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唐诗注释六
作者:跳天舞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462

《石鼓歌》

作者: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注解】:

1、少陵:杜甫;

2、谪仙:李白。

3、陵迟:衰败。

4、搜:打猎。

5、遮罗:拦捕。

6、隳:毁堕。?:hui

7、翥:飞。

8、掎摭:采取;

9、羲:羲和,这里指日;

10、娥:指月。

11、讵肯:岂肯;

12、?婀:无主见。

13、八代:所指不明,泛指秦汉之后诸朝。

14、则那:又奈何。

【韵译】: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

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

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

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

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

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当撞磨。

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

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

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

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

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

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

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

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

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

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

字体不象隶书蝌文自成一格。

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

仍象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

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

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柯交错。

苍劲钩连象金绳铁索穿锁钮,

浑然又象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浅见儒士编纂诗经却不收入,

大雅小雅内容狭窄并不壮阔。

孙子周游未到秦地无知难怪,

采诗不全象取星宿却漏羲娥。

啊我虽好古却苦于生得太晚,

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

想当年我蒙召做国子监博士,

那年正改纪元年号称着元和,

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

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坑窝。

我刷帽沐浴禀告国子监祭酒;

“如此至宝文物世上能存几多?

只要包毡裹席就能立即运到,

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匹骆驼。

进献太庙把它比作文物郜鼎,

那声价百倍于郜鼎岂是太过?

皇恩浩荡如果准许留在太学,

诸生就能钻研解说一起切蹉。

汉朝时鸿都门观经尚且拥塞,

将会看见全国上下为此奔波。

剜剔藓苔泥尘露出文字棱角,

把它放得平平稳稳不偏不颇。

高楼大厦深檐厚瓦把它覆盖,

经历久远不受意外损坏伤挫。”

朝中的大官个个都老于世故,

他们空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

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

谁能再用手把这个宝物抚摸?

长年累月风化销铄将被埋没。

六年来向西遥望我空叹吟哦!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

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继周之后八代争战已经结束,

至今无人收拾整理又可奈何?

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皇上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

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

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算结束吧,

唉呀我的意愿大概是白说说!

【评析】:

??石鼓文系我国最早的石刻,是秦代所为。内容记叙狩猎情状,文为大篆。韩氏以为周宣王时所为。其物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诗人感慨石鼓文物的废弃,力谏当局保护石鼓而不得采纳,因而大发牢骚。开头四句是总起,自谦没有李杜之才,不敢作歌。“周纲”十二句是追叙石鼓来历久远。“公从”十句是叙石鼓文的文字和字体及其保留的价值。“陋儒”六句是叙怀疑《诗经》不收石鼓文,乃是孔子的粗心。“忆昔”十八句,是叙发现石鼓的经过和建议留置太学。“中朝”十句是叙当局不纳诗人建议,叹惜石鼓文物的废除。“方今”六句,希望在尊崇儒学的时代,能把石鼓移置太学。

??章法整齐、辞严义密,音韵铿訇。

=============================

《渔翁》

作者: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解】:

1、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2、?乃:摇橹的声音。

3、无心:指云自由自在飘动。

【韵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

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

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

听得?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

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评析】:

??柳氏的这首山水小诗是作于永州的。诗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首二句是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却“不见人”了,忽然“款乃一声”人在远方“青山绿水中”。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结尾二句,进一步渲染孤寂氛围。“回看天际”只有“无心”白云缭绕尾随,可谓余音绕梁。“?乃一声山水绿”句,历来为诗人所玩赏称赞。“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

=============================

《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

**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治理天下。

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信:任凭。

7、碧落:道家称天空为碧落。

8、玉扃:门闩。

9、迤逦开:一路敞开。

10、阑干:纵横。

【韵译】: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

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

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

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

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

情深**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

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

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

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

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

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

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

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

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

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

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

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

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

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

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

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

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

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

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

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

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

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

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

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

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

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

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

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

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

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

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

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

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

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

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

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

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

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

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

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

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

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

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

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

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

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

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

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

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

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

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

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评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渺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令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为此,丁、方二人认为,《长恨歌》并不是对历史的记录与评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从“诗言志”,“诗传情”上说,丁、方二人之说不无道理。但就作品所反映的历史真实和社会意义以及千百年来的影响而言,不能不说它是历史的记录和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至于白氏自身有爱情悲剧的经历,无疑有助于他对李杨爱情悲剧的体察和分析,才使其诗写得肌理细腻,情真意切,赋予无穷的艺术魅力。

=============================

《琵琶行?并序》

作者: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令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徒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炉。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注解】:

1、左迁:贬官。

2、凡:共。

3、间关:鸟鸣声。

4、虾蟆陵:下马陵,其附近乃歌女聚居地。

5、秋娘:歌妓们的通称。

6、争缠头:竞相赠送财物。

7、钿头银篦:妇女头上饰物。

8、浮梁:江西景德镇。

9、呕哑嘲哳:形容声音嘶哑杂乱刺耳。

10、向前:刚才。

11、青衫:唐官员以等级穿着不同颜色衣裳。青衫是最低一级的服色。

【韵译】:

唐宪宗元和十年,

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

第二年秋季的一天,

送客到湓浦口,

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

听那声音,

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

探问这个人,

原来是长安的歌女,

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

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

嫁给商人为妻。

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

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

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

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

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

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

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

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

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

共六百一十六字,

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

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

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

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

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

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

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循身轻轻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

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

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

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

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

尚示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

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

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

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

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

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

就象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

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

幽咽就象清泉在沙滩底下流淌。

好象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

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

象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

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象银瓶撞破水浆四溅;

又好象铁甲骑兵撕杀刀枪齐鸣。

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

四弦一声轰鸣好象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

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

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

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

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

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

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

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

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渡过;

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

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

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

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

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

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

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

梦中哭醒啼泪纵横污损了粉颜。

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

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

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

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

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

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

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

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

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

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

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

就象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

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

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凄凄切切不再象刚才那种声音;

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

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

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评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通过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的悲惨命运,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回荡曲折的描写,就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

??接着以描写琵琶女弹奏乐曲来揭示她的内心世界。先是“未成曲调”之“有情”,然后“弦弦”“声声思”,诉尽了“生平不得志”和“心中无限事”,展现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

??然后进而写琵琶女自诉身世:当年技艺曾教“善才服”,容貌“妆成每被秋娘妒”,京都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然而,时光流水,“暮去朝来颜色故”、最终只好“嫁作商人妇”。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描写,与上面她的弹唱互为补充,完成了琵琶女这一形象的塑造。

??最后写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诗韵明快,步步映衬,处处点缀。既层出不穷,又着落主题。真如江潮澎湃,波澜起伏,经久不息。反复吟诵,荡人胸怀,情味无限。语言铿锵,设喻形象。“如急雨”、“如私语”、“水浆迸”、“刀枪鸣”、“珠落玉盘”、“莺语花底”。读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