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制度(下)
作者:灿烂方晓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10

新人榜第九十九名,咱们是不是很棒?

第二十四章制度(下)

“你们还想不想知道其他30%的股份如何处理?”雷放故意问。。

大家立马安静下来,一个5%就这么有创意,那其他30%呢?真是十分期待。

“我从小就在军区大院长大,14岁开始就进了部队,整整十年啊。”雷放的眼中充满了深情:“在座的也大多是军区子弟,或者是刚刚复员的战士;我们军民大药房又是挂在部队名下;说是部队在生我养我再沾他的光一点都不过分吧。”

大家都点点头。雷放继续说:“我一直都在想,哪怕是转业了,在能力许可下,也要为部队多做点贡献。所以,这30%的股份,我打算拿出10%来,建立一个转业复员军人安置基金。”

大家又是一片惊呼,开始议论起来。陈峰想了下,问道:

“雷子,这主意我倒是赞同。不过,军转安置那是部队和政府的事情,我们恐怕不好干预吧?”

“嗯,这个我解释一下。我们并不是要插手政府部门的事务;他们按国家相关规定去安置,我们当然不能干涉,仅仅只是做个补充。具体说,就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那些特困伤残的转业军人,说实话,现在国家并不富裕,能给他们的转业费和补恤金有限;他们以前都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残疾了,要养活一家人难度可想而知;我们要做的,一是定期发放一部分补贴;还有就是提供资金和小项目,帮他们养家致富,这一部分由基金会进行监管,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亏了算基金会的,有赢利再考虑要他们逐步还贷。”

“另一方面就是完全的安置,由我们企业和以后的物流中心对那些边远、穷苦地方军人进行就业安置;这些人经过了部队这么多年培养,让他们回去种田养猪实在是浪费人才,他们中有一部分愿意留下来;只要他们自己愿意并申请,可以安置到我们公司;再由基金会提供一部分无息贷款给他们家人,贷款由这些进了我们公司的转业军人慢慢来还。”

“我们赚的钱,企业赚的钱,都是来源于社会;古人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自身富足了,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我们企业文化的第二个精髓--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如同做人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必将被社会淘汰。”雷放说完,不再言语,任由大家思索。

场面稍显安静,众人沉思过后,眼神渐渐清晰。

“现在我提议,就建立军转安置基金,进行股东大会第一次表决,同意设置基金的请举手。”雷放说完,缓缓举起了右手。

在座的人,也都纷纷举起了手,神态庄严而肃穆。

“好,全票通过。”雷放带头鼓起了掌,屋里的气氛又活跃起来。

“弟弟啊,那这两个基金会谁来负责啊?还有那些章程什么的是不是现在就得定下来?”雷英回过神后,马上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这些事情要是让她去干,想起来头都会炸,那她宁愿去柜台卖药,好歹那些药品都比较熟悉。

“姐,还有你们;”雷放望了望大家:“这就涉及到了我们的管理模式,我们现在都是股东,是以后的董事会成员;我们要做的就是定下大方向,选好人;具体操作,就要放手放权;我们只负责审核他们制定的章程计划,并监督他们按章办事。没完成的,对他们进行处罚,完成好的,给予奖励;处罚和奖励细则都事前定好,这就是我所说的制度。”

“所以,大家要尽快挑选出合适的人选来接替你们的岗位,以后都从具体事务中退出来;这个和我们经常听说的政企分离相似,在企业就叫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那不是我这个总经理当不长了?”雷英好像觉得自己还没过足瘾。

“确实是这样,不过,按你的股份,如果没有人反对的话,你以后就是雷董事长了。”说完他笑了起来。

“这还差不多。”雷英又显得高兴起来:“那我可以安排谁当总经理不?”

“这个不行,得全体董事会成员举手表决,过半数才能决定。回头,我会拟个董事会章程出来给大家。”

“那现在总经理怎么办?”雷英又问。

“毫不客气地说:我们在座的都不适合。这个需要具备大型公司管理经验的人才来担任;同时我们还需要一名精通财务的专家。”雷放对众人说:“术业有专攻;包括我在内,都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既然不懂,咱就别装懂;登报招聘就是。我们50万年薪请财务,100万年薪请总经理,不怕没人来。来了我们还得挑三拣四,应聘的都得预备一整套按我们企业量身打造的管理章程,计划目标;然后我们细细地挑,慢慢的选;谁的最科学、最合理,我们就让谁来当这个总经理。这样的话,”雷放扬了扬手里的写满问题的几页纸:“这些问题就都有章可循,迎刃而解了。”

是啊,大家在这里想破了头,还不是因为没有经验,以前没碰到这些事?换个受过专业培训,又有实际经验的人来,那还不是小菜一碟?我们现在遇到的新问题,人家早早就经历过了,并采取了一整套经过检验的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等应聘的人到齐了再去解决问题;有些迫在眉睫的事,现在我们就要商量解决。”雷放也没让他们高兴太久。

“我总结了一下,这些问题的出现,大部分是因为责权不明;也就是说,有些事,不知道该找谁去解决,所以,我们今天接下来要定的就是机构。大家都说说。”

郭子青第一个发言:“采购部是必须的,而且要分两块,一是大客户部,二是日常采购部。”

这个好,大家都觉得应该。

陈峰接着说:“应该有专门的物流和仓储部。以后连锁店越来越多,靠口头指挥,电话联系肯定会乱套。”

“这个我已经在安排了。”雷放指了指鲁铁、许士四个:“他们就是专门来帮我们建物流中心的。以后各地级市一下的连锁店尽可能不配大型仓库,每天上报清单,由物流中心统一配送”

“还得有人事部,招聘啊、定岗啊这些都得人专门管理,员工的表现也得有据可查,要不以后奖金发多少都是个麻烦。”雷英对着一块比较熟悉:“当然,财务部是肯定少不了的。”

“我看需要一个专门的企划部,一是负责宣传广告,二是负责和地方政府部门的衔接。”江清芸也不甘落后。

丁小玉说:“需要一个门店管理部,一是培训,二是日常经营管理,三是以后的连锁管理。”

李宇斗比较逗:“我建议成立一个不管部。”大家哄堂大笑,他也不急:“就是把一些鸡毛蒜皮,平时没人管的事情管起来。”

大家一听,是有道理啊!

雷放来了个总结:“大家看,这不是解决了大部分事情?以后该哪个部门管的,就直接找哪个部门,每个部门吧自己的责任权利用制度定下来,这样就清晰了,做不好的,按制度下。”

“我最后补充一点,成立一个监管部。一是负责药品质量的监管,顾客投诉,药品直接关系到生命健康,我们必须慎之又慎;二是负责对各个部门的监督考核。而且这个部门的成员,我建议到社会各个阶层去聘选,可以是政府部门官员,也可以是资深专家,还可以是民意代表。他们的考核结果,作为部门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

大家都觉得这主意不错,又七嘴八舌的谈了许多建议。弄得负责记录的江清芸手忙脚乱。

把部门确定好以后,就是确定部门管理人员;这个倒是相对简单,大家把手头的工作稍作区分,对应上岗就差不多了。只是有些部门,是暂时代管或者兼管;等人员招聘到位再正式上位。能比以前打乱战要好,大家就很满意了。

“弟弟啊,不是还有20%股份,你还没说怎么处理啊?”雷英突然想起这个问题。

雷放懒洋洋地回答:“不告诉你。”

雷英张牙舞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