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夜行遇险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078

周中华在殿外将会见经过看了个真切,心中暗自点头。韦昌辉、石达开乃是为太平天国的重要领导人物之一,虽然初次与英国外交人员接触,言辞过于声色俱厉、态度也有些傲慢,但既未表现出有勾结英国人对抗清政府的意向,亦非完全拒绝与外国交往,于慎重中体现灵活,举止尚为得体,方略不为失当。

文翰此时只好暂回馆驿等待,于是向韦昌辉、石达开鞠躬告辞。周中华也只好跟随他们离开翼王府。

出了翼王府原路返回,走不多时,只听见路上吵吵嚷嚷,说是捉住了一名清妖的奸细。随即便有一队太平军的士兵押了一个人迎面而来,周中华好奇之下,抬眼看去。这不看还则罢了,一看之下心中叫苦不迭。只见这被五花大绑的“奸细”,竟然是自己的结拜兄弟林仁杰。

周中华此时虽然心中惊讶,却不敢作声,眼睁睁看着这队士卒将林仁杰押进了一处高宅大院。但见门前彩旗高悬,上写“殿前刑部夏官正丞相卫国侯黄”。

回到馆驿,周中华焦躁不安,既不知这林仁杰为何此会时在南京城中出现,更不知他又怎会被太平军当作奸细捕获。周中华又想,如今林仁杰被捕,只怕凶多吉少,当务之急是如何设法将之营救出来。只是此刻自己身为“英军”,更有太平军“守卫保护”,这如何出去解救义弟,煞是难办。

周中华冥思苦想全无良策,在房中长吁短叹。亨利见他如此模样,问其究竟。周中华也不隐瞒,如实相告。亨利道:“周,不用再想了,我们这就去把你的好朋友从他们的监狱里救出来。”

周中华道:“亨利,没有那么简单。这里有几十万的太平军,我们只有这几十个人,不会成功的。”

亨利本来是满腔的豪情,此时一想到江宁城中人山人海的太平军,也觉得敌我过于悬殊,不敢再夸海口。亨利道:“那怎么办?你的朋友会不会被他们杀死?”

周中华暗想,实在不行,惟有夜里独自去救林仁杰,好歹自己也受过特种兵的训练,此时无奈只有冒险行事,博一博了。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亨利,亨利坚决不同意,说道:“我们多找几个人一起去,你一个人太冒险了。”

周中华道:“亨利,这里的卫士看守很严,如果去的人多了,难免会被发觉。而且你们都是外国人,很难隐藏形迹,我一个人机动灵活,不惹人注意,行事方便。再说我一个人去,想来也不会引起这里的卫士注意,这几天我们的人都别出去,待在屋里。”

亨利无奈只有答应。周中华又说:“我看这次文翰来访,并定不会很快回去,时间应该充裕。万一我此去不能及时赶回,你不必在馆驿中等我,可以以轮船机械故障为由,在江面上等我,如果等了三天我仍未到,就不必再等。”亨利说道:“亲爱的周,我一定等你,你务必要赶回来。”周中华笑道:“你放心,我一定会赶回来。”

※※※

好不容易挨到半夜,周中华脱下英军军服,换上带来的一套普通衣服,又用布将盘着的发辫包裹起来,绑腿、束腰、蒙面,将两支左轮枪插在腰间,又拿了把匕首,周身收拾利索,细听门外无人,悄悄推门出去。

此时夜阑人静,院子里已无人走动。太平军见这些洋人是外国的来使,连北王和翼王都召见了他们,料来不会有什么异动,故而放松了守卫。周中华摸到院墙边,细听墙外巡逻的脚步由近而远,于是翻墙而出。

借着月光照耀,周中华辨认日间的道路,一路逡巡而去。躲避过了几队夜巡的太平军士卒,那“殿前刑部夏官正丞相卫国侯黄”的府邸已在眼前。

这间府邸此时门前依然灯火通明,十几名卫士站列护卫。周中华不敢过于逼近,沿着围墙潜行。只见围墙高逾两丈,陡不可攀,与馆驿的围墙相比实在是高出许多。周中华暗暗叫苦,勉强找了一处稍微矮些、有些突兀的围墙,拔出匕首插入砖缝,向上攀爬。好在周中华曾经玩过室内攀岩,有些经验,饶是如此,也费了他九牛二虎之力,才攀到墙顶。

