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婉约词四
作者:跳天舞地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477

王国维《人间词话》: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中的“第一境”。(按:这是

用来作比喻,说对于大事业大学问,须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采桑

时光只能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①,滴泪春山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笼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注释】①离亭:古代送别之所。

【评解】

韶华易逝,流光催人,转眼春去秋来。西风落叶,高楼雁声,益增人离愁别恨。这

首词意境优美,柔丽而富诗意,且蕴含着一种凄婉的情绪。【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虽在凄伤中,却无丝毫怨毒的意思,此即其抒情的温厚

处。这种作风,欧阳修、秦观及晏几道,都很受他的影响。清平乐

金风①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②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③花残

,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注释】①金风:秋风。

②绿酒:美酒。③紫薇朱槿:两种花卉。花色艳丽。【评解】

金风梧桐,小窗人醉,斜阳残花,双燕欲归。这首小词通过对秋景的着意描绘,委

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清寂之思。

犹如微风之拂轻尘,晓荷之扇幽香。全词于平易之境,抒闲适之情。清新雅洁,饶

有韵致。【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纯写秋末景色,惟结句略含清寂之思,情味于言外

求之,宋初之高格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以景纬情,妙在不着意为之,而自然温婉。“金风”

两句,写节候景物。“绿酒”两句,写醉卧情事。“紫薇”两句,紧承上片,写醒

来景象。庭院萧条,秋花都残,痴望斜阳映阑,亦无聊之极。“双燕”两句,既惜

燕归,又伤人独,语不说尽,而韵特胜。踏莎行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②。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垆香静逐游丝轻。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注释】①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②阴阴见:暗暗显露。

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谓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的莺燕暗喻“伊人”。

【评解】

暮春傍晚,酒醒梦回,只见斜阳深院而不见伊人。怅惘之情,通过景物描写隐约地

表露出来。全词除“一场愁梦酒醒时”句外,都是写景。委婉细致,景中寓情,达

到不露痕迹的程度。这首词温柔细腻,缠绵含蓄,很少用直写的方法。

这种“闲雅有情思”的词风,表现男女相思往往若隐若现,曲折往复,清隽婉约,

不一语道破。既不追求镂金错采的雕饰,也少?艳的脂粉气。【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或有白氏讽谏之意。杨花乱扑,喻谗人之高张

;燕隔莺藏,喻堂帘之远隔,宜结句之日暮兴嗟也。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通体写景,但于景中见情。上片写出游时郊外之景,

下片写归来后院落之景。心绪不宁,故出入都无兴致。

起句写郊景红稀绿遍,已是春事阑珊光景。“春风”句,似怨似嘲,将物做人看,

最空灵有味。“翠叶”三句,写院落之寂寞。“炉香”句,写物态细极静极。“一

场”两句,写到酒醒以后景象,浑如梦寐,妙不着实字,而闲愁可思。诉衷情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

路茫茫。凭高目断①,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注释】

①目断:望至视界所尽处,犹言凝神眺望。【评解】

这首小令,抒写登楼怀远,极有情致。上片描绘红树金菊,秋色如画。下片写水远

天长,情思无限。“路茫茫”句以下,“鸿雁”隐露渴盼信息,“无限思量”申叙

眷念之殷切,均含而不露。开头写景,着意点染色彩。全词和婉雅丽,极有情味。

婉约词五

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①。

雨横②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③飞过秋千

去。【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人。

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诗文之外,欧阳修也擅长填词,清

新雅丽,挥洒自如。虽没有摆脱“裁花剪叶”的传统风习,词中描写的多是离愁别

恨,儿女情长;惜春赏花,时序代谢,却摒弃了花间派的“镂玉雕琼”,洗刷了晚

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使词的风格向“清疏峻洁”方面发展。清人冯煦说他“疏隽

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可见他在词史上有启后之功。【注释】

①楼高不见章台路:是说在高楼上看不到游冶处所。章台:古代妓女居住之处。

②雨横:雨势很猛。③乱红:零乱的落花。【评解】

这首词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的景色描绘和外貌的刻画,而是借暮春黄昏、雨骤风

狂,透露出楼头思妇的内心苦闷。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语言抒写感情上的各种变化,

虽然不出闺情范围,但情韵已较花间词为胜。【集评】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

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

仅送春也。或见《阳春集》。李易安定为六一词。易安云:

“此词余极爱之。”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

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

,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

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生查子

去年元夜①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

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注释】

①元夜:即上元节之夜,也叫“元宵”。唐代以来元夜有观灯的风俗。【评解】

词的上片,回忆去年观灯时的欣悦的心情;下片写今年元夜观灯,触目感怀,不胜

悲伤。这首词的特点是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表达了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词中运

用今昔对比,抚今思昔,触景生情。感情真挚,不须作任何雕饰,而这首词便成为

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集评】

虢寿鹿《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是节日怀旧之作。通过前后对比,逼出“

泪湿春衫”一语,见其伤感之甚。文章以错综见妙。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绵细,最富弹性。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在“清切婉丽”中,却显得平淡隽永,别具一格。

踏莎行

候馆①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②。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④倚。平芜⑤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释】①候馆:迎候宾客的馆舍。

②薰:香气。征:远行。辔:这里指坐骑。③迢迢:形容路遥远而绵长。

④危栏:高楼的栏杆。⑤平芜:平坦的草地。【评解】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佳作。在抒写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写

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写马上征人。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写闺中思妇。以

抒情为主,情寓景中。构成了清丽缠绵的意境。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

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

王世贞《艺苑?言》:“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此淡语之有情者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

行者着想,能言情婉絷,便称佳?。此词则两面兼写。

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

首为送行者设想,倚阑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

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

经历;“柔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阕之章法井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行人忆家,下片写闺人忆外。

起三句,写郊景如画,于梅残柳细、草薰风暖之时,信马徐行,一何自在。“离愁

”两句,因见春水之不断,遂忆及离愁之无穷。下片言闺人之怅望。“楼高”一句

唤起,“平芜”两句拍合。平芜已远,春山则更远矣,而行人又在春山之外,则人

去之远,不能自睹,惟存想象而已。写来极柔极厚。采桑子

群芳过后①西湖好,狼籍残红②,飞絮??,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③,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注释】

①群芳过后:百花凋谢。西湖:指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西湖。

②狼籍:散乱的样子。残红:落花。③春空:春去后的空虚寂寞。【评解】

这是词人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

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

春景色,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

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前后两结,纯用白

描,却颇耐寻味。【集评】

刘永济《词论》: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

韵。如永叔《采桑子》前结“垂柳阑干尽日风”,后结“双燕归来细雨中”,神味

至永,盖芳歇红残,人去春空,皆喧极归寂之语,而此二句则至寂之境,一路说来

,便觉至寂之中,真味无穷,辞意高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言游冶之盛,下片言人去之静。

通篇于景中见情,文字极疏隽。风光之好,太守之适,并可想象而知也。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西湖在宋时,极游观之盛。此词独写静境,别有意

味。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汀③,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湖月上浮云

散,轩槛④凉生,莲芰⑤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湖岸凹入处。③汀:水中洲。

④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⑤芰:即菱。【评解】

夕阳西下,余晖满湖。词人凭槛观赏湖景,花坞?汀,一望波平。其时一轮明月生

自西南,清风拂槛,清凉中带来莲菱的芳香,也抹去了词人脸上的酒热。夏夕湖上

风光,被此词摄其神髓。渔家傲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①女伴来访。酒盏旋将荷叶当②。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③。花气酒香清厮④酿。花腮⑤酒面红相向。醉倚绿阴眠一饷⑥。惊起望,船头

阁⑦在沙滩上。【注释】①逡巡:宋元俗语,犹顷刻,一会儿。②当:代替。

③“时时”句:谓莲花映入酒杯,随舟荡漾,显出红色波纹。

④厮:相互。清厮酿:清香之气,混成一片。⑤花腮:指荷花。

⑥饷:即一晌,片刻。⑦阁:搁。【评解】

欧阳修以《渔家傲》词调共作六首采莲词,此词为其中之一。花底敲桨,荷叶当盏

,花影人面,醉倚绿阴,风格清新婉丽,又巧用俗语,化俚为雅,妙趣盎然。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①,落花人独立,微雨**。

记得小?②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③归。

【作者简介】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临川(江西抚州市)人,晏殊第七子。

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

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

词260首。【注释】①春恨:春日离别的情思。却来:又来。

②小?:是晏几道朋友家歌女的名字。③彩云:这里指小?。【评解】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作者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

