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情节特殊,字数仅2100,请多多原谅】
天文二十四年(1554年)4月28日,来自清水山城的快马赶到了小谷城,告知老夫人病危的消息。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坐上战马带上几名随从向着清水山城赶出。
老夫人自从移居清水山城后便终日咳嗽,呕吐不止,显得痛苦异常。眼见病情日趋严重,又无计可施,众人唏嘘不已,一时之间全城上下一片慌乱,众人吩咐着想要将此事告知小谷城的赖纲。老夫人身形十分消瘦憔悴,但神智依然非常清醒,心中虽一直惦记着他,可到了死亡的边缘挣扎着,却也没有一点惊慌的颜色,并把大小事情料理得有条不紊,静静地等候着那一日的来临。
不想让此事打扰政务繁忙的儿子,以免打扰赖纲的心情,时时阻止下人们的行动,一色藤远每日与老夫人一同以泪洗面。到了临终,真正无法隐瞒了,只得将此事情通告了小谷城的使者。
“母亲,您不可以死,我要让您看着我夺取天下,让您成为天下最幸福的人!”赖纲心急如焚地挥动着马鞭不停抽打着刚刚从美浓运来的骏马,惆怅以及悲伤的表情,由于长时间没有尽孝,心中不免异常的愧疚。
跟在赖纲身后一同出来的叶野纲良和赤井直正在看到主上的样子后,便已察觉了赖纲的心思。两人也加紧跟随在他的身后,都默然不语,众人急急通过了朽木谷冲进了清水山城。
三人走上台去,侍卫们早早看到了赖纲的到来,已经报告了城主高岛纲宽和一色藤远两人,两人的表情异常憔悴和悲伤。一色藤远的表情异常不好,脸色铁青,那是一种可怕的脸色,赖纲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脸色,是青的,黑青的。声音也很嘶哑,他不停地嘀咕着一些莫明的话,赖纲上前一把握住了一色藤远的手问道:“父亲,母亲的病情如何?”
他只是摇了摇头,不再说话,脸上分明有两行已经干了的泪水。赖纲摇了摇头,眼中有一颗泪水滚动着、滚动着,深深呼了一口气想要镇定下来,那才是他的心性,可一迈开脚步他的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两行泪水挂满了脸上。
赖纲又呼了一口气,推门走了进去,叶野纲良和赤井直正只身留在门外也暗自伤心,看到了高岛全宗正摇头望着他,见赖纲进来,站起来,走过来,当经过赖纲身边的时候在他的耳边说道:“老夫人已经病入膏肓,现在是回光返照,好好尽尽人事吧!”
赖纲点了一下头,走了进去,坐在了高岛全宗刚才所坐的位置,低头看着这个时刻挂念自己的母亲,“看来我不是孝顺的孩子,母亲,受累了!”
“孩子,你来了,我曾经想,一定要在临死之前好好和自己的儿子道别……”母亲这样说道,说着,口中的声音越来越低,好象有说不完的话。
“是我的错,我不该让你移居到清水山城的,我不该不常常来看你的,请原谅我!”赖纲的嗓门提高了,他想要和他的母亲好好谈谈,谈谈这些年来的经历,这些年来的酸甜苦辣,未来的理想,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她已经没有机会来倾听他的经历,他的酸甜苦辣,他的理想。
“不……我不需要……我只要你能平平安安的生活就好了……答应我,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儿子,儿子……”
说完,她长时间的停顿,呼吸越来越轻,赖纲喘了口气在床边哭出声来,这是他第一次为一个人的死亡而哭泣,他曾经见过无数人的生命在他的面前死去,可并没有如此强烈的感情,这个就是亲情的纽带,这是他们母子两人的生离死别。
过了好一会儿,她安静了,再也没有苏醒来说任何话。赖纲还以为她还活着,可是明明知道此时她已经去了,剩下的只是没有暂停的呼吸和心跳来支撑着。
“母亲,母亲……母亲……”赖纲希望能叫醒她,只要她醒了,看到他就会有生存的**,就能战胜死亡,他揉着她由于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已经发凉的手。
“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母亲,,,,,,,,,,,,”
母亲还是没有醒过来的迹象,赖纲意识到这是他最后叫她了,他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喊母亲了,他亲吻她的唇,他亲吻她的额头。
赖纲的父亲和女眷们进来了,一色藤远是跌跌撞撞地进来的,大声的哭着,他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哭得这样伤心。他嘶哑的嗓音和大滴的泪珠,他呼喊着母亲的名字,百合子,这是赖纲第一次知道母亲的名字,也是最后一次知道,他以后不可能再叫这个叫做百合子的女人母亲了。
过了好一会儿,赖纲告诉自己要冷静,他深深呼了一口气,用手擦拭了一下脸夹,吩咐着众人搀扶起父亲一色藤远离开,然后便夺过女眷手中的热毛巾给母亲擦脚,擦手,那有点浮肿的身子诉说着她经历的苦难。她是含辛茹苦地把他养大,然后异常痛苦的将他送走,当他刚刚有了一点成就,她却走了,她不想走,她不想。
赖纲显得很平静,仿佛是别人的亲人离去,过了好一会儿,他在叶野纲良的搀扶下来到了天守阁中休息去了,躺在床上,他无法入睡。
安葬在清水山城旁的町社的墓地中,赖纲想要让她能够时刻关注着他,立刻督促着他。北近江广阔的平原上,到处都是送葬人以及各个寺庙念佛僧众。
据《战国雄鹰》记载:一色百合子十六岁时生下赖纲,二十三岁与赖纲分离,三十三岁时于清水山城去世,一生生活在苦难中,正要享受人生的时候却突遭病魔袭击,清水山殿津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