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唐诗注释七
作者:跳天舞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7407

《韩碑》

作者: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公子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颂万过,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注解】:

1、元和天子:指宪宗李纯。

2、轩:轩辕氏,即黄帝;

3、羲:伏羲氏。

4、法宫:路寝(皇帝治事之所)正殿。?chu

5、日可麾:用《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这里比喻胆敢反叛作乱。麾:通“挥”。

6、斫:砍。

7、?:李?;

8、武:韩弘之子韩公武;

9、古:李道古;

10、通:李文通。

11、无与让:即无人可及。

12、濡染:润湿。

13、?赫:声威昭著;

14、淳熙:淳正、光明。

15、胝:胼胝,手脚皮肤的老茧。

16、封禅:古代帝王宣扬功业的一种祭祀仪式。

【韵译】:

元和天子唐宪宗的姿质神圣英武;

他是何人呢真可与黄帝伏羲媲美。

曾发誓洗雪列代祖宗的奇耻大辱;

坐定法宫中接受四夷的朝拜臣服。

淮西蔡州的奸贼割据了五十多年;

宛如狼生??生罴暴臣代代相继。

他们不凭借险要山川却占据平地;

依仗利器援戈挥日肆意作歹为非。

唐宪宗有幸得到贤明的宰相裴度;

匪徒们暗杀他不死是神明的辅助。

他腰悬相印兼任军队的统帅出征;

天气阴沉秋风惨淡漫卷天皇大旗。

李?公武道古文通都是裴度大将;

礼部员外郎李宗闵命为随军书记。

行军司马就是那智勇双全的韩愈;

十四万大军威武雄壮象虎豹熊罴。

攻入蔡州捕获匪首吴贼献于太庙;

裴度功勋无人可比朝庭封赏也高。

皇上说你裴度的功劳应该数第一;

你的从军韩愈应当写个平淮西碑。

韩愈叩头又跪拜高兴得手舞足蹈;

连说镌刻于金石的文章我能做好。

自由把撰拟国家大事称为大手笔;

此事重大不能交给一般职司草拟。

当仁不让我不推诿古代早有先例;

他直说得皇上点头称许表示满意。

韩愈回家虔诚斋戒严肃坐进小阁;

笔酣墨饱挥酒文章多么痛快淋漓。

采撷尧典舜典典故歌唱帝王丰功;

以清庙生民诗经雅体把宪宗称颂。

别具体裁的文章写成又抄在纸上;

清晨在宫殿红阶前再拜呈送君王。

奏章写着臣子韩愈我敢冒死上言;

歌颂神圣功德文章应当刻于石碑。

石碑高有三丈字体大小如同酒盅;

碑用巨鳌背负顶端还盘绕着螭龙。

文句奇特语辞庄重很少有人明白;

有人在皇上面前诋毁他为文营私。

石碑因此被用百尺长绳拽倒在地;

又用粗沙大石磨掉了碑文的字迹。

但韩公的这篇文章宛若天地元气;

它早就深入人心沁进人们的肝脾。

就象铭刻着古人著述的孔鼎汤盘,

鼎盘虽已不存在铭文却万代留芳。

唉呀宪宗与裴度他们是圣皇圣相;

相互声威显赫淳正光明广为流传。

韩公的这篇文章如果不传示后代;

宪宗的事业怎能与三皇五帝媲美?

