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阿西尔
《卡米尔》,第十章
一位目击者描述十字军占领安提阿的情形,是一份非常独特而且重要的见证
1098年战争期间,在安提阿上城的圣巴尔拉姆(Saint―Barlaam)修道院里,亚美尼亚修士奥瓦内斯(JeanHovannes)抄写了一份手稿,手稿的末尾有以下的记述。
这一年,天主视察了他的子民,正如《圣经》记载:“我不会抛弃你们,也不会离开你们。”上帝用万能的手为他们(十字军)指明了方向。他们带来基督的十字架,把它竖立在海面上,屠杀了许多异教徒,其他人则在地面上溃逃。
他们包围尼塞[一作尼西亚,小亚细亚沿海古城,与拜占庭隔海相望,公元前45年奥古斯都所建]城五个月,后来拿下它。然后来到我们的国家,进人西里西亚和叙利亚地区,散开人马包围了安提阿的首府。九个月里,他们和附近地区都经历一番大考验。最后,由于这地方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人力无法突围,万能的上帝便拯救了他们,打开慈悲之门。他们占领了城市,用利刃杀死傲慢的城防司令和他的部队。过了一两天,无数人集合起来支援他们。他们人数极多,不把人少的对方放在眼里。他们像法老一样蛮横无礼,大言不惭:“我要用利刃杀死他们,用手统治他们。”
15天内,基督教徒感到万分焦虑,无比痛苦,因为供养人和马匹的粮食不足。他们的势力大减,又害怕异教徒的人数众多,便集结在圣彼得(SaintPierre)大教堂里。他们拼命哭喊,泪如雨下,弄得人声鼎沸。
基督徒大声要求:“天主暨救世主耶稣基督,我们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在这个城市里,由于你的名字,我们被人称为基督教徒,是你引领我们到这个地方。如果我们冒犯了你,随便你用什么方法来惩罚我们,但是请不要把我们交给异教徒,他们会骄傲地说:‘基督教徒的上帝在哪儿?’”
祈祷而得的圣宠让他们大为激动,彼此鼓励:“天主会赐他的子民力量,天主会降福给他的子民安享太平。”于是,他们奔向自己的战马,扑向危险的敌人.把敌人击溃,一直杀到太阳落山。基督教徒欣喜若狂,萨马里亚的城门前就像乐土(Elysee)时代一样,堆满了小麦和大麦。他们为自己唱起了先知的感恩歌:‘我赞美你,天主,因为你哺育我,没有把欢乐给我的敌人。”
由彼得神父
译自亚美尼亚文的拉丁文译本而得
摘自《阿贝蒂?德?梅耶历史杂集》
马拉?安?诺曼陷落,人民遭屠杀[1098年12月11日]
西方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轶史》和东方的伊本?阿西尔,对马拉?安?诺曼事件提出的见证相当一致,不过,《轶史》中提到吃人肉的行为。
事情发生在12月11日,夕阳西下时的晚祷时分。博希穆德透过翻译,告诉撒拉逊人的首领,要他们带着妻小和行李,躲到大门上方的宫殿里,并且保证不杀他们。
接着,我们的人全都进了城。在房子里或藏物品的地方,发现有价值的东西,便把它占为己有。天亮了,只要一发现敌人,不论男女一律杀死。城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撒拉逊人的尸体,在街上行走,很难不踩在尸体上。博希穆德逮住那些听他命令进人宫殿的人,夺去他们的金、银和其他首饰,杀掉一些人,其余的
带到安提阿卖掉。
法兰克人在这座城里停留了一个月零四天,奥朗吉(Orange)主教就是那时候去世的。我们当中有些人没找到所需的东西,到城外去更是什么也得不到。这次停留的时间很长,加上找不到东西吃,他们就锯开尸体,有人发现死者的肚子里藏有金币。另一些人则从尸体上割下肉块,煮熟后吃下去。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轶史》
法兰克人占领马拉?安?诺曼