周中华骑在墙上缓了一口气,不敢耽搁时间,看好落脚处,纵身跳下。不料这围墙之里竟然比外面还要高出一尺,周中华未曾提防,脚脖子已经崴伤。周中华只觉疼彻入骨,强自忍耐,才没有叫出声来。只是这房子主人的十八代祖宗都已经被周中华一一问候,不分男女,无一幸免。

周中华一瘸一拐,勉强向前摸索。他落脚之处乃是府邸的后院,似乎是个花园,虽有月光,然而也是漆黑难辨。此时若不是有月亮指引方向,周中华几乎连东西南北都要分不清了。

周中华不禁暗骂那些武侠影视剧的编创人员。看那些武林高手高来高去,飞檐走壁,便是出入皇宫禁苑都那么轻松自如,“夜行”更是如同逛街,羡慕煞人,哪想到这现实生活残酷无比,实践证明那些果然都是“纯属虚构”。

他母亲的,不知这户人家为何将围墙建得如此之高,诺大的院子里连一个路灯都没有,此时脚已经崴了,可自己连路都还没有找到,更别说找到林仁杰的关押所在,这救人之事只怕是一场噩梦。

周中华暗萌退意,准备溜之大吉。可是转念一想,如果弃林仁杰而不救,只怕他小命难保,自己更是太不讲义气。此时鸭子上架,义字当先,义无反顾、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一下子趴到了地上。

只听得脚步声由远及近,七八个人打着灯笼向这里走来,乃是巡逻的太平军士兵。

(因看电视中飞天遁地的英雄太多,所以让周中华脚踏实地的“夜行”一次)

※※※

周中华以标准的卧倒姿势匍匐在地,左手执匕首,右手握左轮,只待那些太平军士兵走近,便要与之……(好紧张、好怕怕,这“殊死博斗”四个字就不要写了)

只听到这些太平军士兵渐渐远去,根本未曾发现贴在地上的周中华。周中华此时才敢稍稍喘气,且慢,竟有一人回转了身来。周中华连忙摒住呼吸。

那名太平军士兵懒懒洋洋走到周中华的身边,只见他举起手中钢刀,插回鞘中;双手伸入腰间,解开腰带;赫然掏出一门小钢炮,对准周中华猛烈轰击。

怎么下雨了,这气象台一点也不准,明明报的是晴天,怎么下起了……?!

周中华此时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个鹞子翻身,再一记擒拿格斗中的恶虎扑食,将那名军士压在身下,手中匕首抵住咽喉,低声喝道:“不许出声,否则就要了你的命。”

那士兵万万没有想到草丛之中居然隐藏有人,此时利刃抵在咽喉,生死悬于一线,只得服从,一个字也不敢说。只是受此惊吓,这名士兵从此落下阳痿、早泄、前列腺等症,久治不愈,遗憾终生。

周中华低声问道:“这是谁的府邸?白天抓来的奸细关押在哪里?从这里怎样走过去?”(问清楚屋子的主人,日后才好讨要医药费。)

这士兵亦是个贪生怕死之徒,战战兢兢的说道:“这是翼贵丈黄玉昆的府邸,白天抓来的奸细关押在丁字号囚室之中,这里是后院,往前走有个月门,穿过去再右拐就到了。”

