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继续说道:“公谨、子敬的意见我同意!现在看来曹操决不可能战胜刘准,一条小小的浠水他打了十天才渡过;一座小小的新野阻止了他半个月;现在攻打襄阳已经二十天。以我看来就是打下,他也得付出惨重的代价,说不定还是荆州刘准军设计对付他。我们如果水军不败,还可一战,现在没有了水军,我们是不可能战胜刘准军马的!因此,我意已决!我们立即撤军。告诉诸葛亮的使者,本公接受孔明的意见,愿意与刘准重修旧好,请孔明到建业洽谈两家永结盟好的谈判。就这样!你们三人马上安排撤军!”三人告退准备撤军。
孔明离开襄阳赶到江夏时,使者已经带回孙坚同意退兵,并请诸葛亮前往建业洽谈的消息,同时得知襄阳失守。孔明于是带上甘宁,乘坐舟船顺长江而下,数日后抵达建业城,先到馆驿之中住下,然后投书求见。孙坚得知诸葛亮来到建业,于是派鲁肃、诸葛谨前往迎接,孔明与二人相见,只谈公事,并不与诸葛谨谈论私事。然后跟随二人一起前去吴公府见孙坚。
孙坚在鲁肃、诸葛谨去迎接孔明之后,吩咐张昭:“孔明来后,可以聚集我江东才俊,先让他见识一下我江东的英才,然后再进行商谈!”诸葛亮进入孙坚府中议事厅,看见二张率领二十多位峨冠博带、正襟危坐的文士坐在堂下。张昭说:“孔明先生请稍坐,我家主公有些事物处理,马上会见先生。来!来!我给你引见一下我江东的诸位贤才!”
孔明于是与大家一一相见,互通姓名。见礼完毕,回到客位上坐下。张昭见孔明神采潇洒、气宇轩昂,心想此人一定是前来游说的,我们一定要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叫他不敢小瞧我江东。于是首先出言说道:“我乃是江东微末之士,早就听说先生高卧隆中,经常自比管、乐。不知是否确有这个说法?”孔明答道:“这是晚生平生激励自己的想法!”
张昭淡淡一笑说道:“我听说楚王当年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十分庆幸得到先生,认为自己是如鱼得水。在得到先生之前,楚王仁义卓著于天下,得到先生之后却一再做出够不上仁义的行为。夺荆州、攻益州、逼燕王出塞,全是威逼宗室,不知这是不是受了先生影响?”
孔明心想:“这张昭是孙坚手下的第一谋士,如果不先驳倒他,怎么能说服孙坚?”于是淡然笑着回答:“不错!楚王夺荆襄、攻益州都是我为之谋划。以我看来谋取天下之地,易如反掌。我家楚王怀仁义之心,不忍夺取同宗土地。刘琮小儿,听信谗言,暗自投降,使曹操猖獗一时,楚王受刘荆州托孤,我为他设谋夺回,有何不可?益州刘氏父子割据益州,不纳供奉多年,楚王攻之有何不可?至于我家燕王出塞,乃是为我大汉消除外族忧患,并不是外界传说的兄弟相侵!燕王与楚王乃是真正的兄弟,并没有任何相互威逼之事。”
张昭说道:“如此,先生的言行好象不一了!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使桓公恩义着于天下,乐毅辅燕王,使燕王名声震于诸侯,这才是真正的济世之才。而先生在草庐之中,只是笑傲风月、抱膝安坐。既然跟随楚王,就应该为天下生灵兴利除害,使你的主人仁义更加卓著。而楚王未得先生之时,尚且在天下人心中是堂堂正正的仁义之主。楚王得到先生之后,天下人都以为汉室天下就要因此而复兴了。不知为何先生归顺楚王之后,反而使楚王成了天下人心中图谋同室,威逼兄弟的不仁不义之人?管仲、乐毅难道是这样的吗?”
