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写当年酒绿灯红,歌舞腾欢,次写独怜梅花寒瘦。再写盼能重见,末言恨未寄诗
。词中绮靡香艳,色彩鲜明。辞语工丽,抒情委婉。摸鱼儿送春
涨西湖、半篙新雨,?尘①波外风软。兰舟同上鸳鸯浦②,天气嫩寒轻暖。帘半卷
,度一缕、歌云不碍桃花扇。莺娇燕婉。任狂客无肠③,王孙有恨,莫放酒杯浅。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如今游兴全懒。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④。君不
见,歌舞地,青芜满目成秋苑。斜阳又晚,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目断水天远。
【注释】①麦尘:指淡黄色。
②鸳鸯浦:地名。昔人诗:“桃花浪暖鸳鸯浦,柳絮风轻燕子岩。”
③狂客无肠:即断肠之意。④绮罗云散:指歌妓舞女们已散去。【评解】
这首送春词,上片写西湖泛舟。新雨初晴,西湖水涨。兰舟载酒,宾朋宴饮,莺娇
燕婉。下片送春抒怀。山容水态依然,而绮罗云散。游兴全懒,春色正阑。全词风
流婉丽,有南宋词人风格。刘燕哥太常引钱齐参议归山东
故人送我出阳关①,无计锁雕鞍②。今古别离难。
兀谁画娥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
泪弹。【作者简介】刘燕哥,当时著名歌妓。生平事迹不详。【注释】
①阳关:泛指送别之地。②锁雕鞍:意谓留住。【评解】
这首送别小词,表现了作者无限惜别之情。上片写别离之难。无计留君住,只得送
君去。临别依依,眷恋之情,溢于言外。下片设想别后的刻骨相思。小楼明月,寂
寞春残,夜弹相思泪。情思缠绵,不忍离别。全词宛转柔媚,情韵无限。
意境幽美,语言自然。【集评】
张思岩《词林纪事》引《青泥莲花记》:刘燕哥善歌舞。齐参议还山东,刘赋《太
常引》以饯,至今脍炙人口。陈凤仪一络索
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①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此去马蹄何
处,向沙堤新路。禁林②赐宴赏花时,还忆着西楼否。【作者简介】
陈凤仪,成都乐妓。生平事迹不详。【注释】①旌:旗的通称。
②禁林:翰林院的别称。【评解】
这首送别词,宛转含蓄,情意绵长。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蜀江春浓,双旌归去。
作者不言自己留恋难舍,而说海棠也似别君难,点点啼红雨。衬托作者惜别之情更
深。
下片叮咛别后且勿相忘。“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着西楼否”,情深意挚,尽在不
言中。【集评】
《古今词话》:陈凤仪有送别《一络索》词。刘燕哥有饯行《太常引》词。皆传唱
一时。无名女子玉蝴蝶
为甚夜来添病,强临宝镜,憔悴娇慵。一任钗横鬓乱,永日熏风①。恼脂消榴红径
里,羞玉减蝶粉丛中。思悠悠,垂帘独坐,传遍熏笼②。朦胧。玉人不见,罗裁
囊寄,锦写笺封。约在春归,夏来依旧各西东。粉墙花影来疑是,罗帐雨梦断成空
。最难忘,屏边瞥见,野外相逢。【注释】①熏风:南风。
②熏笼:作熏香及烘干之用。唐白居易《**词》:“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
坐到明。”【评解】
此词写春闺怀人。上片言闺中无聊,强临宝镜。憔悴娇慵,懒于梳妆。垂帘独坐,
倚遍熏笼。下片写怀人之情。玉人不见,锦书频寄,约在春归,今已入夏,不见归
来。
粉墙花影,罗帐梦断,添人愁思。“最难忘”三句,写出了作者的一片深情与相思
之苦。全词抒情宛转柔媚,构思精巧细腻。【集评】
徐?《词话丛谈》:武林卓珂月云,此词当时甚为马东篱、张小山诸君所服。
刘基浣溪沙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沧江①依旧绕斜阳。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
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②。【作者简介】
刘基字伯温,浙**田人。元末进士,任江西高安县函。后弃官归里。明太祖(朱
