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中流砥柱(上)
作者:宇昆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411

陕北俞林是蒋介石封锁**陕北根据地的北部重镇,但正因如此也是两方势力重点争夺的地区。由于邓宝珊的撤出,除了几个大的城镇外,俞林周围全部农村已在八路军的控制之下。现在蒋介石又要挺进军进驻俞林,这不是把挺进军往进攻**的方向上赶么?想到这些我靠在吉普车的后坐上深深叹了口气道:“现在俞林的情况怎么样了?”

坐在司机旁边的李世杰答道:“骑一师二旅已经进驻俞林,但新上任的俞林专员公署主任何绍南已经在此之前拉起了三千多人的地方武装,成立俞林警备旅,自己兼任警备司令。因此目前俞林并没有完全掌握在我们手里。”

我皱眉道:“这个何邵南不是在绥德被八路军打跨了么?怎么这么快就回过气来?”

李世杰苦笑道:“邓宝珊前脚一走,胡宗南就给他拨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钞票。此人是胡宗南插在俞林的‘钉子’呀!”

想到胡宗南势力对宁夏南部地区的渗透,我强压下怒火对夏云海、李世杰道:“看来胡宗南已经意识到我们是他成为‘西北王’的最大障碍,要对我们暗中下拌子了。哼!我到要看看这个黄埔军校的第一门生究竟有多大能耐!通知我们的农村工作队,目前最紧迫的工作就是要把俞林以北地区的农村人民政权建立起来。为了尽快取得老百姓的支持,政府今年免除俞林、神木、府谷地区的一切赋税,地方政府开支由省政府负责!”

李世杰点了点头,问道:“那何邵南我们怎么处理?我看有这个专员在俞林实在是碍手碍脚。”

我笑了笑道:“把这个‘摩擦专家’留给八路军去对付好了,毕竟现在我们还没到与胡宗南撕破脸的时候。”

这时前方响起了一片锣鼓声,我冷笑道:“呵!这何邵南也会玩儿这一手了。”车子驶到城门外的欢迎队伍前停下,我打开车门,站在吉普车前对迎上来的何邵南道:“何主任是吧?难得何主任摆了这么大的阵仗来欢迎我,真是谢谢啦!”

身穿崭新中将军服的何邵南敬了个不规范的军礼,“卑职何邵南久仰司令大名,今日能效力司令麾下真是万分荣幸!这些俞林百姓都是和卑职一样仰慕司令,自发前来欢迎司令的。”

我心里暗道:才怪。脸上堆起笑容说道:“大家都是为党国效力嘛,不用那么客气。”说着一边向周围的乡绅拱手致意,一边当先向城门走去。

俞林专员公署兼警备司令部内,我坐在沙发上对面前的何邵南道:“听说近期八路军势力对俞林地区的渗透非常严重!俞林城里也有地下党在活动。有这回事么?”

何邵南没想到我一坐下就谈这个事情,吓的连忙站起来道:“恕卑职办事不利!可自从邓宝珊司令的队伍走后,卑职实在是力不从心呀!”

“哼!我看是何主任在绥德被打怕了吧!现在有挺进军在后面给你撑腰,还顾虑什么?”说着走到墙上挂着的地图前,“农村!现在我们首先要争夺的就是农村!我命令你立即在俞林以南的归德堡、波罗堡、响水、鱼河堡地区建立严密的保甲制度,组织保安大队。就学学人家搞的‘三三制’和‘减租减息’政策,把各乡政权抓起来!人事任命权就交给你掌握,不用向上面报告!另外我通知你一声,俞林稽查处立即要归属归绥稽查处掌握,并且要大大加强。明天稽查处处长沈醉就要过来整顿俞林的工作,你好好准备吧!”

“是!是!是!”何邵南心里又忧又喜,一方面自己可以大干一番,乘机扩大实力;令一方面却担心沈醉的势力插进来。但想到沈醉是军统从重庆直接派下来的,却也无可奈何。何邵南低头说道“司令!这次与共军谈判河防事宜,属下担心是他们的圈套。本来是已经定下来的事情,还谈什么?望司令多加留意呀!”

“放心!原则上我是坚决不会让步的。和他们谈,不过是为了我们在俞林的行动争取时间!现在我们第十二战区有三个师的兵力正向神木地区集结。有了这么强大的后盾,希望何主任趁此机会在俞林以南占住脚,加紧训练队伍,准备向南扩大地盘。绥德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在俞林发生!”我看着脸色有些发青的何邵南,心里骂道:“既然老蒋逼我,我就逼你!看谁先挺不住!”

