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谭献原名廷献,字涤生,更字复堂,号仲修。浙江仁和(杭州市)人。同治六年(
1867)举人。官安徽,历知歙县、全椒、合肥、宿松诸县。于词学致力颇深,曾选
清人词为《箧中词》六卷,续三卷。著有《复堂调》三卷。【注释】
①春三:春季的第三个月。
②“树犹”句:《世说新语》载桓温北征,见旧日所栽柳已十围,慨叹:“树犹如
此,人何以堪!”③毵毵:枝条细长貌。【评解】
春去匆匆,笛声悠悠,已觉幽情难遣;何况酒阑人散,柳风拂面,离亭凉月,此景
何堪!词人既伤春归,复怨别离,更感叹年华流逝,惆怅之情,遂不能已于词。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语极清隽,琅琅可讽,“玉人吹笛”二语,尤为警绝。
蝶恋花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①到。压鬓钗梁金凤②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注释】①韦郎:古代女子对男子的爱称。②金凤:古代妇女的头饰。
【评解】
这是一首春闺思远词。上片从景到人。深院寂静,埋怨鹦鹉,错报郎归,引起烦恼
。
下片着意抒情。红袖高楼,不如还乡好。“轻躯愿化车前草”,表现了真挚的怀人
之情。全词委婉细腻,清新雅丽。【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庭院深深”阕,上半传神绝妙,下半沉痛已极,所谓“
情到海枯石烂时”也。叶恭绰《广箧中词》:正中、六一之遗。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复堂词品骨甚高,源委悉达,其胸中、眼中,下笔时匪独
不屑为陈、朱,尽有不甘为梦窗、玉田处,所传虽不多,自是高境。……仲修小词
绝精,长调稍逊,盖于碧山深处,尚少一番涵咏功也。庄?相见欢
深林几处啼鹃,梦如烟。直到梦难寻处倍缠绵。
蝶自舞,莺自语,总凄然。明月空庭如水似华年。【作者简介】
庄?字中白,江苏丹阳(今江苏镇江市)人。生于道光十年(1830)。官主事。后
校书淮南、江宁各书局。著有《甲白词》四卷,《蒿庵遗稿》等。【评解】
这首抒情小词写得情景交融,含蕴无限。春魂夏梦,因深林几处啼鹃而倍感缠绵;
莺语蝶舞,使人于明月空庭之夜,更觉年华如水之凄切。庄?词宗张惠言,为常州
词派之后劲。【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用意、用笔,超越古今,能将骚、雅真消息吸入笔端,更
不可以时代限也。
谭献《箧中词》:闺中之思,灵均之遗则,动于哀愉而不能自已,中白当曰:“非
我佳人,莫之能解也。”定风波
为有书来与我期①,便从兰杜②惹相思。昨夜蝶衣刚入梦,珍重,东风要到送春时
。
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只有成阴并结子,都是,而今但愿著
花迟。【注释】①期:邀约。②兰杜:兰草和杜若,均为香草。【评解】
此词着意抒情。写人物而以景物相衬,于情景交融中微露惜春怀人之意。含蓄委婉
,轻柔细腻,往往语意双关,耐人寻味。【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蒿庵词有看似平常、而寄兴深远、耐人十日思者,如《定
风波》云云,暗含情事,非细味不见。
又曰:蒿庵词穷源竟委,根柢?深,而世人知之者少。余观其词,匪独一代之冠,
实能超越三唐、两宋,与风、骚、汉乐府相表里,自词人以来,罕见其匹。而究其
得力处,则发源于国风、小雅,胎息于淮海、大晟,而寝馈于碧山也。
周之琦好事近
杭苇①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笋将②摇梦上轻舟
,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③小小,载一肩秋色。【作者简介】
周之琦字稚圭,号耕樵,一号退庵。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