元璋)起事括苍,聘至金陵,佐太祖定天下,任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博通经史,
诗文闳深顿挫,自成一家。有《诚意伯刘文成公集》。【注释】
①沧江:泛指江。因江水是青苍色而称。
②麦秋:指农历四月,为麦收季节。汉蔡邕《月令章句》:“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
,熟为秋,故麦以孟春为秋”。【评解】
燕语鸠鸣,蜂蝶带香,江绕夕阳,水满浮萍,轻絮舞风,一派初夏时的自然风光。
末句点出麦熟,使人联想起收获的欢娱。【集评】
沈雄《古今词话》:子房不见词章,玄龄仅办符檄,文诚勋业灿然,可谓千古人杰
。小词亦见一斑。如梦令
一抹斜阳沙觜①,几点闲鸥草际,乌榜②小渔舟,摇过半江秋水。风起,风起,棹
③入白?花里。【注释】①沙觜:沙洲口。②乌榜:游船。
③棹:船桨,此指船。【评解】
残阳一抹,闲鸥几点,景极悠远淡雅;秋水荡舟,风起白?,更是风韵别具,令人
神怡。此词短小精致,意境美,文辞亦美。堪称明词中之佳作。眼儿媚秋思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春山碧树秋重
绿,人在武陵溪①。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注释】
①武陵溪:此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借指爱人在远方。
②归梦:指远游人惦念家里的魂梦。【评解】
此词咏闺中秋思。上片写楼头秋色。草绿原野,念游人之不归;雁唳长空,盼音书
之莫至。依依衰柳,一抹斜阳,万点寒鸦,千山栖宿。下片写秋闺念远。秋日风物
,凄凉萧瑟,况树又重绿,而游人滞留不归。绵绵相思,何时能已。眼前明月照空
,魂梦遥牵。有情无情,并到幽闺。岑寂之感,更复何如。全词绵丽清雅,委婉多
姿。杨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①秋千翦翦②风。鱼雁
③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④子,翠?⑤清尊莫放空。
【作者简介】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明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举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著有《
升庵集》八十一卷。《外集》一百卷,《遗集》二十六卷。其《丹铅杂录》等最为
著称。其词风颇富丽婉曲。【注释】①落索:冷落萧索。
②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③鱼雁:指书信。④金陵子:歌女。
⑤?(jiǎ):古代酒器。【评解】
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迟迟月”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
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俞彦长相思
折花枝,恨花枝,准拟①花开人共卮②,开时人去时。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
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作者简介】
俞彦字仲茅,江苏上元(今江宁县)人。明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寺少
卿。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已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
【注释】①准拟:打算,约定。②卮:酒杯。【评解】
这首小令从花枝写到人间的相思。上片写折花枝、恨花枝,因为花开之日,恰是人
去之时,已见婉折;下片谓怕相思却已相思,旦其情难言,惟露眉间,愈见缠绵。
全词清新淡雅,流转自然,富有民歌风味。【集评】