听何邵南谈了一通俞林的情况,见除了一些老掉牙的**伎俩外也没什么新花招,心里不免很不耐烦。我站起身来,道:“我明日去桂县与八路军见面,这里就交给你啦。”说着拒绝了何邵南当晚的宴请,向骑二旅旅部赶去。望着远处起伏的丘陵,心中被浓浓的忧郁所笼罩,曾经在镰刀斧头的旗帜下宣誓的自己,而今竟要作为国民党高级官员与之“谈判”,真是莫大的悲哀。我深深叹了口气,心里暗自忐忑:“八路军那边除了王震,还有谁呢?”

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部内,王震端起油灯指着俞林以北的区域向坐在面前的周恩来等人道:“目前挺进军有四个旅的部队已经接管了邓宝珊部的全部黄河防线,除一个骑兵旅进驻俞林外还有继续增兵的迹象。我们绥德分区已经拟订了应付挺进军向南进攻的计划。我们有信心粉碎任何向根据地进攻的阴谋!”

周恩来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好,虽然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挺进军合作抗日,但也要时刻保持警惕!挺进军的战斗力根据以往的消息来分析,是相当强的。其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都与国民党军队和日军有着相当大的差异,这一点你们要千万注意,不能掉以轻心。”

一旁坐着的康生插话道:“你们绥德分区要时刻提防敌人对我们的渗透。现在绥察方面的反动宣传非常嚣张,报纸、广播里尽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动宣传。别看这些宣传没有正面攻击我们,其实对一些知识份子的毒害是相当大的。你们的任务就是禁止这些反动报纸进入根据地,严禁收听敌人的广播,清查渗入到革命队伍内部的奸细,发动无产阶级,贫农进行群众监督,批判一切有思想意识动摇的现象和行为!”

王震奇怪的说道:“不会把?我看《绥察挺进报》里大都是抗日宣传,其中一些日寇屠杀群众的报道对战士们的触动很大。上面介绍的游击战术也和咱们几个抗日根据地的实际情况很贴近。一些防日军毒气进攻的方法,地雷战、地道战的战术就很有参考价值嘛!再说我们不也是推行‘三三制’的民主改革,鼓励根据地生产建设么?”

康生有些激动的起身说道:“王震同志!你现在这个思想就是要不得的!是严重的右倾!国民党的这些报纸、广播不过是打着抗日的幌子在对我们进行思想进攻!敌人鼓吹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份子是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领导阶级;国家社会主义要根据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方式。这些都是对我们**思想的进攻!知识分子要是领导阶级那无产阶级是什么!”

“我们这次来的主要任务是与挺进军谈判边界划分,争取打开其对边区北部的封锁。其它事情还是等中央的下一步指示吧!”对于康生、王震两人的争论,周恩来知道这不仅仅存在于两人之间,很多进入根据地的知识分子心里恐怕也都已经打了个问号吧?周恩来低下头来,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对与挺进军司令朱江的会面有些迫不及待了,“这个竟然能在根据地内掀起如此思想争论的挺进军司令,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推而思之如今的挺进军又岂是从前被日军赶的乱窜的杂牌骑兵!……”

坐落于武川西北七十里的绥察第十二厂是挺进军甲级保密单位,所有建筑设备都处于挺进军全天严密保卫之中。依山而建的隔离带外,值哨的挺进军士兵望了望东方漆黑的夜幕下泛起的一丝亮色,又侧耳听了听远处山坡下工厂方向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心理暗暗奇怪,“又是一夜,这些大房子里边的人究竟干什么呐?几个月也没见运出什么东西来,倒是先平出老大一块地方来,真是浪费!还非得用碾子压的连草也不长,要是种上粮食该多好!……”

灯火通明的厂房内,尼维尔• 巴尔泽里完成对起落架液压系统的最后检查,从机翼下钻出来接过检修记录郑重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此时周围响起一片欢呼。尼维尔• 巴尔泽里拍了拍袁绍文的肩膀,“老弟!质量绝对没有问题,简直是结实的有些过份!可性能恐怕要等飞到天上去证明啦!”

“不!我有信心。全部改进设计都是经过计算和风洞实验的检验,保证远远超过德国的bf109!哈哈!当初就连尼维尔厂长你不是也认为这样的战斗飞机,我们根本制造不出来么?可现在还是成功了!”看到自己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袁绍文此时已经乐的合不拢嘴了。