孔明听张昭说完,哈哈大笑:“我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想管仲,相桓公,威震诸侯,一国天下;乐毅辅佐微弱的燕,连下齐七十余城!没有这样的功业,何谈恩义于天下,名声震诸侯?我家楚王在有晚生之前,败徐淮、走汝南、寄荆州,兵只千人,将仅数名。就是这样晚生尚且辅佐楚王,夺清阳,拒浠水大败曹仁,叫曹仁心胆具裂,我想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吧?曹操亲自进攻荆州,刘琮暗降曹操,楚王出乎意料,为保刘荆州基业,楚王火烧新野,占领襄阳,保得荆州一州百姓平安,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义!新野撤退,数十万百姓,扶老携幼相随楚王,难道不也是大仁大义?至于攻益州,我刚才已经说过不再重复!所以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才是真正的大义!而不是那些夸夸其谈、虚名欺人,坐谈立论,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的人可以比的!只会让天下人笑话!”张昭顿时无语。
这时一人大声说道:“我听说曹军连克新野、襄阳,二十万大军已经杀入荆州腹地,孔明先生你能抵得了曹操吗?”孔明一看乃是虞翻,笑着说道:“先生也是打过仗的人,岂不知用兵之道,虚实结合?就算曹操占据整个荆州,只要我们的队伍还在,他就不算胜利了!这个道理我想看过我家燕王“战术”一书的,都不难理解吧?”虞翻不能应对。
座位上又有一人说道:“孔明这次来江东,是要仿效张仪、苏秦,游说东吴?”孔明看到发言的是步骘,于是回答:“步子山只知道苏秦、张仪之是辩士,不知道这二人也是豪杰啊!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为秦国丞相,都是匡扶天下社稷的大才,可不是简单的辩士。亮虽不敢以苏秦、张仪自诩,但是辅佐我主,匡扶汉室天下的雄心还是有的” 步骘无言。
忽然薛综问道:“孔明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孔明一楞回答:“这还用问?曹操就是汉贼!”薛综说道:“先生此言差矣!现在曹公虽只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一,但是天下不乏归心之士。我看汉室传世至今,经桓、灵二帝的昏聩统治,早已天下崩坏,恐怕气数已尽。刘高德虽然一时势大,但是逆天而动,可能早晚不是曹公的对手,天命不可违啊!”
孔明厉声斥责道:“薛敬文怎么可以出此等无君无父之语?人生于天地之间,忠孝乃是安身立命之本。你既然是汉臣,见到有不尽臣道之人,就应当立誓除之!这才是为臣之道!现在曹操世代食汉室俸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人共愤,皆欲图之!你却说是天数,真是个无君无父的人!这样的人我耻于和你论道,请不要再说话!”薛综满脸羞愧无语。
这时一人又出言说道:“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他毕竟是相国曹参的后人。燕王、楚王虽然说是中山靖王的苗裔,但是却无处可考。眼见就是山中野人、织席贩履之夫吧?怎么能够和曹操抗衡那?”孔明一看,呵呵笑了起来:“先生是不是在袁术坐席之间怀桔的陆郎?”陆绩脸一红,孔明继续说道:“请坐好!听我一言:曹操既然是曹相国的后人,那么他就世代都是汉臣!现在他专权横行,欺凌君后,那他就不仅是欺君,而且是灭祖!不仅是汉室的乱臣,而且是曹家的贼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何况燕王、楚王堂堂帝室之胄,先帝亲自按谱赐爵,岂能说无处可考?再说高祖起身于亭长,而最终获得天下。山中野人、织席贩履又有什么可以觉得可耻的?你这是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论!”陆绩语塞。
