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走亲访友,实在是没有新意,因为外婆在何晴家里,所以何晴她们一家就只是去祭拜外公,在当天也就回来了,没有留宿,现在倒是充分体现了有车的好处。 w-w-w.-.c-o-m。
何晴的老爸何志国也已在年前拿到了驾照,所以这次为了体验一把,就由何志国开车,他也一直嚷嚷着要快点去买一部自己来开。
对于这个何晴倒是没意见,给了他一张银行卡,让他刷卡就可以了,反正他以后也是要用到车的,快点买了的话,也不用跟自己抢车开。
本来中正集团有个年会,但是何晴没什么兴趣,而且也是希望能够多待在家里陪陪父母,所以也就没有去参加。
春节就在每天嘻嘻哈哈的日子中过去,转眼间,又要开学了。倒是在开学前一天,何晴将何波一家送到了浙江大学,那套房子她们也很满意,大妈虽然随行,但是也只是照顾她们几日,等她们适应了,还是要回去的,大伯一个人在家她也放心不下。
之后何晴便回了学校上学,每天三点一线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分外充实。
一张张试卷,仿若将何晴带回了高中时代,只是曾经的高中,自己有太多的好友,而现在,除了姐姐和心蓝姐姐的陪伴,要说朋友还真的是没有。
首先,可能是由于何晴年龄太小,成绩又太好,所以与班里的其他同学差距实在是太大了,跟他们也聊不起来,再者,在何晴眼里,眼前这么春光灿烂的孩子,跟自己有些沧桑的心还真是有些不搭。
反正日子便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间便一个月了,凌芳倒是来过好几次,给何晴和何霞送了些东西,水果什么的,每次何晴她们都会拿出来与同学分享。@其实何晴也怀疑凌芳是太空了,以前自己也是一个月放一次假的,怎么没见她来看过她。
反正一个月过去了,何晴也回了家,这次家里显得格外热闹,小舅,小姨和大伯都在。小舅他们没什么事,说是新店开起来了,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也还都克服过去了,情况还不错,就是来感谢一下,顺便问问租金的事。
对了,何晴的父亲何志国已经在中正集团正式任职了,总公司为他招聘了财务管理人员,其他的就随便他自己,其实在他还没上班的时候,就已经有两个大工程等着他了,首先是越兴高中那边的店铺以及小区,再有就是中正集团自己的办公大楼,因为肥水绝没有流入外人田的道理,所以就看他自己安排了。
因为对小舅他们地承诺。所以还是临街店铺先开工了。现在都已完工交付,倒是有很多人想要租赁做点小生意,只是苦于找不到业主。
这一点何晴也是早就想到了。现在老妈实在太空。所以也应该找点轻松的活干干,让她充实一点。她就将这些店铺的经营权交给她,让她出租收点租金,还有小区开发出来以后,可以卖也可以出租。反正以后是随她自己地。
本来她不肯答应。说是怕赔了。这个工程地资金耗费其实不大,也就不到一千万地工程,但是老爸地建筑公司独立核算。所以先由总公司支付资金给他。然后从何晴的年终分红里扣除好了,算是内部借贷吧。
何晴和凌芳说这以后就是她自己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反正是没有赔这回事的。赚了钱就是她自己地。以后何晴可是不给家用了。凌芳也总算答应下来。准备即刻上任。
何晴就当是出钱给凌芳玩了,至于结果如何。@自己是真的不关心。只要凌芳开心就好。每个月有钱拿,又怎会是不开心地事呢?而且还不至于太无聊。
至于大伯,何晴知道也只有他的事情才算是事情,所以就请他到了楼上书房谈。
大伯已经正式上任了,只是现在才知道这是怎样一个烂摊子,比自己了解到的还是要差上许多。乡政府不但没有任何资金,而且还欠着很多钱,这倒是让何晴奇怪了,细问之下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是公款吃喝的问题,本来是一年结算一次,但是上任恐怕也是知道要让贤了,去年就没有结算了这笔账,其实就算让他结算,乡政府也拿不出这笔钱,这一年的吃喝招待,居然也有百万之巨。
还有一个最明显的就是私家车问题,上任乡长副乡长居然都配车了,所以全市最贫困的越兴乡的公家车倒是最多的,有六两之多,要知道每一辆那都是二三十万啊,这些购车款都还欠着。
