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水组织发来甲级(情报加密等级分为“甲、乙、丙、丁”四级)密报:在刚刚结束的日本内阁最高会议上,由海相提出的一份计划获得天皇裕仁的支持,虽然陆相极力反对,也只是稍稍延缓了计划的进度。计划主要内容:“鉴于帝国陆军在支那节节败退,满洲门户业已打开,我们不得不看到帝国的大陆计划基本已宣告破灭,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目标已经遥不可及,但是如今的世界局势给了我们新的舞台:在欧洲,德国扩张的步伐已经开启,不出3个月,战火将在欧洲大陆熊熊燃烧,德国的崛起将遭到英、法的弹压,但在法国,我们看不到胜利的任何希望;在英国,也只有在海军的全力拱卫下,才可能依靠英吉利海峡苟延残喘。充斥着和平主义的美国,让人看不出参战的希望。那么,亚洲海权即将真空,如果我们能全力一搏,一举歼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破坏巴拿马运河,封锁美国西海岸,那么在2~3年内,印度洋与太平洋将成为大日本帝国的游泳池。东南亚的资源尽为我用,进一步可以联系印度的非国大党独立势力,以赶走英国殖民者的名义出兵印度。从而控制印度,以他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悠久的佛教传统,我们可以相信,在大部分区域所遭到的反抗将比在支那小得多。在印度,有庞大的英国工业基础可以利用,以支持我们军事活动,庞大的可耕田数量,供应皇军的粮食将大大增加,可以取代满洲相对于帝国的地位。庞大的人口与雇佣军传统,还将带给我们可观的兵员。不同于中南半岛,支那人如要翻越喜马拉雅山把手伸向印度,那么后勤部将变成不可能的任务。这样,大日本帝国将像一把镰刀,紧紧卡住支那的脖子,而大日本帝国将不畏惧任何国家的挑战!但是中南半岛也不能轻言放弃,广袤的原始森林将是支那人的葬身之地。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把有限的军费投放到海军身上,不要与支那人纠缠,我们可以不战而放弃满洲、朝鲜,我们要把最优秀的士兵留在帝国的身边,执行最有意义的任务,而不是在大陆与中军拼消耗、拖时间……”
8月13日召开的紧急军事缩小会议上,与会的共有5人:我、陈诚、白崇禧、**、戴笠。当这份情报一经通报,其余三人如释重负。不过陈诚倒是先对日本迂回印度、围堵我国表示担忧。**认为,眼下是我国最困难的时候,如能抓住时机,将大大提前给我国带来和平,在日本到处挑动战火的同时,我国则机会在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发展,估计约3年左右,我军能够从容换装,继续加强军事力量,保持国内稳定,加强凝聚力。之后,美国为了反击日本,将不得不寻求我国的力量的合作,如提供海军补给,机场等,我们还可以作笔不小的生意。要是这段时间我们没能用好,那只能怪我们无能、咎由自取。最后,5人达成共识,进入东北的部队,将取消修整,克服疲劳、连续作战,争取在东北再打一个歼灭战。争取明年初,把日寇赶出大陆。另外,会议内容绝对保密,如有泄漏以叛国论处;同时,山地师撤出东北,准备进臧。第3集团军从广东秘密西进广西。
8月17日,北方各集团军的司令被召到西安临时指挥部开会。何应钦宣读了命令:“第2集团军8月25日前,西进到河西走廊,在休整的同时保证新疆到内地的通道畅通与安定。其余部队缩短休整时间,于8月24日5:00发动关东会战,第1、4、5、7、8、9、10集团军(经过战争消耗后,除去伤兵,约120万左右)北起通辽南至锦州,向日寇全线进攻。第1、5、9集团军组成北进集群,由薛岳、杜聿明、关麟征担任正、副司令、参谋长;第7、8、10集团军组成东进甲集群,由彭德怀、傅作义、左权担任。第4、6集团军组成东进乙集群,由王耀武、罗卓英、俞济时担任。目标:消灭日军有生力量,基本肃清东北日寇。命令一经下达,各指挥官都觉得很吃惊,对这么大一场战役都缺乏心理准备。王耀武提出,部队连续作战,目前非常疲劳,希望能得到充分修整,以利于作战,除了关麟征和左权,其他人都表示同意。何应钦要求大家发扬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北伐精神,憋足一口气,把日寇赶下海。并以最高统帅部的名义命令:不许讨论该不该作战,只需讨论如何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