我愿把它抄写一万本诵读一万遍;

即使口角吐沫右手生茧也无所谓。

将此篇碑文永远流传七十有二代;

作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石千秋显炜。

【评析】:

??全诗意在叙韩愈撰写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

??唐宪宗时,宰相裴度兼任新义军节度使和淮西宣慰处置使,都统军队平定淮西。其时韩愈作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定以后,他随裴度还朝,宪宗诏其撰写“平淮西碑”。韩愈以为淮西之役是裴度能坚持宪宗的主张取胜的,从整个战役看,他的作用更大些。因而在碑文中稍侧于称赞裴度的功绩。但在战斗中,先攻入蔡州擒住吴元济的,却是唐邓随节度使李?。因而引起李的不平。李妻又系宪宗姑母唐安公主之女,常出入于宫中,便向宪宗诋毁韩氏碑文的不实。于是宪宗下令磨去韩文,重命翰林学士段文昌另写。

??实际上,攻破蔡州,李?确立大功,然而裴度却是整个战役的领导者,作用自然更大。况且韩碑既未抹煞李?雪夜破城的丰功,也未特别铺张裴度的伟绩,态度比较公允。李商隐极力推崇韩碑,也就是同意韩氏的观点。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以为此诗“意则正正堂堂,辞则鹰扬凤翔,在尔时如景星庆云,偶然一见。”同时还认为段文昌文“较之韩碑,不啻虫吟草间矣。宋代陈垧磨去段文,仍立韩碑,大是快事。”这个意见也比较中肯。

??全诗分为五个部分。从开头到“长戈利予日可麾”,为第一部分。写宪宗削平藩镇的决心和淮西藩镇长期跋扈猖獗。从“帝得圣相相曰度”到“功无与让恩不訾”,为第二部分。叙写裴度任统帅,率军平蔡的功绩。从“帝曰汝度功第一”到“言讫屡颔天子颐”,为第三部分。叙写韩愈受命撰碑的情形。从“公退斋戒坐小阁”到“今无其器存其辞”,为第四部分。叙写撰碑、树碑、推碑的过程,并就推碑抒发感慨。从“呜呼圣皇及圣相”到“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结束,为第五部分。赞颂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碑的不朽价值。

??诗叙议相兼,吸取了韩诗散文化的某些优点,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屈复《玉溪生诗意》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朱彝尊说:“(句奇语重)四字,评韩文,即自评其诗”,这些都颇有见地。

=============================

《燕歌行?并序》

作者: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解】:

1、元戎:主帅,指幽州节度使张守?。

2、?chuang:击;

3、金:钲,行军乐器。

4、极边土:临边境的尽头。

5、胡骑句:意谓敌人来势凶猛,像疾风暴雨。凭陵:侵凌。

6、身当两句:意谓战士们身承朝庭的恩遇,常常不顾敌人的凶猛而死战,但仍未能解除重围。

7、铁衣:指远征战士。

8、玉筋句:指战士们想象他们的妻子,必为思夫远征而流泪;玉筋:旧喻妇女的眼泪。

9、蓟北:唐蓟州治所在渔阳,今天津蓟县,这里泛指东北边地。

10、刁斗:军中打更用的铜器。

【韵译】: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

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

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

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

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

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

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

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

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

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风狂雨骤。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

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

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

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

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

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

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

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

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

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评析】: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简炼地描写了一次战争的全过程。开头八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位和性质:“?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和失败,战士们出生入死,将军们荒淫无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第三段十二句,写被围战士的痛苦:“铁衣远戍辛勤久”,以及他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死节从来岂顾勋”,“相看白刃血纷纷。”另方面也写征夫思妇久别之苦,边塞的荒凉,渴望有好的将军来领导。

??诗的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音调和美。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唐诗三百首?卷四、七言乐府

=============================

《古从军行》

作者: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家。

【注解】:

1、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2、公主琵琶:汉武帝时以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国王昆莫,恐其途中烦闷,故弹琵琶以娱之。

3、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

【韵译】:

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

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了交河。

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凄厉;

或听到乌孙公主琵琶声幽怨更多。

野营万里广漠荒凉得看不见城郭;

大雪霏霏迷漫了辽阔无边的沙漠。

胡地的大雁哀鸣着夜夜惊飞不停;

胡人的士兵痛哭着个个泪流滂沱。

听说玉门关的交通还被关闭阻断;

大家只得豁出命追随将军去拼搏。

年年征战不知多少尸骨埋于荒野;

