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濡须口(3)
作者:I沐尘I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77

为了证实他自己的猜测,荀?立马又问这吴兵道[此人长何等模样?]

那吴兵为了保命,此刻拼尽脑汁仔细回想他所看到的那主将的模样,好一会儿才语带犹豫的回答道[此人身长七尺有余,至于模样嘛,老爷饶命,小人不过营内一小卒,只是往来偶尔能从远处看到官长,根本没有资格靠近,又如何能看得清官长面目啊。小人只是依稀记得此官长身材普通,又似有病经常咳嗽,且留有长可及颈的胡须而已。]说完这吴兵就慌忙在地上捣蒜般的磕头。

荀?没有理会这吴兵的告饶,而是自己一个人抚mo着长须,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难道真的是他?!如果真是他,那诉权此刻居然将他调到此地,恐怕。。。]说到这里,他忽然把话掐住没有再往下说,而是自顾自的埋头思考去了,却把张虎和这个吴兵凉在了一遍。

一直在一边旁观的张虎,见这个荀?果然处事老到,连问个俘虏都这样精细,能打听出如此多的消息来,暗忖[似洒家这等问法自然问不出此刻诸多的消息,看来日后做事,再不可鲁莽。]

不多时,荀?从自己的沉思中醒转过来,见张虎还瞪着眼睛看着这个吴兵,心想他得想个办法好兑现给这个吴兵的诺言。

略一想,他心中有了主意便对张虎说道[如今,此人已经如实回答了老朽的问话,我看兄弟就卖老朽一个薄面,放过他的性命吧,如此也好叫老朽不失言于人。]

张虎见这个荀老头当真要给这个吴兵求情,心中盘算[若留下活口,那岂不是留下祸害让我等以后受灾。但这个荀老头出言恳求我,若不卖他个人情,那也说部过去。]如此一盘算,他便对这个吴兵说道[既然他老人家为你求情,那老爷我就放你一马。不过,此刻却不能放了你归去,免得你去通风报信叫人来捉拿我等。]

那吴兵看到自己有了生的希望,赶忙摇头,连连说道[不敢不敢,打死小人呢也不敢啊]

张虎把手一摆,打断他说话[我也不管你敢与不敢。]说完把大手就向这个吴兵一抓,轻松的把他提到一个大树旁放下,让后用绳索牢牢绑住,又用一些杂草把这吴兵的嘴塞住,这才道[你若命不该绝,自然会有人来救你。]

荀?看他这般做完,心中仍担忧这个士兵是不是还能活着回去。但不管如何,这吴兵眼下总算是活得命去,如此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张虎将那吴兵绑好后,记起刚才荀?方才一连说几次这个‘他’,心中好奇荀?这超级脑瓜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人,便转头问道[荀老丈刚才可是已经猜到这濡须口主事的乃是何人?]

这荀?听张虎问询自己,想了一下才回答道[只是有些猜测,目前尚不敢确定。]

张虎感觉对方似乎不大愿意跟他讲这事,故又问道[不知此间事老丈心中如何想,还望老丈您不吝指教,点播在下一番。]

荀?闻言,淡然说道[若依据刚才这吴兵所说,则老朽估计此刻这濡须口营寨当有吴兵两万余人。若果真如此,那孙权在此囤积这进攻又嫌不足驻防又嫌过多的两万人马到底要做什么,目下老朽还没能猜透。]

张虎这才明白这荀?为何欲言又止,当即插话道[刚才这吴兵不是说经常看到兵船来么,可能以后孙权还要增兵也未可知。]

荀?点头头[确有这个可能,不过如此的增兵速度,即便孙权有意北进,只怕也是年后的事情了。]

对于孙权何时北进,这对张虎来说没有丝毫的兴趣,他只是关心这濡须口那被荀?如此念叨的武将到底是个何等人物谁,故而又道[只不知道这主事的人是何人,若知道了这主将是什么人,就基本清楚了此刻东吴的意图。]

荀?没想到这在他心目中毛脸汉子也能看到这个关键问题,听张虎这么一说,他还吃惊的看了张虎一眼才道[确然如此,一支军队的进攻还是防御,跟主事将官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只是依这吴兵所言,老朽也只能猜测,不敢肯定此人到底是谁。]

张虎见荀?始终不愿说出这人的名字,当即也不再追问,闻言晒然道[猜不到那就索性不去猜,免得白费头脑。不如我等再接近一些营寨,或者能探听更多的消息。]

荀?一想,若要再获得一点消息,目前也只有如此故也没反对。

张虎将钢刀收好,本想留荀?在此地躲藏,但转念一想此处已经接近敌军营寨,来往的巡逻自然不会少。万一要是他一个人被吴兵拿住怎办?还不如将他带在自己身边来的安稳。

心中作此决定,他便对荀?道[此地已经离吴军营寨不远,小子也不敢再大意狂奔,如此就我在前面探路,老丈离我三十步距离远远跟随,这样方能稳妥,不知老丈意下如何?]

