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话已至此,是福是祸就看你们自己的选择了。”站在始往朝鲜最大港口城市釜山的船头,唐绍仪仔细品味着那天在两江总督府门口,姚兴华对自己所说的那一番话,后背冒出的冷汗已经侵透了衣襟。
从姚兴华的那番话语中,唐绍仪惊恐的发现,姚兴华对朝鲜政坛各方势力和民间力量的了解,绝对不下于已在朝鲜任职多年的自己和袁大人。凭些对朝鲜的了解,唐绍仪绝不相信自己在南京所说的那些夸大了事实的话语,真的能够蒙蔽了姚兴华。可如果姚兴华洞悉了自己的企图,那他为什么又会答应出兵朝鲜,帮助袁大人座稳他的朝鲜太上皇呢?越想越想不明白的唐绍仪,心中的恐惧感也就随之增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难道姚兴华早就有了插手朝鲜事务的打算?”既然想不明白,唐绍仪索性也就不再去想它,看着客轮四周那波涛翻滚的海水,和朝鲜当今的局势又似那般的相像。自己和袁大人真的可以一边努力稳定朝鲜的局势,一边抵御各方势力对朝鲜的侵袭吗?唐绍仪不知道那种信心该从哪里找寻,只得无奈的仰天长叹一声,边低吟着《老子。五十八章》中那句著名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边走回到自己的船舱之中。
与回到朝鲜的唐绍仪心中忐忑无底相比,顺利找到进兵朝鲜借口的姚兴华,倒是一脸的轻松写意。经过一个上午的时间,姚兴华和严复一同写出了一份极具感染力和煽动性的奏折,这份奏章在写完的当天,就被姚兴华以四百里加急呈送给了远在京城的皇上和西太后慈禧御览。
当然,除了明面上的这份恳请朝廷恩准两江出兵朝鲜的奏折之外,姚兴华也还没有忘记给近来与自己走的很近的恭亲王奕同一下气,并拜托其在皇上和西太后征询诸朝臣意见的时候,能够帮自己说话。
姚兴华也相信,因为之前的借船事件而与李鸿章产生不睦的恭亲王殿下,应该会很乐意在这样一个时候,在朝鲜那个远离北京权力中心的地方,给李大人制造一些麻烦和烦恼。并这样做,也可以算是还了借船事件欠下的两江人情。
自从慈禧为了平衡朝中的各方势力而重新启用恭亲王奕,奕又很令慈禧失望的在政见上拥护皇上一派,致使储绣宫对整个朝政的把持力度,大不如从前了。可是无论今后的发展会如何,暂时看来似乎朝中还没有哪一股势力可以真正的做到取而代之,皇帝陛下距离真正的乾刚独断,也总感觉着还是差上那么一点。所以储绣宫暂时对于各方来说,还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而且储绣宫在暗处,到底还隐藏着怎样的实力,各方心里也都没有底,谁也没有胆量去轻试其锋,所以这大清朝的最终决定权,仍然还掌握在这位今年已经有五十六岁高龄的西太后手中。
“小李子,皇上那边关于姚兴华要出兵朝鲜一事,议出个接过来没有啊?”虽然还掌握着朝政的最终决定权,可是在议政方面,慈禧愈发的感觉到那些忠于自己的人,比如军机大臣孙毓汶和徐用仪已经渐渐的被排挤出朝廷的权利核心。
“回老佛爷,刚才有人来报说,这会子皇上还在和恭亲王、醇亲王、李鸿藻和翁同龢他们和议着呢,不过听说几位大人的意思似乎比较一致,都是赞成姚兴华出兵朝鲜的。”掌管整个大内宫女太监的李连英,似乎是如今在明面上还能坚定的站在慈禧一边,屈指可数的几个手中握有实权的人之一了。
“哼,奕、载沣和翁同龢都是与李鸿章有过节的人,在这件事情上自然是不会帮着李鸿章说话,不过这样也好,如果没有人把李鸿章逼到无路可走,他有怎么会真心诚意地投靠咱们呢?”
“难道老佛爷您的意思是同意让姚兴华出兵朝鲜?两江现在已经有些尾大不掉了,如果老佛爷您再这么继续纵容下去的话,恐怕两江的姚兴华就要超过李鸿章,成为咱们大清的第一外臣了。”作为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宦官,李连英凭藉着天生对政治敏锐的嗅感,一步一步地爬到了如今的这个位置,也确实是有其过人之处的。
慈禧抬眼看了看说出这么一番见解的李连英,心中不由得一阵感叹,“如果这个李连英不是宦官的话,自己还真想好好的提拔提拔他,真是可惜了这么一个可造之材了。”不过,所谓站的高才能望的远,李连英作为一个大内总管能说出那么一番话确实是展现出自己超乎常人的才能。可是以慈禧看来,虽然姚兴华因为实力的越来越强,也就变得越来越不似从前那么听自己的话了,可是要是说他姚兴华真的已经和皇上通气连枝的话,他慈禧也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因为就在去年姚兴华来北京的时候,他还因为避免明确表态而得罪过光绪皇帝。
在者,关于此次两江出兵朝鲜一事,在恭、醇两位亲王和李鸿藻、翁同龢两位军机大臣明确表态支持的情况下,自己绝对犯不上为了一个与自己离心离德的李鸿章,公开与三方实力作对。而且,通过这次事件,想必远在天津的李鸿章,也应该能够看清楚如今朝廷的局势了吧。在恭亲王重新出山的今天,他想要投靠皇上的那一条路,已经被堵得严严实实,难以通过了。如果他还向要继续在朝中立足,继续与几大实力分庭抗礼,那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投靠她西太后慈禧。
就此,姚兴华关于出兵朝鲜的奏折,虽然在朝堂上遭到了来自李鸿章的北洋一派激烈反对,可是在恭、醇两位亲王殿下,以及整班军机大臣的支持下,还是很快就获得了光绪皇帝和西太后慈禧的批准,同意姚兴华出兵五千进驻朝鲜汉城。不过也是由此,原本还能够和睦相处的姚兴华与李鸿章二人,正是走向了对抗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