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0章 孤臣 入狱
作者:贤良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794

谁都不曾想到李文波的回答是这样的直白,这岂止是二杆子,绝对是二杆子里的魁首。就在大殿里有人准备看他热闹,有人为他担心的时候,就听李文波用手指着自己的胸口说道:“我的私心,乃是对皇上的私心!之所以推荐张澜,是张澜本人有能力,有忠心。内阁推荐之人我信不过。”

“照李大人所言,我内阁所做一切就不是为了皇上,为了朝廷,为了这天下百姓?!反倒是为了自己的私心?!难道非是与你交好之人你才信得过?!或是说只有你李大人和你的朋友才有能力,有忠心?!”对于李文波的‘私心’说,**星用四个反问来提高内阁,反之则彻底的指出了李文波与张澜交好,推荐张澜就是不折不扣的私心。

听到**星的话后,李文波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仿佛放下了什么担子又或是下了什么决心,就见李文波抬头望着朱由校说道:“臣辽东荒村草民,与后金大战,侥幸苟且一命。圣恩浩荡,方有今日殊荣。臣虽不才,得遇不弃恩师三位。臣智愚钝,师有万语教诲,臣只记下‘忠君爱国’四字。”说罢李文波重重的在地上磕了一个头后站起来,转过身去大声说道:“在京城,老百姓私下里叫我二杆子。你们私下管我叫宠臣,弄臣,说我就是将来的权臣,奸臣!我今天站在这里告诉你们,你们都错了。老子是孤臣!老子是独断专行,但老子不结党,不埋堆,老子心里只有皇上和这个国家!”

对于东林党,李文波原本还不想弄得连面子上都不过去,不过今天东林党的表现让他下决心连面子也不要了。一味的忍让怕是在给自己挖坟,所以李文波用孤臣来表明自己和东林党的区别,也是对**星的话最有力的反击,但同时也宣布了他和东林党从今天开始就是不折不扣的政敌关系。

“太平侯此人有胆识又有忠义之心。可统领锦衣卫。吾师弟也大可不必离开京城,安置流民尚未奖赏,正好将功补过。”朱由校本来就很信任李文波,自己师弟的一番‘肺腑之言’算是彻底在自己心里完美化了。可以说朱由校这次说的话,是他坐上这个位置以来,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想法说出的话。

“皇上,臣反对!”

出言反对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文波的老师杨涟。如果说是别的人反对,朱由校绝对会明确的告诉这个人,反对无效。但是身为李文波老师的人说话了,而且这个人还是当初支持自己当皇帝的顾命大臣,朱由校也只能任由杨涟发言,就听杨涟说道:“虽然皇上开恩,不加罪与守正,不过既是参劾藩王,就要依制下狱三个月以示惩戒。”

杨涟的话一说完,众人才明白,敢情人家这是在保自己的徒弟。原来朱由校一说完话,**星等人就要发言,不用想也是反对皇上的旨意。不等他们说话,杨涟抢在他们之前高喊了一句反对。杨涟的话就是在告诉有些人,这是皇上开恩,而且这也不是什么谋逆,杀人的罪行。不过是指证了一个藩王,按照规矩最多也就是在牢里面呆三个月走走过场。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李文波只是下狱而不离开京城。针对的就是叶向高所言离开京城回旅顺卫。

“臣也同意杨大人的意见。”杨涟刚说完,左光斗也站出来为自己的徒弟说话。

“臣附议二位御史。”

“臣也附议!”

??????