一辈子养尊处优的荀?对这侦查之学自然说不出任何建议,见这个他如此说也只能点头称是。

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慢慢的又向着濡须口前进了里许地。

没过多久二人就被眼前一堵陡峭的山坡给挡住了去路,而且从坡后已经传来比较明显的嘈杂声响。

张虎向后打了一个示意荀?原体不动的手势,他自己一个人慢慢的爬上坡顶。还没到坡顶,他就听见从山坡后面传来有人锯木的,有人敲钉打桩的,更夹杂着人群笑骂的熙熙攘攘繁杂的声响。

山坡后面如此嘈杂,引得他抬头看看天色,想看看此刻的时辰。一抬头,却发觉最多再两三个时辰就要天明了。

如此后半夜的天了,这地方竟然还如此热闹,令他大感好奇,遂猫腰快步来到坡顶,又将身子藏在一颗枝叶比较繁茂的树上,然后借着茂密树叶的缝隙往外观察。

这一瞅,他果然发现了长江在此处如荀?所说的一样有一个岔河,并且在岔河上还有人修建东西两个隔河相望的巨大营寨。

而此刻,岔河东岸那块营寨,除了木制围墙上面有几盏火把照明外,寨内却少有灯火,墙头上也只有少许不时来往巡视的兵卒,似乎这东寨的守军都已经在休息。

但与之隔河相望的西岸营寨,此时却是人声鼎沸、灯火通明。看情形有人还在动工修建,似乎是在连夜修补以前被战争损坏的部分。

张虎见那些修补营寨的工匠都是用现成的木料在敲打修补,这才确信他与荀?二人白天看到吴人在那伐木场砍伐如此多的木头原来真的是用在了这里。

但随即他又想到,为什么这些吴人不就近在这里砍伐树木,非要跑到如此之远的上游去伐木搬运呢。

更奇怪的是,照此东西二寨四周光秃秃的树桩推测,这些吴人并不是完全没有在此地砍伐木头。

只不过,奇怪就奇怪在吴人只是将营寨外围五百步距离内的树木统统砍光,但超出五百步距离的树木却又一颗都不动。吴人如此的奇特砍伐方式,正好让整个营寨正面外围形成了一个弧线向外,又半径五百步左右的扇形空旷地带。【注,秦灭六国,统一度量衡,以六尺为一步,三百步为一里,合现在约420米,也就是一步约1.4米,看上去比成年男子的平均步长大一些。其实不然,当时的一步,乃是将左右脚都迈出一步后,才做计量,并不是现在人理解的单腿跨一步。如此算来,也跟现在人差不多。再则,汉基本上承秦制,一步长度也差不多1.4米。这些牵扯到历代度量衡的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看一些古籍。普通朋友的话,只要有个印象就可以了,没必要深究。简单说一下,这里500步的距离,大概就是现在700米左右的样子。】

他发现东西两寨外围扇形的空旷地带上面,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只见每隔百步远距都有三五个人一组的岗哨,成辐射状向外散开,并一直延伸到他所处的山坡下面不远处。又见有数队几十人的队伍来往巡视这岔河东西两岸的营寨外围墙下,心中赞叹此地当真防守严密。

张虎看完营寨又举目远眺营寨后方的江面,又看到有许多来来往往的小船正在巡视江面。甚至还有一些直接穿过两个营寨中间的岔河,向岔河上游巡视。

看到吴人如此插针难进的防守,他心中已然明白此处肯定就是那荀老头所说的‘濡须口’吴军营寨,也深知他若还要再接近敌人的营寨来探听消息,当真难如登天。

正当张虎对吴人这座背水而建的濡须口营寨感叹万千的当口,却突然听见这吴人营寨内一阵号角长鸣、战鼓雷动,接着就见本来还在忙碌的吴人工匠纷纷撤回营寨内躲避,而本来安静的东岸营寨此刻也如炸了窝一样,还同西寨一样不时跑出十来匹一组的骑兵,分成辐射状朝江水北岸的密林急驰而去。

这其中,就有一队骑兵向着他所藏身之处直奔而来。

张虎一看吴人此举,心中顿感一紧,一丝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惊得他暗叫一声‘不好’,遂慌忙从树上飞身跃下。落地就是一个翻滚,跟着就不顾一切的朝着那荀?藏身之处飞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