法兰克人来到马拉?安?诺曼城下,打算围困这座城。城里的居民英勇奋战。看到居民顽强抵抗,不屈不挠,法兰克人便建造一座像城墙般高的木塔。他们在木塔上作战,伊斯兰教徒没有多少损失。
可是到了夜里,有些伊斯兰教徒害怕了,土气低落,心情沮丧。他们以为到最高的建筑物里,才更能防卫,于是从城墙上下来,弃守岗哨。另一些人也效法他们,又一个据点失守。就这样一队接着一队,守城的人都跑光了。法兰克人用梯子爬上墙,当伊斯兰教徒看到他们在城墙上时,勇气尽失,逃回家里闭不出门了。
三天内,法兰克人让他们尝到了刀剑的滋味,共杀死十万多人,抓走大批俘虏。
伊本?阿西尔
十字军东征系列之六: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
攻下耶路撒冷
对犹太教徒、
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来说,
耶路撒冷是一座圣城。
它曾被攻陷过两次,
一次是1099年的十字军,
另一次是1191年的萨拉丁,
不过两次的情形大不相同。
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
当时的领主研究出利用器械进攻城市的方法,以便进去朝拜救世主的圣墓。他们建造了两座木塔,以及不少其他器械。
戈德弗鲁瓦公爵和雷蒙伯爵也从远方运来木材,建造备有各种器械的木塔。撒拉逊人看到我们制造这些器械,便巩固城市,加强城楼的夜间防御工事。[…]
星期三和星期四,我们从各个方向猛攻。但在攻下城市前,主教和教士们频频讲道和劝导。我们决定为了上帝的荣耀,列队绕行耶路撒冷城墙四周,同时祈祷、施舍和斋戒。
星期五一大早,我们向城市发动攻势,却徒劳无功,大家感到非常惊愕,非常恐惧。
后来,随着耶稣基督钉上十字架那一刻的临近,我们布署在木塔上的骑士,包括戈德弗鲁瓦公爵和他的兄弟厄斯塔什(Eustache),个个奋勇作战。
这时候,一个名叫利埃托(Lietaud)的骑士攀上了城墙。他一登上墙头,所有守城者都从墙上逃到城里。我们跟在后面剑劈刀砍,一直追杀到所罗门(Salomon)神庙。我们在神庙里大开杀戒,地上的血甚至淹到脚踝了。
在南面作战的雷蒙伯爵,也把军队和木塔带到城墙旁边。可是在木塔与城墙之间有一条壕沟。他派人喊话,说只要在壕沟里放三块石头,就可以领到一块钱。
大家花了三天三夜,才把壕沟填满。填满之后,众人把木塔紧挨着城墙。守城者用火把和石块反击。伯爵得知法兰克人已经入城,便对部下说:“你们还等什么?现在法国人全都在城里了。”
在大卫塔指挥的海军司令向伯爵投降,并且打开了大门,朝圣者进门时都要纳贡。
进城后,我们追杀撒拉逊人,也是一直追到所罗门神庙。我们打了一整天,神庙里流淌着鲜血。最后,我们突破异教徒的防线,在神庙里抓到许多人,我们杀死他们,看得顺眼的才放条生路。
在所罗门神庙上面还躲藏着一群异教徒,人数很多,男女都有。唐克雷德和德?贝亚恩(GastondeBearn)两人,好不容易才制服他们。十字军立刻进占整座城,抢劫金银珠宝、马匹骡子,挨家挨户洗劫,搜刮来的财物装都装不下。
十字军东征编年史2
耶路撒冷落入十字军手中不久,一位犹太人写了一封信。以下是这封信的片段。
您还记得吗,大人?多年以前,我离乡背井,寻求上帝的恩惠,甘愿贫困度日,去耶路撒冷朝圣,然后回家。[…]不过结局是好的。因为苏丹――上帝赞美他的胜利――光复了这座城市,实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公平正义:不向任何人要一个迪拉姆(dirham,货币名)。除他以外,世上没有一个国王做得到。我因此希望,上帝会因苏丹的公义和力量而让他复国.我也就能去耶路撒冷了。
为此,我从亚历山大来到开罗,由此展开旅行。可是,上帝尽管把所祝福的耶路撒冷还给他了,但时间太短,以致无法成行。因为法兰克人来了,杀光城里的人,无论是伊斯玛仪派教徒还是以色列人,都不放过。幸存的人也成了俘虏。之后,有些人被赎了回来,但其他人仍囚禁在世界各地。当然,我们期待苏丹――上帝赞美他的胜利――与法兰克人交战,把他们驱逐出去。然而,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
