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教的未来
老庄所阐述的道,是个人、社会、神灵、自然的共通之道。之前的历史阶段,它分别在政治社会,在神?信仰,在个人修养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开发。除了个人内在修养挖掘最深外,其他方面发掘的深度都有限,尤其是在自然科技这一块上。当然这受着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影响。现今,国际间的经济、文化、科学、政体、宗教,都在碰撞中交流发展着,知识科技成为发展的主动力。这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李约瑟在考察中国古代科技史时,证明了道教不可或缺的作用,《物理学之道》也探计道与量子力学的关系,可以说道教在自然科技这一块上有潜力可挖。因此未来的道教在促进人类自身素质纵深开发上,在增强人与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和睦相处上,在人与自然的协调上,在科技研究中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它可以成为一门科学――道学。
道是个人、社会、神灵、自然的共通之道。这是其它宗教不能相提并论的。它不是空洞的哲学思辨,而是可以通过实践(修行)把握的。它是以人为本的,是活生生的。这是它的优势所在,因此道教在新一轮的演化中,能够与科学相结合,在不同的方面和各个层次有所发展。它也不单能满足国人的需求,也必将为世界大众所关注。
《封神演义》诸仙道妖怪列表至尊级人物
盘古:开天地;
女娲氏:补天造人、山河社稷图、缚妖索、玉火钳;
祝融氏;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蚩尤;{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颛顼、中轩辕;}
天地人三皇(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火云洞);
伏羲氏(风太昊):始画八卦,造琴瑟,教嫁娶,作书契代结绳,造网教佃渔;
神农氏(姜炎帝):兴贷利,制耒耜,尝百草,作医书,制五谷;
轩辕氏(姬黄帝):作甲子,造律吕、货币、舟车、宫室等;
鸿钧老祖:(紫霄宫)《黄庭道德真经》;
老子(李聃):(大罗宫玄都洞八景宫)板角青牛、太极图、风火蒲团、离地焰光旗、扁拐;
老子一气化三清:[上清:元始天尊;太清:太上老君;玉清:灵宝道君;]
元始天尊:(昆仑山玉虚宫)(上清天弥罗宫)飞来椅、三宝玉如意、杏黄戊己旗、盘古幡;白鹤童子;
通天教主:(碧游宫紫芝涯)奎牛、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六魂幡;十绝阵:天绝阵、地烈阵、风吼阵、寒冰阵、金光阵、化血阵、烈焰阵、落魂阵、红水阵、红砂阵;
火灵圣母金霞冠;无当圣母;金箍仙;多宝道人;
骷髅山白骨洞:石矶娘娘、马元、
余元:(蓬莱山)如意乾坤袋、化血神刀、金光锉、五云驼;
轩辕坟:千年九尾狐狸精(苏妲己);九头雉鸡精(胡喜媚);玉石琵琶精(王贵人);
接引道人:(西方极乐)青莲宝色旗、乾坤袋;龟灵圣母、日月珠;长耳定光仙;毗芦仙;
准提道人:(西方极乐)七宝妙树、六根清净竹;孔雀明王(孔宣);法戒;乌云仙(金鳌);
度厄真人(李靖师):(九鼎铁叉山八宝云光洞)定风珠;
燃灯道人(古佛李靖师):(灵鹫山元觉洞)梅花鹿、乾坤尺、紫金钵盂、定海珠;灯芯(马善);羽翼仙(大鹏金翅雕):(蓬莱岛)阴阳二气瓶;白雄尊者;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慈航道人:(南海普陀落伽山紫竹林潮音洞)金毛犭孔(金光仙)火、烟、沙三金铃;清净琉璃瓶、甘露水、杨柳、红葫芦、“金、紧、禁”三箍、白鹦哥;守山大神熊罴(黑风怪)黑缨枪、禁箍;善财童子(圣婴大王红孩儿)火尖枪、三昧真火、金箍;惠岸行者;龙女;
文殊广法天尊(菩萨金吒师):(五龙山云霄洞;五台山)青毛狮(虬首仙)、遁龙桩(即七宝金莲);
普贤真人(菩萨木吒师):(九宫山白鹤洞;峨嵋山)白象(灵牙仙)、吴钩剑;
惧留孙(土行孙师):(夹龙山飞云洞)捆仙绳、指地成钢;
清虚道德真君(黄天化、杨任师):(青峰山紫阳洞)玉麒麟、五火七禽扇;
道行天尊(韦护师):(金庭山玉屋洞);
灵宝**师:(崆峒山元阳洞);
黄龙真人:(二仙山麻姑洞)鹤;
太乙真人(太乙救苦天尊哪吒师):(乾元山金光洞;东极妙岩宫)九龙神火罩、九头狮;
玉鼎真人(杨戬师):(玉泉山金霞洞);
云中子(雷震子师):(终南山玉柱洞)通天神火柱、照妖鉴;