王士?《花草蒙拾》:俞仲茅小词云:“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视易安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谓此儿善盗。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
上,无计相回避”语脱胎,李特工耳。
明《词综》卷五引《词衷》云:少卿刻意填词,工于小令,持论极严,且以刻烛赓
唱为奇,不无率露语。至其备审源委,不趋佻险而遵雅淡,独见典型。
夏言浣溪沙
庭院沉沉白日斜,绿阴满地又飞花。瞢腾①春梦绕天涯。帘幕受风②低乳燕,池
塘过雨急鸣蛙。酒醒明月照窗纱。【作者简介】
夏言字公瑾,江西贵溪人。明正德十二年进士及第,世宗(朱厚熄)朝参预机务,
居首辅。为严嵩所嫉,诬陷而死。以词曲擅名。《桂州集》、《近体乐府》六卷。
【注释】①瞢腾:睡梦迷糊朦胧。②受风:被风吹动。【评解】
庭院日斜,绿阴花飞,帘低乳燕,池塘鸣蛙。正是春深夏浅,宜人天气。作者扶醉
一梦,梦觉已月上纱窗。其中“瞢腾一梦绕天涯”一语,透露出渴望摆脱世务羁绊
的心情,但写来曲折委婉,余韵不尽。方以智忆秦娥
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①月。苏堤月,香销南国,几回圆缺?钱塘江②山潮声歇
,江边杨柳谁攀折?谁攀折,西陵渡③口,古今离别。【作者简介】
方以智字密之,号鹿起。安徽桐城人。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官检讨。为江南四公子
之一。入清为报恩寺僧。有《浮山词》。【注释】
①苏堤:苏轼为太守时,筑杭州西湖苏堤。
②钱塘江:浙江西流至萧山以下称钱塘江,经海宁住入杭州湾。
③西陵渡:在今浙江杭州对江萧山县境。【评解】
作者生当明季,少年时参加复社,与侯方域等有“明季四公子”之称。此词写风扫
苏堤,香销南国,月有圆缺。继写钱塘潮歇,江柳无人攀折,有一时群芳俱歇之慨
。可以看出作者之寄意。“西陵渡口,古今离别”,抒发了无限感慨,也给全词增
添无限情韵。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满眼韶华①,东风惯②是吹红去。几番烟雾③,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故国王
孙路④。春无主,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⑤。【作者简介】
陈子龙字人中,号大樽,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
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被俘后,不屈而死。他的词在缠绵宛转中寄托了爱国
深情。
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中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
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著有《湘真阁》诸稿,词风婉丽。【注释】
①韶华:指春光。②惯:照例。③烟雾:这里形容春雨潇潇,烟雾茫茫。
④王孙路:指归路。王孙:泛指宦属子弟。
⑤“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评解】
此词借惜花怀人,叹亡国之哀痛与复国之不易。可能作于南京陷落,转战于江浙期
间。上片写大好春光遭受风雨摧残。下片抒发亡国的哀痛与复国的愿望。词中东风
吹红,几番风雨,春花难护,暗喻明朝江山大势已去;而梦中相思,故国难归,杜
鹃啼血,则寄托了作者深沉的民族情感。全词选用比兴,风格婉丽。【集评】
《古今词话》:大樽文宗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乃《湘真词》
一集,风流婉丽如此。传称河南亮节,作字不胜罗绮;广平铁石,赋心偏爱梅花,
吾于大樽益信。
《倚声集》云:词至《云门》、《湘真》诸集,言内意外已无遗义,柴虎臣所谓:
“华亭肠断,宋玉魂销。”所微短者,长篇不足耳。画堂春雨中杏花
轻阴池馆水平桥,一番弄雨花梢。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忆昔青门①堤外
,粉香零乱朝朝。玉颜③寂寞淡红飘,无那③今宵。【注释】