何晴很是疑惑乡镇府的钱到哪里去了,何志明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反正账面上是没钱了,何晴估计是做假账被****了。
而且更甚的是越兴乡的学校老师都已经欠了几个月的工资,教育局过来很多趟了,只是乡政府也实在是没钱。
前世这些情况何晴听到的多了,现在到也不怎么觉得奇怪,只是对于何志明而言,挑战大了一点而已。
何晴给何志明的定位是真心为老百姓做实事,不但是政绩的问题,而且何晴知道有中正集团的支持,何志明的官不会坐到这里为止,当然人际关系也要搞好,这是一门学问,不过也只有这一点,何晴不担心,大伯绝对是力所能及的,不然也不会认为他是从政的料了。
现在那些乡政府的债权人闹得欢,何志明算是心力憔悴了,还没开展工作,就给他来了个这么大的烂摊子,估计也是乡政府的某些人想要给他来个下马威。
现在似乎也就只有卖地这条路了,何晴早就看上了上饶村后面那几座山,只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现在既然乡政府如此困难重重,何晴也就准备顺杆而上。
何晴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何志明显然是惊呆了,不知道何晴买下那些山做什么。何晴的回答是想开个木材厂。当然这只是何晴的一个借口罢了。
那几座山延绵大概有五六千亩,何晴准备两万一亩吃下,这个价格其实也不低了,毕竟山上没什么珍贵的木材,以何志明的眼光看来,乡政府是大大地赚了。只有何晴自己知道自己是占了多么大的便宜,但是对于何晴而言,其实也是资金的占用,因为何晴并不准备开发。
何志明思考之后,觉得这个建议十分可行,何晴的中正集团,其实他了解得甚至比何志国还要清楚,所以虽然不知道何晴怎么拥有的这些资金,但是也知道拿出一个亿对何晴来说也不会伤筋动骨。
这次何志明又猜错了,这次买山的资金,何晴不准备动用集团公司的钱,不是想要独吞这一笔巨大的财富,而是希望自己拥有完全的所有权,那么便可以说话算数罢了。
乡政府很快便成立的专门的工作小组与何晴谈判,这次何晴的目的只是拿下这座山脉,也没有其他的条件,价格也给得十分合理,其实算是高了,所以谈判进行得很是顺利,当签下合同的时候,何晴就知道自己为自己的家乡保住了一抹绿色。
乡政府有了这一个亿,显然是轻松了很多,何志明也乘机树立了威信,当然这些钱还是要花出去的,作为政府的一把手,何志明显然是有个这个决断的权利。他迅速地还清那些欠债,而且还听从何晴的建议对于公款吃喝这个问题进行大力整顿。
公款吃喝想要完全杜绝其实也不可能,但是也有方法可以减少一些。何晴的建议是指定唯一的接待机构,每个月去结一次帐,以后招待就全定在这里,其他地方的发票一律不给报,而且每个签单的人都要写明接待事项。这让乡政府的人很是怨声载道,因为其实很多人都是带自己的人出去吃喝,却用公家的钱报销,但是这番作为却赢得了民心。
还有公车私用的问题,何晴建议将车都交由乡政府统一管理,要用车的时候必须登记并注明使用事项。
这些何志明也都一一实施,乡政府的形象要好了许多,而且花销也少了,那么接下来,就该为农民办实事了。
何晴在那次与何志明交谈的时候,其实还提出让何志明对越兴乡的教育情况做一次系统的调研,何志明一下子就明白要从教育入手了,但是具体怎么落实,何晴却没有明言,说是要等报告出来再说。
何志明也是脚踏实地的人,不会有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所以也明白凡事都要实事求是,没有实践调研就盲目地开展工作,只能是睁眼瞎罢了。
所以对于何晴的藏着掖着,虽然表示了理解,但是那段日子,心里也是一直纠结着,想何晴到底是有什么主意了。
说来也怪,似乎自从何晴上高中以后,不,应该是暑假开始吧,就感觉是变了一个人,以前怎么懂事也就是帮着做做家务,学习成绩好点罢了,而现在,不但用半年的时间创下这么大的基业,而且还精明事故地像个混迹社会已久的了,让自己都自叹不如,所以无形中也已经将她当做了依靠,对她有了盲目的信任。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