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第一部奴隶管理法令
作者:等待爱飞翔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586

一把神兵的出世,必定需要有人用头颅来磨利他的锋刃,既然必须有人要死,为什么不能是我?我做了那么多的坏事,灭绝人性的事情,为什么到现在还奢望能够善终?

*

陈仁玉要问的是有关奴隶的管理法令。前段时间桃园县发成了一件事情,有个跟随主人前来琉球的婢女被家主人殴打至死,婢女的父母就告到了官府。当事人在为自己辩护的过程中,提到了蒋穿林使用奴隶的例子:大总管使用奴隶挖矿也不知道累死了多少人,但却从来没有受过处罚,那婢女也是跟我签过卖身契的,为什么我打死了她就要偿命?

当然,仅就这个案子来说,陈仁玉当然可以糊弄过去,但如今琉球已经有不少跟随主人一起搬迁过来的奴婢和仆人,待琉球发展的更加繁华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富人搬迁过来,如果这件事不能处置得当,必定会弄得这些签过卖身契的仆人和婢女人人自危,一个不小心甚至会酿成巨祸,所以陈仁玉就请求蒋穿林赶快颁布一部关于奴隶管理的法令。

蒋穿林既然已经下了决定,心中就少了许多窒碍,做起事情来也变得雷厉风行,当即就召集自己的法律顾问,弄出了一部关于奴隶管理的法令来。《奴隶管理法令》主要有一下几条规定:

第一,奴隶属于主人的私有财产,没有任何人身权力,他的所有收入和性命都属于主人所有——当然,杀了他也不算犯法。但必须到官府进行登记,否则不予以保护。

第二,奴隶只能从事挖矿、筑路、修河堤等几项重体力劳动,不允许从事纺织、种地等其他工作。

第三,奴隶所生子女,女子给予自由人身份,由奴隶的主人代为抚养至8岁,期间每月可从政府处获取一定的补偿金,之后奴隶的主人可以继续使用政府的补偿金代为抚养,也可以交由政府抚养。男子仍为奴隶,仍为主人所有。自由人同奴隶女子所生男子,可由奴隶主人决定是否给予自由人身份,但无继承财产的权力。

第四,现有的奴婢仆人,凡愿获取自由者,三个月内将由政府统一出钱赎身,但当事人必须在事后还请赎身所用钱财,三年内无利息,三年后年利息为五分。以后上岛的奴婢仆人,必须在三个月内请求官府代为赎身,否则将以自动弃权论处。政府统一登记,凡二次卖身者政府不予再次赎身。三个月后,所有奴婢仆人身份与奴隶等同,不具备任何人身权力。

此令颁布之后,所有人都有一种回到了奴隶社会的感觉,但此时岛屿上的奴婢并不多,加上政府很快就展开了强有力的赎身行动,所以并未产生什么骚乱,不久之后人们便习惯了奴隶这种怪物的存在。

*

柳三更要说的有两件事:第一件是硝石矿已经找到,并且已经开始组织人手开矿,他要求的方圆十里的开阔场地也已经找到,并且按照他要求进行了一些初步整理,随时可以投入使用,第二件是由于水力机械越来越多,河流的利用率开始直线上升,按照这个趋势,顶多再过两年,甚至一年,就会“动力”危机,希望他早做准备。

第一件也还罢了,第二件实在让蒋穿林惊心,他虽然早就知道大力发展机械的结果必定会引起动力危机,却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不过这却是个好兆头,谁都知道当年美国比中国早四十年发生能源危机意味着什么,只是蒋穿林不大确信自己能否顺利发明出蒸汽机来,毕竟这不仅仅是个想法的问题,蒸气机的发明会涉及到许多方面,单单铸造方面,蒋穿林都不知道现在的技术能否过关,毕竟只要能够用钢铁铸造出蒸气机,用钢铁铸炮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但这只是后事,目前最紧要的还是发展军工,虽然流民招募委员会不断努力,每个月招募来的流民数量仍然不到一万人。最方便的、最巨大的人口来源,自然是蒙古人统治下的北方,但蒋穿林接连暗示了许多次,章梦飞却丝毫都没有松开的意思,而且在丝绸和棉布的事情上章梦飞也是百般刁难和搪塞,而且几次都暗示了如果蒋穿林不乖,就要派兵封锁琉球海岸线的意思。这让蒋穿林很是恼火,但这也让他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发展军工的紧迫性,如果没有相应的军事实力,过度的发展经济只会招来邻居的垂涎,惹来杀身之祸。

既然人手、场地、原材料都已经准备齐全,蒋穿林当然是立刻开始。火药的事情倒比较容易捣鼓,蒋穿林用三种物质的反应化学式推出了一个大致的比例:硝石101,木炭18,硫磺16。这个配方绝对不是威力最大的配方,因为蒋穿林并不清楚这硝石矿到底是硝酸钾还是硝酸钠(上面的比例是按照硝酸钾推断出来的),而且这矿石里肯定有许多不属于硝酸盐的杂质,还有木炭和硫磺,里面肯定也都有一些杂质,但蒋穿林对此已经比较满意,毕竟相对于这个时代还停留在毒气弹水平的火药,这个配方的威力应该是比较大的了。