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官至广西巡抚。有《心日斋词》。其第一种为《金梁梦
月词》。其风格与元张翥相近。【注释】
①杭苇:语出《诗?卫风?河广》:“一苇杭之。”苇原指草束,引申为小舟。
杭,通“航”。
②笋将:语出《公羊传?文公十五年》:“笋将而来也。”笋,竹舆。
③乌篷:小船,船篷竹编,漆成黑色,故称。【评解】
此词描写秋日旅行,舟行后乘舆,舆行后又乘舟,点染途中山水景物,遂觉无枯寂
之色。“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情景俱佳,极富情致。全词写秋景而不落
俗套,独具特色。【集评】
黄燮清《词综续编》:《梦月词》浑融深厚,语语藏锋,北宋瓣香,于斯未坠。
《清词菁华》:之琦为清词中期转变前锋。《金梁梦月词》曾震撼一时。写景笔随
意转,或凉沁肌骨,或响遏云雷,极驱使控纵之能事。
婉约词二十二
王鹏运点绛唇饯春
抛尽榆钱①,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
?长亭②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作者简介】
王鹏运字幼遐,一字鹜翁,晚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人。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
。
官礼科给事中。曾汇刻《花间集》以迄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其词学
承常州派余绪而发扬光大之,以开清季诸家之盛。有《庚子秋词》、《半塘定稿》
二卷,《剩稿》一卷。【注释】①榆钱:即榆荚。
②长亭:古时道旁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用以暂歇与饯别。【评解】
榆钱非钱,春归亦无路,惟文学乃能以虚构之钱与路,将抽象事物表现为具体可感
之形象。上片咏春光难驻,正借词人造语之新颖,方予人以深刻印象。下片“春去
能来,人去能来否”两句,将词意转深一层,点出离愁比春归更令人凄苦,遂使“
饯春”有了双重含义。【集评】
叶恭绰《广箧中词》:幼遐先生于词学独探本原,兼穷蕴奥,转移风会,领袖时流
,吾常戏称为桂派先河,非过论也。
《清词菁华》:鹏运为清末四家先导,上承嘉道之敝,下开同光变革之风,文廷式
、朱祖谋、况周颐,皆受其指授。浣溪沙题丁兵备①丈画马
苜蓿阑干满上林②,西风残秣独沉吟。遗台何处是黄金③?空阔④已无千里志,
驰驱枉抱百年心。夕阳山影自萧森。【注释】
①丁兵备:丁日昌,兵备指其任苏松太道。后官至江苏巡抚。
②上林:上林苑,汉代长安苑囿,汉武帝自西域引入苜蓿,植于上林苑以饲马。
③“遗台”句:用郭隗说燕昭王千金购马骨故事。昭王后筑黄金台以待贤。
①空阔:反用杜甫诗“所向无空阔”句。【评解】
此词借咏马自诉怀才不遇。用典自然。“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亦
马亦人,语意双关。抒写了内心的感慨。
“夕阳山影自萧森。”飘逸、空灵,为全词增添情致。文廷式好事近湘舟有作
翠岭一千寻①,岭上彩云如幄②。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仙鬟撩鬓倚双扉
,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③何处?认舜祠丛竹④。【作者简介】
文廷式字道希,一字芸阁,号葆岩,别号纯常子。江西萍乡人。光绪十六年(1890
)进士及第。官至侍读学士。其于清代浙西、常州两词派之外,独树一帜。著有《
云起轩词钞》一卷。【注释】①寻:古代以八尺为寻。②幄:帷幕。
③九疑:九嶷山,在湖南省。相传为舜的葬地。
④舜祠丛竹:指湘妃竹。相传舜死后,娥皇、女英二妃哀泣,泪滴于竹,斑斑如血
。【评解】
这首小令写水光山色,极为艳丽。翠岭彩云,波光荡绿,加上意想中窈窕如玉的仙
女,构成一幅充满神幻色彩的画面,又洋溢着怀古的悠思。全词意境新颖,造语工
巧,美艳多姿,极富情韵。【集评】王瀣手批《云起轩词钞》:?绝!