折深婉的词风。上片写今日之相思。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

女小?时的情景。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的难

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

感情深挚,优美动人。【集评】

谭献《谭评词辨》:“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末二句正以见其柔厚。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

。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前二句追昔抚今,第三句融合言之,旧情未了,又

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论

风韵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下阕回忆相逢,“两重心字”,欲诉无从,

只能借凤尾檀槽,托相思于万一。结句谓彩云一散,谁复相怜,惟明月多情,曾照

我相送五铢仙佩,此恨绵绵,只堪独喻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旧怀人,精美绝伦。一起即写楼台高锁’帘幕低垂

,其凄寂无人可知。而梦后酒醒,骤见此境,尤难为怀。盖昔日之歌舞豪华,一何

欢乐,今则人去楼空,音尘断绝矣。即此两句,已似一篇《芜城赋》。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①**。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②。从

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照③,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①拼却:不顾惜,宁愿。

②“舞低”二句:描写歌女当年与同伴狂欢的情景,月在长舞中西沉,风在欢歌中

停息。③剩:更。银?:银灯。【评解】

词写别后重逢,宛转曲折。上片追忆当年欢宴。轻歌曼舞,通宵达旦。下片先写别

后相忆,接写今宵重逢,“剩把”、“犹恐”四字,将微妙的感情表现得极为生动

:两人在证实不是梦境时的心情,可以推见。这首词以相逢抒别恨。抒情细腻,词

情婉丽,曲折有致。【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雪浪斋日记》:叔原“杨柳”、“桃花”等句,“不愧

六朝宫掖体”。

赵令?《侯鲭录》引晁补之云:晏元献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是一家。如“舞

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

黄蓼园《蓼园词选》:“舞低”二句,此白香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更

觉浓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别后相逢之词。上片,追溯当年之乐,“彩袖”一

句,可见当年之浓情密意。拼醉一句,可见当年之豪情。

换头,“从别后”三句,言别后相忆之深,常萦魂梦。“今宵”两句,始归到今日

相逢。老杜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小晏用之,然有“剩把”与“犹恐

”四字呼应,则惊喜俨然,变质直为宛转空灵矣。

上言梦似真,今言真似梦,文心曲折微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词情婉丽。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①,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②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注释】①春梦秋云:指时间短暂,去后无迹。

②“料月半窗”两句:写夜里酒醒,只见斜月半窗,映照着屏风上的翠峰,心头感

慨万千,难以入睡。【评解】

这首词也是写离别之感,但却更广泛地慨叹于过去欢情之易逝,今日孤怀之难遣,

将来重会之无期,所以情调比其他一些伤别之作,更加低徊往复,沉郁悲凉。词境

含蓄蕴藉,情意深长。【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词真称得上既隐且秀,可以“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凄婉。一起写醒时情况,迷离惝恍,已撇去无

限别时情事。“春梦”两句,叹人生聚散无常。一“真”字,见慨叹之深。“斜月

”两句自言怀人无眠、惟有空时对画屏凝想。一“还”字,见无眠之久;一“闲”

字,见独处之寂。下片“衣上”两句,从“醉别西楼”来,酒痕墨痕,是别时情态

,今人去痕留,感伤何极。“自怜”、“空替”等字,皆能于空际传神。点绛唇

花信①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

。分飞②后,泪痕和酒,占了双罗袖。【注释】①花信:谓花之消息。

②分飞:离别。【评解】

春回大地,百花萌发,柳枝折尽而人未归来。相思绵绵,为君消瘦。天既赐予“多

情”,却又不使“相守”!使人酒入愁肠,泪湿青衫。这首小词以抒情为主。辞彩

工丽,轻柔自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前四句谓春色重归,乃花发而人已去,为伊消

瘦,折尽长条,四句曲折而下,如清溪之宛转。下阕谓天畀以情而吝其福,畀以相

逢而不使相守。既无力回天,但有酒国埋愁,泪潮湿镜,双袖飘零,酒晕与泪痕层

层渍满,则年来心事可知矣。张先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①,以病眠不赴府会水调②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

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③,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④池上瞑,云破月来花