周中华也搞不懂这“一龟长”是什么东东,不过这人将林仁杰关押之所说的倒很清楚,于是倒转匕首,重重一下将此人打昏。

周中华灵机一动,将此人的衣服脱光,用腰带绑紧,又将此人的底裤塞在他的嘴里。(其实已经是多此一举)把他拖到墙边,估计难以被人发现。

周中华又把自己的衣服脱掉,换上这名太平军的军服,自我感觉良好。(主要是没有了一股怪味)于是站起身来,大摇大摆向月门方向走去。

※※※

其实这“翼贵丈”乃是翼王石达开的老丈人黄玉昆。

黄玉昆乃是太平军金田首义骨干之一,太平军的法令多由他制定。建都天京后,黄玉昆因精明干练被授为殿前刑部夏官正丞相,封爵卫国侯(后改封衙天侯)。朝内官自检点以下都到他的衙门听令。此时,清廷江南大营就盘踞在天京东门外孝陵卫,内应奸细里外勾结,屡屡蠢动。但凡治安、违禁等内部案件一概解到刑部司狱,而通敌谋反、奸细作乱等案则由他亲自审理,犯人也全部关押在他的府中,他的府邸围墙也因此特别高大。

太平天国礼制,天王的老丈人(有八十个之多)称国丈,诸王的老丈人称贵丈。(几个王的加起来也有百十号人。到了后期有两千多个王时,这个“龟长”估计得有上万人。)所以黄玉昆又称翼贵丈。

周中华的历史知识只限于知道天王、东王、北王、翼王等人,至于这些人的三姑妈、八大姨是谁,他就不知道了,对这黄玉昆更是毫无印象。

※※※

周中华穿过月门,且喜此时无人,右拐之后,果然看见有一排房舍,檐下挂有几个灯笼,上面写着“黄”字。有两个守卫,依柱而立,昏昏欲睡,萎靡不振。周中华轻步走近二人背后,双手同时用力,将二人头颅相撞,两人哼都没哼就瘫倒在地。

周中华也不管二人死活,从他们身上搜检出钥匙,打开门上标有“丁”字的囚室,只见里面有一人睡在角落。

周中华连忙走进,轻声喊道:“贤弟快起身,随我出去。”用手搀起地上之人,拉着他往门外走。

那人恍惚中被叫醒后,见一名军士鬼鬼祟祟拉着自己出去,不知出了何事。

两人走出门外,灯光下虽不明显,但周中华亦可看清此人身穿太平军的服饰。周中华顿觉有些奇怪,再看此人容貌,这一看之下周中华顿时倒吸一口凉气,这人竟然不是林仁杰。

“你、你是谁?你怎么会被关在这囚室之中?”周中华连声问道。

那人见周中华如此询问更是莫名其妙,说道:“你是何人?”

周中华说道:“我是来救你,不是,是来救这个囚室中的人。你又是谁?”

那人此时有些明白,看来这名军士是来救人,只不过错救了自己。那人说道:“在下今日被拘押在这囚室之内,得蒙恩公相救……”

周中华暗暗叫苦,居然救错了人,未必还要把他再关起来?此时无奈,只好说道:“不要啰里啰唆,此地不可久留,速速离开。”

那人鞠了一躬,转身便走。

周中华此时已经顾不得许多,只好一间间打开囚室,找寻林仁杰。但听得开门之声不绝于耳,惊呼之声此起彼伏。他这一番动作,立刻惊动巡逻士兵,霎时锣声响起,有人高喊“有奸细”,“抓奸细”。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周中华将十间囚室全都打开,放出了一堆牛鬼蛇神,偏偏没有林仁杰。周中华又气又急,正在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之际,太平军士兵已经蜂拥而来。

周中华再也不敢停留,乘士兵们捉拿逃犯之际,混入士兵之中,口中贼喊捉贼,脚步越来越远。

※※※

这黄玉昆的府邸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周中华三转两转,已经搞不清该往哪里逃跑。周中华正如没头的苍蝇,胡乱窜逃,忽然墙角边有一人将他一把拉住,拖到一处狭窄的小巷之内。

周中华吓得魂飞魄散,举起匕首便刺。那人忙叫道:“恩公且慢动手。”周中华一看,竟然便是刚才错救了的那人。那人说道:“我看恩公似乎不识道路,如此乱走,只怕难以逃脱。恩公若信得过在下,不如跟着在下走。”

周中华道:“莫非你认得这里的道路。”那人苦笑一声,道:“我便是……,哎,此时不便多说,总之恩公跟着在下必定可以逃出生天。”