胡先?《学衡杂志》二七期《评云起轩词钞》:《云起轩词》,意气飙发,笔力横
恣,诚可上拟苏、辛,俯视龙洲。其令词?丽婉约,则又直入《花间》之室。盖其
风骨遒上,并世罕睹,故不能从时贤之后,局促于南宋诸家范围之内,诚如所谓美
矣善矣。祝英台近
剪鲛绡①,传燕语,黯黯碧草暮。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园林红紫千千,放教狼
藉②,休但怨、连番风雨。
谢桥路,十载重约钿车③,惊心旧游误。玉佩尘生,此恨奈何许!倚楼极目天涯,
天涯尽处,算只有??飞絮。【注释】①鲛绡:轻纱。相传为鲛人所织之绡。
②狼藉:散乱不整貌。③钿车:饰以金花之车。【评解】
此词借春景以抒怀。连番风雨,红紫狼藉,极目天涯,惟见??飞絮。回首旧游,
令人心惊,不禁感慨万千。全词含蓄蕴藉,寄寓殊深。写景抒情,细腻逼真,极有
感染力。【集评】
王瀣手批《云起轩词钞》:“愁望”以下,其怨愈深,后编讽刺不少。
叶恭绰《广箧中词》:与稼轩《宝钗分》,同为感时之作。天仙子
草绿裙腰山染黛①,闲恨闲愁侬不解。莫愁艇子渡江时,九鸾钗②,双凤带,杯酒
劝郎情似海。【注释】①黛:青黑色。②九鸾钗:古代女子头饰。【评解】
此词抒写爱情,清新流畅,灵活自然。别具风格,不落俗套。颇有民歌风味。
彭孙?生查子旅夜
薄醉不成乡①,转觉春寒重。枕席有谁同?夜夜和愁共。梦好恰如真,事往翻如
梦。起立悄无言,残月生西弄②。【作者简介】
彭孙?字骏孙,号羡门,浙江海盐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
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第一,官至吏部左侍郎。著有《廷露词》,《金粟词话》等
书。【注释】①乡:指醉乡。②西弄:西巷。【评解】
彭孙?词多写艳情,龙工小令,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美誉。此词自写欲求梦而
先借酒力,但薄醉仍难入梦,一直写到梦中和梦醒。意境幽清,情致婉然。下片“
梦好却如真,事往翻如梦”两句,从李商隐诗“回肠九叠后,犹有剩回肠”翻出,
而更具哲理,耐人寻味。【集评】谭献《箧中词》:唐调。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彭羡门词,意境较厚,但不甚沉着,仍是力量未足。
《清词菁华》:孙?词品,侧艳蒙讥。然如所编数阕,亦殊有清致,无碍其为团云
手。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蜡鹅花①下烛如银。钗符金胜②,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③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④。屠苏⑤醉醒已三更。一声鸡唱,五十六年
人。【作者简介】
李慈铭字爱伯,号莼客。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及
第。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著有《霞川花隐词》。【注释】
①蜡鹅花:古代年节以蜡捏成、或以蜡涂纸剪成凤凰为饰物,蜡鹅花当即此类。
②钗符金胜:均为女子发饰,菱形者称方胜,圆环者称圆胜。
③好宜:旧俗除夕写“宜春帖”或吉利语以祈福。
④“非官”句:李慈铭于清光绪间在京任闲职,不掌政务,读书著作遣日。
⑤屠苏:古俗,除夕合家饮屠苏酒以避疫,屠苏为茅庵,相传屠苏中一仙人所酿,
故名。【评解】
此词咏除夕合家“岁筵”,喜气洋洋。“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鸡鸣添岁,写
得质朴而富于情味。【集评】
《清词菁华》:慈铭词坚峭佚荡,拔萃当时。小令最隽美,如春云曳空,淡不留滓
。郑文焯浣溪沙从石楼、石壁,往来邓尉山①中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②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
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作者简介】
郑文焯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大鹤山人,又号冷红词客。奉天铁岭(辽
宁铁岭县)人。流寓吴越间。光绪元年(1875)中举。官内阁中书。著有《樵风乐
府》九卷,《词源?律》等。【注释】
①石楼、石壁、邓尉山:均在江苏吴县西南,因汉代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
