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薛宝钗――我看“红楼孤独者”之二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99

))

在《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章节,两位美女才女的对话,让人感叹。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宝钗笑道:‘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l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

宝钗的一句“同病相怜”,便把自己平时隐忍已久的痛苦,一语明了了。

说是劝慰别人,也是自己倒苦水了??宝钗是个明理懂事的孩子??她只会为家里分忧,不愿为亲人添愁。

母亲年老,哥哥暴躁??他们只是宝钗担忧分忧的目标,却绝不是宝钗倾诉肺腑的对象。

我们可以想象,无数个夜晚,一个美丽的女孩,彻夜失眠??为了家事操心,为了亲人担忧,当然也为自己感叹.....

有人说她少年老成,有人厌她虚伪无情??可真正了解她的人,更应该为她“内心深处的孤独”而深深嗟叹,可敬可爱、可悲可怜!

宝钗的情感是孤独的。

“喜怒不形于色”的从容背后??是她自己擦干的眼泪,是她自己抚平的伤口。

过早的“成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比如“孤独”。

这朵牡丹花,就这样早早的盛开寒冷的枝头了。

————————————————————————————————————

(三)宝钗的孤独——理想和命运。

薛宝钗,命中注定??是个“孤独者”。

故事一开始??宝钗,是在母亲哥哥的陪同下,进京入选“才人赞善”之职的。

当然后来并没有选上??

但假设一下??如果宝钗被选上了,又当如何???我们不免想到“上官婉儿”“班婕妤”等历史上著名的女官,才华横溢的女儿,最终一个个成为宫廷内部勾心斗角的“政治牺牲品”!

孤独,凄凉,终此一生。

好在宝钗没有没选中去做女官;但是她的“孤独悲凉”的悲剧命运,却并没有从此转变。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宝钗的《咏柳絮词》。

从这句词中,我们不难看出宝钗抑制不住的“平步青云”的伟大理想。

宝钗,有抱负、有才华、也有策略(比如通过劝学宝玉,想达到妻以夫荣的美好愿望)??可惜,宝钗没有这个“好命”!

她自己身为闺阁女儿,根本就不可能出人头地、大展宏图;而她那一把金锁死死套牢的贾宝玉,却又不是个“读书当官”的好材料??于是,她必将最终失落,最终孤独。

宝钗的“理想”是孤独的??没有人真正理解她,也没有人帮她实现理想。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作者用一个“怜”字,来惋惜感叹宝钗的“才华搁浅”;作者用一个“埋”字来哀悼嗟叹宝钗的“理想覆灭”!

宝钗“孤独”的理想与抱负??让多少当今社会的男儿,也自叹不如,也感慨万千。可惜,那个时代,不曾给她被人理解的欣慰,更不曾给她实现理想的机会。

“宝钗的理想的孤独”??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几千年来,封建才女们的共同悲哀和无奈!

哀哉??牡丹。

所以有读者说??“钗在奁内待时飞”??是映射:“宝钗后来改嫁贾雨村”。

其实,依我看来,倒是好事一桩阿??夫唱妇随、志同道合、共同进取,大展宏图。

这样子,宝钗便不会孤独了,总比跟了一个没出息、后来也没身价的宝玉,强的多多了!

当然,爱宝钗的读者们,自然舍不得如此;曹雪芹,多半也是舍不得的。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所以说,曹雪芹还是安排了宝钗最后嫁给了宝玉??可这却是“一大悲剧”的婚姻。

宝玉的心,已经跟了林妹妹上天了??宝钗守着个“无爱的躯壳”??这和“守活寡”,有什么两样?!

到最后宝玉出家,宝钗若再剩下一男半女??这份“孤独和悲痛”,又将成倍增加了!

没有丈夫,是大人的孤独;没有父亲,是孩子的孤独!??何其惨痛!!

宝钗的命运??不论如何,最终必将“孤独”凄凉。

怨谁呢???宝玉无心,金锁无知??到底是谁的错呢?!!

夜半灯下,宝钗在心底不知道问了几次、哭了几次??答案,却只能是寒风敲窗、白雪茫茫,她理一理鬓边的白发,欲哭无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附笔。

我是用感情写文字的;写到这里,便又有点沉重了。

谁愿意做个“孤独者”???没有人,会持肯定答案的。

但“身不由己”,在某一个年代,某一种的条件下??“孤独”,只是一种“宿命”!

躲不开,逃不掉??即使你再聪明、再乖巧??最终,只能无可奈何、形影相吊。

寒冬腊月,看满天的雪花??像不像,宝钗凄凉的微笑,绽放在凛冽的风中,渐渐残凋......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