戈伊泰因(D.S.Goitein)
《耶路撒冷陷落时之书信集》
摘自《犹大研究期刊》,1952年
阿拉伯历史学家描写耶路撒冷陷落
伊本?阿西尔著有《全史》,书中多处与西方作家的叙述相符,当然也不忘强调大屠杀。
法兰克人进攻阿克未成,便向耶路撒冷进军,包围了四十多天。他们立起两座塔,一座靠近西翁(Sion),后来伊斯兰教徒烧掉这座塔,杀光里面的人。
可是他们一烧完塔,便有一个信使来求援,说城市另一边已攻破。实际上是1099年7月15日,星期五早晨从北面陷落的。
法兰克人屠杀城里的伊斯兰教徒一个星期方休。一小群人在大卫小礼拜堂里筑壕固守,抵抗了几天。法兰克人答应留他们活口,让他们在夜里到阿什克伦定居。
在阿克萨清真寺里,法兰克人屠杀了七万多人!大半是伊斯兰教领袖伊玛目(Imam)和伊斯兰教学者、信徒和苦行者,他们都是离乡背井,来到圣地安度晚年的。
在岩顶圆顶寺里,法兰克人偷了四十多个银烛台,每个重3,600德拉克马(drachm,重量单位,合3.24克,3600德拉克马?11.66公斤),一个重40叙利亚磅的高脚银灯台,以及其他的小烛台,另外还有150件银器和二十多件金器。真是一大笔战利品。
逃出去的叙利亚人跟随法官哈拉维(AbuSaedal-Harawi),于斋月来到巴格达。他们在哈里发的法**陈述经过,如泣如诉一感人肺腑。星期五,叙利亚人来到大清真寺痛哭求援,讲述伊斯兰教徒在圣城遭受的痛苦:男人被杀,妇女和孩子遇抢被俘,闻者莫不热泪盈眶。他们历经此巨难,因此中断了斋戒。
伊本?阿西尔
《全史》,第十章
十字军东征系列之七:从第一次东征到哈丁惨败
失落的“真十字架”――惨败哈丁
――引自威廉?西蒙所作《世界上20次重大战役中的决定因素》
部分人名、地名参考《十字军东征编年史》作了修改
背景:
1081年,康尼努斯家族的阿列克赛一世(或作亚历克西一世)登上拜占庭的皇位,使这个处于绝望中的帝国出现了生机。亚历克西一世意识到,单一靠自己的军事力量无法应付土耳其的威胁,便请求教皇乌尔班二世提供雇佣军。教皇欣然同意,但他提供的援军规模比亚历克西所要求的大得多。1096年夏到1097年春,教皇提供的军队到达君士坦丁堡,但是他们不是几千名身经百战的雇佣军,而是一支既有战斗人员、又有非战斗人员的大军。他们各有自己的统领,都要求吃好住好,动不动就大发雷霆。
第一次东征的十字军到达时,政治形势对他们十分有利:一个由塞尔柱苏丹领导的统一的穆斯林帝国的威胁尚未形成;鲁姆苏丹国已经独立;一个新的王朝――达尼什曼德王朝――业已控制了安纳托利亚的西北部;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和黎凡特的埃米尔有好几个;巴勒斯坦则由以开罗为中心的强盛的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管辖。因此,十字军面对的是一群四分五裂、相互猜疑的敌人。这对他们来说可谓万幸,因为如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团结一致的敌人,他们决不会取胜。
拜占庭和十字军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变化,两者有时彼此合作、有时互不干涉、有时相互对立。只要利益需要,他们还与周边的穆斯林结成秘密同盟。拜占庭和十字军的初期合作很顺利(亚历克西一世巴不得十字军离开他的国土)。1097年夏秋,这种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尽管基督徒的伤亡很大,但双方的军队还是在小亚细亚取得了两次战役(尼西亚和多利留姆)的胜利。10月底,布洛涅的博杜安已占领了伊德萨及其附近地区,拜占庭与十字军的主力部队则已开到了安条克。