②虚岚浮翠:形容远山倒影入湖。湖:指太湖。【评解】
此词上片咏梅子半黄,乍晴还雨,往来于邓尉山中,眼前虚岚浮翠,显出湖光格外
明净,闲云与高鸟齐飞,令人心旷神怡。下片咏山行时野果打头、野花盈手,烟雾
缭绕,此身如在画中。全词烘出清醇的山林气息,而词人欣愉之情也跃然纸上。
【集评】俞樾《瘦碧词序》:君词体洁旨远,句妍韵美。
叶恭绰《广箧中词》:叔问先生,沉酣百家,撷芳漱润,一寓于词,故格调独高,
声采超异,卓然为一代作家。读者知人论世,方益见其词之工。朱孝臧乌夜啼
同瞻园①登戒坛②千佛阁春云深宿虚坛,磬③初残,步绕松阴双引④出朱阑。
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⑤,又是夕阳无语下苍山。【作者简介】
朱孝臧一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村。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市)人。光
绪九年(1883)进士及第。官至礼部右侍郎。著有《?村语业》二卷。身后其门人
龙榆生为补刻一卷,入《?村遗书》中。【注释】
①瞻园:指张仲?,有《瞻园词》。②戒坛:寺名,在北京门头沟区。
③磬:一种乐器。④双引:谓两人携手同行。⑤桑干:桑干河。【评解】
此词写佛阁之高,先云“春云深宿”,是仰视;继说“吹不断,黄一线,是桑干”
,是俯视。写天色将晚,先从“磬初残”的听觉入手,继由“夕阳无语下苍山”的
视觉下笔,不仅两两相衬,富于变化,而且粗线勾勒,造句奇特,将登临所见尽置
眼底。意境开阔,描述精妙,的是佳作。【集评】
夏敬观《忍寒词序》:侍郎词蕴情高?,含味醇厚,藻采芬溢,铸字造辞,莫不有
来历,体涩而不滞,语深而不晦,晚亦颇取东坡以疏其气。
王国维《人间词话》:?村学梦窗,而情味较梦窗反胜,盖有临川、庐陵之高华,
而济以白石之疏越者,学人之词,斯为极则。清平乐夜发香港
舷灯渐灭,沙动荒荒①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②?江湖息影初程,
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注释】①荒荒:月色朦胧。
②“极目”二句:化用苏轼《澄迈驿通潮阁》诗:“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
中原”句意。【评解】
此词上片写船发香港时的夜景。舷灯渐灭,月色朦胧,极目远望,景色疏淡空旷。
下片记水上夜行。狂涛东驶,龙语分明。舵楼一笛风生。光景幽隐而深邃。
【集评】
《清词菁华》:祖谋之为词,运意最精,凝神入化,及其下笔,篇章句字,无不穷
工极变,尽掩众长。读之却又轻松流转,力避晦涩,初不着力,其妙处正在此。
王敬之转应曲
寒梦。寒梦。梦被诗魔调弄①。醒来吟落灯花②,灯暗纸窗月斜。月斜。月斜。巷
口柝声③敲歇。【作者简介】
王敬之字宽甫,江苏高邮人。咸丰贡生。官户部主事。著作有《三十六陂渔歌》。
【注释】①调弄:调侃嬉弄,纠缠。②吟落灯花:喻苦吟多时。
③拆声:打更声。【评解】
此词描写寒夜苦吟。构思新颖,造语工巧,极有情致。【集评】
《清词菁毕》:敬之词专攻姜夔,小令得其逸炼,长调得其疏越,时有俊气,未极
清虚。陈洵南乡子己巳①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吾西园话旧
不用问田园②,十载归来故旧欢③。一笑从知春有意④,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⑤
。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谁分去来乡国事⑥,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作者简介】
陈洵字述叔,广东新会人。生于清同治十年。晚年任中山大学教授。著有《海绡词
》。【注释】①己巳:公元1929年。
②不用问田园:不用求田问舍。《三国志?陈登传》载:刘备批评许汜说:“君求
田问舍,言无可采。”③故旧:老朋友。④从知:从来知道。
⑤余花:剩在枝头上的花。
⑥谁分去来乡国事:谁分,谁能判别。分,判别。《易》:“分阴分阳。”去来:
谓过去未来。乡国:家乡。【评解】
此词抒写重返家乡时的悲欢心情。真挚动人,极有情味。
上片写老大还乡,朋辈欢聚之乐。下片写俯仰今昔时的心情。
“哀乐信无端”,除了乐,还有哀。当年作者与区?吾均为少年,家乡尚是承平之
世;而今重见,则世事日非,不禁为之凄然。【集评】
朱孝臧手批《海绡词》云:海绡词神骨俱静,此真能火传梦窗者。
又云:善用逆笔,故处处见腾踏之势,清真法乳也。
