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前方各处情况紧张,但除了小规模的冲突外,也没什么事情发生,虽然还是一级战备,但前线有些士兵包括一些长官都产生了麻痹心理,转眼下半年就过去了,人们开始喜气洋洋地迎接新的一年。
1937年2月11日,春节。一大早,人们便被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惊醒,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以为哪家那么阔,有那么大排场。也就是在这时,日军登陆部队一批又一批分别从宝山、金山一带强行登陆,再加上原来租界内的海军陆战队,组成了钳形攻势,妄图围歼我守军(第14军),由于是春节,加上事发突然,一开始我军没有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建制被打乱(除了驻浦东的143师,暂时没有遭到袭击),节节败退,无法战斗。军长李家珏立刻向陈明仁汇报战况并请求先撤下来重整建制。陈明仁将战况上报到南京统帅部,并在分析战况后,大致同意了他的请求,命令14军除了143师外撤至太仓,重组建制。143师原地待命并注意敌人动向。
南京,一群高官从被窝里被“揪”出来参加国防部紧急会议。何应钦先通报了一下战况,下面顿时在开了锅,有的大骂陈明仁、李家珏无能,有的大骂鬼子无耻,我见情况混乱,只能拍桌子了。不久会场安静下来,“今天,我可以负责地说,全面抗战爆发了!大家可以对牵涉到战争的所有问题进行讨论。”“委座,江南虽然富庶,但是大的重工业基地已经搬迁完毕,国家能持续作战的本钱已经具备,我建议可以在上海大打一仗,虽然市中心以基本失守,但在上海郊区,水网密布,易于防守,我们可以节节抵抗,让日寇每走一步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既有利于我们提高国际地位,又有利于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白崇禧说。“但是这样的话,兵力终归有限,而防御者正面太大,容易被敌人钻空子分割包围,这个难题很难解决阿。”陈诚补充。“是不是再调一支解放军下来增援啊?”阎锡山问。“我看,日寇选择在上海开战,主要是想搞乱我们的经济,并乘机北上南京,打击我们的士气,并调动我们的华北军队南下增援,那么日寇在东北的40多万大军就有机会可以轻松的大举南下,要是让两支部队南北会师,我们也就失去了华北、江南,这样的话我们就被动了。所以我认为,日寇只是佯攻上海,投入的陆军总兵力不会超过15万,目前根据战场形势分析,他们已经投入了约十万兵力,也快强弩之末了。而我们在沪宁杭战区布置正规军就有16个师(包括一个直属师),加上当地的警备部队,只要指挥得当,完全可以把日寇的活动范围控制在不大的区域内。我是完全信任陈明仁将军的能力,所以我认为不用派解放军增援,也不要干涉前线指挥,要相信我们的指挥官,放给一线指挥官独断的权力,中央只要把作战意图讲一下,其他就不要管了。”**说道。“润之说得好啊,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我们连自己的士兵、将领都不相信、不依靠,那我们靠什么来战胜日寇呢?日寇依靠特殊时期的偷袭,能够一时得逞,责任也不能说全怪我军将领,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你们看这样好不好?授予陈明仁在沪宁杭地区的军政权力,以当地之人力、物力,把来犯日寇困死在沪宁杭地区,具体作战方案由战区参谋部制定,中央不予干涉,但计划制定后要通报。”下面人基本表示同意,会议也就这样结束了。
陈明仁拿到电报大吃一惊,作为黄埔毕业的学生,他是很清楚蒋介石有胡乱指挥前线的坏毛病,这次竟然能放那么大权力给他,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不过在命令向下传达时,基层官兵多是对此表示拥护,士气高涨,纷纷请战,不过陈明仁清楚,肩上的担子太重了。
从金山登陆的南路日军,进军神速,虽然遭到142师1旅、2旅的顽强抵抗,但在两天后并临淀山湖畔,暂时停止北上。1旅2旅大部阵亡,少数突围至浦东或嘉善地区,暂时归入当地驻军建制。而负责驻守闵行一带的142师3旅,被市区的陆战队缠住,难以脱身。北面的141师主力虽已撤至南翔以北,但仍没有与南下日军完全脱离接触,且伤亡惨重,行动迟缓。浦东的143师虽然没有遇到大规模作战,但从形式上看,已经被差不多日寇完全包围,再不突围就算完了,师长赵安华也搞不清楚司令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服从命令,心中却有一肚子怨气。
沪宁杭司令部,陈明仁看着地图,形势十分严峻,再这样下去的话,上海将在一周左右完全被日寇控制,“命令驻芜湖的轻装甲营做好战斗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