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作者:双头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08

这天,天高气爽,又一支汉军的后勤辎重队伍上路了,最近一连几支队伍的弟兄都遇到了伏击,死伤惨重,可能受这个影响,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的。这支队伍有一个团的兵力,看来汉军这一次是下大本钱了,务必要把军火物资运到前线去。

汉军的行动,被远方山冈上的几个蒙古人都看到眼里,他们相视一笑,一拍马绝尘而去。

通往汉军前线部队有一个山谷,这个山谷很大,纵深有六里多,两边距离有将近四里地,山上都光秃秃的,泥土在风的掀动下不时制造出团团黄色的迷雾。

汉军辎重部队缓缓进入了这个大山谷,突然一声呐喊,无数的蒙古骑兵从对面和两边的的山上冲了过来。这帮汉军的反应倒很快,他们迅速把装载辎重的车辆摆成了一个圆形的防御阵势,外围安放了拒马,所有士兵躲到车阵的后面,严阵以待。

咻!几枚求救的信号弹腾空而起。轰!轰!汉军的迫击炮和小炮不断开火,炮弹在蒙古骑兵阵中开出朵朵带来死亡的话,许多蒙古骑兵被四飞的弹片炸掉了性命。但蒙古骑兵们仍然奋不顾身的向汉军设置的临时阵地扑过去。

突到汉军车阵前面的蒙古骑兵又在一阵密集的弹雨中纷纷落马。双方就这样胶着着,汉军凭借火力的优势抵抗着数十倍于己的蒙古铁骑。蒙古军的首领是察哈尔大贝勒昂坤杜棱,他不断的观察着战况,这次他可是召集了满清控制下的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的四万铁骑来对付汉军的,这场要是胜了,没有了军火支援的汉军前线大队可是就一触即溃了。

但这仗是越打越让他弄不明白,你说这汉军会变戏法么?开始看着是那么些人,这仗一打起来怎么人越来越多呢?短短的两刻钟的时间里,汉军竟然好象增加了一倍的人马!蒙古骑兵一遍遍的进攻,一遍遍的受挫,汉军的那道车阵简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即使有蒙古骑兵策马冲进了车阵,但恭候他们的却是无数的子弹。这些蒙古兵越打越泄气,锐气渐渐消失殆尽。这些人都是属于不同部落的人,有的奋勇向前的部落死伤惨重,为了本部落的利益,一个个的进攻也都不像开始时候那么积极了。

大贝勒昂坤杜棱非常焦急,他大声呵斥着士兵们,让他们赶紧的进攻。但这时的车阵里的汉军已经不是一个团了,而是一个旅的兵力!大车里装的不是军火,全是汉军士兵。昂坤杜棱渐渐有了不祥的感觉,自己是不是中了圈套?

不幸的是,他的预感很快就应验了。哨骑报告:“大批汉军骑兵正这里赶来!”昂坤杜棱吃了一惊,如果让汉军内外夹击的话,自己这几万人基本上也就完完了。赶紧下令:“快撤!”

但是已经晚了,几枚炮弹在蒙古军的后阵里炸开,周围不断涌出穿绿色衣服的汉军。汉军人越聚越多,很快就把蒙古军队包围在了里面。昂坤杜棱急的大喊:“快突围,向西突围!”这块地方的东、北两面都多丘陵,利于汉军埋伏,不利于蒙古骑兵的驰骋,而西面只有五里远的地方有两座孤零零的山包。

昂坤杜棱的想法是对的,但不幸的是与他有相同想法的人也不少,至少汉军的指挥官就是一个。当大队蒙古骑兵且战且退到那离那两个山包有一里远的地方的时候,他们与死神接吻了,无数的子弹和炮弹、手榴弹倾泻向蒙古军队,周围的草地上涌起无数的汉军士兵,他们向败退到这里的蒙古军队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这一仗,汉军共歼灭蒙古骑兵万余人,俘虏三万多,只逃走了大贝勒昂坤杜棱等千余人,汉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这场战斗是汉军精心策划的一场反伏击的伏击战,首先先采用排除法圈定了蒙古军队可能设伏的三的地点,然后一一考察,最后,选定了这块地方,因为这里最适合大规模的骑兵伏击作战,而且这里离其他两个可能的伏击地点都不远,情况有变的话应付的及。

在汉军辎重部队出发的前一夜两个师(紧急借调胡波的两个师)的部队就偷偷的出发了,在离伏击地点比较远的丘陵地进行埋伏(早在出征之前,张连升部就紧急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批的绿布,预备用这些绿布制造衣服,以利于在绿色的草原上隐蔽作战)。在辎重部队的车里暗藏了两个团的人,又派一支一万人的骑兵部队(张连升和胡波部由于任务特殊,所以军队编制比别的军队大的多,各有五个师左右的编制,还有一支专门对付蒙古骑兵的骑兵部队)落后五十里追随。在信号弹升空后,这部分骑兵就快速前进,力图包围蒙古军队。

