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九曲深巷鸣心曲
作者:七弦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98

宋子扬突然道:“对了亦筠,我听说冯姑娘要成亲了!”

纪秉泽在背后重重拧了宋子扬一下。.

“什么时候?”李青筠脸上笑容凝住,脱口而出。

被纪秉泽这么一拧,宋子扬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心虚地说:“说是……在年内,不过……正日子还没定下来,也……也未见就……”

李青筠勉强一笑,“也是一桩喜事,到时当备上份厚礼,怎么说也是相交一场……”

纪秉泽忙岔开话题道:“对了,鸣邑今日怎么没来?”

“我正要说呢!”罗文幍接口道,“韩兄怕是又去了平康坊了!”

“什么?”纪秉泽气恼地说:“他不是已经说过不再去了吗?”

李青筠沉着脸说:“我去把他揪回来!”言罢也不去换过衣服,回身就向书院外走去。

剩下三人相互对视,一时无语。

*******************************************************************************

李青筠疾步走出了书院大门,原本四舆学士的欣喜早已不知所踪,此刻眼前浮现的尽是虹桥边冯童彤凝视的双眼,他不想让旁人见到自己失意的样子,也不愿看到朋友们生怕自己难过时的小心翼翼……

沉缰打马,不觉一路直接来到了平康坊。

依旧是门扉半掩,深巷小园。

两字细柳垂烟,疏丛花枝掩映。

庭下鹦鹉唤得欢快,青衣小鬟娇俏相迎。

“李公子上次一别就不见踪影,害得我家云姑娘整日惦念!”小丫头吃吃笑道。

李青筠此时却没有调笑的兴致,只随口问道:“韩家公子在不在这里?”

青衣小鬟噘了噘嘴,“真真是个无情的,到得这里却是要找什么韩公子!”

李青筠也懒得再说,顺手掷过去一枚银钱。

接过银钱的小丫头一脸惊喜,小姑娘迎来送往间自有几分眼色,知道客人此时有事,也不再多话,忙引李青筠向里面内堂走去,一路走一路悄然偷看李青筠,手中的银钱则攥得死死的。

……

这里还是先稍微介绍一下此时的币制。

自有汉以来,高祖刘成进行了新币制改革,货币主要为金铜,按照不同成色分为五级币制,价值由低到高分别为铜钱、大钱、宝钱、小金、足金,采用的兑率为十进制。铜钱多半是铅铜,价值相当于李青筠知道的古代铜钱,同样是外圆内方,一千为贯;大钱的成色是黄铜,含少量的锌,与铜钱的比例是一比十;宝钱却是含金铜,圆形实心,外缘有细齿,色泽光亮宜人,与铜钱比例则是一比一百;小金其实就是金币,一枚金币值一贯钱;足金则是大枚的金币,比小金大一圈,含金量较纯,一枚足金顶十枚小金。白银没有作为货币金属,大概是汉初国内的白银储量还不多的缘故。

汉初经济发展迅速,冶金技术也有较大突破,货币的铸造采用压印模具,并经过抛光,制作精美,不易仿制。而到了如今,世家门阀把持朝政,中央集权力量薄弱,无力控制民间私铸货币,币制开始紊乱,被高估面值的大钱则迅速贬值,且价值浮动较大,官方又没有相应的调整政策,已经退出了金融舞台。而黄金由于受士族喜爱,用途广泛,价值飙升,也远远超过汉初时的兑率,金币价格大幅上涨,民间足金兑换宝钱的比率已经高达1:400~500。由于丝路商贸的兴旺,国家储备中的白银充盈起来,这时候银币开始正式登场了,并取代了昔日的小金,成为流通新贵,被称作银钱,与宝钱的官方兑率依然是1:10。不过金银币面值较高,基本上只流通于贵族之间,寻常百姓多数一辈子也没见过。因此,铜钱与宝钱这两种制钱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而市面上一枚宝钱已经折合铜钱约为180文了。

而李青筠赏给青衣小鬟的一枚银钱,出手可说是大方之至了,身处长安繁盛之地,银钱也不算少见,却鲜有赏赐到她手上的,寻常时候她一个月的赏钱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到不了这个数字。

*******************************************************************************

青衣小鬟一路引着李青筠直到了绯衣所居的内室厅堂。才进得门来,眼前但见绯衣于堂前曼袖起舞,也没有乐曲伴奏,只是口中清吟着节拍,随意而舞,却别有一番韵味。她的对面,一名锦衣公子把酒欣赏,此时已醺然欲醉,正是李青筠要找的韩大公子!

李青筠沉着脸走过去,一手掩住了韩鸣邑拎起打算续斟的酒壶。

“亦筠来了啊!”韩鸣邑循着酒壶上的手臂抬眼望去,这才恍然发现,换作平时,他定会感到羞惭脸红,这会儿却酒意正浓,只傻傻而笑,“来……咱们兄弟……一起好好喝几杯!”

李青筠又好气又好笑,当着外人面不便说他,于是笑着朝已经停下舞蹈的绯衣做了个手势,绯衣点头会意,娉婷飘然而出,行至门前回眸一笑,风姿绰约无限。

李青筠目光在房里扫了一下,却从窗前的书案上端起一杯残茶,二话不说,直拔到韩鸣邑脸上。

“啊呀!”韩鸣邑大叫一声,似乎清醒了些,睁眼见到李青筠,才要出口的咒骂咽了回去,却是一脸的委屈。

“你看看你,成什么样子了?”李青筠放下茶杯,没好气地说:“前阵子怎么答应我的?现可倒好,连学都不上了!出息了啊!”

韩鸣邑嘻嘻笑道:“只此一回,一回,下不为例!”

李青筠摇了摇头,“你不必向我保证,韩家世代簪缨,家族对你寄予厚望,而你如今这般模样,岂不令长辈寒心?”

韩鸣邑的目光却黯然下来,呵呵一笑,竟有着几分苦涩,“厚望?有谁对我寄予厚望?……将军……呵呵,我自小就羡慕……大将军……凛凛威风啊……这么多年的习武不缀……真是太痴了!……哈哈!而今才明白,终我一生,怕也没机会统兵作战了!”说到最后,虽是在大笑,那笑声却满是愤懑与失望,还有着无奈与不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