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正
作者:大马哈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08

却见唐荣只是用肘在张飞左脸一点,随即右手一拧,脱出张飞掌握,同时也放开张飞左手,向后跳开。

刘关张三人此时方才如梦初醒,张飞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一字,然后想了想,弯起右肘,对着自己左手掌猛撞了几次,一咧嘴,心有余悸地摸摸左脸,双手一拍,“嗨,厉害,厉害,唐小子是吧,我张飞刚才这招就算输了,以你这身法和拳法,看来地上我们也差不多(死要面子),改天咱们马上比划比划。”

说完大咧咧走回刘备身边,“大哥,这小子厉害得很,看来是条汉子,大哥,你给公孙大哥求个情,别打了。”然后再对关羽说,“二哥,恐怕在地上你也不一定能胜了这唐小子。”关羽没有说话,又微咪双眼,似在思考对策。

刘备再深望一眼唐荣,走到厅中,向公孙瓒一抱拳,“伯珪兄,我看唐壮士建议的先袭右北平,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毕竟早来一刻,便能让右北平士民少受张纯叛军一刻苦,救民于水火,也算有功于社稷。至于百松谷战利品,反正也跑不了,现在派人去也不晚。”

公孙范、公孙越等人一见有人带头,便纷纷列出求情,刘恢和一干将领也跟着上前。

公孙瓒见过唐荣刚才的怪异招式,再想想其勇猛,心中也有一丝害怕,怕把唐荣逼急了,加上其手中的龙刀,恐怕这全营的将士也不是对手,而刘备兄弟好象武艺不错,但也不能长期留在身边。一见众人一起求情,也知事不可为,只好借机下台。

“我也不为其他,只是担心诺多军械,放在旷野,万一有张纯叛军等亡命之徒经过,窃为己有,岂不令贼匪更加得势?”

“唔——这倒是。”刘备皱了下眉。

“大哥,我们也早有预防,我还留了三百名军士在场看守,应该不会有事。”公孙范连忙插嘴,让公孙瓒一不小心又被噎了一下,气愤不过。

“三百,三百有什么用,张纯溃军、黄巾流寇、乌恒游骑,随随便便也能拉出个千八百的,你还不趁现在去打扫战场?”

“现在?天都快黑了啊。”

“你去不去?”

“是——”公孙范苦着个脸,“那——唐兄弟——”

“这次看玄德及众将脸上,就算了,唐荣,你以为不可再乱我军令,知道吗?”

唐荣心想,以后?还有什么以后,等回了蓟县,领完赏赐,我立马就跑,当下也不多言,拱个身,“多谢大人不责之恩。”再向刘备和众将一拱身,“多谢玄德公求情,多谢众位将军求情。”便与公孙范一同出去。

接下来一天,刘备从公孙越及诸将士口中,仔细了解了唐荣的神奇传说,连张飞关羽二人也被传得神呼其神、越传越神的唐荣事迹惊得目晕神迷,对唐荣看法完全改观,从鄙视到重视,再到钦佩,最后直有了一点崇敬。于是,唐荣从百松谷回到右北平的次日,刘备便一早登门。

唐荣心中一直有个不解之迷:为什么刘备从黄巾起事,到遇到徐庶之前二十多年里,一直未有个谋士?曹孙刘三大家,就刘备到了晚期才有谋士,其他二家起事之初除了孙坚,都有谋士,而且还是顶级谋士。

而其他诸侯,大到袁绍刘表刘璋,小到袁术张鲁张绣,无一不有谋士,为什么就刘备没有?

如果刘备一早就有了谋士,三国会是个什么格局?

说名声,皇叔之名,仁德之名,天下皆知,论实力,也任过平原相、任过徐州牧,为什么就没有谋士投靠?