战斗结束后,汉军挑选了每个部落的几个人集中到一块儿,给他们将汉政府的政策,保证他们的封建王公们的利益,并宣布,如果蒙古各部来投降的话,汉军将释放他们的被俘人员。然后,把这帮人放回了家。汉军在先前的几场战斗中对蒙古的伤兵和俘虏都好生照顾,陆续释放回了一批人,对占领的蒙古部落汉军不杀不抢,反而给他们大量的盐和茶。蒙古民族是一个豪爽的民族,他们重情重义,见汉军这么对待他们,也就对汉军产生了相当的好感,以后在战斗中捉到了汉军的俘虏和伤员也都好生照看,在偷袭汉军补给线的战斗中也只是以消耗汉军的物资辎重为主,杀戮并不重。现在,这帮人回去一说,在各部落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有些小部落基本上是大部分的男丁都出去作战了,他们非常希望能与汉军和解,要回他们的亲人,而一些大的部落也开始盘算如何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个时候的漠南蒙古基本上实行了满清推行的盟旗制度(满清政府为分化蒙古族,控制其上层贵族而实行的政治制度。天命九年(1624)创立。旗分两类:①清中央委派大臣、都统、将军直接节制的总管旗,统称内藩蒙古,共61旗。②清中央理藩院监督的札萨克旗,统称外藩蒙古,共201旗。札萨克旗又有内、外之分。旗为军事、行政合一单位,由清中央就旗内王公中任命札萨克为其长,可以世袭;其职权为战时动员本旗兵丁出战,平时总揽本旗行政、司法、税收等项事务。旗以下置佐,设佐领。佐原为基本军事单位,后逐渐成为旗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佐领不仅领本佐兵丁,还办理清册、收税、征夫等事。原则上,佐由150名壮丁组成,但实际上有增有减。凡年在18~60岁之间的蒙古男丁,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在其内部有相当的满清的代言人,也有部分满清军队,这帮人坚决反对同汉军和谈,他们叫嚣着要同汉军决一死战。

但形势不由人,许多小的蒙古部落纷纷向汉军投诚,汉军立即与他们会盟,并释放他们的亲人,馈赠给他们大量的盐、茶、粮食等物品。这股投降的势头是越来越大了,汉军张连升曾经一天接待了七个部落的头领,害的他的嘴的僵了。在满清迁都赫图阿拉的消息传来后,先前有些犹豫的部落也开始向汉军表示效忠,而一些忠于满清的部落和受满清控制的部落内部也产生了分化。许多厌倦了战争的蒙古人纷纷要求与汉军和解,眼看着满清这棵原本枝繁叶茂可以依赖的大树现在变成了一棵枝枯叶黄的病树,那些原本支持满清的人也开始转变了,毕竟以前汉人对蒙古还不错,蒙古臣服于汉人已经两百多年了,虽然有时候欺负一下汉人,但从属关系一直没变。

到五月十七日的时候,除了极端忠于满清的科尔沁等十三个部落外,漠南蒙古诸部相继向汉军投诚。张连升颁布汉王刘海宁的命令,要求蒙古各部首领亲自或派代表到南京,朝见汉王。

五月二十一日,受汉军威势影响,青海的漠西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领袖顾始汗派使者奔赴南京,朝见汉王刘海宁,并送来大批的贡品。

二十三日,五世**喇嘛阿旺罗布藏嘉木错、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以及其他几个法王的特使也来到南京朝见了刘海宁。

二十四日,一个特殊的人物来到南京,是东南亚苏禄国的国王的特使,他是专程来南京感谢汉王国政府的帮助的。原来,郑芝龙的海军歼灭了西班牙和荷兰的联军后,又一直打到了西班牙在东南亚的老巢——菲律宾(1543年西班牙航海家R.L.de维拉洛博斯到达菲律宾,以西班牙皇储菲利浦之名命名其为菲律宾群岛。1565年西班牙强占菲律宾,建立永久性殖民地),本来就没有多少军队的西班牙殖民者根本就抵挡不住汉军这新胜师,节节败退,还不时受到当地土著和华侨的袭击。郑芝龙用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将盘踞在吕宋、棉兰一带的西班牙军队一体歼灭,由于西班牙对菲律宾的原有封建政权采取消灭的战略,因此郑芝龙代表大汉王国政府宣布对菲律宾的主权所有,同时宣布汉王国政府在土地、经济各方面的政策,受到饱受西班牙人欺凌的华人和当地土著居民的热烈欢迎。苏禄王国是当地极少的保持着政权的国家,一向是中国的藩属,这次,汉军来协助他们赶走了西班牙人,国王非常感激,因此派特使与郑芝龙的报捷使一起赶赴南京。

由于郑芝龙消灭了西班牙和荷兰的联军,又把菲律宾占领了,因此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派驻巴达维亚的总督连忙派人与郑芝龙联络,表示愿意与汉军和谈。刘海宁在战前一再叮嘱过郑芝龙,只要赶走一股敌人即可,留下一股作为汉王国政府生金蛋的鸡。

于是郑芝龙顺水推舟,要求荷兰派人到澳门与汉王国政府谈判。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大汉王国南击西班牙、荷兰联军,占领菲律宾,北破满清,迫使满清迁都赫图阿拉,东伏蒙古、西藏,声势如日中天。大明王朝只剩下一个破烂不堪的空壳了,就在这副空壳里,李自成的农民军还在山西横冲直撞,大有威逼北京的势头。天下人都知道,大汉王国已经事实上成为了中原的统治者,是周边民族的宗主国。五月二十八日,荷兰特使威廉抵达澳门,要与汉政府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