议事厅里静了片刻,严峻又出言说道:“孔明所说的,都是强词夺理,不是正论,还是不要再说了!请问孔明著过什么经典?”孔明说道:“寻章摘句,那是腐儒干的事情,对兴邦立国能有什么帮助?而且兴商之伊尹、旺周的子牙、扶前汉之张良、陈平、佐后汉的邓禹、耿合,都有匡扶宇宙之大才。好象也没听说他们有什么经典论著吧?我岂会效仿书生,流连于笔砚之间,说黑道白、舞文弄墨?”严峻垂头丧气,低头无言以对。
程秉大声说道:“先生喜欢口出狂言,未必有真才实学。这样下去恐怕要被儒者所笑话!”孔明回答道:“儒学是有君子、小人之分的。君子的儒学,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必使自己泽及当世、名流青史!小人的儒学,只会雕虫之技,青春做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这样的小人之儒有何用处?”程秉顿时哑口无言。
江东诸公见诸葛亮口若悬河、对答如流,一起惊异异常。座上众人还想继续与孔明辩论,这时厅外传来一阵大笑,只见孙策、孙权、周瑜等人走了进来,面部线条硬朗,身材魁梧的孙策笑着说道:“我等在厅外听的多时了!子瑜先生,你这个弟弟真是当世奇才!诸公以唇舌相难,这可不是敬客之道啊!”说着和孙权、周瑜一起与孔明见礼,然后入见孙坚。
来到大堂之上,孙坚降阶相迎。孔明见过礼后,孙坚赐座。这时孙坚将二张、鲁肃招入,孙策、周瑜、鲁肃站立左侧,孙权、二张站立右侧。孔明转达完刘准、刘备的问候,悄悄打量孙坚的几个高级文武,左面三人一身戎装,孙策是一张刀刻般的方脸,周瑜面白如玉、一派儒雅,鲁肃面色微黑;右面的孙权是碧眼紫髯、相貌堂堂,二张都是儒生摸样。
献茶完毕,孙坚说道:“久闻先生大才,今日得见实在是本公的幸事。本公收到先生的书信,立即撤兵,可见求和的诚意,不知先生对议和有何具体意见。”孔明说:“我家主公在我来荆州之时,就已经派孙乾来出使江东,希望我们两家能够遵守吴公与楚王签定的盟约。可惜未能如愿!结果双方水军还是发生了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况。现在吴公能够及时收兵,避免两家进一步冲突,实乃英明之举!我家主公的意见,我们就按当年的盟约继续执行,在文字上进行必要的修改,然后重新签订就可以了。当然如果吴公愿意协助我们剿灭曹操,我家主公感激不尽。灭曹之后,我家主公愿意举荐吴公担任大汉三公。不知吴公意下如何?”
孙坚说道:“此次双方冲突是本公中了曹操的奸计,还请孔明先生回去向燕王转达本公的歉意。对于重修盟约之事,本公基本同意燕王的意见。但是本公认为应该加入燕王剿灭曹操之后,保证不对江东用兵的条款。并且允许江东保持现有状况,朝廷不得干涉江东的一切事物!包括官员任免、军队调动、财政税收、经济政策等等。不知先生可否做主啊?至于协助燕王征讨曹操,先生也看到了,我们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还请燕王能够谅解!”
孔明一笑说道:“吴公想要加入的条款,我家主公没有授权与我,所以我确实做不了主。不过我一定将吴公的意见带给我家主公。”孙坚说道:“那我们的盟约是否还要签定啊?”孔明继续笑着说道:“我认为可以在盟约中加入一条,在双方认为合适的时候由燕王和吴公亲自协商,共同确定今后朝廷对江东各项政策。这样就不影响我们对前面问题的一致意见了!”
孙坚呵呵笑道:“孔明先生真是奇才,这样的办法都能想的出来。也罢!就按先生的意见签订新得盟约。可惜先生不能为本公效力!不如先生留在江东吧!这样也可以和你的兄长日日相聚。”孔明也呵呵笑了起来,说道:“多谢吴公厚爱!只要吴公与我家主公永结盟好,那我们都是大汉的臣子,我在我家主公那里效力,实际也就是为吴公效力!”孙坚哈哈大笑。堂中众人也一起大笑,于是诸葛亮代表刘准与孙坚签定了盟约,然后带甘宁返回荆州。
徐州海西县城,文丑、张任、徐荣、陈宫正在听取派去说服赵昱的使者回来后的汇报。使者说:“我奉东军师将军之命前去说服赵昱,赵昱大人表示可以他考虑重新归降燕王,但是他必须要与陈宫先生亲自面谈有关归降的具体事宜。情况就是如此,请诸位将军定夺!”
