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作者:双头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30

汉军旗的官兵一反水,整个满清防线瞬间就被汉军给突破了。郑亲王济尔哈朗慌忙逃跑。汉军趁势追击,攻克辽中,占领黑山,向沈阳逼近。除北路房昊天部外,汉军都取得了完胜,共歼灭满清军队六万多人,俘虏两万多,满清都城沈阳处于汉军的夹击中。沈阳的满清亲贵大臣们乱成一团,以济尔哈朗为首的元老派纷纷要求赶紧迁都,退到赫图阿拉。五月三日早朝时,济尔哈朗以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首席议政王身份要求皇帝豪格立即下令迁都:“皇上,现在汉军即将兵临城下,如果不尽快迁都的话,汉军冯军部将很可能切断我军与赫图阿拉的联系,再不撤的话,后悔也来不及了!而且,我军迁到赫图阿拉后,可以重整军旅,等到冬天一到,南人耐不住严寒,我们就可以趁机进军,一举收复盛京!”

其他几个议政大臣也纷纷表示赞同,叩请皇帝迁都,刚刚当上个把皇帝的豪格是欲哭无泪,难道自己这皇帝就这么结束了吗?

“不能迁都啊!皇上!”另一个声音传了出来,大家都吃了一惊,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逆风而上?

一看,原来是三朝元老汉官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卫(今沈阳市)人。范仲淹后裔。18岁时补秀才。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自愿投效努尔哈赤,参加后金政权。为参与帷幄的主要谋士之一,深受倚赖。凡伐明的策略、争取汉官归降、进攻朝鲜、抚定蒙古、国家制度的建设等等,他都参与决策。这个人可以说对大清的建立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皇太极继位后继续对他青睐有加。皇太极一死,新皇豪格对他也还不错,但是那些满族亲贵元老们却很是看他不顺眼,处处排挤他。所以这一段时间里,他很不如意,朝廷上基本听不到他的慷慨陈辞了,现在冷不丁的又冒出了一个反对意见。这令济尔哈朗很是不爽,他冷笑着问:“范大学士有何高见?”

范文程跪在地上说道;“皇上,奴才(满清制度,除了亲王皇子一级之外,一律都得称奴才,任何人都不能自称是臣,尤其是汉人。这也是满清一大特色,现在电视上经常有臣这一类的字眼其实是错误的)以为万不可迁都,如果迁都,我大清将永无翻身之日!”

“范文程!你不要危言耸听!”济尔哈朗喝道。

“皇上,郑亲王,奴才这不是危言耸听。沈阳乃是先太祖高皇帝亲自选定的龙兴之地,这里水美土肥,人口繁密,可供大军之资饷,而赫图阿拉人丁稀少,我军粮草势必筹集困难。汉军虽然两路来攻,总兵力也不过数万之众,我军拥甲二十万,又有蒙古数十万铁骑协助,如何却被这区区几万人给吓住了呢?我军可依仗长岭山势布重兵阻冯军于外,以铁骑暂阻汉军于新民,然后向蒙古各部借兵,两路夹击,必定将其击溃。请皇上三思呀!”

一干大臣听了范文程的分析都纷纷点头,范文程说的其实也很在理。但有几个人坐不住了,一个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一个是英亲王阿济格。他们两个都是握有远超过汉军数量的精锐部队去作战的,可是都闹了个灰头土脸,尤其是英亲王阿济格,还让人给差点气死了。这么丢人的事一直是两个人的忌讳,现在范文程又说什么“我军拥甲二十万,又有蒙古数十万铁骑协助,如何却被这区区几万人给吓住了呢?”这不是讽刺他们是什么?

所以两个人腾的站了起来,阿济格用手指着范文程:“你…你……”一脚踢过去,把范文程给踢了个跟头,然后口吐鲜血倒了下去。“英亲王不行了!”整个朝堂顿时乱了套了。

济尔哈朗趁机说道:“好你个范文程,看看你把英亲王气成什么样了?你左一个不迁,右一个不迁,本王倒怀疑你是不是想让皇上留在盛京,等到汉军来了,你再献城投降捞取功名是吧?”

“郑亲王,您可不要冤枉好人哪!范某虽是汉人,但一向对大清忠心耿耿……”范文程连连叫屈。

“咄!你不提汉人倒好,”济尔哈朗打断他的话,“要不是你们这群汉狗临阵倒戈,本王还会败的那样惨吗?皇上,汉人不可以相信哪!他们奸诈不守信用,本王请皇上下旨,对汉人永不叙用,同时,肯请皇上治这范文程意图不轨、辱骂亲王的罪!应该杀之以平民愤!”

一众满洲元老纷纷应和:“皇上,汉人不可留呀!”