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作者简介】

张先字子野,乌程(浙江吴兴)人。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晚年退居

吴兴、杭州一带。工于词,与柳永齐名。长于锻炼字句,因善于用“影”字,世称

张三影。著有《张子野词》。【注释】

①嘉禾小?:嘉禾,宋时郡名,今浙江嘉兴市。小?:小官。?,副职。

②水调:曲调名。③流景:浙去的光阴。景,日光。

④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评解】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叹老嗟卑,是

封建时代诗词中常见的内容,但由于作者长于炼句,精雕细琢,使本词所写春天夜

景颇有新意。“临晚镜,伤流景”,词人的感慨与暮春景色交融,深沉而含蓄。

【集评】

沈祖?《宋词赏析》:张先在嘉禾作判官,约宋仁宗庆历元年,年五十二。据题,

这首词当作于此年。但词中所写情事,与题很不相干。

此题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被误认为词题,传了下来。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破月来”句,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

当脍炙。

杨慎《词品》:“云破月来花弄影”,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黄蓼园《蓼园词选》:听“水调”而愁,自伤卑贱也。“送春”四句,喟流光易去

,后期茫茫也。“沙上”二句,言所居岑寂,以沙禽与花自喻也。“重重”三句,

言多障蔽也。结句仍缴送春本题,恐其时之晚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此词“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不作发语之语,而自然韵高。中间自午至晚,自晚至

夜,写来情景宛然。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将词人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

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

、“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

沈祖?《宋词赏析》:叹老嗟卑,是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的常见的情绪,其中也

包含有一些优秀人物在那种黑暗时代被迫无所作为的愤惋,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

是有其认识作用的。一丛花令

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②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

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③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

,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注释】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

②引:招致。③桡:船桨。这里引申为船。桡:一作“桥”。【评解】

这首词写的是闺中人春日登楼引起的相思与愁恨。上片写别后愁怀;下片是回忆当

年。最后三句借羡慕桃杏犹解嫁东风,叹息人不如物。词中以桃杏喻人,以无情比

有情,设想新颖,颇有艺术魅力。【集评】

刘逸生《宋词小札》:这首《一丛花》,比较深刻地体贴了少女的心情,反过来衬

托自己对她的怀念,却是写得很成功的。

范公?《过庭录》:子野郎中《一丛花》词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

风。”一时盛传。永叔尤爱之,恨未识其人。子野家南地,以故至都谒永叔,阍者

以通,永叔到屣迎之曰:“此乃‘桃杏嫁东风’郎中。”青门引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①,又是去年病。楼头

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注释】

①中酒:喝醉了酒。【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联系到人的思想活动。不

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醒,却说是被风吹醒。入夜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

影。隐约点出醉酒的原因。含蓄宛转,丽辞腻声,表现出张词的风格。【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残春病酒,已觉堪伤,况情怀依旧,愁与年增,乃

加倍写法。结句之意,一见深夜寂寥之景,一见别院欣戚之殊。梦窗因秋千而忆凝

香纤手,此则因隔院秋千而触绪有怀,别有人在,乃侧面写法。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怀则自触,触则愈怀,未有触之至此极者。黄蓼园《蓼

园词选》: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角

声而曰风吹醒,“醒”字极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见描神之笔,极希微?渺之致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春光好。?皱①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

②长恨欢娱少。肯受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者简介】

宋祁字子京,湖北安陆人。仁宗时,与兄宋庠同时中进士。曾官翰林学士等职。他

的词多写诗酒欢会。善雕琢,笔力工巧,在炼字方面对后世词家有一定影响。今传

词《宋景文公长短句》。【注释】①?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②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评解】

这首词是当时誉满词坛的名作。词中赞颂明媚的春光,表达了及时行乐的情趣。上

片写春日绚丽的景色,颇有精到之处,尤其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点染得极为生动

。下片抒写寻乐的情趣。全词想象新颖,颇具特色。【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沈雄《古今词话》:人谓“闹”字甚重,我觉全篇俱轻,所以成为“红杏尚书”。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随意落墨,风流闲雅。起两句,虚写春风春水泛舟之

适。次两句,实写景物之丽。绿杨红杏,相映成趣。而“闹”字尤能撮出花繁之神

,宜其擅名千古也。下片一气贯注,亦是动人轻财寻乐之意。锦缠道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①,翠②

