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8章 回
作者:大马哈鱼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49

虽然各路群雄一致奉诏讨董,但却是各怀心思。

首先是渤海太守袁绍与冀州牧韩馥间的矛盾。袁绍九月间逃至渤海后,韩馥因害怕袁绍的义名与势力,虽然不听董卓之言派兵围剿,但始终担心会客大欺主,被袁绍夺权,因此派了数个从事到渤海,监视袁绍,并节制袁绍粮草,使其无法招募更多的义兵。

直到十一月桥瑁宣董太后诏,废伪帝刘高,加上刘协下旨诰令天下共讨董卓后,才声明反董,与袁绍结盟,支持袁绍募集义兵,但拖延至此,已令袁绍极其不满,不由埋下杀死韩馥夺取冀州的心思。

而这还只是一种藏于心中的义愤,并未实施,但另一方的孙坚,却是砍出了关东诸侯内战的第一刀,就实在是有些不义了——

接诏后不久,孙坚与荆州刺史王睿同时宣布起兵讨董,但王睿因辖下的孙坚是武官出身,故言语轻漫,为孙坚暗恨。恰逢武陵太守曹寅与王睿不和,曹寅便伪造朝廷公文,联合孙坚兵临城下,逼王睿吞金屑自尽,成为杀害盟友的第一人。(因王睿之死,刘表方由此被刘协任命为荆州刺史。)而不仅于此,孙坚此后领兵至南阳时,太守张咨不供军粮,为孙坚诱出城外外斩杀。并将南阳郡如私财一般送给袁术,袁术亦礼上往来,表孙坚为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

诸如此类,各路群雄闹闹哄哄,或内斗、或争权、或猜忌,此处便暂不细表,单说唐荣。

一行回到东郡之后,唐荣一方面与卢植、李典等人训练军队,尤其是考虑到日后讨董时的定计,专门有针对性地进行爬山、攻城、夜行、长途追击等强化训练。

另一方面,大力选拔在野或尚未重用的人才。先后由满宠推荐了陈留平丘县的毛阶毛孝先为顿丘令,又有济阴瘿陶县长董昭,字公仁,因政绩蜚然,通过桥瑁及李乾的关系,从济阴郡迁来东郡,升为功曹等等不一而足。

只是为众人不解的是,尽管两次征辟东郡东阿县的名士程立程仲德,但其却始终拒仕。唐荣心里虽然知道原因,但是嘴里却不说出来,只因太过荒唐——“史载程立因曾经梦见自己手捧红日飞升上天,所以多年拒绝入仕他人,一直寻找这个和‘红日’有关的人物,后来终于见到曹操这个‘曹’字,才应允出仕,并改名程昱。

所以,既然自己的姓名中没有这个‘日’字的机缘,程立不来入仕也在情理之中。不过不来也就算了,难道差得他一个,东郡便活不了吗?”自此唐荣绝了延请程立之心。

闲话不表,看看时至年关,这一日,正与众将在营中演练,忽然见到赵霖一脸兴奋地跑了过来,“二哥,你看谁回来了。”

唐荣转头一看,心中不由狂喜,只见一员青年,白袍银甲,虎躯昂然,行动间神清气朗,目光睿智,一股大将风度油然而生,非是别人,正是朝思暮想的三弟赵云!唐荣快步冲上前去,紧紧攥住眼前这个英雄那双更加刚毅的虎臂,眼里嘴里止不住的笑意,却只能重复地说出一个字“好,好,好!”

赵云眼中水光一闪,反手也用力地握住唐荣双腕,“二哥,我回来了。”

当下唐荣吩咐通知城中各人,今日晚间大宴,齐齐聚来唐府为赵云接风。再一一为赵云介绍在场诸人,到李典时,赵霖羞红了脸躲在一边,李典虽也腼腼腆腆,但本着对赵霖一份真心,加上本身的稳重性格,也毫不失分寸地与赵云相见。

赵云早在以前的书信中得知二人订婚之事,一见李典尽管害羞,举止却是温文尔雅,从容得体,颇有世家儒将之风。不由心中亦为赵霖感到欣慰。

当晚宴饮之后,唐赵兄妹及东郡群英一行来到书房。唐荣待众人入坐后问道:“好了,子龙,白日间一直没有机会问你,现在闲下来,当着在场众多东郡大材,我倒想考你一考,看你这一年所学如何,然后量材而用,也好为你谋个出身,以免有人说我任人唯亲。”

赵云一脸坦然与自信,向在座各人团手拱了一圈,再恭身对唐荣道:“请二哥垂询。”

“我问你,你求学一年,那几位大贤对你评论如何?”

赵云面上不由呈现一丝陶醉的回忆,略停了约三四秒钟,微微一叹:“多得二哥令我到颍川求学,否则必会抱撼终生,这一行,实令云前后判若两人,至此方知勇武之外,为将处世之道,还有如此浩如烟海的学识,真是学无止境。

我初到之时,可谓如新生之婴儿,浑沌无知,面对众多才智之士,便似走进了一个闻所未闻、完全陌生的天地,不知如何举措。后来去拜会二哥让我留心的几位大贤,虽为同窗,但自执以师礼,虚心问学,恭敬请教。初时两个月,几乎只是景仰聆听,不敢答言,实在到逼问不过,才如履薄冰地说上一两句,好在几位师友仁厚,未有耻笑,此为求学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为及至半年之后,云日夜苦读,阅过书院藏书数百册后,方敢稍时主动答上一二言,并由此渐增。

第三阶段为最近二月,在聆听几位大贤言论之时,也偶能突发奇想,斗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与几人有上数句辩论了。近日年底临行之前,更得几位书院老师及大贤赞了一句,‘孺子可教’,此生也知足矣。”

众人闻赵云自述这三阶段求学的言行,不觉大感生动有趣,也更想知道那几个大贤是谁,纷纷竖耳聆听其以下如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