徒然见到的是西域葡萄移植汉家。

【评析】:

??借汉皇开边,讽玄宗用兵。全诗记叙从军之苦,充满非战思想。万千尸骨埋于荒野,仅换得葡萄归种中原,显然得不偿失。

??诗开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日黄昏繁忙,夜里刁斗悲呛,琵琶幽怨,景象肃穆凄凉。接着渲染边陲的环境,军营所在,四顾荒野,大雪荒漠,夜雁悲鸣,一片凄冷酷寒景象。最后写如此恶劣环境,本应班师回朝,然而皇上不准。而千军万马拼死作战的结果,却只换得葡萄种子归国。足见君王之草菅人命。

??全诗句句蓄意,步步逼紧,最后才画龙点睛,着落主题,显出它的讽刺笔力。

=============================

《洛阳女儿行》

作者: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

【注解】:

1、才可:恰好。

2、九华帐:鲜艳的花罗帐。

3、季伦:晋石崇字季伦,家甚富豪。

4、九微:《汉武内传》记有“九光九微之灯”;

5、花琐:指雕花的连环形窗格。

6、曾无:从无;

7、理:温习。

8、赵李家: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婕妤李平两家。这里泛指贵戚之家。

【韵译】:

洛阳城里有个少女,和我对门而居;

颜容十分俏丽,年纪正是十五有余。

迎亲时,夫婿乘骑的是玉勒青骢马;

侍女端来的金盘,盛着脍好的鲤鱼。

画阁朱楼庭院台榭,座座相对相望;

桃红柳绿垂向屋檐,随风摆动飘扬。

她打扮好了,被送上丝绸香木车子;

精美宝扇遮日,迎归鲜艳的九华帐。

丈夫年纪青青有权有势,富贵轻狂;

意气骄奢,大大超过了富豪石季伦。

自己怜爱娇妻,亲自教她练习歌舞;

把稀世罕有的珊瑚送人,毫不可惜。

彻夜欢娱,春窗拂晓才灭九微灯火;

灯花片片飘落,掉在雕花环形窗格。

嬉戏之后,她从无温习曲子的功夫;

梳妆好了,只坐在香炉边熏透衣裳。

洛阳城中认识的人,尽是富贵豪华;

日夜往来的,都是赵李般大户人家。

西施洁净美丽,谁去怜爱这样姑娘;

贫贱的时候,只好在若耶溪头浣纱。

【评析】:

??写洛阳贵妇生活的富丽豪贵,夫婿行为的骄奢放荡,揭示了高层社会的骄奢淫逸。

??诗开头八句是叙洛阳女出身骄贵和衣食住行的豪富奢侈。“狂夫”八句是叙洛阳女丈夫行为之骄奢放荡和作为玩物的贵妇的娇媚无聊。“城中”四句是写她们的交住尽是贵戚。并以西施出身寒微作为反衬,发抒作者的感慨。

=============================

《老将行》

作者:王维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

【注解】:

1、步行句:汉名将李广,为匈奴骑兵所擒,广时已受伤,便即装死。后于途中见一胡儿骑着良马,便一跃而上,将胡儿推在地下,疾驰而归。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2、射杀句:与上文连观,应是指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多次射杀山中猛虎事。白额虎(传说为虎中最凶猛一种),则似是用晋名将周处除三害事。南山白额虎是三害之一。见《晋书?周处传》。

3、肯数:岂可只推。

4、邺下黄须儿:指曹彰,曹操第二子,须黄色,性刚猛,曾亲征乌丸,颇为曹操爱重,曾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这句意谓,岂可只算黄须儿才是英雄。邺下,曹操封魏王时,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

5、蒺藜:本是有三角刺的植物,这里指铁蒺藜,战地所用障碍物。

6、卫青:汉代名将,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以征伐匈奴官至大将军。卫青姊子霍去病,也曾远入匈奴境,却未曾受困折,因而被看作“有天幸”。“天幸”本霍去病事,然古代常卫、霍并称,这里当因卫青而联想霍去病事。