拂行人首。向郊原踏春③,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

花深处,那里人家有。【注释】

①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②翠:指柳叶之色。

③踏青:即游春。【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记游词。上片写浓丽的春景,下片写郊原踏青。燕子呢喃,万花如绣

,柳展宫眉,海棠红透,迷人的春色,使游人如醉如痴。因而醉醺醺还向杏花深处

去寻芳酒。这首词色彩绚丽,组织工妍,极尽春日游乐的酣畅。【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在晏氏父子与欧、秦等集中,咏春之作,总不免为离情愁绪

所萦绕,而深透着诗人悲惋的意绪。在宋祁与张先的词中,则只见春日之酣乐,令

人心醉,如宋祁的《锦缠道》和《玉楼春》词,写春郊之明媚,春意之撩人,均浮

现在纸上。鹧鸪天

画毂①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②。金

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游龙。刘郎已恨蓬山③远,更隔蓬山几万重。

【注释】①画毂:彩车。②心有灵犀一点通:谓两心相通。灵犀:犀牛角。

③蓬山:仙山,想象中的仙境。【评解】

路上的意外相逢,使人意惹情牵。而伊人一去,蓬山万里,音容隔阻。绵绵相思,

何时能已!这首小词以抒情为主。

上片回忆途中相逢,下片抒写相思之情。柔情丽语,风流妩媚,轻柔儇巧。

【集评】

《花庵词选》:子京过繁台街,逢内家车子。中有褰帘者曰:“小宋也。”于京归

,遂作此词。都下传唱,达于禁中。仁宗知之,问内人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有

内人自陈:顷侍御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时在车子偶见之,呼

一声尔。上召子京从容语及。子京惶惧无地。上笑曰:蓬山不远。因以内人赐之。

婉约词六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①,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②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③。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④。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

情⑤,更与何人说。【作者简介】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福建崇安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到晚年才中进士。在北

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

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能自制新曲,音律谐婉。他的词

,铺叙展衍,不事雕饰。

在宋词的发展中,有开疆拓土之功。他的词通俗浅近,旖旎近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注释】①凄切:凄凉急促。②都门:指汴京。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③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④经年:年复一年。⑤风情:风流情意。

【评解】

柳永仕途失意,四处飘泊。这首词就是他离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的作品

词以悲秋景色为衬托,抒写与所欢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

致地表现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

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

真挚,词风哀婉。【集评】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

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

贺裳《皱水轩词筌》: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

句。

周济《宋四家词选》: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

幽艳,是不可及。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尽情展衍,备足无余,浑厚绵密,兼而有之

。宋于庭谓柳词多“精金粹玉”,殆谓此类。词末余恨无穷,余味不尽。

俞文豹《吹剑录》: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昼夜乐

洞房①记得初相遇,便只合②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别离情绪。况值阑珊③

春色暮,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

总轻负。早知恁地难拼④,悔不当初留住。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一

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注释】

①洞房:深邃的住室。后多用以指妇女所居的闺阁。②只合:只应该。

③阑珊:将残、将尽之意。

④恁地难拼:这样地难过。难拼:指难以和离愁相拼。【评解】

这是一首回忆从前欢聚和别后相思的词。上片写当年的欢聚与别情。下片写刻骨的

相思与内心的悔恨。那个人,不仅风流端正,更兼密意柔情,惹人相思。词中惜春

、惜别,感情真挚,反映了封建时代沦为社会下层妇女的遭遇与苦恼。【集评】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洞房”在柳词中屡见,是指妓女的住所。柳永常出入

于“娼馆酒楼间”,他描述她们生活的作品,有些是传出了她们的苦闷和心声的。

这首词就是这样。

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是抒写一个少妇,新婚离别后对丈夫的追怀想

念不置之情。八声甘州

对潇潇①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②冷落,残照当楼。是处③

红衰翠减,苒苒④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⑤,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⑥?想佳人,楼头?望⑦,误几回、天际

