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南方三十丈处,一方箭靶耸立架上,乐声鼓起。。
李青筠平心静气而立,抬肘沉肩,搭弓扣弦,目光凝聚靶心——
“噌”地一声清响,箭离弦而出,和着鼓点力透靶心!采声四起……
“射法”是书院学子必修的课程,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进行习射大考。目下正在进行的,就是“射侯”考核。
射侯考较的方式是由乡射之礼演化而来,三番各有四射,每番的第一箭为预射不列入成绩,只看正式的这九箭。最后的一番则要求应鼓中靶,正中靶心方算通过。三番皆中靶心则可计“优等”!
……
“亦筠果不愧为陇西李氏子弟,射术这等高明!”说话的却是李青筠的好友——南郡学子罗文幍。
“是啊,亦筠和鸣邑两个,每次习射的大考都是优等,不像我,平日里练习的也不错,一上考场就不成了!”旁边宋子扬接口道,嘴巴嘟着有些闷闷的样子。
李青筠笑道:“你考试的时候眼中不是箭侯,而是优等,心念纷杂,如何发矢中的?”
宋子扬不好意思地笑道:“是呢!我便是静不下心来!”左右看了看,又道:“秉泽呢,怎地还不见出来?”
“这里太晒,到阴凉处等他!”李青筠抬肘擦了擦头顶的汗水。
天气还是有些炎热,几人一路说着从书院靶场走出,步入侧面的园廊中。他们均是武士装束,轻衣紧袖,背后汗水已经浸渍。
“亦筠,你来一下!”程老夫子不知何时出现在不远处,朝这边招了招手。
李青筠闻言忙走了过去,宋子扬和罗文幍对视一眼,均不知是何原故,只得远远地观望,心中暗自猜测。
……
“不知夫子有何指教?”园廊一侧,李青筠恭恭敬敬地揖礼问道。
程老夫子微微点了点头,“你可听说过四舆学士的由来?”
李青筠心中一动,神色不变地说道:“学生略有听闻,不知其详,请夫子指点!”
程老夫子捋了捋胡子,目光悠远,缓缓地说道:“古时士子求学,四方游走,以交通之不便,近者数百里,远者数千里,经月累时,犹得以跋涉山川,冒历风霜,识天地之高厚,亲民物之繁变,其所以强身体而壮精神之道,非今日书院学子所能及也!”
轻叹一声,程老夫子感慨道:“今日掩目于书本文字之中,放胆于朋偶罄咳之侧,体魄衰而精力糜,意何以坚?操何以洁?智何以敏?而嫥嫥焉唯知从事于知识技艺之传习,造诣有限,运用无力,根本已拨,妄希花果,亦多见其不知务矣!”(注1)
“夫子所言极是!”李青筠若有所思地点头。
程老夫子唇边隐现一丝笑容,“向才所言却不是程某之高论,而是三十年前我书院前辈山长沈崇德先生之语!”说到此处语出敬意,“为此,在沈老山长的倡仪下,我中原四大书院每隔两年,即各自派遣品学优良的学子游历中原,问学于四大书院,且与当地学子交流学问,于今有三十年矣!这便是四舆学子的由来。而凡得四大书院共同认可者,可称之为四舆学士!”
说到这里程老夫子转向李青筠:“亦筠可有此愿乎?”
李青筠谨慎答道:“固所愿尔,只是亦筠才疏学浅,如何当得如此殊荣?”
程老夫子微微一笑,“老夫已经观察亦筠多日了,你读书所涉广博、才思敏捷,兼之辩才出众,却并不恃才傲物,待人谦和、恭敛有让,德行与学问俱佳,正是合适的人选!因此上,老夫向书院举荐了你,书院的师长们也多对你赞誉有加,这才来问问你本人的意愿!”
说到这里程老夫子语气顿了顿,以期许地目光看着李青筠:“不过你也当知道,四舆学子,历来为各书院学子中的佼佼者,此等机会不知为多少学子向往,岂可轻予,如今得师长举荐者亦不在少数,你若有心于此,还须努力才是!”
李青筠忙拱手道:“多谢夫子举荐与诸位师长们的抬爱,亦筠不胜惶恐!自当力学笃行,不负师长的谆谆之心!”
程老夫子颔首道:“此事你还须先问过家中长辈,待商议后再来回我吧!”
“是!”
李青筠面上平常,心中则实为惊喜!
四舆学士,虽不是什么官职爵位,却为世所尊崇,对本人及家族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荣耀。此前在韩府寿诞上的弘农杨伯知,就是凤栖书院中最早的四舆学士,如今已为当今名士、享誉天下了。
当然,书院的举荐并不仅仅如程老夫子所言,观其德行学问即可,还要考虑一些其它因素。
比如家境不够殷实的去不得,游学的费用书院是不会出的,由学子自行承担,如此漫长的旅途所需不菲,不是普通家庭所承担得起的。
而门阀世家中的嫡长或家族中重要子弟,书院也不会推荐,什么原因呢?想想看,四方游历,在如今这个豪强林立、匪患四溢的年代,其实并不安全,若是浩浩荡荡带着一群护卫,岂不好笑,那还算什么游学?故而成为四舆学士可说是士族中旁系子弟们的梦想,一旦游学归来,在家族中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身分也相对超然。
如果凤栖阁还在李亦筠的名下,此次推荐怕也未见会轮到他,毕竟他系出豪门,在家族中的地位又不好判断,书院也会存有顾虑。却想不到他才将凤栖阁易主,就获得了这等机会,可说是此举的意外收获了!
不过,正是由于四舆学士超然的身分地位,历来的竞争都是很激烈的,获得举荐也仅仅是开始,想要最终成为四舆学士也绝非易事……
*******************************************************************************
“亦筠,程夫子找你说什么了啊?”
才回到几位友人的身边,宋子扬就迫不急待的问道。此时纪秉泽也已经从耙场出来了,大家一起等在原地。
李青筠微微一笑,“程夫子推荐了我代表书院去四方游学。”
“四舆学士!”几人不禁惊呼出声。
“亦筠,你好厉害!哈哈,我宋子扬的朋友中出了位四舆学士!”宋子扬高兴得小脸放光,得意洋洋地说道。
纪秉泽则面对李青筠左看右看一番,方笑着点头道:“夫子们果然慧眼识人,似亦筠这般的人物,才当得起四舆学士的称号!”
罗文幍也笑道:“恭喜!”
“只是举荐而已,离四舆学士还差得远呢!”李青筠摇头笑道。
“不就是大考后的文会吗?亦筠一定行的!”
“是啊!”
……
几人兴致勃勃地说了一会儿,纪秉泽想起了近日凤栖阁的事情,冷笑着说:“听说李家大公子夺了你的凤栖阁,他恐怕想不到,亦筠却因此有机会成为四舆学士吧!”对于自己朋友的产业被抢占,纪秉泽还是有些愤愤然。
李青筠笑了笑,“这不正好,‘祸兮福之所倚’,今日是也!”
宋子扬突然道:“对了亦筠,我听说冯姑娘要成亲了!”
———————————————————————————————————————
注1:此段文字借用了钱穆先生的《改革中等教育议》,略作改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