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会战插曲
当天晚上,薛岳找到我,当面陈述了部队面临的困难:经过连日苦战,战士非常疲劳,而且部队给养消耗很大,前段时间囤积的给养已经消耗了6成,开战以后,以西辽河水运负担东进甲集群的即时补给非常勉强,几乎已经达到了其通航极限;北进集群依靠陆路补给的可靠性令人怀疑;同样的问题在东进乙集群也存在。而以现在的作战条令,加强了对群众纪律的执行力度,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规定得过于呆板,以我军现在的后勤保障能力,战场就地补给将是非常平常的事,所以还请总参谋部再斟酌一下……后来得知,彭德怀也向**反映了差不多的情况,就是没提群众纪律。
8月18日,总参谋部召开临时会议,决定对群众纪律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特别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条款进行了补充:在无法补给的情况下,可以对当地群众征收水和食物但得留下生存基本口粮,并开专用收据,由受益部队有作战能力的1、2号首长共同签字生效,战役结束后政府将对提供补给的群众以实物或当时按当时当地市场价换算的价值之1.2倍实施补偿,最终这一决议令人惊讶地以全票通过(这条作战条令的修改,对以后的战局起到了巨大的正面作用)。为了预防军队疲劳造成的不良影响,华北的国防军进入待命状态,并调个别部队参加补给任务。情报部门加强了与杨靖宇、李杜、马占山的联系,要求他们务必配合解放军作战,空军再次对他们进行了空投补给。
由于通辽失守,加上司令部“有计划地撤出大陆”的指示,中国派遣军司令部由长春搬迁到丹东,随时准备撤入朝鲜。梅津美治郎由于作战不利,中国派遣军司令的位置已经有桥本群接替。最近桥本群非常懊恼,接到总部通知,暂时不要破坏东北的设备,以便在今后可能的谈判中,以此换回几百万“开拓者”平安回国。在他心中,对此非常不满,但是也清楚几百万人对日本非同小可,这其中能组建多少个师团啊,要是与支那人硬拼掉就太不划算了。不过桥本心中还有一个挽回战局的“宏大”理想,因为在他手中还有20余万皇军,50余万伪军。当接到我军大规模调动的情报时,虽然面对大多数参谋人员及指挥官的怀疑(因为刚经过大战,给养、人员都需要补充,战士也很疲劳,并不相信我军会有大规模动作。),桥本还是命令部队进入警戒状态,严密关注我军动向。
而在我军,虽然实施的是光复大业,但是士气明显不如突破通辽的时候,疲劳已经成为我军最大的敌人。这次作战由于战术目的明确,各条战线也相对独立,所以并不设总指挥,总参谋部只是对各个集群的行动进行了解、分析,并作必要的协调工作。麻烦的事还有,刘伯承报告:朱可夫上任以后,对我国控制线制造了多起摩擦,互有胜负,但是其装甲部队对我军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39式反坦克炮数量太少,战损一门少一门,战斗非常困难。还有啊,新调来的反坦克团,那个唐楠是猪倌还是炊事团长,还是上校那(一般上校至少是旅长)。没看到反坦克炮,猪倒是带来一大群,还说要让回族官兵调到其他部队,我真是搞不懂啊,问那个团长,他还说什么军事机密,老毛子坦克车来了就知道了,气死人了。同时也表达了因为作战需要,放弃了3个村庄,受到舆论很大的压力。
8月24日,苏军1个排再次对我边防军进行挑衅,并开来了6辆坦克。唐楠主动请战,刘伯承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先批准再说。只见,窜出12头猪似乎绑着炸药冲向苏军坦克,不一会儿,有4辆坦克底部爆炸,苏军步兵还没反应过来,我军官兵乘机将其悉数歼灭。剩下两辆坦克也没搞清楚发生什么事,见势不免掉头逃窜。只是1辆坦克在掉头时,又被一头猪盯上,最后只有跑在最后的坦克侥幸逃回。刘伯承问:“还有多少头猪?”“138头”“能不能冲锋?”“能!”刘伯承准备趁苏军还不知我军的“秘密武器”,轻视我军,派遣一个营反击,夺回前些日子放弃的3个村庄。苏军见我军冲锋,本就缺乏心理准备,加上看到的是一群穿花花衣裳的猪冲过来,觉得非常纳闷,直到看见己方坦克被毁,才觉不妙,但为时已晚,在失去坦克的掩护后,面对我军优势兵力,无奈撤退,朱可夫得知后情况后,捶胸顿足。消息传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大为震怒,堂堂苏联红军,竟然被一群猪追得乱窜,丧人失地,叫自己的脸往哪里放。(在肃反的大潮中,朱可夫未能幸免,1939年11月7日,以叛国罪被秘密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