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谁是英雄(下)
作者:猫儿怕吹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48

容闳一句当今之世谁可称英雄,岳麟桀然变色,便欲发作,周中华连忙以目示意,岳麟只好悻悻作罢。

唐景星也被容闳这一句话给懵了,然而思前想后,真正理不出个头绪,当今之世,谁可担当英雄之称?若以此时轰轰烈烈、名满天下者,似乎应该是太平天国一众人等,只是……

周中华乃笑道:“容兄游历海外多年,才学渊博,远见卓识,必有非常之见地。还请容兄不吝赐教。”

容闳掷箸笑道:“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此英雄者,当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审时度势而奇谋善断,进则取天下易如反掌,退则归隐田园与世无争,进退之间,非为名利尔,为天下苍生也!”

一席话出,满桌动容!

周中华以掌击案,喝彩道:“好,容兄之论果然精辟!只是,以容兄看,如此英雄又有谁可当得?”

容闳站起身来,踱步沉思,缓缓道:“小弟在美国数载,所钦佩而视为英雄者,一二人也。”

周中华道:“得入容兄青眼之人,必不同寻常也!”

容闳道:“其一便是美国之国父,华盛顿总统!此人功高卓著、生民造福,复能退位让贤,恬然归隐,真英雄也!”

周中华颔首道:“此人不愧为英雄!还有一人是谁?”

容闳峭然转身,目光炯炯,直视周中华道:“还有一人,虽有英雄之志,却无英雄之举措,空怀抱负却不能尽展,所谓‘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者’,真真令人扼腕叹息!”

周中华举杯一饮而下,愀然道:“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容闳乃抱拳作揖道:“如此,容闳当拭目以待!”

周中华回以一揖,傲然道:“兄若有意,十年后我当再与容兄把酒论英雄!”

酒席散后,周中华礼聘容闳负责上海新式学堂之海外留学计划,容闳欣然领命,乃告辞而去。

※※※

“大人,不以成败论英雄,万万不可有此轻生之念!”

当身处上海的周中华与容闳谈论“谁是英雄”这一话题时,远在千里之遥的湖南靖港,一位年轻人也正在劝慰一个浑身湿透的中年男子。

这位中年男子正是周中华的恩师曾国藩,而那个青年男子则是周中华的结拜兄弟李显章!

※※※

当周中华从江宁返回上海、分化瓦解小刀会之际,曾国藩在湖南也渐渐打开了局面!

咸丰三年的秋冬,曾国藩终于在湖南衡州城站稳了脚跟。衡州城乃三湘重镇,此处民生富庶、素有湖广门户要冲之称,昔日吴三桂起兵谋反,便曾在衡州城立国称帝,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离开了省城长沙的是是非非,曾国藩乃于此展开了大规模的募兵练勇。

曾国藩选在衡州城小西门演武坪安扎操练,行辕便安置在离此不远的桑园街一栋祠堂之中!此时的曾国藩,帐下有罗泽南、刘蓉、郭嵩焘、黄冕、李续宾、李续宜、曾国荃、李瀚章、李显章、李荣章、伍汉安、塔齐布、鲍超、彭嘉玉、章寿麟等人,或为师友、或者兄弟、或是叔侄,一时群贤荟萃、人才济济!

鉴于绿营兵腐朽不堪、殷鉴在前,曾国藩立意要编练一支新军!他取前明戚继光练兵遗法,募兵招勇。统兵将官须不怕死、不好名利、有才干、有胆识,赏罚公明;士兵则需健壮朴实、不抽鸦片、以湘民为首选,绝对忠诚与服从。此中,但有忠义血性者,均可提拔任用!曾国藩则表明“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遥制;如封建之各君其国,庶节节维系,无涣散之虞!”

至此,湘军已编成十营,每营五百,营下为哨、哨下为队,合为五千人。定期操、演、巡、点;打靶、练阵;逢三、八操演之日,曾国藩必亲到演武坪,鼓噪声势、宣传发动,要求湘军上下,必当“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以相救,誓不相弃……”

数月之间,一支迥然与绿营兵的新军蔚然雏成。

※※※

仅有陆师曾国藩犹未满足,他又详察太平军的作战方略,发现太平军沿江作战,水师极为雄壮,每当战事一起,则万帆竞发,兵锋所指,无可抵挡!此前攻占武昌、江宁,便是水师屡建奇功,为清军之最大威胁。

由此,曾国藩决意针锋相对,创办水师,与太平军抗衡!

当然,曾国藩所谓的水师与后世之“北洋、南洋水师”绝不可同日而语、相提并论。此时的水师,充其量只是在传统的木帆船上添置些洋枪、洋炮,尺寸规制都未曾超越前人。

兴办水师,其一在船,其二在炮,其三在人!

曾国藩乃于衡州新建“衡州船厂”,由岳州水师守备成名标、广西同知禇汝航负责督办,就地赶造木帆战船。二人参照成法,考虑到长江沿线河湾港汊的特点,设计出快蟹、长龙、舢板等诸般船式,召集大批工匠,日夜赶造。

至于船上所载之炮,曾国藩记得周中华曾多次在信中言讲,洋人之火炮如何犀利非常,而本国旧式火炮射程既近,又时常会炸裂爆膛。曾国藩乃派伍汉安赴广东,不惜重金,购买洋炮、火药。

这两件事还都好办。最令曾国藩头疼的是水师人才难得。

本来,水师统领一职,曾国藩属意自己的得意门生周中华。此人“杂学”甚多,又出洋游历多年,为负责筹建水师的不二人选。奈何周中华困在上海,音讯杳然,水师之事又刻不容缓,只好另觅他人。

这一觅,便觅出两个白衣的杰俊、草莽中的英雄!

一个便是衡阳的秀才彭玉麟,一个则是长江上的排工杨载福!

※※※

彭玉麟之名曾国藩早有耳闻,此人字雪琴,乃湖南衡阳县人,其父宦海不甚得志,终其一身只是个庸庸小吏,又因病早死。彭玉麟自幼苦读,勤敏好学,曾自撰一副对联明志:“绝少五千柱腹撑肠书卷,只余一副忠君爱国心肝。”

道光末年,湖南新宁李沅发率兵起义,彭玉麟以秀才身份参与团练,随军征伐,因功得赏蓝翎。此乱平息后,彭玉麟自此隐居故里,潜心学业、侍奉慈母。乡间传闻,彭玉麟因缘际会,藏有一本《东吴周公瑾水战之法》,乃昔日三国时期周瑜所遗之物,详细记载了水师作战之精要。彭玉麟精研此书,已得十之七八,虽为一书生然胸中自有雄兵千万耳!

杨载福(后为避同治帝载淳之名改为杨岳斌),原为长江排工,性格骠悍,勇猛过人,为人有胆有略、粗中有细。太平军起义后,他应征入伍,虽有战功,怎奈一直未曾得重用,不过一千总而已。

得知此二人的情由,曾国藩引为人才,亲自招揽罗致,委以筹建水师之重任!

二人不孚曾国藩所望,竭心用力,在短短时间内便招募士兵、展开训练。水师初建,营制略同于陆师,亦为十营。自此,湘军水师渐见规模,彭玉麟、杨载福亦为开创启肇之元老。

水师、陆师都已经略具规模,朝廷催促进军的旨意连连颁下,曾国藩终于准备初试啼声、一展身手。只是,英雄绝非纸上所论,战场才是最好的检验。

究竟,谁是战场上的英雄?

※※※

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将他收入书架,猫儿谨致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