然而,就在叙利亚北部的这座重镇面前,十字军遇到了当地居民的顽强的抵抗;更糟糕的是,十字军首领之间出现了不和(这种不和再也没有止息)。首批十字军参战的动力无疑是出自对自己使命的信念以及去耶路撒冷朝圣和把圣城从异教徒手中解放出来。的真切愿望。遗憾的是,这种高尚的理想很快便淡漠了,代之而来的是争夺领土的**。名利取代了神圣的誓言。
十字军围困安条克达7个多月之久。虽然城内军民历尽艰辛顽强抵抗,但由于叛徒出卖,该城终于1098年6月被攻陷。经过一番争执,塔兰托的博希穆德被封为安条克的公爵,并奉命留守该城,其他十字军部队在图卢兹的雷蒙德率领下继续向耶路撒冷前进。圣城耶路撒冷比安条克还要坚固,十字军十分缺乏攻城的器械和木材。恰在这时,一支基督徒船队将一些材料运到未被占领的雅法,于是这些材料便被武装押送到耶路撒冷。炎热和缺水使战场环境变得难以忍受,直到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才攻下圣城。随后的大屠杀骇人听闻,整个文明世界都为之惊恐:无论男女老幼,也无论种族、肤色、信仰,所有居民均遭杀戮。即使在那个凶恶残暴的时代,这场大屠杀也算得上是登峰造极了。
甚至在占领耶路撒冷之前,十字军内部就已对由谁和怎样治理该城的问题进行过激烈的辩论。非神职的候选人只剩下图卢兹的雷蒙德和布永的戈德弗鲁瓦,但这两人都拒绝在这座基督曾被加冕的圣城称王。最后,戈德弗鲁瓦接受了推举,成为“圣墓卫士”,乔克斯的阿诺尔德被推举为主教。
戈德弗鲁瓦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中表现得英勇善战,但其性格有些懦弱。他在拉姆勒打败了埃及人,但由于嫉妒和不信任雷蒙德,他失去了夺取重镇阿什克伦的良机。一年之后他即去世,随即,接班人的问题又引起一场争论。雷蒙德是第一次东征的十字军首领中仍然效忠于亚历克西皇帝的少数人之一,但他当时远在君士坦丁堡;安条克的博希蒙德已被土耳其人俘获;于是伊德萨的博杜安成了戈德弗鲁瓦的继任者。1100年圣诞节,加冕仪式在“圣诞教堂”举行。当新主教、比萨的戴姆伯特把王冠戴在博杜安的头上对,后者看上去坦然无愧。这样,参加第一次东征的十字军在他们到达君士坦丁堡后仅四年半的时间里便实现了建立“耶路撒冷王国”的宏愿。
自从攻取尼西亚以来,法兰克人(对十字军的通称,包括拉丁人在内)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几乎每前进1英里都要经过战斗,后来的40年间情况依然如此。收复基督教圣地和就地安家落户不仅需要打仗,而且还需要使用外交手腕,即挑拨穆斯林与穆斯林(间或穆斯林与拜占庭)之间的关系,使他们相互制约。法兰克人要随时准备根据当时的最大利益与他们之中的某一方站在一起。
后来耶路撒冷王国形成了四个主要国家;耶路撒冷、安条克、的黎波里和伊德萨。的黎波里于1109年6月向法兰克人投降。和以往一样,围绕如何瓜分战利品的问题出现了一番争执,结果图卢兹的雷蒙德之子伯特伦伯爵成了最大的受益者。1101年,伯爵曾再次率十字军(大部分由伦巴人组成)东征,但不甚成功。他死于1105年,死前曾在从穆斯林手中攻取的黎波里的战斗中立下头功。的黎波里和伊德萨的伯爵虽然常常独立行事,但名义上还是耶路撒冷国王的属臣,而安条克的公爵则从未向国王称臣。不过,在国家危难之际,这四个国家一般(并不总是)都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为了保住并扩张他们已经征服的领土,法兰克人连年征战。12世纪前半叶,他们的主要敌人是巴格达塞尔柱苏丹的埃米尔[埃米尔是穆斯林国家的酋长或贵族、王公]和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的埃及部队。法兰克人的战略是不让这些强大的敌人联合起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占领阿莱普、荷姆斯和大马士革这几个中间要地。他们未能夺取这些城市,但他们通过巧妙的外交手腕和多年的艰苦征战成功地挫败了敌人联合起来对付他们的任何努力。