豪格叹了一口气:“范大学士是三朝元老,一向对我大清忠心耿耿,况且辅佐太祖高皇帝和太宗文皇帝,一向勤勉,我看……”

“皇上,汉人不可留呀!”济尔哈朗抗声道。

“唉,他对我大清还是有功的,功过相抵,免除范文程内秘书院大学士之职,摘掉顶戴花翎,削职为民,永不叙用。”豪格一向受祖父、父亲的感染,对范文程等汉官相当尊重,认为大清要夺天下,非用汉人不可。现在逼于形势,不得不丢车保帅了,自己顶住压力不杀他,也算尽自己一分心了。

“恳请皇上解散汉军旗,罢免所有的汉官!”济尔哈朗得寸进尺。

“不可呀,皇上!”索尼终于发话了,“汉人中有许多都忠心于我朝,如果这样的话,会失尽人心的!”

“索大人,你能保证汉人都对我大清忠心?那些汉人依附我们只是因为我们强大,他们别无选择,而现在他们本族的强大军队来了,你说他们会效忠谁呢?”济尔哈朗咄咄逼人。

“好啦!都别争了,现在大敌当前,大家还是先想想该如何度过这道难关吧!”豪格制止了争论。

“请皇上迁都!”众大臣纷纷跪下。

五月四日,在沈阳住了十几年的大清王朝宣布迁都赫图阿拉,豪格对去年才建成的皇宫感到恋恋不舍,但没办法,汉军水军先锋部队已经离沈阳不远了,自己不走不行了。临行前,许多满族权贵要求焚毁沈阳和皇宫,被豪格硬顶住了,他发誓,今年冬天,一定要重回沈阳。但是他回的来吗?

满清大部队挟带着数十万百姓缓缓向赫图阿拉撤退,许多汉族百姓只能稍微收拾一点东西,就拖家带口的被逼着上路了,一路上,哭声一片,状极悲惨。汉军洪查、李恒瑞击溃满清殿后留守的部队后,于五月七日进占沈阳,而长岭满清军丧失了斗志,纷纷败退,冯军部也越过了长岭,于八日在沈阳与洪查等会师。

这样,汉军超额完成了战前的部署,将满清和蒙古截为两段,使满、明、蒙三方无法联合了。冯军和洪查会师后,决定出兵赫图阿拉,即使不能吃掉满清,也可以和房昊天部联合把满清死死的钳住,使他们永无翻身之力。

但最近的战斗弹药物资消耗实在太大,需要补充,于是决定除派一万大军支援房昊天部外,其他的先休整一个月,等地方整顿好了,物资齐备了再发动进攻。

在汉军节节胜利的捷报的引领下,西藏各势力纷纷派代表与汉军接触。汉王刘海宁派人宣谕五世**喇嘛阿旺罗布藏嘉木错、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八**王(中国明代在西藏分封的3**王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和5大地方之王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的合称)以及控制西藏军政的藏巴汗要求他们到南京见面,并向五世**喇嘛阿旺罗布藏嘉木错、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这两人保证封他们为国师,八**王也继续封做法王,做护国法王,承认他们的宗教地位,允许西藏黄教在中原传教。

西藏的教派之争相当厉害,其白教(噶举派)藏巴汗和黄教的**、班禅双方势同水火,藏巴汗掌握了西藏的实权,但**和班禅也有相当的影响力,谁也动不了谁,这时候,外力的影响就非常重要了。因此五世**喇嘛阿旺罗布藏嘉木错、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都派人回报刘海宁,说愿意来京,但藏巴汗一直阻挠,不能前来云云。刘海宁立即派人通知藏巴汗,让他与五世**喇嘛阿旺罗布藏嘉木错、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一起赴南京觐见。但藏巴汗一直不理,刘海宁又酝酿着对西藏用兵了。

对满清作战的胜利,极大的震慑了先前蠢蠢欲动的大明和蒙古各部。明朝松锦防线的军队在汉军进攻满清的过程中一直按兵不动,他们本是想看看形势再发兵,可是形势越来越不妙,汉军凯歌高奏,所以也就一直没敢去动汉军,生怕一个不小心把瘟神给引到自己的身上。

蒙古各部更是如此,他们臣服于满清的最大原因就是满清强大的军事力量,而现在又出了一个比满清更横的力量。汉军张连升部在蒙古大草原上,与忠于满清的蒙古军队打了几仗。蒙古骑兵虽然骁勇善战,但是,汉军利用草原广阔的地形,广泛的使用了车兵,蒙古骑兵一来,就布车阵,利用枪炮阻击蒙古军。蒙古骑兵对这种阵势十分头疼,汉军的出动一般是至少一个团,像一个刺猬一样,让你下不了口。

但蒙古民族毕竟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是草原的主人,他们懂得汉军在广阔的草原上后勤供应必定紧张,于是他们频频派出骑兵去劫汉军的粮道,你还别说,这招还真有效,汉军战线拉的很长,供给还真让他们给成功截击了好几次。

这给严重依赖军火物资的汉军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一连三天的补给没运来了,军心开始浮动了,张连升开始挠头了,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