7、李广句:李广曾屡立战功,汉武帝却以他年老数奇,暗示卫青不要让李广抵挡匈奴,因而被看成无功,没有封侯。缘,因为。数,命运。奇,单数。偶之对称,奇即不偶,不偶即不遇。

8、飞箭(一作“飞雀”)无全目:鲍照《拟古诗》:“惊雀无全目。”李善注引《帝王世纪》:吴贺使羿射雀,贺要羿射雀左目,却误中右目。这里只是强调羿能使雀双目不全,于此见其射艺之精。

9、垂杨生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柏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沈德潜以为“柳,疡也,非杨柳之谓”,并以王诗的垂杨“亦误用”。他意思是说,庄子的柳生其左肘的柳本来即疡之意,王维却误解为杨柳之柳,因而有垂云云。高步瀛说:“或谓柳为瘤之借字,盖以人肘无生柳者。然支离、滑介本无其人,生柳寓言亦无不可。”高说似较胜。

10、故侯瓜:召平,本秦东陵侯,秦亡为平民,贫,种瓜长安城东,瓜味甘美。

11、先生柳:晋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因门前有五株杨柳,遂自号“五柳先生”,并写有《五柳先生传》。

12、誓令句:后汉耿恭与匈奴作战,据疏勒城,匈奴于城下绝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至十五丈犹不得水,他仰叹道:“闻昔贰师将军(李广利)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旋向井祈祷,过了一会,果然得水。事见《后汉书?耿恭传》。疏勒:指汉疏勒城,非疏勒国。

13、颍川空使酒:灌夫,汉颍阴人,为人刚直,失势后颇牢骚不平,后被诛。使酒:恃酒逞意气。

14、聊持:且持。

15、星文:指剑上所嵌的七星文。

16、耻令句:意谓以敌人甲兵惊动国君为可耻。《说苑?立节》:越国甲兵入齐,雍门子狄请齐君让他自杀,因为这是越甲在鸣国君,自己应当以身殉之,遂自刎死。呜:这里是惊动的意思。

【韵译】:

当年十五二十岁青春之时;

徒步就能夺得胡人战马骑。

年轻力壮射杀山中白额虎;

数英雄岂止邺下的黄须儿?

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

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

汉军声势迅猛如惊雷霹雳;

虏骑互相践踏是怕遇蒺藜。

卫青不败是由于天神辅助;

李广无功却缘于命运不济。

自被摈弃不用便开始衰朽;

世事随时光流逝人成白首。

当年象后羿飞箭射雀无目;

如今不操弓疡瘤生于左肘。

象故侯流落为民路旁卖瓜;

学陶令门前种上绿杨垂柳。

古树苍茫一直延伸到深巷;

寥落寒山空对冷寂的窗牖。

誓学耿恭在疏勒祈井得泉;

不做颍川灌夫为牢骚酗酒。

贺兰山下战士们列阵如云;

告急的军书日夜频频传闻。

持节使臣去三河招募兵丁;

招书令大将军分五路出兵。

老将揩试铁甲光洁如雪色;

且持宝剑闪动剑上七星纹。

愿得燕地的好弓射杀敌将;

绝不让敌人甲兵惊动国君。

莫嫌当年云中太守又复职;

还堪得一战为国建立功勋。

【评析】:

??诗写一老将年少勇战,转战沙场,后因“无功”被弃。然而他自不服老,在边地烽火重燃时,他壮心复起,仍想为国立功。

??全诗分三部分,开头十句是第一部分,写老将青少年时代的智勇、功绩和不平遭遇。中间十句为第二部分,写老将被遗弃的清苦生活。最后十句为第三部分,写边烽未息,老将时时怀着请缨卫国杀敌的衷肠。

??诗多用典故,犹有不切意的,实在近于晦涩难解,大不足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