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多走一步,便离她愈远一步
作者:后街金庸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96

失魂落魄,沿着中间一条道去,任马自行,完全没有了赶路的心思。忽然心想:“嘴巴真笨!急着复什么命?我先送苏姑娘回云南,晚一个月回扬州,师傅就要杀了我,也是可以的。”眼前一炫,哈哈一笑,当即掉马去追。

可是追回好远,沿着左边一道,直赶一个时辰,也不见苏宛云的人影。这一刻简欲发疯。

浑浑噩噩,也不知走了多久,来到一处镇子,界碑上写着“?吉镇”。

班浩下马打尖,进了一家酒楼,要了三壶酒,两个菜。

小二殷勤为他斟了第一杯,自去催菜。

班浩瞧着手中蓝色的小瓷杯,悠悠出神,本想一醉,忽然没有酒兴。

等菜上来,要一碗米饭,糊里糊涂吃了半碗,菜也没动,摸出银子来结账,也不管小二找了多少碎银,出来寻马,却不见了。拍拍脑袋,想起方才忘记拴在马柱上。本不是自己的熟马,定然无处寻了。

当晚歇在镇上,一夜难眠,知道自己离苏姑娘是越来越远的了。

第二日四处买马,偏生本地生意寥落,好不容易,才买到一匹瘦弱老马,还花去十两银子。

班浩无心计较,骑了一路茫然而行,也不知自己到底要去往哪里,当真哭笑不得。

终于定一定神,收敛了心。盘算先到江西,再往北回江苏。什么魁门,什么衡山派,什么长寿刀派,那是全然无关紧要的了。

说来奇怪,在经历了许多风波后,若得以平安归家,本该是件十分美好之事。何况又有秘籍在身,将来一旦练成西沙经,造化修为,远比现在强去千里。对练武之人而言,更算无比的幸事。

但班浩却无一丝欣喜。

每日上马赶路,下马吃饭,总不由自主地想:“苏姑娘现在哪里?在做什么?说什么?找到花婆婆了吗?回云南了吗?”翻来覆去,如此等等。

往回家的路多走一步,便离她愈远一步,一种深入骨髓的痛感,无从排遣。

如此信马由缰,走了十来天,还没走出湖南地界。

湖南的山川旅途,本和天下四处一般,没什么稀奇。但是此时,竟像有别样的出奇,轻易便缠留住了这位伤心的异乡客,令得他痴痴忘返。

这日到了一处小镇。问问乡人,居然还在潭州府,几乎发晕得要笑出声。

班浩也不知自己究竟在湖南转了多大的一圈,可是并不着急,随便找家客栈投宿。

进了客房,神思恍惚。店伙计端来热水,他洗脸洗脚毕,躺在床上,百无聊赖。

那夜月光甚好。

班浩忽然想起:“第一回见苏姑娘,便在潭州府乌鸦渡口。”

一骨碌爬起来问店伙计,此处离乌鸦渡有多少路程。

可怜这位店伙计,从没出过远门。虽年近四十,一双眼睛,就未见过方圆二十里以外的风光,又哪知道什么乌鸦渡了。

班浩问不出名堂,突然心中无比恼怒,烦躁不堪,将店小二一顿痛骂。

店小二哪里服气,一时吵得满店投宿的人皆知,有个年轻的客官故意寻事骂人。

一些年长客人便来劝慰责怪,纷纷说班浩的不是。班浩怒极,与这些人懒得理论。舍了客栈不住,出来露宿镇外田中。其时夏谷才收,田中空旷,拔了几大捆青草铺下。虽然蚊虫嗡嗡,居然是十余天来睡得最香的一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