紧接着陆陆续续的有人站出来‘附议’。

“皇上,老奴也觉得按照规矩,李大人应该下狱三个月,要不然规矩没人遵守,以后就没人会遵守规矩。”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王安也赞同李文波下狱三个月。王安一开口,内廷全部‘附议’。

如果说杨涟,左光斗二人说的话属于绵里藏针,那么王安的话就是在明确告诉叶向高,**星等人做事要讲究规矩,别做的太过分。

在叶向高说要李文波离开京城回旅顺卫的时候,王安和杨涟,左光斗的脸色都阴了一下。在他们三人看来,撤职也不是不行,就当让李文波有个教训,可是你赶李文波离开京城这就有点太不厚道。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就是我的人你也敢动,你也太不给我面子了。

一个内廷秉笔太监,两个御史,许多官员。这样的阵容让叶向高没法再说什么了。毕竟内廷是和内阁一样重要的衙门,俩个御史还都是东林党的人。更主要的是站出来附议的那些官员都是其他党派的,东林党虽然是目前最大的执政党,可是千万不要小看了那些在野党的造谣力量。因此叶向高制止了**星等人,无声的同意了朱由校的旨意。

“内阁拟个旨,张澜立即上任。”朱由校丢下一句话后朝会结束。

?????????????

北京城内昭狱所在之地北镇府司历来被人当做是一个阳世间的阎罗殿,从来都是被人忌讳的所在,昭狱门前宽阔的街面上除了顺天府清扫大街的人,根本就看不见任何一个生人。虽然已是三伏的最后几天了,冷清的北镇府司在盛夏最热的时日里仿佛也渗出那种让人遍体生寒的阴风。

“有种你们就杀了老子,咱来个痛快的!要不然等老子出去了跟你们没完??????”

“张澜我他妈瞎了眼跟你做朋友????张澜你个王八蛋????”

“早他妈知道是这样,老子不如申请去东厂了??????”

旅顺卫总兵官,顺天府府尹李文波挂职入狱已经是第二天了。原本他应该是被关押在刑部大牢里的,可能是朱由校聪明了,下旨说状告藩王就是大案要案,就是皇上的案子,因此特批李文波入昭狱并南北镇府司皆有锦衣卫都指挥使张澜负责。

这事如果放在以前,一个官员被皇上点名下昭狱,那么等待他的除了死亡,不会有第二种选择。不过朱由校御点李二杆子下昭狱可以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事情。京城双煞一个管监狱,一个进监狱。这分明就是在保李文波。

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包括当事人李文波也是这么想的。当天在被押往北镇府司的路上,李二杆子也是被特批只带了一副手镣应景而已。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李文波那有一点要蹲大牢的心态,不时对堵在道路两侧看热闹的人群示意。可以说如果不是只穿了一身白色中衣,带了一副手镣,完全就跟中榜的状元一般招摇。

‘状元郎’一到昭狱,就被新任的十三太保,也就是原张澜手下兄弟马老四等人热情的请入了牢房――地字甲子号单间,也就是地牢第一号牢房。刚进来的时候潮湿的环境在李文波看来,跟这火烧一般的天气相比真是个空调房一般。不过快到晚上的时候,李文波才察觉出情况不对。

自己都进来快一天了,十三太保除了亲自把自己领进牢房后就再也没出现过。那位新上任的张督堂就更别提了,脸面都没露过。当牢房送来猪食一般的晚饭,应该说就是猪食。这让李文波立刻让送饭的人去把他们张督堂喊过来,但是李文波得到的答复却是督堂太忙没时间过来。李文波说那就弄些酒肉过来,答复是犯人就吃这个?????。地牢里的咒骂声坚持了整整到第二天凌晨才暂时结束。

而就在同一时刻,本人就在北镇府司的张澜张督堂正在逗弄蛐蛐。听到手下汇报李文波正在大牢里骂自己,张澜好像被骂的根本不是自己一般。周围的兄弟实在忍不住道:“大人这是何必,虽说是他老师嘱咐大人让他长些记性。可是再怎么样他也是推荐督堂坐上了这个位置,而且他还是咱们未来嫂夫人的大哥不是。要不就?????”

“要不就什么?!”张澜打断了马老四的话说道:“他要是不推荐我还好!”

“啊?!”推荐自己当锦衣卫都指挥使还推荐出仇了,众人不免很疑惑。

“老子的锦衣卫只能给别人当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