①青门:汉长安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其色青,故俗呼为青门。
②玉颜:指杏花。③无那:无奈。【评解】
此词写雨中杏花,全篇不露一个“杏”字,却处处见出杏花的特征和精神。上片传
其神,下片绘其貌,神貌兼备,风神绰约。全词工丽婉媚,风雅多姿。【集评】
《陈忠裕全集》王士?云:嫣然欲绝。诉衷情春游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①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②。风乍暖,日初
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注释】①玉轮:犹华车。
②“半面”句:史载梁元帝徐妃以帝眇一目,故每以半面妆迎驾,帝见则大怒而去
。【评解】
桃下试裳而至蝶粉斗香,可见其春服艳丽。所绣花朵几能乱真;轮碾芳草而红妆半
露,情态如画。风暖日长,垂杨袅袅,正是纵情逸兴之时;双燕飞花,满地斜阳,
又暗示良辰难久,美景不长。全词工丽婉媚,情景交融。【集评】
《陈忠裕全集》王士?云:清真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至大樽而情景相生,令人
有后来之叹。谒金门五月雨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①人尽去,断红明碧树。费得炉烟无数,只有
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注释】①平芜:平原。【评解】
词题为“五月雨”,正面着墨不多,而以景物变化与人的感受从旁映衬,写得洒脱
自如。结尾点出薄暮之时,恍见花影微露,正是春夏间雨霁转晴特征。【集评】
《陈忠裕全集》邹祗谟云:“缥缈澹宕,全见用笔之妙”。杨基菩萨蛮
水晶帘外娟娟①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月华今夜黑,
全见梨花白。花也笑?娥②,让他春色多。【作者简介】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洪武中,官至山西按察史。被谗
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以诗着称,兼工书画。著有《眉庵集》。【注释】
①娟娟:形容月色美好。②?娥:即嫦娥。【评解】
这首小词即景抒情。上片写月光与花色相映,如白雪莹莹,但隔窗望去,隐隐约约
,难以分辨,美在扑朔迷离之中。
下片写夜黑梨白,花色独明,美在对比分明中。末二句,设想花笑嫦娥不如己多占
春色,更见逸思天外之妙。浣溪沙上巳
软翠冠儿①簇海棠,砑罗②衫子绣丁香。闭来水上踏青阳③。风暖有人能作伴,
日长无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注释】
①软翠冠儿:指用花草编成的头饰。②砑罗:光滑的丝绸。
③青阳:春天。《尔雅?释天》“春为青阳。”【评解】
农历三月三日为古上巳节,是时倾城于郊外水边洗濯,祓除不祥。《论语》谓“暮
春者,春服既成,浴乎沂,风乎舞雩。”
晋时曲水流觞,至唐赐宴曲江,倾都修禊踏青,均是此意。此词所写,正是这一古
老风俗沿袭至明代的情况。全词情景交融,自然流畅。夏完淳婆罗门引春尽夜
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春归不阻重门①。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更阶
前新绿,空锁芳尘。
随风摇曳云。不须兰棹朱轮②。只有梧桐枝上,留得三分。多情皓魄③,怕明宵
、还照旧钗痕。登楼望、柳外**。【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清兵南侵,完淳坚决抗清。
被俘,就义。遗作甚多,有《代乳集》、《玉樊堂集》、《夏内史集》、《南冠草
》等。其诗、词、文均有较高成就。【注释】①不阻重门:即不为重门所阻。
②兰棹朱轮:指游船游车。③皓魄:指月亮。【评解】
在明末文坛上,夏完淳是一位少年诗人,抗清志士。其诗词作品多寓时事之叹,慷
慨悲壮。这首以“春尽夜”为题的词,表面全是写景,但联系明朝将亡的形势,细
味“辞却江南三月,何处梦堪温”诸句,工丽婉曲,语极含蓄,当是有所寄托。
卜算子
