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左轮手枪
作者:浪漫o0o邪少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38

在周杨的一生之中,他最不愿回忆的时光就是离京返回并州王府之后的那三天。.那段日子里周杨经历太多的忙绿、癫狂和淡淡的开心,让他忘记了有娇妻妃儿在凄凉得等他,也忘记了穿越之后的无穷恐惧。

面对未知的时空和血腥味儿浓郁的封建王朝,周杨感到自己就像一片浮萍,在这个隋朝的时代大海中无根漂泊,所以确保可以生存下去才是他的第一需求!而不会武艺的他首选的自卫手段自然是枪!所以在那三天里,周杨不仅仅是召集工匠做了一辆四轮马车,另一方面他也在做一个可以让他有安全感的东西,那就是左轮手枪。

至于用后世的知识敛财、发展科技、卖弄唐诗宋词博得一片喝彩,那是他想也未曾想过的!因为周杨深深明白在可以确保存世保身以前,低调做人才是最佳的生存之道!

谈到制造枪,周杨并不陌生。

周杨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在那里他从伙伴那儿学过如何制造枪。那时的“枪”也只是一种助兴的玩具。男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希望做军人的狂热,所以经常会一起玩兵匪打仗的游戏,那么枪是必不可少的道具。这种枪有一个很是雅俗共赏的名字,[洋火枪]或者[链子枪]。洋火枪的主要制造材料也和真正的枪没有丝毫关联,只是由一些自行车链条、粗铁丝、一段橡胶内胎、一些细铁线条组成。制造的过程也很简单,将自行车链条中的铁轴打通,然后用细铁丝捆绑在一起,就有了一个类似枪管的部分。再将粗铁丝弯曲成枪的形状,和类似枪管的东西串在一起,将同样是粗铁丝做成的扳机、前段直条后端带环的“枪栓”组装起来,它击发的动力来自橡胶内胎做成的拉条提供的弹力。[请勿模仿,危险。]

这种枪玩起来发声很响,增加了兵匪作战游戏的真实性和乐趣性,所以那时的男孩子几乎每个人都会制造,也会改装。以这种枪为原型,可以改装出类似燧发枪的恐怖武器,所以大人极端反对,若是一旦不幸被发现,一顿教训和毒打是少不了的!只有一部分胆子比较大的男孩子才敢偷偷做出这种枪,带着它上山打打山鸡、兔子、刺猬之类的小动物。周杨恰巧就是属于这部分胆大的男孩子,他做的“枪”也极为炫酷和精准,所以渐渐成了伙伴中的领头人物,也就是孩子王!

儿时制作的枪一般是单管或者双管枪,虽然也可以伤人,但连续性不好。因为这种枪装弹过程繁琐、消耗的时间比较长,这样的缺点就决定了这种枪保命的机会很小,所以周杨没有制作出这样的火枪用来防身。周杨看重的是那种气导式自动手枪,装弹十二发,可以连射,但这种导气式的枪栓制造起来很复杂,他也只是有一些模糊的概念而已!若是摸索上几年,他也许可以做得出这种枪栓,但是他目前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所以他不得不放弃这种奢侈的想法。

左轮手枪渐渐成了他的首选,因为左轮手枪构造简单,动作可靠,使用安全,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决不卡壳,若是遇到哑弹,只需在扳一次扳机,转到下一颗子弹即可。他对左轮手枪也有一种比较熟悉的感觉,加上来自于火爆的欧美大片所学到的一些零星的知识,所以制造起来要比自动手枪简单的多,更何况他还有了一个很好的蓝本模型。

他在密室之中的货架物品之中找到了一把玩具左轮手枪,这种手枪的枪身由黄铜制作,所使用的弹药是那种吸盘式的塑料弹圈,只可以发出响声和焰火。周杨并不在意这种枪的鸡肋之处,他只在意这种枪的闭锁装置。为了弄清它是如何推动轮盘旋转,又是如何闭锁,周杨将它拆开,并按照比例开始仿制零配件,经过一番摸索和改进,最终做成了西部牛仔常用的左轮手枪。

对于子弹,周杨并不陌生,他儿时就经常做。他首先适配了黑火药,并且做成和弹药历史上有过辉煌的有烟子弹。只是试射了一次,周杨就有些心灰意冷。火药爆炸之后产生的推力虽然足以推动弹头飞射,但是爆炸所产生的浓密烟雾和剧烈震动大大影响枪的实用性!除非周杨放弃手枪的构想,把手枪做成有枪托的长枪,这样抵在肩上击发可以大大减弱震动对射击精准度的影响,但周杨怎么可能背着一支长枪到处跑!

无烟子弹立即跳进周杨的脑海之中,他迫切的希望制造出高能效的火药!无烟子弹的推进火药主要成分是硝基棉,制造过程很简单但也有些危险性,主要步骤就是将脱脂棉浸入硝基溶液[例如浓硝酸]做成絮状纤维物,然后做成粉末即可。对于化学还算不错的周杨来说,利用大隋已知的矿物做出硝基溶液并不难。查阅一番古籍之后,周杨通过硝石和硫磺做出了硝基溶液,又用生石灰和天然块碱[主要成分是a2CO3]做成了用来脱脂的苛性钠[即aOH]溶液,有了它才可以制作出制作硝基纤维的最重要材料:脱脂棉。

之后,周杨才发现他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那就是隋朝并没有棉花这种农作物!自然棉也是没有的。周杨并不知道后世这种普通农作物的原产地竟然是印度和阿拉伯,此时它还尚未传入中原。周杨不敢也不能相信,只差一步就可以成功,难道要功亏一篑么!他发疯似的撕开枕褥,希望可以看到所谓并不存在的棉花,但他却只看到并不认识的木绵!

“宋元之间始传其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由此可见棉花在宋元之始才传入中原,此时的大隋的确没有棉花这种东西!

周杨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硝基棉的确是用脱脂棉制作,但脱脂棉却还有另外一个来源,那就是木材纤维。1832年,法国人H.布拉孔诺用浓硝酸与木材、棉花相作用第一次制得脱脂棉,1846年C.F.舍恩拜因使用硝-硫混酸制出了硝酸纤维素,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之后发现它的威力比黑火药大2~3倍,所以立即被利用于军事用途。周杨走进了定势思维的死胡同。

难道真要功亏一篑吗?当然不会。

大隋虽没有棉花,但周杨却有。周杨踱来踱去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最终还是想到了他的棉花在哪儿!超市货架上有些女性月经用品,他认为没有用处就随意丢到角落里,但此时它们却可以派上大用场,因为那些都是由棉和木浆制作而成!特别是劣质的品牌产品,其含棉量出乎周杨的想象。周杨至今还记得他那时对着这些让人脸红心跳的东西,那副哭笑不得的尴尬神色,好可笑![不要用砖头拍我。]

有了硝基棉,无烟子弹自然就不是难事,但是还是需要继续加工一下。硝基棉的燃烧过程太迅猛,并不适合直接做子弹推进剂,所以要将它和蒸馏出的一定量酒精、水混合;另外还要加入从樟树中蒸馏提取的精油,也就是后世中类似樟脑丸的成分,它扮演的角色是“钝感剂”;再加入一些硝石,可以一定程度上消弱枪焰。若是追求美感,还可以加入一些“光泽剂”石墨,这样的火药就是所谓的“单基火药”。

周杨在前往岭南之时送给兰陵所谓“砰”声就可以杀人的东西,就是如此制作而出的左轮手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