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者:双头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865

正在这时候,又有人来报,汉军大部队已经顺江而下,快到了。姜洋连忙派人用旗语告诉后面的大部队,东南方向有大批来历不明的军队。后面的大军在得知消息后,也迅速进入了战备状态。

不久,那些人渐渐来近了,汉军士兵们突然发现来的这支军队竟然打的是汉军的旗帜,这下,姜洋他们可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但是确定不是敌人的援军了。这时,几个人突前向城陵矶赶来,姜洋命人放他们进来。

原来,这帮人是岳州的义军。第六集团军在决定出击的时候,认为有必要派兵牵制岳州的明军,既巩固自己的后方,又可以协助第一集团军的进攻。而且,岳州那儿有洞庭兄弟会相当深厚的基础。因此他们派出了一个团,前往岳州,虚张声势,而洞庭兄弟会的会众又在岳州内部频繁出击。

而岳州的百姓们在明军和衙役们的入门抢掠的情况下,对明军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情绪。这中间,刘海宁驱逐的那批叛乱分子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他们来到明军的统治区后,并没有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反而受到了压迫,明政府怀疑他们是汉军的奸细,还有一些贪婪的官吏试图从他们这些流亡者的身上压榨钱财。而普通百姓对他们也抱有一种怀疑的心态。

因此,这帮人可以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人因为不堪压迫,而自杀。前几天,一个小有名气的文人的妻子被明军给侮辱了,他愤而自杀,留下遗书控诉了明军的残暴不仁,说是当初瞎了眼,为什么会反抗汉军。诸如此类的人有不少,他们的遭遇使人们对明政府渐渐失去了信心,他们开始思考:在汉军的统治下,生活会不会更好?

木龙派在这里的情报人员立刻把握住了人们的这一心态,马上与洞庭兄弟会的人取得了联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利用百姓们对明军明火执仗抢劫的仇恨心理,使百姓们在汉军官兵抵达的时候,借助汉军之势,宣布起义,将还在四处抢掠的明军官吏、士兵给赶出了城市,汉军很快的就占领了巴陵。

百姓们纷纷要求加入汉军,尤其是那些饱受摧残的人更是积极响应。这一部仅一千多人的汉军迅速扩充到了一万多人,他们听说明军在城陵矶抵抗汉军,立刻派了三千人马来支援汉军。

汉军稍事休整之后,立刻准备对武昌的进攻。李金运重新部署战事安排,将最前面的的部分变成竹排,只派一批斥候。对投降的明军,进行了一番反明的教育,把他们的东西物归原主,放他们走了。许多明军本身就是被抓来当兵的,看到汉军严明的纪律,纷纷要求加入汉军,当场有两千多人交出了自己抢夺百姓的东西,要求加入汉军。

李金运把李乾德等交给巴陵来的军队,让他们押送到巴陵,由百姓公审决定他们的命运。

汉军再一次出发了。十月二十日,汉军先锋抵达武昌府的西南二十里处,先锋部队立即兵分两路,一路在南岸登陆,向武昌进军;一路在北岸登陆,向汉阳进军。另留一小部分大张旗鼓,在江中缓行,迷惑明军。

武昌城里大战前的紧张气氛却不那么浓烈,为什么?紧张的只是那些达观贵人和平时作恶多端的人,他们怕汉军使他们失去权势和受到处罚。早就被汉军的宣传包围了的老百姓都知道,汉军是不会劫掠他们的,而官兵们也知道,汉军是优待俘虏的,而且官府已经有三个多月没有发军饷了,他们在考虑是不是还要替明军效力呢?听说许多被俘虏的弟兄都被好生的放了,还有不少弟兄已经加入了汉军。

湖广总督苗胙土急忙的往楚王府跑,到了王府,给门官塞了不少银子,他才慢腾腾的进去禀报了。没办法,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人家是王爷门前呢!