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谁料同心结不成,翻就相思结①十二玉阑干,风有灯
明灭。立尽黄昏泪几行,一片鸦啼月。【注释】
①同心结:古人用彩丝缠绕作同心之结,以喻两情绸谬之意。【评解】
这首小词,通篇抒写闺怨,而香草美人,却寄托遥深。
“立尽黄昏泪几行”,寄寓着国破家亡的身世之感。全词委婉凄恻,曲折含蓄。
【集评】
沈雄《柳塘词话》:夏存古《玉樊堂词》……慷慨淋漓,不须易水悲歌,一时凄感
,闻者不能为怀。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小荷贴水点①横塘,蝶衣晒粉②忙。茶鼎熟,酒
卮③扬,醉来诗兴狂。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作者简介】
张大烈生平不详。【注释】①点:点缀。
②晒粉:蝴蝶在阳光下扇动双翼,如晒翅粉。③酒卮:酒杯。【评解】
绿阴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一片初夏时节的景象宛然在目。仰看
雏燕惜花,双衔归梁,恍觉物各有情,不禁酒后诗兴大发。词以写景为主,而作者
兴会,亦在其中。叶小鸾浣溪沙初夏
香到酴?①送晚凉,荇②风轻约薄罗裳。曲阑凭遍思偏长自是幽情慵③卷幌④,
不关春色恼人肠。误他双燕未归梁。【作者简介】
叶小鸾字琼章,明代吴江(今江苏吴江)人。工诗词,多佳句,能模山水,写落花
,皆有韵致。十七岁许昆山张立平为妻,未嫁而卒。著作有《疏香阁词》。
【注释】①酴?:一种初夏开花的观赏植物。
②荇:荇菜。《诗经?关睢》:“参差荇菜,左右流之。”③慵:懒散。
④幌:布幔。此指窗帘。【评解】
初夏傍晚,酴?飘香,荇风轻约,词人曲阑凭遍,情思悠长,以至忘了卷帘,耽搁
了双燕归梁。全词着墨纤细,抒怀曲婉,表现出女词人体物的精微和咏物的巧思。
王夫之清平乐咏雨
归禽响暝①,隔断南枝径。不管垂杨珠泪迸,滴碎荷声千顷。随波赚杀②鱼儿。
浮萍乍满清池。谁信碧云深处,夕阳仍在天涯。【作者简介】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明亡,应南明桂王之
召,授行人。后隐居衡山石船山,杜门不出,学者称船山先生。生平著作甚多。有
《船山遗书》三百二十四卷。【注释】①暝:指空?灰暗的天色。
②赚杀:赚煞。意谓逗煞。言雨滴水面,鱼儿疑为投食,遂被赚接喋。【评解】
此词题为咏雨,而通篇均由景物从旁烘托,不露雨水两字,而又处处见出雨水,是
其高妙处。归禽响暝,有山雨欲来之势;垂杨泪迸,荷声千顷,正见风狂雨骤;鱼
儿逐波,浮萍满池,写尽池水渐长之势。末两句故设一问,亦对雨常情,颇具雅趣
。全词清丽雅洁,意境极美。更漏子本意
斜月横,疏星炯①,不道秋宵真永②。声缓缓,滴泠泠③,双眸未易扃④。霜叶
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注释】
①炯:明亮。②永:漫长。③滴泠泠:指漏壶滴水之声。
④扃:门上钮环,喻闭门,引申为闭眼。【评解】
作者借“更漏”以抒情怀。词中写长夜不能入睡,为更漏声所恼。眼看着“斜月横
,疏星炯”,感到“秋宵真永”。辗转反侧之状,溢于言表。末三句感怀家国身世
,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集评】
《清词菁华》:夫之词语深辞隐,故国之思,贯串始终。《更漏子》“天下事,少
年心,分明点点深”。语愈隐而意愈显。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桐树花香月半明,棹①歌归去蟪蛄②鸣。曲曲柳湾茅屋矮,挂鱼罾②。笑指吾庐
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作者简介】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明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绝意仕途,隐居昆山,
专心著述。工诗善文,短翰小词,极有风致。又善书画。著作有《眉公全集》、《
晚香堂小品》等。《明史》有传。【注释】①棹:船桨,此指船。
②蟪姑:蝉科昆虫,初夏鸣。③鱼罾:鱼网。【评解】
这是一首记游小词。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飘香。词人驾一叶扁舟,驶过曲折