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⑧凝愁。【注释】①潇潇:形容风雨急骤。

②关河:关口和航道。③是处:处处,到处。④苒苒:渐渐,慢慢。

⑤渺邈:渺茫、遥远。⑥淹留:久留。⑦?望:举头凝望。⑧恁:如此。

【评解】

这首词写的是登临所见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上片写登临所见到的残秋景色,主

要写景。下片写登临所感,抒游子思乡之情,情景交融。词中通过层层铺叙,写尽

了他乡游子的羁旅哀愁。感情真挚强烈而又转折跌宕,顿挫有致。全词充溢着浓重

的感伤情调。柳永仕途坎坷,一生潦倒。飘泊失意的经历,使他对羁旅行役的生活

深有体会。这首《八声甘州》乃有感之作,为柳词中的名篇。【集评】

《侯鲭录》引苏轼云:人皆言柳耆卿词俗,然如“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唐人佳处,不过如此。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亦柳词名著。一起写雨后之江天,澄澈如洗。“渐霜

风”三句,更写风紧日斜之境,凄寂可伤。以东坡之鄙柳词,亦谓此三句“唐人佳

处,不过如此”。“是处”四句,复叹眼前景物凋残,惟有江水东流,自起首至此

,皆写景。

“叹年”两句,自问自叹,为恨极之语。“想”字贯至“收”处,皆是从对面着想

,与少陵之“香雾云鬟湿”作法相同。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结句言知君忆我,我亦忆君。前半首之“霜风”、

“残照”,皆在凝眸怅望中也。

刘逸生《宋词小札》:《八声甘州》是柳永名作之一,属于游子思乡的一段题材,

不一定是作者本人在外地思念故乡妻子而写。据我看,为了伶工演唱而写的可能性

还大些。然而,对景物的描写,情感的抒述,不仅十分精当,而且笔力很高,实可

称名作而无愧。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①。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

②,腻云?③,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

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④,拘束教吟课。镇⑤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注释】

①是事可可:凡事不在意,一切事全含糊过去。

②暖酥消:脸上搽的油脂消散了。③腻云?:头发散乱。?:下垂貌。

④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代四川产的彩色笺纸。象管:象牙做的笔管。

⑤镇:镇日,整天。【评解】

这首词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

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

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

渴望与追求。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运用通俗的语言,不加雕饰,把人物的生活情态与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致入微

,颇能体现柳词的特色。【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赏析》:柳永的身世处境,使他对处于社会下层的妓女的生活,有

着很深的了解,对她们的思想感情也有着很深的了解。

因而,词里刻画的许多妇女形象栩栩如生,描绘她们的心理活动,显得格外生动、

真切。《定风波》就是一首描写很成功的以妇女为主人公的词。

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这首词的语言生动地体现出柳永“俚词”的特点。柳永

在语言上的“俚”和他“变旧声,作新声”,制作了大量的慢词一样,是他在词的

发展上作出的贡献。玉蝴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①。水风轻、?花

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

孤风月,屡变星霜②。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③?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

,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注释】

①堪动宋玉悲凉: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

②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

③潇湘:原是潇水和湘水之称,后泛指为所思之处。【评解】

此首风格与《八声甘州》相近,为柳词名篇。词中抒写了对远方故人的怀念。上片

以景为主,景中有情。诗人面对凄凉的秋景,凭栏远望,触景生情,写出了思念故

人的惆怅与哀感。下片插入回忆,以情为主,而情中有景。妙合无垠,声情凄婉。

以昔日之欢会反衬长期分离之苦,从而转到眼前的思念。波澜起伏,错落有致。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水风”二句善状萧疏晚景,且引起下文离思。

“情伤”以下至结句黯然魂消,可抵江淹《别赋》,令人增《蒹葭》怀友之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望处”二字,统撮全篇。起言凭栏远望,“悄悄”

二字,已含悲意。“晚景”二句,虚写晚景足悲。“水风”两对句,实写?老、梧

黄之景。“遣情伤”三句,乃折到怀人之感。

下片,极写心中之抑郁。“难忘”两句,回忆当年之乐。“几孤”句,言文酒之疏

“屡变”句,言经历之久。“海阔”两句,言隔离之远。“念双燕”两句,言思念

之切。末句,与篇首相应。“立尽斜阳”,伫立之久可知,羁愁之深可知。

采莲令

月华收①,云淡霜夭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②、轧轧开朱户。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云。贪

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③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

外,隐隐两三烟村。【注释】①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

②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③脉脉:含情貌。【评解】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