东汉末年,有三家诸侯特色相似,刘备、公孙瓒、马超,都是只重武勇,不重谋划,马超好说,西凉之地,羌人为多,化外蛮族,少有计谋是可以理解的。但刘公孙二人,师从卢植,也是一代兵法大家,为何如此不智?唯一解释是,此二人都是一样性格,“不好读书,喜好犬马、音乐,好华服”贪图享乐、不爱动脑筋。

但又有问题,刘邦一样不读书,却能知、用萧张韩等大材,为什么刘备不能用?徐州豫州期间,智如陈登、陈群,均不能用,陈登在刘备抗曹、抗吕、叛曹三个在徐州阶段,均未为刘备献过一策,陈群更糟糕,虽曾在刘备手下任职,但二人不和,竟为刘备不喜!刘备最后只在人杰地灵的二州结识了个商人,娶了两个老婆,这都是与享乐相关的东西,此外竟一无所获,真是万万不懂。

“玄德兄以为当如何行兵呢?”唐荣奈不住心中疑惑,抛出了开门见山的问题。

“当如管仲兴堂堂之兵!”

“堂堂之兵!”唐荣读过历史,知道管仲时代,在春秋初期。那时诸侯国对阵时是不齿诡计的,讲究堂堂正正,排开来,你一刀我一枪,实打实。直到中后期,才有偷袭,诈术,离间、火计,水计等诡计开始流行。

而且还有好笑的是,驱车冲杀时,必须先以将对将,然后才能以兵对兵,而将领撕杀时,如对方已受了伤,不应立刻上前追杀,须等一下,要有君子风度。这种情况也是直到中后期才消失。

一听此言,唐荣对刘备的用兵之道豁然开朗——迂腐不堪、刚愎自用。更对刘备二十多年没有谋士的原因呼之欲出——自恃武勇、不喜谋士。

“对。堂堂正正。以我二弟三弟武勇,讨黄巾十数仗,如沸汤浇雪,利刃破竹,势不可挡,全凭实力,不用任何诡计,赢得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刘备与关张均可笑地露出一脸骄傲神色。

“说起来,备最敬仰我汉武大帝,那时全国养马数十万匹,卫青霍去病领十数万精骑,直战至封狼居胥,令匈奴远遁漠北,尤其霍骠姚,十八从军,生平大小数十仗,均得大胜,真是令人高山仰止啊!”

唐荣心中冷笑,“但玄德可知,霍去病为何常胜?”

“骑兵天下无双,以此为战,自然战无不胜。”

“可玄德记得否,霍去病十八岁首战,领八百精骑,斩匈奴二千余首,凭的是以何为胜?而后征漠南,胜河西,战漠北,又是凭什么?”

“兵精将勇,精骑无双,将士用命,还有,天佑我大汉吧。”

“这么说,只要将士勇猛、军纪森严,便可战无不胜了?那么韩信如何胜得项羽,乐毅如何败得强齐?孙子破强楚,孙膑射庞涓、无一不是以弱旅胜强敌,身为将帅,只知一味逞勇渎武,不知道天地将法,不知智信仁严,不识天文地理,不识调度应变,一人之勇,能胜过雄狮猛兽吗?但人能恒胜之,便在于人之智慧,而绝非仅是勇武。

远的不说,就这眼前乌恒,论个人战力,均胜过汉军太多,但我百松谷中一把小火,百松谷外一条陷沟,让乌恒万余精骑覆灭,乌恒武勇又有何可用?”

“可,可,武勇总是主要决胜之力,况且如先生之智的,也不多见。”刘备有点张口结舌,但仍一力反驳。

“天下之大,智者何其多,只是玄德公不愿去留意罢了。”

“哼,就算有什么智者,凭我老张手中的丈八蛇矛,加上二哥青龙大刀,一样杀个片甲不留。百万黄巾贼子,其中不乏狡诈之辈,还不是被我灭了,中平元年至今,我跟大哥征伐十数仗,就没用什么计,不一样战无不胜!”张飞一脸不忿地叫嚷。

“那是因为黄巾众里,多是农民出身,未读过什么书,不知用计,也没什么军纪,等到中原争霸,你们就知道智计的用处了。”(唐荣另外还在心中说道。“就是因为你们笨,只知勇武,所以中原争战,输得你们战无不败,就只胜了个不入流的刘岱王忠。”)

“那不知先生(特注:汉时先、生二字是分开的,为了阅读方便,连在一起,此后不再具。)以为,霍骠姚以何取胜?”

