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成大错--------------------
唐朝从中叶开始,藩镇(地方省份)的势力就很强大,朝廷已经无力插手,他们有自己的军队、税收和官员任免,每一镇的首长叫节度使,往往是世袭或由镇内势力推举,唐朝皇帝也只好事后追认。
唐代宗时,田承嗣当魏博(据有魏、博、相、卫、贝、澶六州,今渤海湾迄黄河以北)节度使,从军中子弟中选了五千人,供给丰厚,组成了自己的卫队,叫牙军。过了二百年,到唐末罗绍威当节度使时,魏博的牙军势力很大,骄横无比,强买豪夺,魏博的地方官吏对他们也奈何不了,而且牙军常常发生兵变,已经驱逐、杀死了好几任节度使。唐末昭宗天?二年,牙军李公?作乱,罗绍威派人向当时最强大的宣武(今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求援。朱温派了七万人马?入魏博,杀了八千牙军。这使整个魏博的军队都恐惧起来,许多人起来反叛。到了第二年,散据在魏博各地的反叛势力才得以平息。
朱温的军队在魏博半年,罗绍威供给的钱财上亿,杀了牛羊近七十万,粮草无数,他们离开时,又送给钱百万。虽然罗绍威借助朱温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但魏博从此衰弱。罗绍威很后悔,说:“把魏博六州四十三县的铁聚集起来,也铸不成这么大的错!”
“铸成大错”比喻因为小事而犯了大错。
(出自《资治通鉴》)
度外之人--------------------
杨阜是三国时代天水人。凉州刺史韦端派他出使许昌。杨阜回来后,大家都问他,袁绍、曹操之争谁将会胜,杨阜说:“袁公宽而不断,好谋而少决。今虽强,最终也不能成大事。曹公决机无疑,能用度外之人,一定能干大事。”
后来曹操在渭南打败了马超,马超逃到陇西。曹操追到安定,这时苏伯在河间造反,曹操准备引军东归。杨阜对曹操说:“马超有吕布之勇,深得羌人之心。今天丞相不严加防备,他日养成气力,陇上诸郡,非复国家所有。”这话后来果然得到应验。
“度外之人”指与某人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出自《三国志?杨阜传》)
及瓜而代--------------------
齐襄公的表弟公孙无知的父亲去世得早,襄公的父亲厘公很喜欢公孙无知,以太子的待遇对待他,齐襄公很妒忌。齐襄公一当了国君,马上就除去了公孙无知的待遇。
十二后,齐襄公派连称?管至父去戍守葵丘(今山东临淄县西),瓜期时(七月)派他们去,答应等到第二年瓜期时就派人代替他们,让他们回来。可是一年过去了,瓜都烂在地里了,齐襄公也不派人去代替,有人提醒齐襄公,齐襄公也不管。这两个人很生气,于是联合公孙无知,带领部队回到都城,冲?王宫,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称齐王。
“及瓜而代”指任职期满由他人继任。
(出自《史记》卷三十二)
南阳三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琅琊(今山东临沂北)的诸葛亮兄弟迁居南阳。
后来刘备来访诸葛亮,27岁的诸葛亮预言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后出任蜀国丞相,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国当南郡太守。当刘备东下?攻吴国时,诸葛瑾给刘备写信,说明吴蜀联盟的重要性,有人对孙权说诸葛瑾里通外国,孙权很生气,说:“我和子瑜(诸葛瑾)有生死不易的交情,子瑜不会背叛我,就象我不会背叛子瑜一样!”诸葛亮的从弟诸葛诞也很了不起,他在魏国当刺史,常常为魏国领兵出征。
当时人说:“(诸葛三兄弟,)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南阳三葛”喻才干有别的兄弟。
(出自《世说新语》)
鼹鼠饮河--------------------
尧听说许由很有才德,就到处去寻访,后来在沛泽找到了许由。
尧说:“十个太阳出来了,我还拼命的把火烧旺嫌光线不够,不是太辛苦了吗?你能当天子,那么天下就可以治理好了,请让我把天下交给你。”
许由推辞说:“你这样做是因为怕天下治理不好吗?既然你已经治理得很好了,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小鸟在树林里筑巢,只用一根树枝;鼹鼠在河里喝水,只不过满腹。还是把天下留给你自己吧!我要天下有什么用?”后来就跑到箕山山下、颍水的南面,过着自耕自食的生活,终生也没有过问天下大事。
所以圣贤的君王对于圣贤的人是很尊重的,即使习惯、爱好、志向和自己完全不同,也不会去加害他。也正是这样,才会招来圣贤的人辅佐。
“鼹鼠饮河”比喻无关紧要或所取有限。
(出自《吕氏春秋?求人》)
瘦羊博士--------------------
在汉朝,博士是官名,主要是精通并能讲授五经(《易》、《书》、《诗》、《礼》和《春秋》)的人。当时得到一个博士的位子是很不容易的。
甄宇是东汉人,光武帝建武年间,被封为博士。按当时旧例,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当时的博士祭酒(博士主管)不知道怎么办,有人建议杀了羊分肉,有人说要抓阄,甄宇就牵走了那头最瘦小的羊,于是再也没有人争了。
后来有一次光武帝在朝堂上问:“那个瘦羊博士现在在哪里?”
