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孝遂眉头紧锁,苦思了半天,说道,“丐帮、陆家庄离我们都太远,海沙帮是刘正风的竞争对手,更不可能合作的,我们还能和谁合作?”
蒋穿林呲着牙笑了起来,“你说的太对了。丐帮陆家庄都离我们太远,一来没有理由对付我们,二来对付不到我们。岳海是刘正风的竞争对手,我们怎么说都是刘正风的盟友,刘正风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岳海对付我们的,岳海自己当然也知道这点,所以绝对不会主动攻击我们。至于巨鲸帮,他们必须有一个合作伙伴,不是岳海就是刘正风,如果是我,当然也会选择比较弱一点的刘正风来合作。如果他消灭了我们,香料南边的利润就全部归了刘正风所有,这绝对也不是章梦飞愿意看到的事情。”蒋穿林的笑容变得更加灿烂,“你说,我们还有什么厉害的敌人?”
崔孝遂苦笑道,“拜托了,老大,你好像把事情看的太简单了一点。你现在的分析,是建立在这几大势力各自为政,不相统属的基础上。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会和起手来,把我们吃掉?”
蒋穿林牙呲的更加厉害了,崔孝遂挖苦道,“知道你牙白,也用不着这样显摆吧?”蒋穿林一笑,将要说出的话又被吞了下去,左手在胸口揉了两下,这才说道,“所以我才说嘛,要多找些朋友合作,谁如果想吃掉我们,就必须连他们一下子吃下进去,我看谁能吃下去不撑着,谁能吃下去不胃疼?”
崔孝遂哑然失笑,说道,“你说了半天,好像重又绕了回来。你找这些合作伙伴,就不怕他们联起手来吃了你?”
蒋穿林哈哈笑道,“前怕狼后怕虎的,还能做什么事情?再怎么说,风险虽然说不上比刚才少,但毕竟分散了许多,对吗?”
崔孝遂点了点头,表示认同这个说法。这些人联手的力量,显然比五大势力联手的力量差了数十上百倍,当下问道,“具体你打算怎么做?”
蒋穿林笑道,“这就是我这次回来的第二个目的了。帐一直都是你管的,应该知道我们移民最大的花销在什么地方。”
崔孝遂想了想说道,“最大的花销嘛,粮食,农具,盐巴,铁器。”
蒋穿林点了点头,苦笑道,“最大的花销还是盐巴,对吧?”
崔孝遂想了想回答道,“确实,盐巴这东西,朝廷管制的非常严,就算是走私,花费也非常大。”说到这里,崔孝遂脑子里灵光一闪,问道,“难道你打算?”
蒋穿林点头道,“最初也是我昏了头,只觉得粮食花销会非常大,所以只顾着督促移民种地,把开盐田这么简单而重要的事情都给忘了。”
崔孝遂拍手道,“对啊!这么简单的事情怎么我也给忘了!自己开盐田根本不用花什么钱,但我们一年却能省下一大笔银子来。”崔孝遂的思维完全发散开来,继续说道,“还有水缸,饭碗这些陶瓷家伙,我们也全都可以自己造,根本用不着大老远从泉州运过去,等我们做的好了,还可以直接卖到南海,用不着再回泉州来买。”
蒋穿林也暗暗佩服崔孝遂的思维敏捷。他确实有修建陶窑瓷窑的打算,不过不仅仅是为了省钱。如果单单为了省钱,如今只需要修建陶窑就可以了,修建瓷窑的投资数目太大,周期太长,并不符合他现在短平快的要求。更主要的目的,是耐火材料!
要说耐火材料,这个东西实在太重要了。科学技术的每次重大变革,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尤其是钢铁冶炼的发展过程,每一次重大演变都有赖于耐火材料新品种的开发:碱性空气转炉成功的关键之一是由于开发了白云石耐火材料;平炉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生产了具有高荷重软化温度的硅砖;耐急冷急热的镁铬砖的发明促进了全碱性平炉的发展。
蒋穿林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么详细的资料,他甚至连世上最普通的矿石都不认识,但他却听父母说过,大跃进时代好多地方“炼钢”炼到炉窑炸裂铁块都没能熔化,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合格的耐火材料。正因此耐火材料如此关键,所以蒋穿林在不知道这个实验需要投入多少,试验多长时间的情况,仍是毅然决定开始实行。
崔孝遂絮絮叨叨,兴奋地说个没完,蒋穿林突然问道,“小崔,建个船坞要多少钱?如果钱不多,我们自己也建一座,如果总在泉州买船,总有一天我们会因此受制于人的。”
崔孝遂楞了一下,说道,“这个我也不大清楚,你应该问一下李俊,不过他也不见得知道,明天我让人去打听一下好了。不过据我估计,建船坞不会花太多钱,造船的费用应该主要是木料,铁钉和人工。”
蒋穿林楞了一下:木料倒无所谓,只是台湾并不产铁,所有用度都要从泉州买进,又是一大笔耗费,况且台湾移民才只有四万多人,如今他最不想动用的就是人手,恨不得所有人都去种地盖房子以方便继续移民。
崔孝遂继续说道,“如果我猜得没错,现在泉州的船坞有五成属于刘正风,两成属于海沙帮主岳海,我们买的船主要是向刘正风订的货,一旦我们自己造船,结果你自己想吧。”
蒋穿林沉吟了片刻,苦笑道,“真是人穷志短,势力弱小,做什么事情都要看别人的脸色。算了,反正今年我们也不打算再造多少船,往后拖拖也没什么。”
崔孝遂笑道,“你就知足吧,我听说两年前你还靠老婆吃饭呢。”
蒋穿林脸色有些尴尬,笑道,“怎么我的那点破事谁都知道了,谁告诉你的?”