“是呀,层流型薄机翼的加工、翼身连接部位的平滑过度融合联结加上前后缝翼和襟翼的联合控制、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系统、向内收拢的主起落架、更加光顺的流线型全金属应力机身、向后开启的水滴状仓盖、变矩金属螺旋桨……这简直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飞机!”可正因如此,曾经在欧洲主持过多种飞机生产的尼维尔• 巴尔泽里心里就更没底了。以前生产飞机都是循序渐进的进行多次飞行实验,哪有这样才开始生产飞机就一次性采用如此多的新式技术设计的?本来依照尼维尔• 巴尔泽里的设想,工厂先根据德国bf109型飞机的成熟设计进行仿制生产,以后再考虑逐步改进。这对于自己这些在欧洲有着多年飞机制造经验的工程师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稳妥的方案。而且根据目前的战场需要,以bf109型飞机的性能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了。可这些从美国来的年轻人一进厂,就提出了新式飞机的设计计划。很多还停留在纸面上的构想就这样被“强加”到了工厂的生产任务书中。“官司”一直打到了年轻的挺进军朱司令那里,可最后得到的却是一份令人觉得疯狂的生产任务计划书 —— 设计生产出平飞时速超过650千米/小时,同时兼顾空中格斗性能与防护性能,结构坚固、具备对地攻击能力的新型战斗飞机。还要比原bf109更加易于大批量生产并容易操纵!虽然任务书内已经指明了设计、生产的大致方向并得到了几乎整个研究院的协助,但回想几个月来全厂上下地狱般的日子,尼维尔• 巴尔泽里还是觉得自己作了一场“噩梦”!看着面前年轻自信的袁绍文,厂长小声嘀咕了一句,“疯狂的东方人,这一切竟然就真的做到了!”

随着机库的大门被缓缓推开,清晨的阳光投射到还未曾涂装的飞机上反射出耀眼的金属光泽。杜文轩与站在身边的冯克昌两人的目光顿时被牢牢的牵住。没等尼维尔• 巴尔泽里和袁绍文迎上来,冯克昌已经飞快的跑到飞机跟前,向坐仓爬去。

尼维尔递过检测记录,兴奋的向杜文轩道:“部长阁下!第一批两驾验证飞机已经顺利通过全部地面检测,可以试飞!”

“你们辛苦啦!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试制,我一定为大家请功!”说着握了握尼维尔的手道,“这次过来,我把司令特别吩咐进口的两箱咖啡豆给你带来了,就和其它慰问品一起在外面车上。”

“欧!这可是最好的奖赏!”尼维尔• 巴尔泽里给了杜文轩一个过分热情的拥抱后,撇下苦笑的杜文轩飞快的向外跑去。“小袁!还是请你来给我这老头子介绍一下吧。”抓着袁绍文的手,杜文轩生怕他也跑掉。

“杜部长,飞机为全金属结构。翼展11。96米,长9.82米,高2.88米;最大起飞重量为3590公斤,计划安装12.7毫米机枪四挺,可外挂航弹;最大航程700公里。作战半径是小了一点,但如挂载可抛式油箱则可使其作战半径大幅提高。另外比起尼维尔• 巴尔泽里从欧洲带来的设计,虽然增大了翼展,但由于减小了机翼厚度,不仅速度能够大幅度提高,爬升性能也将大大加强!当然为了达到司令所提出的性能要求,我们还采用了其它一些措施使设计爬生率达到每分钟1400米以上!”

“喔!不过小袁呀,这机翼薄了,亢余强度够不够?”曾身为机械工程学教授的杜文轩还是有些担心。

“呵呵!说到机翼强度,这可是咱们研究院的骄傲呀!除了应用全新的结构设计和材料,还多亏了那几台新式焊接机。否则如果采用国际上通行的铆接方式,有再好的设计也制造不出来这样的机翼!不仅保证了结构强度,还大幅度提高了表面光洁度,使诱导阻力大为减小。即使美国最先进的飞机制造公司,也没有这样的焊接设备呀!在机身的生产上,我们借鉴了苏联装甲强击机的设计,整个机身外壳从头到尾主要由三块冲压成型的稀土合金钢结构件拼接而成,即起到了防弹装甲的作用又替代了内部承重梁。发动机、油箱全部置于装甲内,可以抵御7.7mm子弹的射击。当然,这样一来比起采用铝制薄蒙皮的飞机重了些,所携带的燃油量也受到了限制,但这种设计更加有利于批量生产,省掉了大部分铆焊工序。”

“是呀,毕竟我们的铝合金生产成本太高了。不过这样也太冒险了吧?今后机体改进的余地就不大了。”

“放心,所有气动外型数据已经经过了反复计算。我们建立风洞实验室的目的也正是这个目的。飞机大部分性能数据我们也已经通过地面实验得到,完全可以不用沿着边生产、边试飞、边改进的老路子来设计我们的飞机了!”

“哦?这么说今天的试飞,你已经有完全的把握喽?”杜文轩注视着袁绍文的双眼,发现除了自信外还多了一丝兴奋和得意,不禁暗想,“果真是从美国回来的,怎么就不懂得谦虚呢?”

这时驾驶仓内的冯克昌探出头来兴奋的大叫:“简直比我做梦梦到的飞机还要好!这感觉简直没的比。我们空军要的就是这个!哈哈!这回可有的小鬼子难受啦!有了这样的飞机,保证打的他们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老杜!我建议把所有试飞科目压缩一下,争取这两天完成全部试飞任务。怎么!不信?哎!要不等会儿我亲自飞个‘尾旋改出’给你们看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