“瘦羊博士”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出自《后汉书?儒林列传》)
普天同庆--------------------
郭淮是三国时代魏国人。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率军进攻汉中,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下突然袭击,杀死了曹军统帅夏侯渊,曹军大败,退回阳平关。司马郭淮收集残军,对大家说:“张将军是国家的名将,刘备最怕他了;今天情况紧急,非张将军不能安定局面!”于是推举张?做了魏军主帅,诸军都服从张?的指挥。第二天,刘备想渡汉水来攻。大家认为寡不敌众,想依靠汉水列阵来拒刘备。郭淮说:“这是示弱,不能抵挡敌人。不如离开汉水列阵,等到敌人渡河渡了一半再出击,就可以打败刘备。”刘备见了曹军的阵势,隔汉水相持而不渡。曹军得以坚守。
两年后,曹丕称魏文帝。郭淮进京祝贺,因路上得病去迟了。曹丕大宴群臣,责备郭淮说:“从前禹在涂山大会诸侯,防风氏来晚了,便把他杀了。今天普天同庆,你为什么迟迟才到?”郭淮说:“我听说,五帝都用品德来教导老百姓,夏朝到了末期,才开始用刑罚的。我生在尧舜的盛世,所以不会遇到防风氏那样的遭遇。”曹丕听了很高兴,升他做了雍州(今西安西北)刺史。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共同庆祝。
(出自《三国志?魏志?郭淮传》)
铸山煮海--------------------
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被高祖封为吴王,统辖东南三郡五十三个县。封完后,高祖把刘濞叫来,给他相面,看后觉得他有反叛之相,后悔起来,但已经任命完了,就拍着他的后背,告诫他说:“以后五十年间东南方向将有叛乱发生,难道是你吗?然而天下同姓是一家人,你千万不要造反!”刘濞叩着头说:“不敢。”
汉惠帝时,天下刚刚安定,各郡都大力发展生产。吴国拥有豫章郡的铜矿,又面临大海,刘濞就招募天下亡命之徒私下采山中铜矿来铸造钱币,煮海水而获得食盐,因此不向吴国百姓征赋税,不久吴国就富足起来。
汉文帝时,吴王太子入京朝见,与皇太子下棋时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掷击吴太子,打死了他,事后把他的遗体送回吴国埋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怒的说:“天下同姓一家,死在长安就应该葬在长安,何必送来吴国下葬呢!”又送遗体到长安下葬。
汉景帝时,朝廷考虑各个王的势力太大,不利于汉朝统治,准备削减他们的封地。吴王就联合六国起兵反叛。史称“七王之乱”。但是三个月叛乱就被平息了。
“铸山煮海”比喻开发自然资源。
(出自《史记?吴王濞列传》)
凡桃俗李--------------------
王冕出生农家,因为家穷,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孜孜不倦。
30岁时王冕参加过一次科举,但没有考中。为了增长见识,远游杭州、南京、太行、徐州,最后到了大都(北京)。元朝的礼部尚书泰不花很喜欢他的画,想推荐他进翰林院,被王冕拒绝了。40岁时,王冕在会稽九里山盖了三间草屋,载了几千树梅花,过起了清贫的生活。他的朋友想推荐他去做府吏,王冕说:“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
王冕画的梅花孤傲倔强,尽显风骨,一次在一幅墨梅上他写道:“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凡桃俗李”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自王冕《题墨梅图》)