广成子(殷郊师):(九仙山桃源洞)番天印、落魂钟、雌雄剑;
赤精子(殷洪师):(太华山云霄洞)阴阳镜、水火峰、紫绶仙衣;
陆压散人:(西昆仑闲人)斩将飞刀(红葫芦);
托塔天王李靖:(陈塘关)三十三天玲珑黄金塔、照妖镜、乾坤弓、震天箭、画戟、三十六把天罡刀;
金吒(文殊徒);木吒(普贤徒);
哪吒三太子(灵珠子):(翠屏山)三头八臂、火尖枪、乾坤圈、风火轮、混天绫、金砖、阴阳剑、绣球;
清源妙道显圣二郎真君杨戬:(灌洲灌江口)哮天犬、三尖两刃刀、弹弓、金丸、七十二变;金毛童子:(五夷山);五路神;
梅山六兄弟: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
梅山七圣:袁洪(白猿)、金大升(水牛)、戴礼(狗)、杨显(羊)、朱子真(大猪)、常昊(长蛇)、吴龙(蜈蚣);
韦护(韦驮):降魔杵;
雷震子:(燕山)风雷翅;黄金棍;
土行孙:(夹龙山飞云洞)宾铁棍、地行术;
邓婵玉:五光石;
龙吉公主(昊天上帝瑶池金母之女蕊宫仙子):(凤凰山青鸾斗阙)雾露乾坤网、四海瓶、捆龙索、二龙剑、五点桃花驹、神奈;
洪锦:旗门遁、鲸龙;
张奎:独角乌烟兽、地行术;
高兰英:日月刀、太阳金针;
2、2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清福正神(柏鉴)
管领三山正神炳灵公(黄天化):火龙标、攒心钉、二柄锤;
五岳正神: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五色神牛、金眼神莺;
南岳衡山司天昭圣大帝(崇黑虎)火眼金睛兽、铁嘴神鹰;
中岳嵩山中天崇圣大帝(闻聘)青骢马;
北岳恒山安天玄圣大帝(崔英)黄彪马;
西岳华山金天愿圣大帝(蒋雄)乌骓马;
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闻仲):黑麒麟、蛟龙鞭;
雷部二十四位催云助雨护法天君:
邓天君忠;辛天君环;张天君节;陶天君荣;
庞天君洪;刘天君甫;苟天君章;毕天君环;
秦天君完;赵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
李天君德;孙天君良;柏天君礼;王天君变;
姚天君斌;张天君绍;黄天君庚;金天君素;
吉天君立;余天君庆;闪电神(金光圣母);助风神(菡芝仙);
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罗宣):(彤华宫)赤烟驹、万里起云烟、万鸦壶、五龙轮、照天印、飞烟剑;
火部五位正神:
尾火虎(朱招);室火猪(高震);觜火猴(方贵);翼火蛇(王蛟);接火天君(刘环);
主掌瘟篁昊天大帝(吕岳):金眼驼
瘟部六位正神:
东方行瘟使者(周信)头疼磬;南方行瘟使者(李奇)发躁幡;
西方行瘟使者(朱天麟)昏迷剑;北方行瘟使者(杨文辉)散瘟鞭;
劝善大师(陈庚);和瘟道士(李平);
北极紫气之尊永坐坎宫斗母正神(金灵圣母):四角塔、龙虎如意;
五斗群星吉曜恶煞正神:
东斗星官(苏护、金奎、姬叔明、赵丙);
西斗星官(黄天禄、龙环、孙子羽、胡升、胡云鹏);
中斗星官(鲁仁杰、晁雷、姬叔升);
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姬伯邑考):七香车、醒酒毡、白面猿猴;
南斗星官(周纪、胡雷、高贵、余成、孙宝、雷昆鸟);
北斗星官(黄天祥[天罡]、比干[文曲]、窦荣[武曲]、韩升[左辅]、韩变[右弼]、
苏全忠[破军]、鄂顺[贪狼]、郭宸[巨门]、董忠[招摇]);
群星:
青龙星(邓九公);白虎星(殷成秀);朱雀星(马方);玄武星(徐坤);
勾陈星(雷鹏);滕蛇星(张山);太阳星(徐盖);太阴星(姜氏纣后);
玉堂星(商容);天贵星(姬叔乾);龙德星(洪锦);红鸾星(龙吉公主);
天喜星(纣王天子);天德星(梅伯);月德星(夏招);天赦星(赵启);
貌端星(贾氏飞虎妻);金府星(萧臻);木府星(邓华);水府星(余元);
火府星(火灵圣母);土府星(土行孙);**星(邓婵玉);博士星(杜元铣);
力士星(邬文化);奏书星(胶鬲);河魁星(黄飞彪);月魁星(彻地夫人);
帝车星(姜桓楚);天嗣星(黄飞豹);帝辂星(丁策);天马星(鄂崇禹);
皇恩星(李锦);天医星(钱保);地后星(黄氏纣妃);宅龙星(姬叔德);
伏龙星(黄明);驿马星(雷开);黄幡星(魏贲);豹尾星(吴谦);
丧门星(张桂芳);吊客星(风林);勾绞星(费仲);卷舌星(尤浑);
罗喉星(彭遵);计都星(王豹);飞廉星(姬叔坤);大耗星(崇侯虎);
小耗星(殷破败);贯索星(丘引);栏杆星(龙安吉);披头星(太鸾);
五鬼星(邓秀);羊刃星(赵升);血光星(孙焰红);官符星(方义真);
孤辰星(余化);天狗星(季康);病符星(王佐);钻骨星(张凤);
死符星(卞金龙);天败星(柏显忠);浮沉星(郑椿);天杀星(卞吉);