又云:卷二多朴?之作,在文家为南丰,在诗家为渊明。
叶恭绰《广箧中词》:述叔词最为?村翁所推许,称为一时无两。
述叔词固非襞积为工者,读之,可知梦窗真谛。况周颐苏武慢寒夜闻角
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①。风
际断时,迢递天涯,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凭作出、百
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肠断?除却塞
鸿②,遮莫③城乌,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月,应减红香一半。【作者简介】
况周颐原名周仪,字夔生,号蕙风,广西桂林人。清光绪五年(1879)举人,官内
阁中书。工填词,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称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
蕙风词话》。【注释】①变:变声。当指七音中的变徵变宫。
②塞鸿:边塞的鸿雁。③遮莫:偶语,义同尽教。【评解】
此词抒写寒夜闻角声时的感受。作者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说:余少作《苏武慢
?寒夜闻角》云:“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
有人听?听也可曾断肠?”半塘翁最为击节。比阅方壶词《点绛唇》云:
“晓角霜天,画帘却是春天气。”意与余词略同,余词特婉至耳。【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似清真,集中他作,不能过之。
叶恭绰《广箧中词》:“珠帘绣幕”三句,乃夔翁所最得意之笔。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①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②。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③在,一例差池双剪
④。相对向、斜阳凄怨。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⑤。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⑥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⑦春寂寂,隔蓬
山⑧、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清光绪十五(1889)年举人。戊戌变法失败
后,逃亡日本。辛亥革命后,曾拥护袁世凯,出任司法总长。后又讨袁。晚年在清
华大学任教。著有《饮冰室词》。【注释】
①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越九年(
丁未)归国,其时国事日非。次年(1908)再度东渡,是年光绪帝病死。
②瀚海:浩瀚的海。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③俦:同辈之人。
④差池双剪:燕尾如剪。《诗》:“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⑤已惯司空见:即司空见惯。唐刘禹锡为苏州刺史,李司空绅罢镇,慕禹锡名,邀
饮,命妓侑酒,刘于席上赋诗云:“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
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⑥断红:指落花。
⑦十二曲阑:《阑通栏》。费氏宫词:“锁声金掣?门环,帘卷真珠十二栏。”
⑧蓬山:即蓬莱,神山名。【评解】
此词作者以瀚海飘流燕自喻,抒发对国事的感慨。上片“依依难认,旧家庭院”,
写作者东渡归来时心情。“年时芳俦”至“泪如线”写当年变法同伴象“差池双剪
”的燕子,“相对向”无限凄怨。下片抒发感慨,含蓄蕴藉,语意双关。
【集评】叶恭绰《广箧中词》:“深心托豪素”。
麦孟华解连环酬任公①,用梦窗别石帚韵②
旅怀千结,数征鸿过尽,暮云无极。怪断肠、芳草萋萋,却绿到天涯,酿成春色。
尽有轻阴,未应恨、浮云西北③。祗鸾钗密约④,凤?旧尘⑤,梦回凄忆。年华
逝波渐掷。叹蓬山路阻,乌盼头白⑥。近夕阳、处处啼鹃,更?地⑦乱红,暗帘愁
碧。怨叶相思⑧,待题付、西流潮汐。怕春波、载愁不去,恁生见得⑨?
