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镇北方太行山宛子城而又运筹帷幄的李之仪,在派出花面兽刺探苏轼“桃色新闻”真伪的同时,又派出花和尚去刺杀“六贼”之一的朱勔。
出生于苏州江苏的朱勔,由于其父朱冲刻意奉迎蔡京、童贯这一“公”一“媪”两大奸臣,被招为大宋朝廷的高级官员。
看到当朝皇帝宋徽宗对奇花异石情有独钟,朱勔便搜求各种珍奇花石,进献给赵佶,并且逐年增加。
朱勔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奉命在苏州设置“应奉局”和“造作局”,大肆聚敛钱财、勒取花石,制造了“花石纲”之役。
此役使百姓备受困扰,甚至倾家荡产,以卖子鬻女求生。
在竭尽全力奉迎皇帝的同时,朱勔还千方百计地巧取豪夺,广蓄私产,并且生活糜烂,事事向皇帝看齐。他权势煊赫,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致使谄媚的州郡官吏,奔走听命,号称“东南小朝廷”。
不说朱勔的巧取豪夺之恶、广蓄私产之烈,单说他将笨重的“太湖石”运到京城时,就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勾当:你看他用巨船装载,由数千人护送,唯恐巨船难以通过,还拆除了沿途的桥梁,并开凿城池横穿而入,真是令人可恶可恨啊。
更可恨的是,朱勔找到一块儿高四丈的“太湖石”,用巨舰不远万里运到汴京后,竟说是比苏轼的雪浪石还要珍贵的“雪浪真石”。
皇帝赵佶一听,还真喜欢上了“太湖石”,高兴地赐名为“神运昭功石”。
正是这块儿号称“神运昭功石”的“雪浪真石”,勾起了已经投奔金国的蓝蝴蝶,再次搜寻苏轼雪浪石野心,也勾起了奸贼蔡京,再次梦想破解雪浪石纹路图的**。
而江浙一带兴起的方腊农民起义军,正是以诛杀朱勔为最高目标的。但是,由于童贯的出师围剿,方腊起义军连连受挫。
童贯到达起义军的骚乱地区后,为了“顺应”民意,上书徽宗赵佶撤销了苏、杭“造作局”,暂停运输“花石纲”,并罢黜了朱勔父子及其兄弟的官职。
在民心大悦的时刻,朱勔经过短时间的运筹,却又异地为官,并且声焰愈加熏灼。所以,宋江急令花和尚前往朱勔父子的统治区域,伺机刺杀朱勔,以杀鸡儆猴,并威慑蔡京、童贯等奸贼。
但是,正当北方的宋江要与南方的方腊,遥相呼应的时候,花和尚不仅没能完成刺杀朱勔的任务,反而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白玉莲失声痛哭,武大郎失声痛哭,李之仪也老泪纵横……
原来,武大郎和白玉莲率领一小部分起义军南下遇挫而辗转太行后,方腊率领大部起义军,与童贯带领的宋军整整对峙了三个月。
恼羞成怒的童贯兽性大发,他抛出了血腥屠杀的政策,下令凡斩义军首级者,即授以重奖。因此,官军的**大涨,每逢遇到一人,就杀戮一人,而不管他是不是“义军叛贼”,有的甚至私闯民宅滥杀无辜,并取其首级向童贯领赏。
对待起义军的家属,童贯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他指使部下,把所有起义军的家属或者被怀疑是起义军的家属,一个不剩地砍头示众。
这样,在童贯的“铁血政策”诱导下,白色恐怖笼罩了江浙一带的天空,到处是无头横卧的男尸,到处是披麻戴孝的女人,到处是血迹斑斑的空巢。
由于粮食消耗贻尽,军械日益匮乏,义军的战斗力逐渐丧失。童贯见时机一到,就在被义军斩杀的方有常之子方庚的带领下,率领宋军从小径攻入了帮源洞。
于是,方腊及其妻子邵氏、二太子子毫,以及起义军的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不幸被俘。
嗜血成性的童贯,把方腊一行人等迅速押解到北宋京城,并对方腊和随从实施了惨绝人寰的酷刑。但是,义军的大小首领,没有一个人屈服,没有一个人接受徽宗的“招安”。不久,方腊等人在汴京英勇就义。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所有汇聚在宛子城的人,先是悲痛欲绝地俯首痛哭,痛哭过后,又是一阵难熬的沉默。
沉默,再沉默……
帮源洞沉默了;
太行山沉默了;
整个中国大地,沉默了!
丧失战友的巨痛,壮志难酬的愤懑,使武大郎和白玉莲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使李之仪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
但是,黑旋风李瓶儿带来的消息,又使所有的人,燃起了希望之火:方腊被俘牺牲后,起义军残部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转入了浙东地区,继续与强敌作战。
你看:台州仙居县义军由俞道安带领,从温州永嘉县楠溪攻占乐清县,义乌县义军据天仙峒,寿昌县义军据月溪峒,与宋军展开了激战;
兰溪县灵山峒义军胡姓、祝姓二将,则与宋军刘光世部奋战;
越州剡县裘日新,与宋军姚平仲部作殊死战;
方五相公、方七佛部,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反而愈战愈勇……
方腊及其他的义军将领们,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率领的起义给了北宋王朝一次沉重的打击,也使“六贼”惶惶不可终日;他提出的“斩杀奸贼”的口号,早已深深地埋在大宋黎民百姓的心中。
为了动摇“六贼”的统治基础,宋江决定:太行山的队伍与梁山水泊的晁盖寨主汇合,奔赴青州、齐州、濮州等地,采取在汴京附近流动作战的方法,从声势和心理上威慑敌人。
因此,宋江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了梁山水泊。
于是,在晁盖寨主的几次排座位之后,梁山又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座次编排,这就是使梁山名扬千里、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忠义堂石碣受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