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仪式由刘海宁亲自主持,接着,船队缓缓起航了,虽然都是自愿前往的,但亲戚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总是有的。整个码头上是哭声一片,给人一种一去不复返的味道。
看着渐渐远去的船队,刘海宁默默的祈祷,虽然他不信神也不信佛,但他还是遍求了所能记起的东西方的各路神仙,乞求他们保佑船队平安抵达北美洲。
“最起码,我们不会肆意屠杀可怜的印第安人!”刘海宁想到,自认为要比欧洲人值得神佛的支持。看着船队的远去,刘海宁的心思又落到了帝国海军的问题上。
虽然帝国海军目前风光八面,左一个胜仗,右一个胜仗,但这里面存在着绝大的隐忧。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缺乏,虽然帝国海军军官不少,有实战经验的也不少,但是缺乏具有近现代海战思想的军官,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自己带来的解放军战士都是旱鸭子,谁也不知道海战是怎么回事,不然也用不着让郑芝龙当重要的海军总司令了。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那两位船舶工程师,他们是学军舰制造的,对海战的知识多少懂一点,看来只能让他们多费心了,既得加紧对军舰的设计,也要抽空写写海战教材。
回到京城的刘海宁还要为另一拨要出征的人壮行,这一拨是要通过西伯利亚,过白令海峡然后到阿拉斯加去的。他们除了要探察通过陆地抵达北美的路外,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调查沿途的情况,为将来帝国对俄罗斯在这一带建立的那个叫雅库茨克的地方发动的进攻做好准备。这支队伍共有八百人,装备了步枪等先进武器,刘海宁给他们的意见是如果能够见到俄罗斯人,情况允许的话,就地剿灭,不留活口。
汉元一八四零年七月,为了促进帝国对外商贸的发展,帝国内阁决定开辟对外贸易的商埠。几个商埠有:广东新安县的香江(现在的香港)、厦门、泉州、福州、宁波、上海县、灌云县老窑(现在的连云港)、胶州(青岛)、威海、登州、天津、青泥洼(大连)、海参崴、库页城为商港。没有港口的由地方和国家共同出资兴建,这些地方允许对外贸易,允许外国商船停靠,但是外国人必须在指定区域内活动,出此区域,视同侵略,一律绞刑伺候。
八月十三日,北庭都护府大都督朱少殊禀报:海参崴和库页城的军港已经筑好。刘海宁立即命令东北军区派兵到北海道,占领北海道岛,完成对日本的包围。
北海道位于日本本州的北端,与本州隔津轻海峡相望。以前被称为虾夷地,曾居住着阿伊努族人。16世纪末,现青森县的松前氏渡海建造了福山城,占领了这块土地。在这个时候,只是日本流放犯人用的,幕府政府根本就不关心这块地区。
九月一日,一支三千人的大汉帝**队在北海道北面登陆,到十六日,抵达了福山城,由于北海道在当时属于没人要的地方,所以松前家在这里也没多少人,就百十个武士。三千汉军精锐几乎没费什么周折,只以死两人伤十三人的微弱代价就轻易的占领了松前家建造的福山城,整个北海道落入了帝国的掌握。为了防止幕府方面发觉,都是在悄悄中进行的,一直到十月七日帝国海军先后从库页岛偷偷运送了一万多精锐部队到北海道岛上,这样,汉帝**队在东(小笠原群岛)、西(海参崴)、南(冲绳、对马、五岛等)、北(库页岛和北海道)四个方面彻底完成了对日本的包围封锁线。
而对北海道一直漠不关心的江户幕府直到十月十三日,帝国倭国派遣军的舰队耀武扬威的出现在箱馆(函馆)附近的海面上的时候,才知道大汉帝国已经占领了他们不屑一顾的蛮荒之地了。
他们悚然惊惧:可恶的中原人已经到了自己的家门口了。
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紧急召集臣下们商讨对策,家臣们一律提议发展水军,以期夺回被汉人抢走的国土。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立即命令先前几个有水军的大名继续筹备水军,由于对华赔款几乎耗光了幕府的储蓄,所以幕府决定对百姓增赋。增赋的决定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农民们一年累死累活也只能维持个温饱,最近年景不好,温饱都维持不上,还要加赋?这让百姓们怎么活呀?但对幕府来说,百姓是他们砧板上的肉,想什么时候割取一块,就割取一块,这是他们的权利。
幕府在商讨对策,日本的另一股势力也在商讨对策。这股势力是什么呢?是公家。日本有两股势力,一股是掌握实权的幕府方面,他们被成为武家,一股是空有虚名而无实权的以天皇为首的朝廷贵胄,他们被称为公家。
日本的天皇早已没有干头,无权无势,除了与手下这批穷大臣们周旋而外,无事可做。幕府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17条,规定天皇只许从事学问,诵读《群书治要》、《禁秘抄》,吟咏和歌,不得过问政治。幕府在京都筑“二条城”,作为将军的行辕。设置官吏,派遣密探监视皇室公卿和关西诸侯。法制严别公武,武士官职由幕府授予,革除朝廷授官于武家之制。由此,彻底隔断皇室和武士的联系。天皇如触犯幕府,随时可被罢免。