才疏意广--------------------
孔融十六岁时,山阳人张俭因为揭发中常侍侯览的罪行,被四处通缉。张俭逃到山东时,来投奔孔融的哥哥孔?铮?孔?锊辉诩摇?兹诩?张俭窘迫,就收留了他。后来事情泄漏,张俭走脱,孔融全家被抓到官府。孔融说:“收留张俭的是我,应当治我的罪。”孔?锼担骸罢偶罄凑椅遥?不是我弟弟的错,请治我的罪。”孔母说:“责任的应该是我这个长辈,你们治我的罪吧。”官府不能决。
孔融当北海郡太守时,被袁绍人马围攻,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只剩下几百士兵了,袁绍人马放的箭像下雨一样,最后双方常常短兵相接,孔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孔融性情宽厚少忌,好士,喜欢提拔年轻人。他家常常宾客盈门,孔融说:“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我就没有什么担忧的了。”
孔融为曹操所不能容,建安十三年被杀,死时56岁。《后汉书》上说:“孔融抱负很大,志在靖难,可是才疏意广,所以没有成功。”苏轼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说:“以成败论人物,所以曹操被称为英雄,而孔融却被称谓‘才疏意广’,真是太可悲了!”
“才疏意广”指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宋?苏轼《孔北海赞》)
燕赵多悲歌--------------------
安史之乱后,河朔(战国时指燕赵,今河北、辽宁和山西部分地区)渐渐变成了三个藩镇,都自置官吏,割据而不受唐朝节制。几十年后,书生董邵南因屡考?士不中,想去河朔托身藩镇幕府。韩愈同情他的遭遇,想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写了这篇《送董邵南序》送他。
“自古就听说燕赵多慷慨悲壮的豪侠义士。董生考?士,几次都未被主考官录取,空怀治国的才能,心情抑郁的要去那里。我知道董生一定会不虚此行的,董生,努力吧!
象你这样的遭遇,如果遇上爱惜仁义的人,都会被重视的。更何况燕赵一带本来就是侠义之士聚集的地方!然而,我曾听说风俗随着时代会改变的,我哪能设想现在会不会有所改变呢?姑且让你去做个见证吧。董生,努力吧!
因为你此行引发了我一些感慨。请你代我到望诸君乐毅(战国时燕国人,辅佐燕王击破齐国,后被诬谄,离燕归赵)的墓上去凭吊一番,顺便到那里的集市上走走,看还有没有像高渐离(战国末燕国人,曾在集市上以屠狗为生。他的朋友荆轲刺秦王被杀,高渐离替他报仇而死。)一样屠狗的豪侠义士?替我向他们致意:‘现在有了圣明的天子,可以出来为国效力了!’”
“燕赵多悲歌”指燕赵自古多战事,所以有许多悲壮的故事。
(出自韩愈《昌黎先生集》)
天各一方--------------------
由于颍川人徐庶的帮助,刘备打败了来犯的曹军,并乘机夺取了樊城。
曹操骗取了徐庶母亲的笔迹,以徐母的名义写信给徐庶,要他速来许昌相会。徐庶接信方寸大乱,来和刘备辞行。有人私下劝刘备不要放走徐庶,免得他被曹操所用。刘备说:“我把他留下来,断绝了他们母子之道,这是不义的行为,我做不出来。”
第二天,刘备为徐庶饯行。刘备依依不舍,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相会却在何日!”
“天各一方”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事齐事楚--------------------
战国时的滕国国君滕文公问孟子:“滕国是个小国,处在齐国和楚国两个大国之间。我们是侍奉齐国好呢,还是侍奉楚国好呢?”