的柳湾和挂着鱼网的茅屋,听棹歌声远,蟪蛄幽鸣,愈显出夜色静谧柔美。下片以
设问句点出有一池荷叶的桥边,从竹林中透出灯火和读书声的地方,正是词人结庐
之处。画意浓郁,诗情荡漾,将读者引入优美淡雅、动静谐处的意境。全词清新柔
和,流丽自然。【集评】
沈雄《柳塘词话》:眉公早岁隐于九峰,工书画。……其小词潇洒,不作艳语。
汤允?浣溪沙
燕垒雏空①日正长,一川残雨映斜阳。鸬鹚②晒翅满鱼梁③。榴叶拥花当北户,
竹根抽笋出东墙。小庭孤坐懒衣裳④。【作者简介】
汤允?字公让,濠洲(今安徽凤阳)人。工诗词,为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十
才子之一。官至指挥佥事。后带兵分守孤山堡战死。著有《东谷集》十卷。
【注释】①燕垒:燕窠。雏空:谓乳燕已经长成,飞离燕窠。
②鸬鹚:一种能捕鱼的水鸟。③鱼梁:捕鱼水堰,又称鱼床。
④懒衣裳:谓时已天暖,无须多添衣裳。【评解】
此词借景抒怀,清雅别致,独具风格,古人作诗填词,多重锻字炼句。有时一字见
新,全篇为之生色。此首“榴叶拥花”的“拥”字,也甚为人称道,以为表现出榴
花的真面貌。其与杜甫《返照》诗:“归云拥树失山村”,方岳《梦弄梅》诗:
“黄叶拥篱埋药草”,虽同用“拥”字,却能各臻其妙。【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清润入格,“拥”字炼,能写出榴花之精神。
文徵明青玉案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①。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
过墙去。??②娇眼开仍?③,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
纤纤白苎④。不受些儿⑤暑。【作者简介】
文徵明,字徵仲,号衡山居士,明代长州(今江苏苏州)人。以贡生入都,授翰林
待诏。诗文书画皆工,而画尤胜。诗以娟秀见称,其词与诗风格近似,但也偶有雄
壮之作。著作有《甫田集》。【注释】①亭午:正午。
②??:形容眼光急迫不安。③?:滞涩。④苎:苎麻,多年生草本。
⑤些儿:一点儿。【评解】
此词着意描绘夏景,抒写闺中人的生活情态。夏日亭午,如火的榴花和满地绿阴给
庭院带来特异的气氛,使人如痴如醉。闺中人午睡刚醒,娇眼朦胧,喃喃自语,情
困意慵。一阵清风吹来,扇不摇而自凉。翠竹白苎亭亭玉立,摇曳多姿,丝毫没有
感到暑意。
作者工画,故以画家之笔,勾勒人物景象,确是词中有画。全词纤丽娟秀,抚媚多
姿。王世贞忆江南
歌起处,斜日半江红。柔绿篙添梅子雨①,淡黄衫耐藕丝风②。家在五湖东③。
【作者简介】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自称?州山人,明代太仓(属江苏)人。
嘉靖十六年进士及第。官至刑部尚书。诗文与李攀龙齐名,同为明代文坛“后七子
”领袖。晚年诗词以平淡自然为多。著有《?州山人四部稿》、《续稿》。
【注释】
①梅子雨:初夏江淮一带连续阴雨,因时值梅子黄熟,故称梅雨或黄梅雨。
②藕丝风:喻风力纤细如藕丝,太湖多莲藕,故以之作比。③五湖:太湖。
【评解】
此词着意描写梅雨时节太湖日落前的秀丽景色,色彩淡雅优美,尤具水乡情调。其
中“柔绿篙添梅子雨,淡黄衫耐藕丝风”一联,对仗工稳,造语清新,极堪吟味。
婉约词十九
徐有贞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①,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
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作者简介】
徐有贞,初名?,字元玉,江苏吴县人。明宣德八年登进士第,佐英宗复辟,官升
至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平生深究经济之学,对于天文、地理、兵
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博览。著有《武功集》。【注释】
①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评解】
此词之声律,上片全同《忆秦娥》,下片只末句多一字。
作者使下片首句与上片末句顶针,复以下片末句与上片首句衔接,往复回环,有如
回文。虽少伤纤巧,但亦颇见匠心。陈霆踏莎行晚景