岁杀星(陈庚);岁刑星(徐芳);岁破星(晁田);独火星(姬叔义);
血光星(马忠);亡神星(欧阳淳);月破星(王虎);月游星(石矶娘娘);
死气星(陈季贞);咸池星(徐忠);月厌星(姚忠);月刑星(陈梧);
黑杀星(高继能);七杀星(张奎);五谷星(殷洪);除杀星(余忠);
天刑星(欧阳天禄);天罗星(陈桐);地网星(姬叔吉);天空星(梅武);
华盖星(敖丙);十恶星(周信);蚕畜星(黄元济);桃花星(高兰英);
扫帚星(马氏子牙妻);大祸星(李艮);狼籍星(韩荣);披麻星(林善);
九丑星(龙须虎);三尸星(撒坚);三尸星(撒强);三尸星(撒勇);
阴错星(金成);阳差星(马成龙);刃杀星(公孙铎);四废星(袁洪);
五穷星(孙合);地空星(梅德);红艳星(杨氏纣妃);流霞星(武荣);
寡宿星(朱升);天瘟星(金大升);荒芜星(戴礼);胎神星(姬叔礼);
伏断星(朱子真);反吟星(杨显);伏吟星(姚庶良);刀砧星(常昊);
灭没星(房景元);岁厌星(彭祖寿);破碎星(吴龙);
二十八宿(内有八人分在水火二部管事):
角木蛟(柏林);斗木豸(杨信);奎木狼(李雄);井木犴(沈庚);
牛金牛(李弘);鬼金羊(赵白高);娄金狗(张雄);亢金龙(李道通);
女土蝠(郑元);胃土雉(宋庚);柳土獐(吴坤);氐土貉(高丙);
星日马(吕能);昴日鸡(黄仓);虚日鼠(周宝);房日兔(姚公伯);
毕月乌(金绳阳);危月燕(侯太乙);心月狐(苏元);张月鹿(薛定);
随斗部三十六位天罡星:
天魁星(高衍);天罡星(黄真);天机星(卢昌);天闲星(纪丙);
天勇星(姚公孝);天雄星(施桧);天猛星(孙乙);天威星(李豹);
天英星(朱义);天贵星(陈坎);天富星(黎仙);天满星(方保);
天孤星(詹秀);天伤星(李洪仁);天玄星(王龙茂);天健星(邓玉);
天暗星(李新);天佑星(徐正道);天空星(典通);天速星(吴旭);
天异星(吕自成);天煞星(任来聘);天微星(龚清);天究星(单百招);
天退星(高可);天寿星(戚成);天剑星(王虎);天平星(卜同);
天罪星(姚公);天损星(唐天正);天败星(申礼);天牢星(闻杰);
天慧星(张智雄);天暴星(毕德);天哭星(刘达);天巧星(程三益);
随斗部七十二位地煞星:
地魁星(陈继真);地煞星(黄景元);地勇星(贾成);地杰星(呼百颜);
地雄星(鲁修德);地威星(须成);地英星(孙祥);地奇星(王平);
地猛星(柏有患);地文星(革高);地正星(考鬲);地辟星(李燧);
地阖星(刘衡);地强星(夏祥);地暗星(余惠);地辅星(鲍龙);
地会星(鲁芝);地佐星(黄丙庆);地佑星(张奇);地灵星(郭巳);
地兽星(金南道);地微星(陈元);地慧星(车坤);地暴星(桑成道);
地默星(周庚);地猖星(齐公);地狂星(霍之元);地飞星(叶中);
地走星(顾宗);地巧星(李昌);地明星(方吉);地进星(徐吉);
地退星(樊焕);地满星(卓公);地遂星(孔成);地周星(姚金秀);
地隐星(宁三益);地异星(余知);地理星(童贞);地俊星(袁鼎相);
地乐星(汪祥);地捷星(耿颜);地速星(邢三鸾);地镇星(姜忠);
地羁星(孔天兆);地魔星(李跃);地妖星(龚倩);地幽星(段清);
地伏星(门道正);地僻星(祖林);地空星(萧电);地孤星(吴四玉);
地全星(匡玉);地短星(蔡公);地角星(蓝虎);地囚星(宋禄);
地藏星(关斌);地平星(龙成);地损星(黄乌);地奴星(孔道灵);
地察星(张焕);地恶星(李信);地魂星(徐山);地数星(葛方);
地阴星(焦龙);地刑星(秦祥);地壮星(武衍公);地劣星(范斌);
地健星(叶景昌);地耗星(姚烨);地贼星(孙吉);地狗星(陈梦庚);
随斗部九曜星官:
(崇应彪、高系平、韩鹏、李济、王封、刘禁、王储、彭九元、李三益);
北斗五气水德星君:水德星(鲁雄):(乌浩宫)白玉盂;
箕水豹(杨真);壁水狳(方吉清);参水猿(孙祥);轸水蚓(胡道元);
执年岁君太岁(殷郊)
甲子太岁(杨任):云霞兽、五火神焰扇、飞电枪;
太岁部下日直众星:
日游神(温良);夜游神(乔坤);
增福神(韩毒龙);损福神(薛恶虎);显道神(方弼);开路神(方相);
直年神(李丙);直月神(黄承乙);直日神(周登);直时神(刘洪);
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赵公明)(峨嵋山罗浮洞)黑虎;缚龙索;金蛟剪;
迎祥纳福、追逃捕亡四位正神:
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
主痘碧霞元君(余化龙);卫房圣母元君(金氏)
五方主痘正神:
东方主痘正神(余达);西方主痘正神(余兆);
南方主痘正神(余光);北方主痘正神(余先);
中央主痘正神(余德);
镇守灵霄宝殿四圣大元帅:
王魔(狴犴)、杨森(狻猊)、高体乾(花斑豹)、李兴霸(狰狞);