陈宫对文丑说道:“征东将军,既然赵昱先生有此要求,我看我还是亲自去淮阴城一躺。我们在此地已经停留了两个月的时间,可是夏侯渊的部队始终不来理睬我们,继续驻扎在徐兖交界处。这样我们设法调动敌人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更不要说歼敌了。现在我们占领的三县之地,已经组织起一万五千守备部队,我们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六万多人。既然夏侯渊不来管我们,我们不如把徐州各地都拿下来,这样我想一定能够把夏侯渊调动起来。”
文丑说道:“徐州的大计还有赖军师策划,军师还是不要轻易涉险吧!”陈宫说道:“征东将军不要担心,我认为我去广陵应该没有什么危险。赵昱本来当年就是不得已投降曹操,当年他在广陵推广我们的新政最为得力,他是非常赞成主公的各项主张的。有这样的思想基础我想说服他并不困难。而且我们如果能够尽快招降赵昱,那么广陵郡就落入了我们手中。我们攻略徐州州治下邳就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且我们有了广陵全郡,就可以将部队扩编到十万人。那时侯夏侯渊就是来了,我们也可以放开手脚和他大打一场。”文丑想了一下同意。
于是陈宫化装成一个书生,前往广陵郡的郡治淮阴。来到淮阴的广陵郡府,告诉门房通报郡守,有故人前来拜望。在门口等了一会,门房出来领着陈宫进入郡衙,来到一间书房,过了一会,赵昱走了进来,见到陈宫丝毫不现任何惊异,屏退左右,亲热的与陈宫见礼。
赵昱说道:“我听到门房通报就知道是公台来了,你也不怕我将你擒下交给曹公?”陈宫肃容说道:“如果是别人相招,我还真不敢来。赵公乃天下名士,岂会做如此不义之事?我此次来就是希望说服赵公,能够不往旧主,及时反正,则徐州大局可以定矣!”
赵昱问道:“我与燕王从无接触,不知燕王对我们这些背叛了他的人是什么态度,所以不敢贸然反正。请公台来就是希望你能够为我解惑!”陈宫说道:“你虽然没有见过燕王,但是燕王对赵公却知之甚详!谈起赵公,燕王一直认为公是忠直之人。当年商议徐州刺史人选,燕王就曾经提名赵公。徐州被曹贼偷袭,陈登与赵公身陷曹操之手,燕王到现在还经常自责当时占领五州,产生骄傲情绪,致使徐州丢失,赵公等贤士落于曹操手中。”
赵昱听完陈宫的话,立即说道:“难得主公还惦记着我与陈登!可惜陈登已经郁闷而死。公台能够亲自前来,我就没有什么疑惑的了!我愿意立即率广陵郡文武官员归顺燕王!陈宫问道:“广陵所有官员都能随赵公起事吗?”赵昱笑着说:“我们这几年在广陵始终推行的还是燕王的各项新政。百姓目前生活十分富足,广陵各界人士都说是燕王使广陵百姓富足的。”
陈宫大喜,说道:“主公的各项主张,看来已经深入大汉各地百姓心中。赵公既然已经决定,那我立即返回海西,向征东将军报喜。请文征东移师淮阴。”于是立即告别赵昱,返回海西向文丑报信。文丑接到陈宫的报告,立即命令徐荣率两万人马继续驻守海西曲阳一带,自己和张任、陈宫带领其余人马入驻淮阴,并飞鹰传书给刘准,保举赵昱为徐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