利用这个配方,蒋穿林很快制造出了威力不错的火药,但铸炮的问题,蒋穿林就不甚了了了。在蒋穿林的记忆中,大炮好像就分两种:一种是实心弹,以撞击形成伤害,效果上和抛石机的区别就是由人力推动改成了火药推动,可能在十九世纪已经全面开始淘汰;第二种就是开花弹,炮弹在飞出去之后再次爆炸,通过炮弹破碎后形成的弹片伤人。至于迫击炮的说法,蒋穿林是在当时流行的抗日电视剧中反复听到后才记住的,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特点,蒋穿林压根就不知道。

开花弹的构造太过复杂,所以蒋穿林决定先研制实心弹。虽然实心弹攻击效果同抛石机差不多,但已经足以使蒋穿林占尽上风了。先说射程,根据兵工厂的报告,抛石机的射程大约也就三百到五百米,但火炮的射程就远的多了,陆地火炮都至少要有个七八百米远,船炮由于不需要移动,可以做的更加巨大,射程也就更远,估计至少也要有一千米左右。单单这一点就足以让蒋穿林的船队取胜了,因为他完全可以在敌人的射程之外将敌人消灭掉。再就是火力,抛石机身形巨大,一艘战船顶多也就能装一两个,再多就算船受得了,也没有那么多的人可用来发射,但火炮却不同了,以蒋穿林当年玩航海游戏的经验,两侧加起来至少可以装个三五十门大炮不成问题,这样算来单单一边就有一二十门,加上火炮不需人力推动,射击频率也要高上许多,火力至少强了十倍。这样算来,自己只需要有五十艘这样的战船,就足以横扫海上了。

研究所很快就挂上了牌子,并派兵在周围警戒起来,不过牌子并不是火炮研究所,而是糖酒茶叶研究所。这颇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但蒋穿林觉得美国的烟酒及枪支管理局特别酷,便坚决要求起这个名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所以也没有人反对。研究所挂牌之后,蒋穿林立刻组织人员开始研究。实心弹的原理非常简单,蒋穿林仅仅用了很小的几个实验就让那些技术工人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又帮他们请了十来个铸造铜钟的匠人,告诉了他们自己的猜想,就由得他们自己搞了。

这些研究人员除了一部分是制作烟花的,大多数以前就是在刘正风手下研究火器的,对火药都不陌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捣鼓出来一个模型,成功的放出了第一炮。当然这一炮也不是特别顺利,中间曾经发生过一次炸膛事故,所幸这些人都有一定的研究经验,火药放的并不是很多,所以并未造成死亡,只是有一个人伤的比较重,右脚骨头被炸飞的铜炮砸成了重伤,整整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但事后蒋穿林补偿了他五百两的研究事故赔偿金,又亲自到他家中慰问了一番,搞得整个研究所的人都挺感动的,有几个还流下了几滴感动的泪水,饶是蒋穿林知道他们大多都是装出来的,心中仍是不免有些感动。完了当然是再次强调要注意安全了等等。

这个样品严格的说来,不过是铜管而已,研究人员象制作烟花那样将火药包在纸中,点燃后丢进炮管,再塞进一个铁球,药引燃尽之后,火药就会将铁球射出。那次试射铁球不过飞了百十来米远,而且炮管也隐隐有报废的迹象,但蒋穿林却觉得这些研究人员已经有了火器的思想,重赏了所有研究人员。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叫做黄一炮的人就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建议书中大致提到,火炮的设计有以下五个技术难题:

第一,铜制的炮管不够坚硬,容易变形。

第二,火药的装药量,将影响到铁球的射程,建议在平时测试好多远的距离需要多少药量,然后按药量分包装好,作战时可以直接使用。

第三,铁球的大小。铁球如果太大,无法塞进炮管;铁球如果太小,“吹出来飞的不远”。如何才能让铁球大小刚刚好?并且,建议改为发射铜弹,因为铁球一旦不合适,就完全塞不进去,用铅球最容易塞进去,但铅太软,综合效果不如铜球好。

第四,火炮射出铁球的时候,自己也会往后退出老远,是否应该为他做一个架子来固定?

第五,大小不一的火炮,使用的铁球大小也不一样,如何才能使铸造出来的火炮尽量相同,以便铁球能够通用?

蒋穿林虽然不懂火炮,但眼光还是有的:第一条其实就是促使火炮由铜造改为铁造的原因,第二条也是早期火炮控制射程的方法,从物理学上非常容易解释,第四条是关于后坐力的问题,第五条是关于统一炮弹口径的问题。蒋穿林不知道,黄一炮提的第三条,其实是模模糊糊地认识到了闭气性的问题,只是他脑子里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所以才说的含糊不清,蒋穿林当然更是不明白。不过其余的四条意见却都十分中肯,而且以蒋穿林的记忆,这些后来东西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心中对这个黄一炮立刻高看了几分。

这个黄一炮蒋穿林虽然只见过几面,但印象却颇为深刻,人很聪明,技术也不错,现在看来,还会读书写字,这样的人才,刘正风岂有将他推给对手的道理?再说了,从这段时间的表现看来,黄一炮的人缘也非常不错,和身边的人相处的非常不错,丝毫没有被排挤的理由。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这个黄一炮,是刘正风专门派过来的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