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研书:程啸 之二
作者:过云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81

禁研书:程啸

虽然闻道赵构这些时日,被金人的“搜山检海”之举,迫得也自飘零东南海上,但我当真没有想到,彼此竟然真的会在这苍茫大海中相遇。

当年黄河边上的弱冠青年,如今,已是这个亡国之后的开国之主。一切,都已显得那么不同。烟尘三载,岁月何其摧人。

即使在此番相见之初的那场恶战里,我也没有亲手斩杀一人——这是我程啸,为武之原则;无论情势如何,我程啸所为,不会为任何天命伦常有所更改。

然而那时的景况,却也实在是迫睫得几乎超出我的预料:果然对于江湖人而言,凭你一身武艺如何高绝,无论如何,都是没有办法与一支军队相抗衡的。更何况,我内心之中,自有所持之念,而不能于万军之中、取敌上将之首级——如此不伤人命的震慑,在这群如狼似虎,且并不畏死的金人面前,何其渺渺。背后一时不察,被人倾力砍过一刀之后,恍然间,我也自有了一丝了然:此役是否还能救得赵构,是否还能为以劫挡过这番横祸,是否今日,便会命丧于此。

——那女孩儿,有着怎样的身世背景,我一概不知。只见得她那一艘客舟,极为宽阔巨大,且行驶如风。待得她的客舟近了赵构所乘之船,又下放数艘轻捷的小船,前来助战。细细看去,那一干助战者,赫然便是一众训练有素的海盗——这女孩儿好生了得,不但自家与海盗结有盟约相往,竟还能够劝得海盗勤王:这确是一番良策,赵构如今兵力短缺,若能得到一班海盗相助,确是大有裨益。海盗不比寻常江湖人的那些散漫不羁,若能施以恩威,把握方寸,定然能够成就一支运用极佳的海上军队,而我相信,赵构有这样的驾驭之能。

——赵构,曾经黄河北岸,朗声笑着要我唤他“康九”的道君皇帝第九皇子,康王殿下,如今,已是这个重建之朝的帝王。我相信冥冥之中,他的身上,或许的确是有天命这回事。

然而天命,终归应是由人自己把握思量,而他——太过狠切,我以为,他早已不是我那年初遇的康九。

所以,赵构,我程啸此番,只是——急人危难:无关倾力相助故人,亦无关勤王。你我相交之初,犹在这个宋室的中原王朝消亡之后,然而如今,你我却在这个新朝开国不久之后,渐行渐远,终至决绝。

你会是一个怎样的帝王,一切与我程啸无关。程某一介江湖过客,惟愿在你的这片山河之表里,施以援手于身边这些需要救助的弱者而已。

——而那个女孩儿……虽然在她面前,大约我所表现的,只是些许的温情。不过,程某生年至此,也的确、还不太会表现这样的温情。我知道自己于静处,思及这女孩儿时,内心亦是极暖——江湖多风雨,她说要与我共渡,那么,若得平安……

——若得平安,那、便一世相守罢!

注:

流求:台湾。我只是想用这两个字,多表达一些,他们的流离与求索。

若得一见水晶宫里奏霓裳,我也不枉此生不醒楼上住过。出自南宋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纵使苍天昏愦愦,岂凭赤手拯元元?既无恩仇,何必扬鞭慷慨莅中原?出自清代石达开遗诗:“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雠仇不为恩。只觉苍天方愦愦,欲凭赤手拯元元。”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成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出自石达开《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

瓦砾明珠一例抛。出自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五美吟•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个,我当然明白众人耳熟能详,只是希望更多人可以铭记这位作者:罗隐,罗昭谏。出自唐代罗隐《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