这些都还在其次,最困难的是手头拮据,捉襟见肘。天皇每年的收入是四万五千二百五十石,另外有黄金二万六千四百两。比起一个小诸候的收入,连一半都不够,而开销却非常浩大。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名义好听得很,但收入十分菲薄,最多年俸不过一万石,有的是几百石。全部公卿贵族的收入总共不到15万石,整个朝廷连同其他收入仅40至50万石,远不及一个大诸侯。
皇室对这班穷官,不能不津贴。但财源何处寻?不得已只好卖官鬻爵,可怜这穷官穷爵,也都卖不起价钱,稍微值点价的只有紫衣。这紫衣就是镶金边的紫色袈裟,得到天皇准许的就有资格披。而凡身披紫衣者,必须是德高望重、学养兼优的高僧。在僧侣界里,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日本的僧侣相当有钱,因此不少人就花钱买个紫衣穿穿。日本的后水尾天皇是德川家光的妹夫,他为了解决眼前的困境,就拼命卖紫衣。结果这玩意泛滥成灾,引起了幕府的不满。于是幕府一商议,决定,凡是天皇授予的紫衣一律无效。这简直是对天皇的侮辱,于是天皇宣布不干了,撂挑子了!没办法,只得把天皇七岁的女儿兴子内亲王推上皇位,成为明正天皇。
公家与武家矛盾的激化恰恰就在今年,德川家光借晋谒天皇(他的外甥女)和上皇名义,率领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到了京都。除了增加上皇的年费,由三千石一跃而为一万石之外,又赏赐给京都市民银五千贯。他藉此机会,夸耀财富,大摆威风。而主要的目的,是想缓和上皇对他的不满。但是幕府(武家)方面这类的举措行为,只能增加皇室以及朝廷里实胄(公家)的厌恶与反感。
正好,公家里的大臣们听说远方中原的大汉帝国把幕府闹的不轻,幕府根本不敢惹人家。于是,他们就偷偷派人到汉军占据的北海道去,与汉军联络,希望能得到汉军的支持,重新恢复天皇的天下。
正在北海道部署防务的汉军倭国派遣军司令陈家驹隆重的接待了日本公家特使,信誓旦旦地向他们保证,大汉帝国将帮助倭国恢复天皇的天下。但前提是天皇必须承认大汉帝国对目前领土的占有,还捎带着提了点建议:为了将来汉军与幕府军队作战方便,希望公家方面提供详细的地理和军事情报。汉军的条件被急于扳倒武家的公家大臣们一一接受了。
接到陈家驹报告的刘海宁乐的一整天都合不拢嘴:小日本的,这下可让我逮着机会了!他找来在京城的十几位老同事,把这好消息也向他们做了汇报,还摆下了一桌家宴,请请几位老兄,好好庆祝一下。
这次家宴特意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进行,所有的卫兵和侍从都被赶了出去,他们要好好聚一聚。
觥筹交错中,难得聚在一起的同志们完全摆脱了平日里的拘谨和顾忌。放开肚子的喝,大喊大嚷,完全没了皇帝或者是一方大员的威风和架子。有的是同志般的友谊,有的是相知的兴奋。
一个个都喝的面红耳赤,舌头都大了。高峰拍拍刘海宁的肩膀说道:“我说……我说皇帝呀,以……后,我们弟兄们都应该…应该这样聚一聚!”
刘海宁嘿嘿傻笑道:“当……然,每年的议政院开会的时候,就…是咱们兄弟们聚会的日子,我……一定请大家喝个痛快!”
刘海宁又转向张平原,问道:“老…老张,我…我们的电报什么时候能搞好?”
张平原对酒精过敏,所以他是唯一没喝的一个,他拿着一杯茶,细细的品着:“无线电的难度比较大,不过有线电报基本可以了,这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继站,这是一项不小的投资呀!”
伍子方敲了敲桌子:“没…问题,花再……多的钱也要建。反……正我们的皇帝有……有的是钱,中继站可……可以建在我们遍布全国的……的驿站那里,只……要对人员进行……进行一下培训……即可。有了电报,我们就…就……就可以对远方的战况有个及时的了解了。以后,再……再慢慢发展无线电报。”
张平原点了点头:“可以,我………”
洪查提着一坛酒过来,一把抓住张平原,醉熏熏的说道:“好好的喝着酒,谈……什么电报电视的?来,老张,咱……哥俩喝一杯,咱……”
咣当一声,他躺地上了。
第二天,宿醉未醒的刘海宁坐在龙椅上直揉太阳穴,昨晚喝的实在是太多了,头疼的要紧呢。兵部递来了更令他头疼的消息: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首领频繁闹事,许多首领成了占山为王的土匪,打劫来往的商旅,而且帝国派去帮助他们的百姓改进技术和分配土地的官吏也遭到了暗杀,因为首领们不喜欢自己的奴隶们有本事,也不愿给他们土地。
刘海宁立即命令内阁讨论这件事情,商议出个办法来。
兵部尚书高峰立即奏道:“云贵地区的部落都拥有自己的军队,不听国家号令,将来对国家的安全是非常大的威胁。况且,他们压迫本族百姓,完全不利于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臣请求陛下立即剥夺部落首领对地方的控制,由政府派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