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和近十几年来,倘若你是一个某单位某地方的领导干部, 突然接到一个调令和另行分配工作的通知,你会感到迷惑不解,如果你去领导那里问工作调动的原因,领导会直言不讳的告诉你这是工作的需要,这是组织原则,领导这么一讲你还真无言以对,只好听人调谴服从安排。
其实,在工作需要的背后,还有许多复杂的背景和难以其言的原因,凡是自己的工作调动,变动之前没有丝毫信息,没有思想准备的人,你调动的地方肯定不如原来工作的地方,你换的单位不如原来的工作单位,因为,你之前没有申请提前没有要求,领导也没有征求意见,证明新去的单位要么是无职无权,要么有职无权,要么职权小些,要么是个清水衙门,肯定比原单位有些逊色,领导不征求意见是怕走漏了风声,怕你拒绝调动,所以才保守了组织纪律和秘密,保密也是一种原则,你不无法挑剔,下级服从上级是党章的规定,你也只能默默的认可,和乖乖的服从。
如果你与领导只有工作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没有其他的来往和工作外的交易,对于你的工作变动,领导也不用向你做过多的解释,一句“工作的需要”,一句组织的原则,足足可以打发你,如果能与领导有一些的交往和私下关系,领导会在工作需要的托词之后,向你做一翻思想工作,说你如何有工作能力,说你有修养,有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新单位是个烂摊子,改变局面非你莫属,指望你打开新局面为领导争光,组织上考虑这是对你的锻炼和考验,这一顶顶高帽子和动听的话语,除了安慰之外,还有一层令人思索的含义,这是对你的考验,一句是掷地有声的法码,言外之意就是必须服从,干不好下步还是这个单位,脑子简单的人听了也有了些心理的平静或满意,因为那一连串的奉称话是可以高兴几天,脑子复杂的人听了也知道这话的份量,意思是,领导看重你,别不知趣,你也别用往日的交易威胁领导,干好了,再换好地方,干不好,会每况愈下。
有人说,我并没有要求调动,怎么会把我调走,有人说:我并没要求提拔,为什么要提拔,因此,对突如其来的变动。感到迷惘和不解。其实,这是涉世不深的表现,有人满足自己的调走,殊不知,领导在自己的脑海里已经过滤了几遍。对所有的好位置,好单位,己经进行了拉网式、地毯式普查,你以为守住自己的位置就行了。其实,你守不住,这也象天上的风筝。飞的再高,放风筝的人一拉线,你就得下来。不是领导想动你,是有人盯着你那个位置。你不动。他就不能坐那把椅子,所以。调动你是为了给别人腾地方。如果你说和领导关系不错。你可知道,还有比你与领导关系更深的人,他在那里拱着。你的椅子就坐不稳。一把椅子坐的长了也会不稳当 。要想坐下去。还得经常叫木工修理。这木工不是别人,就是管椅子的领导。认为自己的位置很称心如愿。就想长期坐下去。哪是有条件的。别说不是上辈子撇的业。即使是上辈留的业。也保不住子孙坐。历史有过这方面的教训,何况这位置是领导给的。也许是上一届领导给的。本届领导并没有把柄在你手里。有的人占着肥缺。不想提拔和进步。这也由不得你。偿若领导怕你惹是生非找麻烦。他会把你提拔起来。用个明升暗降的办法。让你腾出那个让人眼红的位置,让你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你提升了。再说三道四。傍观者也会责怪你。
说起来。现在的事真有点让人费解。不过一旦特殊,怪现象成了普通现象。人们也习空见惯了。眼下。凡是要求进步的人,提前都有一个运作过程。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一个预测和判断,工作还没变动,职位还没有提拔就提前知道了,将来到什么地方任职、干什么差使有的是心中有数,有的是大造舆论,而领导也是怪,有些位子还未腾出来就开始找人谈话,一个位子找无数人谈话,并许诺自己一定尽力,争这位子的人很多,这些话让对方分析,去研究、去琢磨。因此,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百分之八十的把握。
二十几年前,工作人员的调动也是正常的,领导谈话也是工作的需要和组织原则之类的话,可那时候,没有人去回味“工作需要”的余味,没人无困惑和不明。可如今这“工作需要”一词也有了变味让人费解。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一个词的出现都有它的出处和历史背景,词汇的变味也有时代赋予它新的含义,应该明白的是,“工作需要”是应付人们的官话,因为从语法上逻辑上以及原则上都没有过错,领导也不会因工作需要的搪塞而授人一柄,因为它是一把万能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