四大天王:
增长天王(魔礼青)青光宝剑职风;
广目天王(魔礼红)碧玉琵琶职调;辟火罩儿
多文天王(魔礼海)混元珍珠伞职雨;
持国天王(魔礼寿)紫金龙花狐貂职顺;
哼哈二将:
郑伦:降魔杵、火眼金睛兽、乌鸦兵;
陈奇:荡魔杵、火眼金睛兽、飞虎兵;
千里眼神荼(高明桃精):(旗盘山);
顺风耳郁垒(高觉柳鬼):(旗盘山);
感应随世仙姑正神(坑三姑娘):
云霄娘娘青鸾、琼霄娘娘鸿鹄、碧霄娘娘花翎鸟;(执掌混元金斗)
彩云仙子戮目珠
分水将军:申公豹;白额虎;
冰消瓦解之神:飞廉、恶来;
姜尚(字子牙、号飞熊)打神鞭、四不相;六韬;
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山月儿阵、四门斗底阵、五虎巴山阵、六甲**阵、七擒七纵阵、八卦阴阳子母阵、九宫八卦阵、十代明王阵、天地三才阵、包罗万象阵;
3、法宝排行榜
山河社稷图太极图三宝玉如意杏黄戊己旗七宝妙树六根清净竹莲宝色旗三十三天玲珑黄金塔乾坤尺诛仙剑戮仙剑陷仙剑绝仙剑飞刀乾坤袋
太上老君
说起太上老君,知道的人很多,但概念不一定会很清晰,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大家对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一、历史上的老子
神话中的太上老君,历史原型就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按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老子生活的年代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也有种说法说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任周王朝藏书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孔子到周时曾向他问过礼,并对弟子们称赞说,老子是一条真正的龙。老子在五十多岁时,辞官离开东周西行,走到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他著书,他就写下了五千字左右的文章,就是人们说的《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五千文》。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有一种最神秘而又流行程度比较高的说法,说其母亲看到天上一颗大流星入怀,从而有孕,而这一怀孕不是十月怀胎,而是整整怀了十二年,生下来头发胡子都白完了。生而能言。所以称为老子,因为其母生之于李树下,所以指树为姓,所以姓李。又因为他长着一双与众不同的大耳朵。他的名字又与这双大耳朵相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宗师,是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巨擘,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主要流派之一,《老子》一书被称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玄”之一。在世界思想文库中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受道家哲学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道教,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本书以道教为主题,就是为了弘扬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文化。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被誉为哲学诗。博大精深。其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神秘等多方面,正因为如此,才为后来的道教所用,并奉为经典。而老子本人也理所当然的被奉为道教的开山祖师。
二、被神话的老子
把老子神化,对老子的崇拜,也是一个历史延革的过程。
最初的“道”,称为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之一,当然,道家是比较有名气和声望的。而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