周中华听他说得如此肯定,又见他身穿太平军的服饰,料想必有缘故。于是把心一横,说道:“好,我便相信于你,只是此时正在大肆搜查,我们如何能逃走?”解下腰间佩刀,递给那人。

那人接过腰刀,说道:“恩公且随我来。”

周中华跟着此人蹑踪潜行,那人于这黄玉昆的府邸便似自家一般,十分捻熟。哪里有路,哪里有门,何时要等一等,果然便有巡逻暗哨。如此走走停停,渐渐听不到呼喊捉拿之声。

两人来到一处围墙,只见有个小门,极是隐蔽。那人用刀劈开门锁,拉开门扇,赫然已经看到了府邸之外。两人喜不自胜,匆忙走出。院外乃是一条小巷,狭长幽静,一头直通大路。

那人直奔路口跑去,周中华此时也顾不得脚疼,紧跟其后。刚刚出得路口,便见一队巡逻士兵,只听得有人高喊:“什么人?作什么的?”

正所谓做贼心虚,两人不敢答话,夺命狂奔。后面脚步声声,这队士兵竟然紧紧追来,“捉奸细”的喊声震天响亮。

周中华正在奔跑,忽听到数声枪响,随着尖锐的呼啸之声,弹丸擦身而过,这一队太平军士兵中竟然有几支火枪。(太平军此时已经有了火枪,但多还是装填弹丸的老式步枪和手铳)

只听哎哟一声,那人被弹丸击中,倒在地上。周中华忙将他扶起,那人道:“恩公休要管我,你快逃走。”

周中华咒骂几声,搀着那人躲到一棵树后,拔出两支左轮,左右开弓,连发三枪,只见追兵中数人应声倒地。

追兵见大树后有人开枪还击,都连忙找地方隐蔽。

太平军的火枪每次只能发射一弹,而周中华的左轮可以连发,方才两支左轮,合起来连开六枪。太平军以几度人,便以为刚才逃跑的二名奸细还有增援、埋伏。而对方枪法之准,更是前所未见,枪枪命中,当者立毙。故而大声鼓噪有之,冲锋上前无人。

周中华原本便是希望将追兵阻挡一时,此刻安敢恋战,他撕下一块衣幅帮那人粗粗包扎伤口,搀起那人落荒而逃。

追兵见枪声停息,又远远看见奸细的确只有两人,虽大惑不解,且忌惮对方的火枪,但依仗人多势众,仍鼓勇追击。只是保持一定距离,不敢过于逼近。

周中华两人逃了一阵,忽然看见对面竟然又出现了一支太平军,却是闻声而来,搜捕奸细。两人慌不择路,只好跑进旁边一条巷子,出了巷子,只见好大一个湖面,原来是来到了玄武湖边。

此时前有湖水,后有追兵,两人再无选择,扑通一声,跳入湖中。

两支太平军的巡逻队追到湖边,举着灯笼火把,沿湖搜查。只是这玄武湖水面极大,又如何搜到。众士卒骂骂咧咧,回营交差。

※※※

周中华虽是北方人,但其水性极好,尤其是在大学期间,还曾拿过校际比赛的名次。此时一入水中,扎了两个猛子,已经离岸颇远。那中弹之人水性居然也不差,方才背上中了一弹,流血甚多跑动困难,此时在水中,借水的浮力,反能游动前进。二人一前一后,奋力游向对面。

将近一个时辰,两人才游到岸边,挣扎着爬上岸。周中华此时脚已经不甚疼痛,只是有些疲惫。那中弹之人却再也支持不住,晕厥过去。

二人虽然暂时摆脱追兵,但太平军天明之后势必要全城大肆搜捕。此刻身处险境,周中华不敢久留, 将那人背负在背上,挣扎前行,只是不识道路,更不知该往哪里躲藏。

那人被周中华一阵拉持,此时又醒了过来,他伏在周中华背上,辨认道路,对周中华道:“我有一挚交好友,我们可先去那里藏身。”于是指示周中华专走僻静小路,躲避巡逻士兵。

二人经此生死一劫, 此时自然便有同舟共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