流水孤村,荒城古道。槎牙老木乌鸢噪①。夕阳倒影射疏林,江边一带芙蓉老②。
风暝寒烟,天低衰草,登楼望极群峰小。欲将归信问行人,青山尽处行人少。
【作者简介】
陈霆字声伯,浙江德清人。明弘治(孝宗朱?樘年号)十五年进士及第,官刑科给
事中。博学多闻,工诗词、古文。著有《水南稿》、《渚山堂词话》等。
【注释】①槎牙:错杂不齐貌。鸢:俗称鹞鹰。②芙蓉老:荷花凋残。
【评解】
此词题为《晚景》,写景多运化前人诗词中成句,流转自然一如己出,而创意不足
。词中写登楼晚眺,周遭风景在目。
但诗人意不在赏玩秋光,而在问行人归信。不意“青山尽处行人少”,遂只得注目
于远近风物。通篇委婉含蓄,耐人寻思。屈大均潇湘神零陵作
潇水流。湘水流①。三间愁接二妃愁②。潇碧湘蓝虽两色,鸳鸯总作一天秋。
【作者简介】
屈大均,原名绍隆,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
。
明亡时,年仅15岁。清兵南侵,坚决抗清。失败后,削发为僧。其诗富有民族意识
,著作有《道授堂集》、《九歌草堂集》。【注释】
①潇湘:潇水出自湖南宁远九嶷山,流至零陵,与由广西兴安流来的湘水会合,称
潇湘。
②“三闾”句: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二妃指传说中舜帝的二妃娥皇、女英。舜南
巡死于苍梧,二妃哭死于江湘之间。屈原流放江湘,其《九歌》咏及湘夫人,故云
愁接愁。【评解】
此词借咏潇湘抒发感怀。当是有所寄托。零陵为潇湘会流之地,两水乍合,颜色分
明。词中以鸳鸯不辨水色,自亦不能发思古之幽情,烘出三闾、二妃史事,以抒感
慨。梦江南
红茉莉,穿作一花梳①。金缕抽残蝴蝶茧②,钗头③立冬凤凰雏。肯忆故人姝④。
【注释】①“穿作”句:穿茉莉花成串作头饰。
②蝴蝶茧: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式。
③“钗头”句:喻茉莉花串饰在钗头,状如小凤凰展翅。④姝:美好。【评解】
词中写女子对镜精心梳妆打扮,为的是要让人记起她的艳美姣好。然细味词意,与
唐人诗中“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相仿,当有其寓意在。【集评】
况周颐《蕙风词话》:哀感顽艳,亦复可泣可歌。吴伟业生查子旅思
一尺①过江山,万点长淮②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③去。六月北风寒,落叶
无朝暮。度樾④与穿云,林黑行人顾。【作者简介】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江南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及第。清世
祖招为国子监祭酒。著有《梅村词》二卷。【注释】①一尺:形容远山低矮。
②长淮:淮河。③青溪:三国时吴国所凿东渠,经今南京入秦淮河。
④度樾:经过树萌遮蔽之处。樾:道旁成萌树木。【评解】
此词通过写景抒发旅思。远山丛树,渐去渐远,身旁清冽的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
汇入青溪。虽是六月盛夏,度樾穿云于阴森的山道,仍觉风寒林黑,晨昏难辨。未
明写“旅思”,而“旅思”自见。【集评】
《清词菁华》:《梅村词》小令托兴浑远,可直逼《花间》。宋徵舆忆秦娥
杨花黄金陌①,茫茫十里春云白②。春云白,迷离满眼,江南江北。来时无奈珠
帘隔,去时着尽东风力。东风力。留他如梦,送他③如客。【作者简介】
宋徵舆字辕文,号直方。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清顺治四年进士及第,官至都
察院副都御史。著有《海闾香词》、《林屋诗文稿》。【注释】
①黄金陌:指江南开满金黄色菜花的田间小路。
②春云白:形容杨花飘白,如春云回荡。③他:指杨花。【评解】
此词题为杨花,作者哀杨花,亦是自哀。白絮随风东西,漫无依托,常使人想起飘
忽不定的人生。作者从杨花联想到自己,字里行间,隐约流露出内心的感慨。委婉
含蓄,耐人寻味。【集评】谭献《箧中词》:身世可怜。玉楼春
燕雕梁画栋原无数,不问主人随意住。红襟①惹尽百花香,翠尾②扫开三月雨。
半年别我归何处?相见如将离恨诉。海棠枝上立多时,飞向小桥西畔去。
【注释】①红襟:指燕子前胸的红羽毛。
②翠尾:史达祖《双双燕》:“翠尾分开红影。”【评解】