孟子说:“这可是个重大的国策问题,恐怕我的能力解决不了。如果一定要我说,也许有一个办法:挖好护城河,修好城墙,和老百姓一条心,共同守卫它,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离开自己的人民,这样就会有所作为吧。”
“事齐事楚”的意思是,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呢?比喻出于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海阔天空--------------------
王玄览是唐初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人。
年轻时王玄览喜欢给人算命看相,很灵验,当时人们称他为“洞见”。30岁后喜读《道德经》,常常云游天下,回来后常感叹可共修长生之道的人太少了。50岁时,在至真观出家,当时来找他询问经义的人络绎不绝。60岁后,玄览常常恒坐忘心,人们已经很难见到他了。
玄览在陟屺寺时,张?b为他画了古松,符载撰写了赞文,卫象题了诗。这三样在当时算是三绝。玄览却统统都抹掉了,说:“他们弄脏了我的墙壁。”有个叫僧那的弟子,常常上房掏家雀,刨墙熏老鼠,玄览也不责备他。有个叫义诠的弟子,四季只有一件布衫,一天只吃一顿饭,刻苦修行,玄览也不称赞他。有人不理解,玄览在竹子上题诗道:“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言语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出自《酉阳杂俎》)
薏苡明珠--------------------
成语“薏苡明珠”、“薏苡之谤”与为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伏波将军马援的一段冤案有关。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奉令去南疆(今广东、广西等地)平定叛乱。马援在交州时就常食用薏苡的种仁-薏米,认为它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薏苡是一味中药,也可食用,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南方的薏苡仁大而优,马援在班师回朝时,就特意带回了一车薏苡籽,准备用作种子来种植。由于薏苡籽实呈卵状或球形,直径5-7毫米,外包有似珐琅质的硬壳,看上去确实有点像珍珠。朝中的一些权贵就认为马援车中装的是私掠的明珠等珍宝。由于马援当时很受光武帝的重用,这般权贵们不敢有所动作。等到马援死后,监军梁松嫉贤妒能,就上书诬告马援搜刮了大量的明珠宝物,归为己有。汉光武帝竟然相信了这些不实之辞,龙颜大怒,传旨追回马援的“新息侯印”,使马援的妻子马夫人不敢报丧,偷偷的把马援的棺材埋在城外,连以前宾客故人也不敢上马家吊丧。
后世以“薏苡明珠”、“薏苡之谤”比喻忠良蒙冤被谤。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非池中物--------------------
在长江赤壁,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后,周瑜马上过江?击南郡。
在战斗中,周瑜不幸中箭,但他仍然指挥,最后拿下了南郡,被孙权封为南郡太守。这时孙权又让刘备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周瑜提醒孙权说:“刘备是天下枭雄,关羽、张飞是熊虎之将,不是久屈人下的人。今天把荆州给了他们,恐怕蛟龙得到了**,(他们)终非池中物啊。”周瑜又为孙权筹划说:“今曹操新败,没有能力和将军相抗了。请让我和张奋将军一起?取蜀地,得蜀地而并汉中,让张奋将军固守蜀、汉,好与马超结援。我回来再和将军攻取襄阳来对付曹操,北方可图也。”孙权答应了。可惜准备出发时,周瑜病逝,这时他才36岁。
“非池中物”不是蛰居池塘中的小动物。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做大事。
(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
理直气壮--------------------
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蜀郡有一个司马貌的秀才,天资聪明,一目十行而不忘,八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大家都认为他是神童,推举他上京应试。司马貌才高气盛,因看不起主考官,出言不逊而落榜。回来后,他端正自己的修养,每天在家闭门读书。双亲死后,他为父母守墓六年,家乡的人们都夸他孝敬,屡次向上举荐他,但被有权有势的人夺去考试的机会,郁郁不得志。到了后来,朝政**,居然可用钱来买官,官职也各有定价,上至三公,下至门学(汉代学府),都被富家子弟买去。司马貌家贫,到了五十岁也无法展施胸中的才华。
一天酒醉之后,他心中不平,边吟边写,落笔写成了《怨词》一篇,写完咏叹良久,心绪难平,又写道:“善士叹沉埋,凶人得暴横。我若作阎罗,世事皆更正。”
不觉天晚,司马貌点了灯,又吟了数遍,越想越气!把诗稿点火烧了,大叫道:“老天老天!你要是真的有知,你怎么不回答我?我司马貌一生耿直,就是到了阎王面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什么!”说完,感觉得身子困倦,不知不觉倚着桌子睡着了……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
(出自冯梦龙《喻世明言?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天各一方--------------------
由于颍川人徐庶的帮助,刘备打败了来犯的曹军,并乘机夺取了樊城。
曹操骗取了徐庶母亲的笔迹,以徐母的名义写信给徐庶,要他速来许昌相会。徐庶接信方寸大乱,来和刘备辞行。有人私下劝刘备不要放走徐庶,免得他被曹操所用。刘备说:“我把他留下来,断绝了他们母子之道,这是不义的行为,我做不出来。”
第二天,刘备为徐庶饯行。刘备依依不舍,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相会却在何日!”