【作者简介】
麦孟华,字孺博,号蜕庵,广东顺德人。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著有《蜕庵词
》一卷。【注释】①任公:梁启超号。
②梦窗:吴文英号。石帚:南宋词人姜石帚。
③浮云西北:曹丕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④鸾钗:妇女首饰。
⑤凤?:绣凤的鞋荐。?,亦可解作屐。
⑥乌盼头白:燕太子丹质干秦,秦王对他无礼。太子丹求归,秦王曰:“待乌头白
,马生角,当放子归。”⑦?地:平地。
⑧“怨叶相思”三句:用御沟题红典故。《唐诗纪事》: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
,见一绝句,置于巾箱。……卢后任范阳日,获其退宫人,睹红叶,验其书,无不
惊讶。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⑨恁生见得:如何见得。恁生,怎生。【评解】
此词咏梁启超和戊戌变法事。宛转缠绵,寄喻殊深。“鸾钗密约,凤?旧尘,梦回
凄忆”。托情男女,实指君臣间之关系。“蓬山路阻”三句,喻君臣分手,不得再
见。“近夕阳”三句,以暮春黄昏光景,比喻国运。全词含蓄蕴藉,真挚感人。
【集评】
《清词菁华》:孟华与梁启超、朱祖谋等交游甚笃,提倡改革。中年遽逝,未竟其
志。其《解连环》香草新愁,寄怨特深。王国维点绛唇
厚地高天,侧身颇觉平生左,小斋如舸,自许回旋可。
聊复浮尘①,得此须臾②我。乾坤大,霜林独坐,红叶纷纷堕。【作者简介】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光绪年间,曾以诸生留学日本。归国
后,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著有《宋元戏曲考》和《人间词话》等。晚年任
清华大学研究院教授。1927年,自沉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有《观堂长短句》、《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等。【注释】
①浮生:老庄以人生在世,虚浮无定。后世相沿称人生为浮生。②须臾:片刻。
【评解】
此词抒写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含蓄蕴藉,寄喻颇深。小斋如舸,自身能够回旋即可
。
聊复浮生,又得此片刻自由。天地之大,独坐霜林。结句“红叶纷纷堕”,更为全
词增添无限情韵。【集评】
《清词菁华》:国维专攻经史,兼事考古,俱有卓识。于词则工小令,微嫌摹多创
少。点绛唇
屏却①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②,与梦俱明
灭。西窗白,纷纷凉月③,一院丁香雪。【注释】①屏却:放弃。
②“醒后楼台”二句:谓梦中虚构的空中楼阁,醒后还若明若灭,隐约可见。
③纷纷凉月:形容丁香院落的月色。杜甫诗:“?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评解】此词抒写为相思缠扰的惆怅心情。委婉曲折,新颖别致。
上片写明知相思无益,决心将其放弃,但相思又难“抛掷”,所以“梦里终相觅”
。
下片写醒后情景:梦中楼台,还隐约可见,若明若灭。最后以景作结,用月下丁香
烘托人物的孤寂与惆怅。【集评】
樊志厚《观堂长短句序》:君词往复幽咽,动摇人心,快而能沉,直而能曲,不屑
屑于言词之末,而名句间出,往往度越前人。至其言近而指远,意决而辞婉,自永
叔以后,殆未有工如君者也。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寒风料峭侵窗户,垂帘懒向回廊步。月色入高楼,相思两处愁。无边家国事,并
入双蛾翠。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作者简介】
秋瑾字?卿,号竞雄,又称鉴湖女侠。浙江山阴(绍兴市)人。光绪年间(1904)
留学日本,参加反清革命。归国后,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发动皖、浙两省起义,殉难
于绍兴。有《秋瑾遗集》。【评解】
此词不仅抒写了作者对女友的怀念,更表现了对国事的关心。词中语意双关,寄喻
颇深。“若遇早梅开,一枝应寄来”,含蕴无限,极富情味。全词独具风格,不落
俗套。王蕴章醉太平西湖寻梦
炉烟一窗,瓶花一床,更添十里湖光,对南屏晚妆。
藕风气香,竹风韵凉,等他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作者简介】
王蕴章字莼农,别号西神残客,江苏无锡人。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辛亥革命
后,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新闻报馆秘书等职。卒于1942年。著有《秋平云室词》
。【评解】
此词写西湖晚景,抒闲适情趣。上片写炉烟瓶花,晚对南屏,十里湖光,景物宜人
。
下片抒闲适之情。竹风韵凉,藕荷清香。月照回廊,“浴鸳鸯一双”。全词清新婉
丽,幽美自然。【集评】
《清词菁华》:蕴章学识淹博,长于骈文诗词书法,妙绝精工。流寓上海,卖文自
给。晚岁潦倒,不能自全以死。其词酷似张炎。《醉太平》造语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