此词咏物抒情,委婉细腻。燕子秋去春来,喜寻旧巢,使人有春燕怀恋旧主人之想
。
故进而猜想,在三月的轻风细雨中,带着花香归来,立在海棠枝上,似乎要向旧主
人诉说半年来的离愁别恨。作者以移情法写燕,神情入妙,颇见新巧。【集评】
谭献《箧中词》:探喉而出。吴绮春光好迎春
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先到玉儿①头上,袅花枝。十二画楼帘卷,红妆②笑语
参差。争向彩幡③成队去,看朱衣④。【作者简介】
吴绮字半兰,号听翁,一号?叟,别号红豆词人。江苏江都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
年,卒于康熙三十三年。贡生。官浙江湖州府知府。著有《艺香词钞》四卷。
【注释】①玉儿:南齐东昏侯潘妃小字玉儿。古因称女子小字玉奴。
②红妆:指女子。③彩幡:古代春节剪彩成幡,作庭户装饰或妇女头饰。
④朱衣:相传宋代欧阳修知贡举,阅卷时,觉座后有一朱衣人,逢其点头者文章便
入格。此借指春闱中式者。【评解】
这首迎春词章法别致,构思新颖。春已悄悄来到人间。来是何时?却无人知。词中
不言陌头杨柳,枝上杏花,却说年轻女子头上先已花枝袅袅。她们一边打扮,一边
说笑,成群结队地争着去看那些新考中的青年才士。此词以欢快而又含蓄、热闹而
又风雅的情趣,烘衬出春已降临人间。惜分飞寒夜
昨晚西窗风料峭①,又把黄梅瘦了。人被花香恼。
起看天共青山老。鹤叫空庭霜月小,夜来冻云如晓。谁信多情道②。相思渐觉诗
狂少。【注释】①料峭:风寒貌。
②“谁信”句:犹口语“谁讲(我)多情?”实为反语。【评解】
此词咏寒夜之苦,故首句点出“昨晚”。次叙夜起看天,鹤唳空庭,霜月冻云,只
觉满目凄凉。中心愁结,遂致诗兴全无。“天共青山老”一句,反用“天若有情天
亦老”句意,有此恨绵绵之痛。全词幽怨含蓄,表现了作者“惊才绝艳”。
毛奇龄荷叶杯
五月南塘水满,吹断,鲤鱼风①。小娘停棹②濯③纤指,水底,见花红。
【作者简介】
毛奇龄,原名?,字大可,又字初晴、齐于。别号河右。学者称西河先生。浙江萧
山人。清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
预修《明史》。精音律,工诗词。著作有《桂枝词》六卷。《毛检讨词》收入《西
河全集》。【注释】①鲤鱼风:九月之风。②棹:船桨。③濯:洗涤。
【评解】
此词写南塘泛舟时的情景。池塘水满,风暖鱼跃,泛舟的少妇在停棹戏水之际,无
意间透过清澈明净的池水,看到了一朵飘落水底的红花。作者撷取这一小景入词,
极具情趣。“鲤鱼风”本指九月之风,用于仲夏,亦见通脱新鲜。【集评】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奇龄小令学《花间》,兼有南朝乐府风味,在清初诸作者
,又为生面独开也。相见欢花前顾影粼粼①。水中人。水面残花片片绕人身。
私自整,红斜领,茜②儿巾。却讶③领间巾里刺花新。【注释】
①粼粼:水清澈而微湍。②茜:茜草根红,可为染料。此指绛色。
③讶:惊奇。此处意为令人心动。【评解】
此词以景衬人,景与人融为一体。构思新巧,极富生活情趣。花影斑斑,清水粼粼
,映衬着女子娟秀的体貌。花片人面在水中融合、荡开,色彩缤纷,妖冶多姿。女
子颔首整衣,显出了领间襟里所绣的新式花朵。全词清新婉丽,曲折有致。
【集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运思多巧。董以宁卜算子
雪江晴月(回文,倒读《巫山一段云》)
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收尽盈盈舞絮飘,点点轻鸥咒。晴浦晚风寒,青山玉
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烟垂岫。【作者简介】
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人。康熙初,与邹祗谟齐名。他精通音律,尤工
填词,善极物态。著有《蓉渡词》。【评解】
此词为回文,倒读为另一词调《巫山一段云》:“岫垂烟淡淡,窗映雪亭亭。看回
瘦骨玉山青。寒风晚浦晴。咒鸥轻点点,飘絮舞盈盈。尽收酒中薄云阴。琼飞淡月
明。”虽为文字游戏性质,但回环读来,不露生凑之迹,作者驾驭文字的才能,亦
颇可观。陈维崧临江仙寒柳
自别西风憔悴甚,冻云流水平桥。并无黄叶伴飘飘。乱鸦三四点,愁坐话无?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