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英雄团的旗帜
作者:丹东大米汤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40

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惊天动地的战斗啊?中国团的战友们杀红了眼睛,他们一个个如虎下山朝桥头堡冲锋,这一刻他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营长桑来朝报仇。也许中国团的战友们真的愤怒了,他们把桥上守敌全部歼灭后还不解气,恨不得把所有敌人的尸体统统打上几枪,有的战友愤怒得把敌人的尸体掀到桥下的河水里让激流冲走。任辅臣没有制止,他这时也制止不了他们了,战友们的过激行为完全是白匪军造成的,如果不是他们三番五次来进攻中国团战友们也不会如此残暴。托博尔大桥一战,中国团伤亡惨重,连日来,所有的中国团到处是在悲愤的气氛中。尤其是潘百川,他比谁都伤心,几百具战士的尸体横在那里触目惊心,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这次战役全团共有600多人阵亡,只有160多人没有受伤,几乎所有人都挂了花,包括任辅臣,他的胳膊也负了轻伤。潘百川泪水涟涟,桑来朝牺牲了,张清萧牺牲了,三个要好的营长就剩他一个人了。许多会打仗的战士都牺牲了,以后的仗还怎么打?潘百川的心里如倒了的五味瓶子甜酸苦辣各种滋味都有,他成天与战士们在一起,现在他们一个个全牺牲了,有时夜里睡觉他也要喊几声,他在为战友们点名。那些天,他独自站在托博尔铁桥上,遥望河水,呆呆凝视。战友啊,他在呼唤战友们的名字,呼唤英雄们的灵魂,他知道他的战友一个个都是华工出身,他们来到这里是帮助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再打回中国国也建立这样的组织建立这样的社会。他们的理想并不高,只求有一碗饱饭,有一个平等的环境。潘百川决定找任辅臣谈一谈,现在他的心里也是伤感的,许多战友的心都是伤感的。那些天,潘百川在托博尔桥头堡不知流了多少泪水,当他看见许多战士在祭奠桑来朝时,他的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情不自禁走上前,弯下腰,用中国人的方式为桑来朝烧了几张纸钱,以此纪念牺牲的战友。几个桑来朝营的战士见潘百川为他们的营长烧纸,忍不住哭出声来,如果是以前潘百川看见战士哭鼻子他会张口骂人,现在见战士们为怀念营长而哭泣,他更加感慨,多好的战士啊,如果他牺牲了也有这样的场面他就知足了。

这次战役使中国团许多战士情绪低落,眼看着几百个战友就这样牺牲了,而白匪军越战越多。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中国团没有战斗力吗?是中国团不能与苏维埃政权患难与共吗?还是白匪军十分嚣张?任辅臣伤脑筋,战士们不理解,他们聚集在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可是找不到标准答案,唯一可行的就是与他们斗争。既然中国团的战友们不服就与白匪军再战,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较量,看看是白匪军厉害还是中国团战友厉害,两军相对总会分出胜负。中国团的战士就是这样带着一种特殊的情绪与白匪军再次战斗,也许是托博尔大桥一战,使中国团及优秀的指挥员任辅臣名声大振,白匪军望风披靡落荒而逃,苏俄老百姓称赞中国团为中国英雄团。其实不然,中国团的战士他们不仅仅是中国团,他们没有忘掉他们是中国人,中国人的血管里总是流淌着爱国的血液。在他们中间,有兄弟情,有战友情,有爱国情,有老乡情,还有各种各样的中国情怀。托博尔一战打伤了中国团的元气,也打醒了中国团的意识,他们坚信中国团是风吹不摧雷击不倒的一个团体,是苏维埃政权的坚强保卫者。他们上对得起列宁,下对得起平民百姓,他们没有白白竖起华工的旗帜。虽然托博尔大桥一战伤了中国团的元气,但活着的中国团全体将士们发誓要为死亡的战友报仇,他们在寻找机会,寻找战机,寻找与白匪军决一死战的地方。此时此刻,任辅臣比任何时侯都清醒,他知道眼下的处境是万分艰难,阵亡了600多人的中国团还有没有战斗力了?回顾过去,任辅臣觉得他率领的中国团没有辜负苏维埃中央授予的中国红鹰团的光荣称号,在苏维埃共和国处在最困难最危险的紧急时侯,他们中国团作为最有战斗力的部队,常常被派到最关键最艰苦的战斗中去担任主力,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艰巨的战斗任务。就象这次托博尔一战证明的那样,中国团以作战勇敢,不怕死,敢于肉搏而闻名,成为东部战区最使敌人闻风丧胆的一支英雄部队。可是现在最能肉搏的桑来朝牺牲了,最能打仗的战士牺牲了,他们的士气受到了极其悲欢离合的影响,中国团还能战斗吗?

这次战役,中国团出色完成了上级交给的艰巨任务,受到嘉奖,不久,任辅臣被任命为这一地区战场的临时总指挥。然而,短暂的胜利并未冲破任辅臣的头脑,他再三地陷入了思索,苏维埃政权也陷入了思索,所有关必中国团的人都陷入了思索,他们在想一个问题,中国团的命运向何处去?面对现实他们不能不承认,连续战斗,部队减员,但英雄团的旗帜未倒,英雄团的精神未倒。在托博尔大桥附近他们作出休整,将一些营级指挥员重新调整,然后在伤病员中寻找一些体质好的战士担任指挥员。这一时期,是任辅臣工作最忙的时侯,他起早贪晚,忘我工作。可是形势仍在危急之中,来不及再休息了,任辅臣率领中国红鹰团经过短暂的休整后,又战斗在东部战区最前沿。他们真是化悲痛为力量,奔驰在库尔干大草原上配合红军部队追击溃逃的一部份白匪军,其中有一部份就是托博尔大桥害死桑来朝的敌人,为了全歼这股白匪军,红鹰团撒下了天罗地网。那些日子是中国红鹰团最紧张的时侯,部队所到之处第一件事就是打听托博尔大桥逃跑敌人的下落,战士们举着红旗,发誓要为桑来朝报仇。他们知道为了夺取铁桥,全团死亡600多人,这样的牺牲代价谁的心里好受呢?现在,好不容易抓住了敌人,有了线索,中国团的战士们能放过他们吗?此刻,全体将士们恨不得飞奔上前,将杀害桑来朝的敌人碎尸万段。然而,若大风雪,视野不清,若想抓住敌人也不是容易的事。中国团啊,还要忍耐自然的伤害,还需要忍受心灵的阵痛。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中国红军时期也有类似这样的故事,当时**就中国大革命出现危机时,发出过红旗到底还能找多久的叹息。于是,**写出了著名篇章:星星之火,可以潦原。针对**的错误进行了批判,**是想方设法挽救**挽救中国革命,虽然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后来**还是与**分道扬镖。我所以写出这一段历史,是想告诉中国的年轻人,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有各式各样的事发生,只要正确对待才能取得巨大胜利,或者说只要坚持一下就会有转机。就象现阶段中国**为了搞活经济提倡**员先进性一样,这种口号教育着每一个中国**员,也改造着中国的经济建设,促使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占有主动地位,这是多么可喜的现象啊。如果旧中国象现在这样强大,任辅臣就不可能随华工去俄罗斯了,他们也不会在俄罗斯成立什么中国团,相反,他们可能过上的是另外一种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