另一方面,法兰克人要想生存就必须占据沿海平原的港口,以便接收源源不断从欧洲运来的人员与物资,便利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为此,他们1099年占领了雅法,1101年占领了阿尔苏夫和凯撒里亚,1110年占领了西顿,1124年占领了提尔(蒂尔),1153年占领了阿什克伦。约旦以东地区和豪兰山(埃尔蒙山地,今以色列与黎巴嫩边界的赫尔蒙山地)的部分地区主要是靠撒马利亚和加利利两封地的统治者发动大规模袭击取得的。
1118年发生了对耶路撒冷王国意义重大的三个事件。4月7日,博杜安国王在与埃及人作战时死去。他是位政绩卓著的统洽,者。他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起一个北起贝鲁特、南至死海的生机勃勃的王国。他膝下无子。稍事迟疑之后,宫廷会议选举他的堂弟、伊德萨伯爵布尔格的博杜安为继承人。4个月后,亚历克西皇帝驾崩。尽管他对经常挑起争端的十字军总的说来表现得十分忍耐,但他一直与安条克不和。也就在这一年,“军事教团”诞生了。
自1070年以来,耶路撒冷一直为贫穷的朝圣者提供食宿,那里的僧侣为本笃会派效忠;到了1118年,他们获准建立自己的教团,称作“医院骑士团”,听命于教皇。他们的首领决定:一部分教友继续为饥饿和染病的朝圣者从事慈善工作,但教团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骑士军,其鲜明的标志是外衣上配戴一枚白色的十字章。与此同时,一个名叫“佩恩斯的休”的骑士说服了国王博杜安,获准组建另一支军事和宗教教团,取名为“圣殿骑士团”,因为它的总部一开始设在靠近所罗门圣殿的皇宫一侧。这个独立的教团内分三个等级:骑士、军士和教士。他们的徽记是一枚红十字章,骑士配戴在白色外衣
上,军士配戴在黑色外衣上。
这两个教团的最初任务是保持朝圣路线的畅通,但他们不久便发展为精锐的职业军,能够在任何地方与敌人交手。他们在欧洲大规模招兵募捐,终于强大起来。起初,封建骑士是拉丁军队的中流砥柱,但不久之后骑士队伍即显得人数不足,难以履行他们应履行的众多职责;虽然雇佣军是支被广泛使用的力量,但它的开支太大。于是,“军事教团”便成了拉丁军最主要的成份。他们的战斗力很强,但又坚持独立性,前者的益处往往被后者所抵销。他们不是以部属,而是以伙伴的身份参战,因此拉丁王公们对他们的军事行动并没有绝对的控制权。
第一次东征的十字军必须对付叙利亚和伊拉克埃米尔中的许多劲敌,但他们最主要的对手无疑是伊马德丁?曾吉和他的儿子努尔丁和撒拉丁?优素福(史称撒拉丁,是三人中最强的一个)。伊马德丁早在1127年就已名声显赫,但当时他正集中力量征服穆斯林中的对手,因此未立即使法兰克人感到不安;然而,当他于1129年实际控制了内陆的叙利亚后,他便在大马士革城外大战法兰克军(他差一点诈取了该城),并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直到1144年,伊马德丁才占领伊德萨,给了耶路撒冷王国最沉重的一击。此时国王博杜安二世及其继承人、他的女婿富尔克均已去世,治理王国的是幼主博杜安三世的母后梅利森德女王。此时,精明强干的伊德萨伯爵科特尼的乔斯林也已离开人世,他的儿子(爵位的继承者)是个软弱无能的浪荡公子。
不过,即使统治者再能干,他们也很难保住伊德萨。此地极易被夺取,因为它既无天然屏障,又无充足的兵力。在周围皆是敌国的情况下,伊德萨要想生存只能依靠同其他国家(特别是安条克)进行合作。此时安条克的统治者是普瓦捷的雷蒙德,他一个时期以来与拜占庭皇帝约翰及其继承人曼努埃尔兵戎相见,因此,当伊德萨伯爵请求援助时,雷蒙德拒绝了;梅利森德女王虽然派出援兵,但为时已晚。