好长一会儿,那门官出来了:“楚王召见苗大人。”苗胙土在太监的带领下,来到楚王的面前。

拜见之后,苗胙土急忙说道:“王爷,反贼已经快逼近武昌了。”

楚王朱华奎把玩着手中的玉器说道:“我武昌城高墙固,不是说有雄师十万吗?怕什么?”

“王爷有所不知,武昌号称有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只有五万人马,总兵秦翼明带兵去围剿流贼张献忠、罗汝才等,他带走了一万五千精锐的官兵,前一阵子,王爷田庄的佃户们闹事,也派去了四千人镇压。再加上用在其他地方的人马,现在府城里连溃退过来的残兵也只有不到三万人。”

“胡闹!怎么只有这么一点人马?”楚王勃然大怒,“你这个总督怎么当的?”

“卑职失职!”苗胙土扑通地跪到地上。

“你马上把城里的男壮丁给本王召集起来,共同守城!”

“是……”苗胙土仍然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你怎么还不快去办?”

“王…王爷,还有一点问题。”苗胙土有点吞吞吐吐了。

“快说,是什么问题?”

“弟兄们好久没有发饷了,士气非常低落,我们府库里基本没什么银子了,希望王爷能……”

“混帐东西!筹款筹到本王的头上来了!你自己去想办法吧!”

苗胙土闹了个灰头土脸的出了楚王府,他回过头,看了看巍峨的王府,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钻进轿子:“回总督衙门。”

总督衙门里,苗胙土和手下的幕僚、官员们讨论如何筹措粮饷、募集兵力。这时,有人来报,岳州来人了。苗胙土连忙让他进来,只见一个穿着百姓衣服的人踉跄着进来了。他一见苗胙土就跪到地上,放声大哭:“总督大人,岳州失守了!”

苗胙土大吃一惊,因为最近几天,一直没有岳州的消息(汉军顺江而下,比在陆上的速度要快),只是凭猜测认为城陵矶肯定是失陷了,没有认为岳州会失陷。

苗胙土扶起这人一看,原来是岳州通判黄文同。原本白胖胖的人,这时变的黑不溜秋的,乍一看,还真是认不出来。

早有幕僚倒来一杯茶,黄文同一把抢过来,咕咚咕咚的喝了下去,喝的太急了,被水给呛住了。完全没有了平时温文尔雅的风度了,同一个乡下老农没什么区别,苗胙土的鼻子不禁一酸:“黄大人,你受了不少苦吧?”

黄文同一听,象个孩子似的放声大哭,捶胸顿足。哭够了,他把岳州城陷的经过说了一遍,还说:“大人,千万要防备那群刁民哪!别把他们给惹急了,他们受反贼的蛊惑很深,惹急了他们,武昌不保啊!李大人(李乾德)他们已经被抓到巴陵了,说是要审判,那些刁民恨透了他们,恐怕他们性命难保啊!”

苗胙土和手下的人都愣了,他们刚刚讨论的就是要如何筹款,而且也准备采取压榨富商大贾的方法。看来这招是不行了,弄不好还真把这帮刁民给弄反了。

苗胙土一屁股坐到椅子上:“天哪!这可怎么办哪!”

屋子里一片寂静,只有黄文同轻轻的啜泣声。过了好一会儿,布政使龚铭小心翼翼的说道:“大人,我们实在不行就向官兵们说明,告诉他们等胜利后,以三倍的代价偿付他们的欠饷。”

“对啊!”其他人随声附和。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打了个小九九,他们明白,强行征取财物是不行的,弄反了百姓不说,让汉军攻进来又把他们当贪官给办了,可不好。他们也听过宣传,知道汉军对没有大恶的明朝官吏还是很宽容的。

苗胙土本来就是一个胆小懦弱没有主见的人,他想了想,觉得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了,也就点点头答应了。

苗胙土立即召集军官们开会,把欠饷的问题做了解释,要求他们尽量能激励起官兵的士气,只要能打退汉军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