崔孝遂笑道,“外面的人不知道我们是跟刘正风借的钱,全都以为你是一夜暴富,所以到处议论纷纷,全都在猜测你到底是何方神圣。”说到这里,崔孝遂脸上也露出一丝疑色,说道,“刘正风也在打探你的底细,听说还特地派了人到少林寺去打听,不过好像听说少林寺已经关闭山门好多年,许久没有人下过山了。”
蒋穿林听说已经有人开始打探自己的底细,内心一阵波涛汹涌,脸上却依旧一副笑眯眯的样子,说道,“刘正风挺厉害的嘛,当年我在嘉兴说过的话,他竟然还能够打听到,不过那是当年我为了骗些吃喝胡乱瞎掰的,他怎么可能打听的到?”蒋穿林被崔孝遂的笑容弄得心里毛毛的,但仍是硬着头皮说道,“我是个孤儿,他们要能打听到那才叫怪。”
崔孝遂哦了一声,笑道,“是吗?我没有让老张赶走那些骗吃骗喝的家伙,也是存着帮你造个户籍的心思,不过现在看来我是多事了。”
蒋穿林一笑做答,但笑得非常勉强,崔孝遂笑道,“小郭说的没错,你果然够狠,竟然说自己是孤儿。不过你也要有心理准备,没有一个好的身世,以后会遇到很多麻烦。”
*
李俊郭贤齐等人过了年就匆匆返回琉球,毕竟那里现在有四万多人,必须得有一个能镇的住局面的人才行。走时顺便将那些骗吃骗喝的家伙也带到了琉球,不过却不是分房子种地,而是扔进矿洞“打工”还钱。用蒋穿林的话来说,这帮家伙都是人间败类,放在外面只会兴风作浪,败坏民风,所以在琉球局面稳定下来之前,必须严加看守才行。
蒋穿林却没有立刻回去,而是在崔孝遂的带领下,四处拜会泉州各大商家的老板。虽然蒋穿林并不擅长交际,但在外人眼里,他毕竟只是个“暴发户”,如果只是派个手下过去,会显得不够礼貌,况且真正谈判有崔孝遂作主,所以也没有什么问题。
对于和蒋穿林合作,到琉球做生意,有人不屑,有人不敢,有人不愿,但那么多人,总有几个愿意的,忙了将近一个月,在蒋穿林两年不收税的诱惑下(实际上蒋穿林也没有能力收税),蒋穿林他们或独资或合资的谈定了许多陶窑瓷窑、盐场、造纸作坊等生意。
对于投资陶窑瓷窑,那些商人并不怎么热心。陶窑尤其是瓷窑,并不是说开就能开的,需要许多前期的工作,对土质等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即便顺利,等上好的瓷窑建成的时候,两年的免税时间也过去的差不多了。加上远离泉州这个瓷器中心,技术很容易落伍,所以那些小商家更是兴致缺缺,只有聊聊数家愿意投资,所以最后基本上全都是蒋穿林独资的,不过这也正合了蒋穿林的心意。
对于开设盐场,那些商人的态度简直就可以说是疯狂了。盐场的利润简直可以用巨大来形容,如果不收税,盐场每个月都可以收回一两倍的利润,所以大多数人都没仔细打听就签下了合同。
自从盐铁会议以来,中国就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垄断食盐的政府,蒋穿林对于政府这种掐住老百姓肺管子的行为,简直痛恨到了极点,一心想要废除这个陋习,把盐业转变为一个普通的行业,所以更是暗地里推动,签下了大量的盐场。最后总结了一下,所有盐场的产能加起来,足足可以供应五十万人食用!饶是如此,蒋穿林仍不放心,自己也独资开了一片盐场,以确保食盐不会被这些人联合起来垄断。
*
这样脚不着地忙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直到二月初三,蒋穿林才得以回到琉球。
旱灾的范围越来越大,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临安城中,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有些凶狠一点的,甚至躲在偏僻的地方捕捉单身的行人。走在路上,如果你不够小心,很快就会从这世上彻底消失,连骨头都会被人熬成汤喝掉。所以蒋穿林的移民计划不仅仍在继续,反而速度变得更快,巨鲸帮不知是为了盈利,还是出于悲天悯人,八成的船只都用来帮蒋穿林运送流民和粮食,仅仅正月琉球就增加了两万多的移民,估计以后每个月都会增加三到四万人。
随着琉球居民的急剧增加,蒋穿林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麻烦。其中最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崔孝遂提到的问题——人才缺乏!蒋穿林也曾数次向刘正风和章梦飞求救,提出想借几个人使用几天,但刘正风开出的条件太过苛刻,让蒋穿林实在无法答应,章梦飞更是坦言自己手下人心不稳,借给他恐怕就再也无法收回,蒋穿林无奈,只好尽量减少自己的工作,尽可能地让居民自己解决问题。
如今蒋穿林只全力做三件事情:由柳三更组织移民择地盖房安家,开垦田地;由李俊负责训练士卒,驱逐土人,为移民扩张开路,并镇压内部偶尔的骚乱(由于人才缺乏,连陈亿子都开始带队,初时还有人不服,待陈亿子一连揍了数人之后,其他人便立刻服了);由郭贤齐负责接受分配物资,定量供给移民食物和各种生活用具。他自己却象一个救火队员,哪里需要就赶到哪里,不管有没有用,先顶着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