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千里寻药(2)
作者:杨光汉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538

人的命运永远被自己的性格所左右,这一点,杨天深信不疑。到了自己被抛弃于远山荒郊的现在,杨天一点也不觉得怀有任何的悔意,相反他为自己能够遇到尚仁杰、段小波合段语等这样的朋友而觉得终生幸运,并能够为段语的病情奔波于这样的穷乡僻壤而倍感自豪,激情顿生,所以爬行在酷热的大山里,忍着体力的贫乏和热气的侵袭,他一点都不觉得苦累,相反还把这样的遭遇变成一种快乐的体验,脚下的步子也变得轻快多了。

这样左颠右跛地穿行了好几个小时,他终于爬上是山顶,终于可以隐约望见前面有了一个村子,零零散散的几十户民居,或隐或现地分布于茫茫群山深处,杨天狂喜至极,迎着清新的山风一路奔去。

盘山作为共和国最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和闭塞自是不在话下,而祖祖辈辈蛰居山顶的瑶族人更加困苦和落后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专治骨折骨断的瑶族老人也姓陶,由于医术怪癖独特而富有疗效,在方圆几十里内可谓人人尽知,杨天找了白天不下地干活的几个小孩子问询时,居然都知道陶老医生的家,几个脏兮兮的小孩子没有见过多少生人到过这样贫穷落后的山区造访,童性大发,纷纷嚷着自愿带路。伴着一路欢闹地寻到陶老医生家时,只见两三个流着鼻涕、衣裳褴褛的小孩子正在家中哭叫着,无人看管,显然正是民工潮风起云涌留存下的印记了,一只栓在树脚的黄狗见了杨天,疵牙裂嘴凶猛地朝着他尽力吼叫,杨天一时也不敢靠前,找了旁边一个冰凉大石块坐了下来,往嘴里点上一只烟,听得山风呼啸而来,呼啸而往,心里突然涌起一种久违的感动和清新,便四下里享受着漫漫无边的寂寥来。

杨天是个心神灵动、多愁善感之人,置身于恍若一切都已消失的世界,此时在处于高山之巅的空旷瑶族山寨里,他独自一人等候着瑶族老医生,好象这个世界里惟独只留下了自己一个人,万般清凉,而又觉得无比的沉静,他扭转了眼睛,朝着东南的盘山方向望去,久久地无言,痴了。他似乎看见还躺在盘山州公墓里的尚仁杰也正用熟悉的眼光向他遥远递来,用无声的语言向他倾诉着活着的孤单与无助

直到傍晚快六点的时候,一个扛着锄头、头发花白、鹤发童颜的老者出现在杨天的眼前,看见了陌生的杨天,略微感到惊诧,又立即恢复了神态,径自向自己的家里走去。这就是传闻中很神的老医生了,杨天心中一阵狂喜,连忙站了身来,嘴里热情招呼着,自来熟一般随他进了门。

老人已经快七十岁了,还自己下地干活。“没办法啊,农村人就这苦命,不象你们城里人,老了就有退休金可领,病了有公费医疗”,他把杨天也看成城里人了,一脸平静地说,非常认命的神态。杨天极度感慨,又同他唠着家常。老人的老伴也还健在,还在地里劳动未归呢,他们有两个儿子,替他们生了三个孙子,却忙着到广东打工去了,“没办法,这年头种粮食不管钱,孙子就丢给我们带了。”

知道了杨天的来意,老人又细细地问了段语的伤情和症状,思忖了片刻,他告诉杨天,中医和西医治疗的根本区别是一种是治本,一种是治标,前种主要着重五行的阴阳平衡,而后一种则是采取器械治疗的方法,往往取到的是一种短期而不能永远根除的功效,这病自己确实能医,估计让病人重新站起来,问题不大,说着便去里屋拿了一些山里自己采集来的中药,详详细细地告诉了杨天熬煮和服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