“天各一方”指各在天底下的一个地方。形容相隔极远,见面困难。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饮水思源--------------------
庾信是南北朝人时南朝人。梁元帝派他出使北朝的西魏。在他出使期间,梁朝被西魏灭亡,庾信也被扣留在长安(西魏都城),这一年庾信42岁。
虽然北朝封他做大将军,但是庾信却很想回去,南朝也几次向北朝讨要庾信,但都没有成功。在北朝的28年中,庾信常常思念故国和家乡,他在《征调曲》中写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吃果子的时候要想一想结果的果树,喝水的时候要想一想流水的源头)。”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
(出自西周?庾信《庾子山集》)
杯中物--------------------
晋代的陶渊明很喜欢喝酒,但是因为家里穷,有时吃饭都成问题。41岁时,为了生活,他到彭泽县去当县令,这使他有钱能喝到酒。但是由于受不了官场的束缚,3个月他就弃官回家了。
除了平日参加艰苦的田间劳动外,陶渊明还在自家院子里种了许多菊花。在他悉心呵护下,每到秋季,总是芬芳满院。陶渊明待人随和,所以亲朋好友常常带着酒来他家赏菊谈天,陶渊明经常喝醉。
陶渊明有五个孩子,都资质平平,但是陶渊明并不十分难过,他说:“天运苟如此,且?杯中物。”
“杯中物”指酒。
(出自《陶渊明集?责子》)
羊续悬鱼--------------------
据《后汉书.羊续传》载:羊续,后汉泰山平阳(今山东泰安)人,为官清廉奉法。
羊续在南阳郡太守任上,廉洁自守,赴任后数年未回家乡探亲。一次,他的夫人领着儿子从老家千里迢迢到南阳郡看望丈夫,不料被羊续拒之门外。原来,羊续身边只有几件布衾和短衣以及数斛麦,根本无法招待妻儿,遂不得不劝说夫人和儿子返回故里,自食其力。
羊续虽然历任庐江、南阳两郡太守多年,但从不请托爱贿、以权谋私。他到南阳郡上任不久,他属下的一位府丞给羊续送来一条当地有名的特产--白河鲤鱼。羊续拒收,推让再三,这位府丞执意要太守收下。当这位府丞走后,羊续将这条大鲤鱼挂在屋外的柱子上,风吹日晒,成为鱼干。后来,这位府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白河鲤鱼。羊续把他带到屋外的柱子前,指着柱上悬挂的鱼干说:“你上次送的鱼还挂着,已成了鱼干,请你一起都拿回去吧。”这位府丞甚感羞愧,悄悄地把鱼取走了。
此事传开后,南阳郡百姓无不称赞,敬称其为“悬鱼太守”,也再无人敢给羊续送礼了。明朝于谦有感此事曾赋诗曰:“剩喜门前无贺客,绝胜厨内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下,闲阅床头几卷书。”
至今此事仍以“悬鱼”、“羊续悬枯(指死鱼)”、“挂府丞鱼”等典故被后人广为传诵。
“羊续悬鱼”喻居官清廉、拒绝受贿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