伊德萨失陷的消息使欧洲大为惊恐,那里的人们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此事促发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8年到达圣地的十字军是由法国国王[青年]路易七世(随军带着王后吉埃纳的埃莱奥诺)和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的。此次东征的情况与50年前第一次东征时大不相同。土耳其人的抵抗更加顽强、组织得更好,德法联军途经小亚细亚时伤亡惨重;拜占庭皇帝的热情大不如前;东方的法兰克人失去了旧日的宗教狂热,与穆斯林邻国的生活方式已趋于一致。对此,这些新朝圣者既不能理解、也不愿宽恕。
路易七世率法军从爱琴海岸的阿塔利亚乘船过海,在安条克登陆。他几乎立即与(安条克的)雷蒙德伯爵产生了意见分歧。伯爵打算用新来的军队收复伊德萨、攻占阿莱普,以此加强王国的北部――这毕竟是十字军东征的根本目的。但是,新来的军队一方面表示完全乐于消灭异教徒,另一方面又表示他们首先是作为朝圣者前来洗涤自己的灵魂的,无疑路易本人(可能还有许多法军)期望先去享受赤足步入圣墓教堂的殊荣。这样,路易便领着人马直奔耶路撒冷,并在那里与在阿卡登陆并先期到达圣城的康拉德会合了。
不久(1148年6月),在阿卡举行的东西法兰克首领协商会决定放弃任何收复伊德萨的企图,转而攻打大马士革。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决策,因为大马士革是叙利亚诸城中防御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而且其统治者多年来愿与法兰克人友好相处。7月24日,基督徒军队兵临大马士革城下,但5天之后,他们便败退到加利利。领导分裂、指挥不力、内部不和、猜疑背叛等都是导致这次大失败的因素。康拉德和其他许多十字军随即离去,几个月后路易也走了。此战使拉丁王国伤筋动骨,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拉丁王国与穆斯林和拜占庭的关系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顺带说一句,回国以后,法王路易七世与他到处偷人的风骚妻子协议离婚。不久,吉埃纳的埃莱奥诺嫁给了英王亨利二世,生了狮心王理查一世和失地王约翰等六个兄弟,埃莱奥诺随嫁带去了吉埃纳公爵领地,为日后英法百年战争又埋下了伏笔…….)
伟大的战士和寻常百姓一样,最终也要入土安息,遗下的于孙未必伟大或更伟大。不过也有例外:曾吉1146年遇刺身亡,其子努尔丁却以同样的魄力和才干继承了父业,他联合各酋长国打击法兰克人。如果当初安条克的雷蒙德能说服路易按自己的计划行事,他们是很有可能阻止住努尔丁发展的,因为在1148年初努尔丁还不够强大,难以抗拒德法两军的进攻。实际上,在那一年年底,雷蒙德曾小胜努尔丁。但到了1149年6月,努尔丁便报仇雪恨。击败并打死了雷蒙德以及前来援助他的阿萨辛[阿萨辛是由波斯人哈桑?萨巴赫Hasan-i-Sabbah于1090年建立的团体。萨巴赫是一个虔诚的什叶派教徒,与阿拔斯哈里发及其追随者誓不两立。作为他亲手创建的教团的大头领,他要求手下的人在政治性暗杀活动中必要时应自我牺牲,后来此名字由十字军带回西方,Assassin成为暗杀的意思]的首领。安条克公国虽然保住了,但努尔丁攻克了奥龙特斯河谷中的大部分城堡,大大缩小了这个公国的领地。
安条克的雷蒙德阵亡两年之后,的黎波里的雷蒙德二世又被暗杀,这给博杜安三世的统治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博杜安三世虽年仅20岁,但已很有胆识,他不仅抓住机会掌握了这两个公国的命运,而且还在1153年攻占了阿什克伦这一要地。1154年,通过改朝换代的办法,努尔丁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进入大马士革,使原来不肯听命于他的叙利亚各埃米尔们从此对他俯首称臣。如今拉了王国的整个东部地区都在他的统治之下,先前对拉丁人极为有利的各埃米尔之间的松散邦联而今有了统一的首领。
