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为谋国
作者:游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08

话题进行到这个地步,大家也无心用饭了,几人随宗衡来到外书房。宗衡习惯把内宅处理情报机要的书房称为内书房,外面这个自然就叫外书房了。

四人围桌而坐,小忠子在房外伺候着。

宗衡沉默了一会儿,微笑道:“完颜如此不耻下问,我也只好班门弄斧了。不过我只能给你分析一下目前的形势,具体要怎么去做,还需要有更多的情报。”

看完颜律颔首,宗衡继续道:“贵国从极北之地辗转迁徙,能在渤海之滨建国,实属不易。尤其是率十几万铁骑入关后,费时几十年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军力甚强,现在旧汉众国,恐只有齐国对你们有一些威胁。令尊即位以来,仿照大汉礼制,力图架空八王,集中王权,才使国家有了内忧。要知道权利一旦拿到手中,想让他们交出去是何其难!自古以来,削藩之难,不亚于一场战争。

贵国真正削藩不容易,是在于当初起兵南下时用的骑兵是各部落的联军,现在各部虽名为统一军队,实则都是各王私家军队。令尊前几次都是在京城先制住藩王,同时以优势兵力胁迫住他们的军队,才得以成功。这次族祭几家藩王都不入京,定是藩王们私下已经通过气了,以后再想故技重施,各个击破,恐怕要激起大乱子的!”

完颜律亲身参与了上一次削藩的行动,深有同感的道:“是啊,我来华朝路上,海兰察设宴招待,竟流露出思乡之意,自言已有朝不保夕的感觉了。这些藩王联合起来,如果和朝廷动武,胜负实难预料。”他语气这么沉重,看来这个胜负难料也是保守的估计。

宗衡听到完颜律说到思乡,不禁眼睛一亮,马上又恢复正常,接着道:“现在渤海国的形势要看令尊的忍耐力有多大,朝廷不动,藩王们也不会轻举妄动。”宗衡忽然语气一转,道:“但对你来说,这个局面可不是好事情。”

完颜律叹道:“是啊,六弟原来是和太子一心的,这次既然敢于违旨拒不入京,看来是想得到藩王们的支持,和太子争一争王位。这个局面越拖,六弟和藩王们的关系就越牢靠,我可以借助的势力就越少。”

宗衡呵呵一笑,道:“你也不必如此担忧。现在这样子虽然对你不利,但是对太子更不利……”

完颜律精神一震,道:“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太子现在占着正位,父王和他岂能容六弟慢慢发展势力,将来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那么我现在该怎么做呢?难道就是坐着等机会吗?”

宗衡起身,皱着眉头在书房里踱来踱去,终于停住,眼色郑重地看着完颜律,沉声道:“完颜,你该知道我们虽然是朋友,但大丈夫身处天地之间,肯定不能做祸国殃民的事情。所以我们帮你,也要有利于我华朝才能做,而渤海国如果内乱,肯定对我华朝的威胁就小得多了。这点现在跟你说明,省得以后产生误会。你如果理解,我们就继续帮你;如果觉得我们没安好心,咱们就不要再往下说了,以后大家还是朋友。”

在座三人都是脸色数变,良久,完颜律才苦笑道:“我能不知你的心思,但是现在看来,即使我不参与王位之争,这场内乱肯定也难以避免的!我原来的实力在失去晋州指挥使之位时损失殆尽,现在不靠你们这些异国的朋友,又能相信谁?想想过去,如今的我是生无可恋,还不如博一下,总比坐以待毙要强!”

宗衡暗叹,为什么聪明人一面对权位就变痴迷了呢?自己这个现代人,看来在对待生命的看法上是永远不会和古人接轨了。怎么会生无可恋呢?大臣为一点小事就慷慨赴死,读书人为一点侮辱就慷慨赴死,武人为一点义气就慷慨赴死,难道舍生取义就这么容易?自己为什么就不能明白呢?不敢无畏死,留取有用身,难道就不是取义?

宗衡摸摸鼻子,对完颜律道:“既然这样,我们也不说客套话。如果渤海国出现内乱,真正对你们有威胁的是外患,是齐国,所以我们要是想有所图谋,必须在消除了这个外患的情况下才能行动,不然为他人作嫁衣裳,白忙活一场。”这是必须分析到的,不然完颜律不怀疑他的用心才怪呢。

完颜律至此才真正打消了对宗衡的怀疑之心,如释重负地道:“惭愧呀,衡少既然能这么为我着想,我又怎么能再有戒备之心呢?还请衡少放开直言,你我兄弟一场,我就把性命交到你的手上了!何况,”他苦笑一声,“我也没有别人可以依靠了!”

宗衡拍拍完颜律的肩膀,点头道:“既然是弟兄,就不说两家话。从我得来的消息看来,齐国明年开春就会和楚国开战,到时我们的机会就来了。你虽然现在只是孑然一身,完全处于劣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最少会给你带来两个好处——很大的好处。”宗衡露出笑意。

完颜律急切地问道:“什么好处?”

许云翳笑道:“现在你处在暗处,你那两个亲兄弟不会防备你,你可以蓄势待发,先是坐山观虎斗,最后渔翁得利。至于另一个好处,就要衡少说了。”

宗衡笑道:“你们知道那些藩王们为什么要选择拥护德王完颜涛吗?他可是也有兵权的,难道他们就不怕他是另一个完颜佑?”

一直静听的任之侠一拍大腿,道:“我明白了,渤海国成年的王子就你们三人,他们是没有别的选择!”

完颜律“哦”的一声,如醍醐灌顶,叹道:“这样以来,如果我暗地里和藩王们联系,争取到他们支持的希望就很大了。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为我所用时就少了诸般顾忌,不会想现在和六弟合作一样犹豫不决!”他目露敬意地看着宗衡又道:“难怪许先生这么推崇你,难怪初见你时你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难怪鼎鼎大名的胜王会招你为婿!唉,如此人才,可惜不是我渤海国之人呀!”

宗衡淡淡笑道:“不是一国人,却是兄弟,难道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