和沿江六大榷货务。这里只讨论京城榷掇务,因为沿江榷货务已详述。衷师榷货务始于乾德三军(964年),≮弱。与建安、汉豳、籍霜并置o,&ldqo;淳化四年(993笨),废襄、复州务,其后京城务虽存但会给交钞往来,而不积茶货&rdqo;瓣。从太祖朝初期到太宗朝晚期,京城榷货务职能发生根本变化,嚣簸积茶货到2不获茶货5,说弱它与漆江六大禳货务已商根本区别。其职鬻为&ldqo;受商入便钱给券及入中茶盐.出卖香药、象掇之类&rdqo;。。京师榷货务以京朝官、诸司使副、内传聂人监&rdqo;@。天釜兰年(1025年)三月,又萋。蓥在衷禳货务门2贯,簿称篷f.】,二年一替,以尝列外任廉千使臣、殿直以下充@。熙宁三年(1070年)十月,_翻榷货务&ldqo;监官文臌二员,另一员予大小使臣中通选奏举&rdqo;。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ldqo;诏并榷货务入赘荔务,将枣易务箨主赛,获壤货务作下界,仍以东、颈务为名。所考公人,即将榷货务旧额并市场务,新添八数,量行拘定&rdqo;。元丰七年(1084年)因户部之请而复旧。政和二年(1112年)懋毙寒宋,蠢都茶场取箕职笈焉彼之,榷货务彩同虚设。
南宋立国之初,即蓿手恢复建立榷掇务。初置真州榷货季妒,《宋史》卷一百六十二《职京志》云:榷货努郡茶场,4掌鹾慧餐砜钞霉l之政,令以透瘩贾佐
国髑。旧制置务以通榷搦,建炎(1127‐1130年)中兴.叉置都茶场给卖茶嚣,随行在所榷攒务置场。虽分两嗣,而提辖官、监寅并通衔,管千外置&rdqo;,。于囊耀秘钞,绘卖东鸯荼簸&rdqo;吃建炎二霉(1128年)正月,诏真州榷货务等行在(扬州)并为一司,印卖钞引,以行在(皇帝驻足毕之地)榷货务为名,依旧随
处设膈。仍由梁扬祖、杨渊提领。翌年纛月又与江宁毖设棱货务《五月改炎建瘴)。缨兴三笮(1133年)置榷货务于镇江、吉州,五年({135年)嚣吉州务,
而行夜务移至临安,&ldqo;以都司提领&rdqo;,形成临安(行在)、建康、镇江兰火攘货务的局面。这一体制运行至鸯寒灭亡。乾道三年《{167年)三月,滚以24&nfn;万
缗为颧.行在800万缮,建康t200万缗,镇江400万缗,其中茶盐之利占相嬲份额
都茶场也是北宋融设。初置于元半六年(1083年)◆一月榷矧茶憨成都,称蠹。博卖都茶场5&prl;元{右(1086‐1093年)更化,应户部之请废除博卖都茶场o,
元符元年(1098年)九月,诏令复置o。政和二年(1112年)蔡京行合同场卖引法,&ldqo;在京见置比较铺并罢&rdqo;,&ldqo;在京置都茶务,专管供进末茶及应干茶事(茶事指主要卖茶引‐‐引者注)&rdqo;,又&ldqo;长短引令太府寺以厚纸立式印造书押,当职官置合同簿注籍,讫每三百道并籍送都茶场务[al=&rdqo;@o]&rdqo;@o[/al]可见,都茶场又称都茶务、都茶场务,除纳贡末茶外,主要功能是推行合同场法。基本特征是&ldqo;场置於产茶州军,而簿给於都茶场&rdqo;,从而达到。长短引辄窜改增减及新旧对带、缴纳申展、住卖转鬻科条悉具&rdqo;之目标。合同场法是政和茶法的核心内容,都茶场是保证合同场法得以贯彻执行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都茶场的重要地位。宣和六年(1124年)诏令都茶场隶属应奉司,翌年罢都茶场。南宋继承了政和茶法,立国之初即置都茶场给卖茶引,随行在所于榷货务置场。人员分为两司,但提辖监官并通衔管千。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在都茶场,罢合同场18个,惟洪州、江州、兴国军、潭州、建州各置场1个,监官1名@。建炎四年(1130年),诏榷货务都茶场依旧隶左右司提领措置,并罢设提辖官。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战事重起,淮东、淮西总领所兼提辖榷货务都茶。为便于筹集军饷,此时似乎三榷务无已并置都茶场。乾道七年(1171年)闰十月,应户部尚书章谊所请,诏令榷货务都茶场拨隶户部,监官依旧堂除,各路盐场官由本路提举茶盐举辟。赵升将左藏库、文思院、榷货务、杂买场并称&ldqo;四辖&rdqo;,由此可见,其在南宋财政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榷货务都茶场兼涉盐、酒、楮币等事,还设监押号簿使臣,简称号簿官,各设6员,共12员。后各省减2员,共8员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