1155年,博杜安认为,与努尔丁签订和约是明智的。但两年后他愚蠢地撕毁了和约。结果,他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在太巴列湖正北一战中遭到惨败。1159年,博杜安三世的王国受到了更大的压力,这一年,曼努埃尔皇帝很想与努尔丁签订休战条约,因为他认为,在拜占庭与法兰克人的关系中,撒拉逊人[欧洲人对十字军东侵时的阿拉伯人或伊斯兰教徒的称呼,他们多为叙利亚及其附近沙漠地区的游牧民]是有用的政治法码。
1162年,年仅32岁的博杜安三世死去,他的兄弟阿莫利继位。阿莫利在位期间最主要的作为是6年之中5次进犯埃及,其中最后一次是1169年与曼努埃尔的帝**队协同实施的大规模两栖作战。征服埃及所能带来的商业和战略利益是很多的,因为努尔丁也很想占有法蒂玛王国,以便完成对拉丁人的包围。努尔丁也有自己的有利条件,因为在派骁将阿萨德丁?谢尔库赫率兵南进的同时,他还能在法兰克王国的北部边境实施牵制性军事行动,迫使阿莫利急忙赶回来保卫他的王国。
当然,阿莫利也是有所成就的。拉丁军与法蒂玛的大臣沙瓦尔相配合,曾一度占领过开罗。但阿莫利的整个计划好高骛远,不切实际。1169年,谢尔库赫终于作为努尔丁的代理人在开罗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年春,谢尔库赫去世,他的侄儿撒拉丁继位。撒拉丁不失时机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征服了整个埃及。
在基督徒的对手中,最了不起的人就是撒拉丁。他一心一意地要灭绝他们。从1170年起,直到1192年他与理查一世签约为止,他生活的主要目标就是消灭基督徒。撒拉丁1138年生于亚美尼亚的提克里特(跟萨达姆?侯赛因是老乡),在巴勒贝克和大马士革度过大部分的青年时代。他的父亲先后侍从于曾吉和努尔丁。如果不是他的叔叔谢尔库赫1160年带他去参加埃及战役、并把他造就成一个为伊斯兰而城的征服者,他可能会在大马士革默默无闻地度过一生。不过,他之所以名留青史,不仅仅是由于他的军事才能,一而且还由于他的宽宏大量、远见卓识和刚直不阿。必要时,他也可以冷酷无情,但总的看来,他的行动准则是正义、真理和信义。
对拉丁王国来说幸运的是:撒拉丁在把全部力量集结起来之前经过了多年的挫折,努尔了在世期间,撒拉丁发现自己没有自由,他的宗主国对他在埃及的扩张行动疑虑重重(他在那里废除了控蒂玛王朝的哈里发之后便成了那里的最高统治者)。1174年努尔丁去世后,撒拉丁立即着手夺取对叙利亚的宗主权,然而在这10多年里,他不得不与曾吉王朝打打谈谈,因为曾吉王朝为了捍卫他们的后继国王,自然少不了与其先王的属臣之子较量。
撒拉丁一方面努力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还经常与法兰克人交战。1177年,他在拉姆勒附近遭到惨败。虽然一年之后他报了仇,但总的说,他在与拉丁王国的交手中没有取得多大进展,因为后者的政策是保住自己城池,尽量避免大规模交战。
此时,拉丁王国正进入最危险的时期,最后一个实际起作用的国王阿莫利于1174年去世,其子博杜安四世继位,时年仅13岁,且患有麻疯病。虽然博杜安在忍受那折磨人的顽疾和对付撒拉丁的屡屡挑战中很快便表现出了惊人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勇气,但同往常一样,围绕摄政问题,拉丁王国陷入了激烈的内部纷争。穆斯林一年比一年团结,而拉丁王国却日益分裂。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