唐荣笑了笑,“霍去病之为神将,有四点,一是骑精,二是常用奇袭,三是取食于敌,四是善用降敌。三军之重,最重粮草,霍去病经常带兵转战数月,不得靠后军供粮,取食于敌,令全军无粮之忧。但为此不得不常杀尽匈奴兵。有伤天和,所以霍骠姚二十四岁即亡。

善用降兵,便于了解地利,水源草源,更可明悉敌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奇袭才是致胜主因,18岁从军首战便得益于奇袭,而河西大捷,重伤匈奴,斩首三万余,自己伤亡仅三千,伤亡之比一比十,更是借奇袭之功。连玄德公在战黄巾时,也曾用过伏计,自是知用计的好处了。”

“唉,那是偶一为之,常用阴谋诡计,怎显我大汉勇武,没得辱了名声。备此时三十不到,正是血气方刚,加上关张二弟之勇,方欲以勇武会尽天下英雄,当然容不得什么诡计。只想凭手中利剑,打出个名声。至于唐先生好意,备心领了。”

“那如果对阵之时,是否应等对方列阵已毕才冲击,而半渡而击之举,玄德公便更是不为了。”

“那是,半渡而击,岂是堂堂正正的仁者所为。除非必须之时,否则定不可如此。”

“哈……,玄德公,那你岂不是成了那宋襄公第二了?”

“宋襄公是谁?”刘关二人都有点不明。刘备生性不喜读书不太知道,关羽从小贫困,无钱读书,字也不识多少,反倒是外型最粗鲁的张飞,家境殷富,从小识了不少字,读了不少书,一听立刻大怒,“你个混球,敢骂我哥哥是宋襄公?”

见刘关不明,张飞转头解释,“这宋襄公,是个春秋时的诸侯,想学齐恒公做霸主,只是过于迂腐,两军对阵,举一面绣着仁义二字的大旗,就象刚才唐小子所说,对方半济之时不击,列阵之时不击,时时以仁义自居,结果最后大败身死。大哥,这唐小子是骂你笨呢。”

刘关二人立时色变,但刘备转了转眼,止住暴躁的关张二人,“这只是就事论事,唐先生并无辱骂之意,但也令刘备当头棒喝,醍醐灌顶(后来词提前使用),至于用计之如何,让备再去想想,今日受益良多,改日再访……不过,备或许真是如先生所言,太过重武轻谋,应该是时候寻一谋士试一试了。”说完,起身告辞。

而关羽则一脸崇敬地问张飞,“三弟,想不到平日真是小看了你,原来你如此多学,博闻强记,只是你刚才说的宋襄公,是哪本书的记载,这书写得好吗?”

张飞被关羽一夸,反倒不好意思起来,“瞎,什么博闻强记,这个故事是出自《春秋》,其实那些之乎者也的书我也不见得去看,只是这《春秋》中,有不少春秋时的故事,治国的,打仗的,争霸的,我当看着玩,才能正正规规读了这么一本。”

“唔,这么好的书,寓教于乐,看着好玩,还能学本事,三弟,你能不能借我一本?”于是,关羽从此开始读《春秋》,只是关羽不大识字,一本《春秋》边识字边读,费了老大劲,直读了大半生,但因唐荣此次机缘,令关羽比历史上早了好几年读,希望能早有成就吧。

(以上评论刘备之言只是个人主见,欢迎大家就“为什么刘备二十多年没有谋士”这一主题,在书评栏或大马哈鱼博客讨论。)

(周六两章小**,有武有文,敬请大家留意并支持投票——票太少啊。)

下一章 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