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

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

转。

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

色。【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初点月收天曙之景色,次言客心临别之凄楚。“翠

娥”以下,皆送行人之情态。执手劳劳,开户轧轧,无言有泪,记事既生动,写情

亦逼具。“断肠”一句,写尽两面依依之情。

换头,写别后舟行之速。“万般”两句,写别后心中之恨。“更回首”三句,以远

景作收,笔力千钧。上片之末言回顾,谓人。此则谓舟行已远,不独人不见,即城

亦不见,但见烟树隐隐而已。一顾再顾,总见步步留恋之深。屈子云:“过夏首而

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收处仿佛似之。

《唐宋词鉴赏集》:况周颐《蕙风词话》云:“盖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善言情

者,但写景而情在其中,此等境界,惟北宋词人往往有之。”从这首词的结句很可

以看出这一特点,它在情景交融方面,的确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在这一点上,也可

以说它“高处不减唐人”。蝶恋花

伫①倚危楼风细细。望极②春愁,黯黯③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

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注释】①伫:久立。②望极:极目远望。③黯黯:迷?不明。

【评解】

这首《蝶恋花》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上片

写春日登楼引起的愁思。下片写“春愁”的执着缠绵,无可排遣。并点明了“春愁

”的具体内容。全词写得激情回荡,执着诚笃,颇能显示柳词的抒情特色。

【集评】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写境,下片抒情。“伫倚”三句,写远望愁生。

“草色”两句,实写所见冷落景象与伤高念远之意。换头深婉。“拟把”句,与“

衣带”两句,更柔厚。与“不辞镜里朱颜瘦”语,同合风人之旨。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以“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第二境。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长守尾生抱柱之信,拼减沈郎腰带之围,真情至语

。张?离亭燕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①。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②冷光相射。蓼屿③荻花

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④。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困话。怅望倚层楼

,寒日无言西下。【作者简介】

张?字柬卿,宋代陕西韩城人。第进士。累官参知政事。卒赠司徒兼侍中,谥康节

。他的词以《离亭燕》为最有名。【注释】①潇洒:爽朗萧疏。

②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③蓼屿:长有蓼草的小岛。④低亚:低垂。

【评解】

秋景潇洒,江山如画。蓼屿荻洲,茅舍竹篱。云际帆移,酒旗低亚。词人倚楼怅望

,一带江山尽收眼底。而六朝兴废,悠悠万事,已成了渔樵闲话。此词写江南秋色

兼抒怀古之情。上片赏玩江山美景,下片感怀六朝兴衰。落寞凄凉,引人遐想。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此词于冷隽中寓悲凉之感。阕中如“霁色冷光相射”,“寒

日无言西下”句,尤觉冷艳触人心目,而语意无穷。

《历代词人考略卷八》:张康节《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秦少游《满庭芳》云:“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梅尧臣苏幕遮

露堤平,烟墅杳①,乱碧萋萋②,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地③春袍,嫩

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④,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

斜阳,翠色和烟老。【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安徽宣城人。仁宗召试,赐进士。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参加编修

《唐书》。他的创作以诗为主。有《宛陵集》。词作不多,以《苏幕遮》最为欧阳

修称赏。【注释】①墅:田庐、圃墅。杳:幽暗,深远,看不到踪影。

②萋萋:形容草生长茂盛。③?地:拂地,拖地。?:突然,出其不意。

④王孙:贵族公子。这里指草。多年生,产于深山。【评解】

雨后天晓,露烟凄迷,芳草如茵,嫩色相照。梅尧臣这首咏草词,以拟人化手法,

委婉地描绘了春草的形象和特色。

意新语工,为前人所未道者。结尾两句,意境幽美,极有韵味。这首词正如他在论

诗中所说的“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最为欧阳修所称赏

。【集评】

《能改斋漫录卷十七》:梅圣俞在欧阳公座,有以林逋草词“金谷年”年,乱生青

草谁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

“露堤平云云,欧公击节赏之。谢绛夜行船

昨夜佳期初共,鬓云低,翠翘金凤①。尊前和笑不成歌,意偷传,眼波微送。草

草不容成楚梦,渐寒深翠帘霜重。相看送到断肠时,月西斜,画楼钟动。

【作者简介】

谢绛字希深,家居富阳(今浙江杭州市西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仁

宗朝,累官知制诰,有诗文集。【注释】①翠翘金凤:古代妇女首饰。

【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