把老子神化,对老子的崇拜,是从秦朝时就开始了,当是有黄老道。尊崇并被神话的人物就是黄帝轩辕氏和老子。但这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神祗体系。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年,张道陵降生。
张道陵(公元34年―156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入太学,通达五经,汉明帝时,当过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创立道教。张道陵虽然是道教的实际创始人,但却抬出老子做为教祖,并尊之为太上老君。《道德经》从此也成了道教之中最主要的经典。
张道陵为什么抬出老子做为教祖呢?这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当时佛教已传入中土很久,影响已经非常之大。如果张道陵自命为祖师的话,则会处于劣势,名气不够大,辈份也会比释迦牟尼低很多,为了与佛教抗衡,抬高道教的身价,张道陵用了一个非常智慧的做法,抬出了一位古代圣贤做为教门祖师。就选中了老子,第一、老子的名气非常大,是道家创始人,修养高,儒家的创始人孔圣人也曾向老子请教礼法。并且事后还极端佩服。第二、老子的辈份也大,与释迦牟尼同代而又稍高。在论资排辈上,决不会输与佛祖如来。第三、老子传记中的含糊说法,他的高寿,他的西行,他的不知所终。都是穿凿附会,发挥想像力的极好材料。第四、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和养生之道,这种道家理论和宗旨,会成为道教信徒们极好的精神装饰。第五、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神秘主义的成分,尤其是“道”的观念,与宗教思想十分接近。道教徒们利用和解释起来,也十分得心应手。所以,张道陵选中老子做为教庭宗师,是有其客观和内在原因的。
如果说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神秘主义的成分,很容易与宗教思想衔接,而庄子的书《庄子》则进一步发挥了道,他在书里大谈一些传说人物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位列星宿。这些都给张道陵创立道教带来现成的理论基础。
东汉王阜作《老子圣母碑》就将老子与道合而为一,称“老子者,道也”。张道陵所作《老子想尔注》,也将老子作为道的化身:“一者,道也。一,散行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最早见于《魏书》,“老君”之称最早见于《后汉书》。
初期的道教尊崇的神明是不多的。太上老君以外,还有两个弟子,一位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被奉为南华真人,另一位则是请老子著书的函谷关关令尹喜,被奉为无上真人。除此之外,还尊崇三官,这三官是天官、地官、水官。太上老君是至尊无上、神变无方的最高神明。而天官、地官、水官是宗教在原始阶段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这三官的功能是为人赐福、赦罪、解厄。也称三元大帝。因为三官与本书无关,这里就不多做介绍。
张道陵创立道教,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初居阳平山上,感太上授以经?之法”,“居鹤鸣山修道,感老君授以秘录”。等等。自此以后,老子就进入了被人神化得“玄而又玄”的过程。
《云笈签》记载:“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而且连老子的母亲也不是凡人,是玄妙圣女。“三气混沌凝结,变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又是一种说法)乃从左肋而生,行而白首,故号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既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只根本也。”
还有一种说法,说老子是诞于九个八十一万亿零八十一万年的元气之祖,如果换算起来,那时连太阳系还没有产生。
老子即然被神化,形像也变得神乎其神,说法很多,《酉阳杂俎》前集卷二描述老子的说法比较典型:“老子高九尺,或曰二丈九尺,耳三门而无廓,绿眉毛中有紫毛长达五寸,绿眼珠中有紫光,鼻子双柱,浑身绿毛白血,顶有紫气。”但这种说法有失庄重。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直到晋代,葛洪在《抱朴子杂应篇》里对老子的描述才被大众接受,并形成共识,这里的老子已经威是风凛凛,气度非凡的一代道祖宗师:
身长九尺,黄色,鸟啄,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为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
被神化后的老子更是数易姓名,无世不出。灵异非常。如广成子、黄石公、河上公、铁拐李等等,都曾被说成是老子转世,更有《老子八十一化图》,记述老子历代变化的形像。道教信徒们对老子这样的神化,目的是借老子追述其源流,神化其教派。但这种宣传做得多了,反而有了脑白金效应,负面效果很大。有人就质疑,身为一代宗师,怎么就这么热衷于投胎转世,而且转世的很多形像都是卑琐的。随着人们指责、疑问程度的加深,很多教派便取消了这种无谓的宣传。
对老子的崇拜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唐代李家皇帝,为给自己脸上贴金,抬高李家门第,便找到道教的大教主太上老君,与其攀叙上家谱,尊其为始族,自称是老君的后代,“神仙之苗裔”。并为此制造了很多神话。
《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起兵之初,在霍山与敌军对峙,不能取胜,万分焦虑。这时来了个自称“霍山神使”的白衣老人,求见李渊,暗示进攻路线,终于取胜。道书《混元圣纪》直接就把“霍山神使”说成是太上老君派来的。
《唐会要》卷十五《尊崇道教》记载了唐高祖李渊成为太上老君后裔的说法:
武德三年(公元602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于(今山西省浮山县)羊角山(今称龙角山),见一老叟,乘白马朱鬣,仪容甚伟,曰:“谓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年。”高祖异之,乃立庙于其地。
李渊在羊角山修了老君庙,把浮山县改名为神山县,正式确立了与李聃的“祖孙”关系,并宣布道教为国教,还下诏宣布三教的先后:道先,儒次,释最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再次规定,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唐高宗李治又进一步,封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钦命《道德经》为上经,王公百僚必须会背诵。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把对老子的崇拜推上了顶峰,尊号太上老君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阕玄元天皇大帝”。亲自为《道德经》作注,颁于全国。下令天下各州都要建玄元皇帝庙,并大量绘制玄元皇帝图像,分布天下。
老子的家乡,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在唐时规模最为庞大,此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北五公里的隐山上,唐时占地870亩,楼台亭阁600余间,宫内古木参天,碑刻成林。朝廷派500兵士镇守。太清宫分前宫、**两大部分,中间有河名清净河。河上有会仙桥相连,有午门,御道。中央为太极殿,两侧为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主殿太极殿的塑像与其它地方不同,中央为老子像。而两侧就不是常见的仙真,神将。而是唐高宗、唐太宗等等唐代帝王像列侍左右。可见一斑。
老子在早期道教之中为开山祖师,第一大神明,但是到晋朝以后,因为三清尊神的出现,老子的神位有第一降为第三。这主要是道教产生以来,就面临着一个对手,佛教。“三清”的出现是和佛教传入中土,两教争夺信徒,各吹嘘其教神通无比,相互斗争的结果。我会在以后写出专文《神、仙、神仙、造神运动》叙述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
因为老子的辈份大,与释迦牟尼同代而又稍高。所以,在后来与佛教争夺信徒的斗争中,老子又成了道教信徒们的锐利武器,出现了“老子过函谷关化胡”之说,硬把佛祖如来说成是老子的晚辈,说成是老子的弟子。从而出现了“三教出一门”的说法,这个问题,会在以后写出专文《道教流派、“三教出一门”之说》叙述,这里也不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