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远方来信
作者:万传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60

邮递员老杨今天要上杨家庄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他半个月去一次杨家庄。送杨家庄这一带的信,他已经送了二十年了。正常情况下,邮包里面装的东西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也就二十斤左右。如果有包裹呢,他就得背上小背篓,或者是挑着担子上山了。一大早,他就把一大堆要送去的报纸、杂志,还有一撂信装进他邮包,向杨家庄方向去了。为了爬山的时候省一点力气,走到山脚下,他折了一根棍子做拐杖。杨家庄的每一户人家,老杨都认识。杨家庄的大人孩子,见了老杨总上要去同他打招呼,年纪和他差不多的,叫他老杨,比他小一辈的,叫杨叔叔,还有更小的屁孩子,都开始叫他爷爷了,杨家庄的人把他当成亲人了。虽然每次上杨家庄都不是一件轻松事儿,但是老杨想:跑了二十年的杨家庄。就算辛苦也值得。

老杨留意了一下,今天有一封厚厚的信,是从广东寄回来的,收信人是李家兵。每当有从远方寄回来的信,他一定要亲手送到收信人手里,他家的孩子也在外面打工呢,所以他非常理解父母的心情了。杨家庄穷,没有电话,写信就是离家在外的人给家里报平安的唯一方式。五里山路,中途他也没有歇一下,就一路爬上来了。先是去了杨二贵家送了一封信,他一看信封就知道是大海写回来的,每次上杨家庄他都要送一封大海写回来的信呢,他都认得出字迹了。在杨二贵家喝了一口茶,送了李家兵的信。任务完成了,扔掉了那根拐杖一路走下山来。。

李家兵拆开那个鼓鼓的大信封,里面还有几个小信封呢,小信封上面写着收信人的名字。他先把自己的那封信打开读了。伟子在信上告诉他,他已经安全抵达广东了,找到大海了,只是还没有找到工作。孩子已经平安到达广东了,他就放心了,找工作的事情就慢慢来,反正在广东不会饿死人。读完了孩子的信,他把其他人家的信一一送了出去,到杨家福老人家时,杨家福正在二贵家里呢。看见老杨过来了,他就过去二贵家了。大海来信了,可是没有三贵没有写信回来呢。他在想:三贵去广东也快一个月了,怎么还没有个信儿回来呢,大海在信上也没有提三贵他们。三贵他们到底怎么样了呢?他可愁着他们呢。只是在儿子家里,他没有把心中的话说出来。每到收到大海的信的日子,就是二贵家的节日。这天二贵媳妇吴玉兰会做上一顿好吃的,请三贵他们一家人过来吃饭。刚好是星期五呢,吴玉兰准备煮一只腊猪脚,等三贵的两个孩子回来了,大家聚在一起好好地吃上一顿。还不知道小强会不会回来呢,小强这家伙,自从谈了女朋友,双休日就很少回家,而且也很少给家里钱了。正应验了一句话:小白菜,地里黄,有了媳妇忘了娘。

杨家福还在二贵家里坐着呢,老伴手里拿着一封信来找他了。刚走进二贵家的院子,老伴就叫他:“孙子爷爷,三贵来信了。”杨家福的耳朵有一点背,但是“三贵来信了”这几个字他却听得非常清楚。刚才还在愁着三贵他们呢,一听说有信来了,他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身,快步走出二贵家的大门,到院子里面把老伴手中的信抢过来了。其实就算他把信抢到手里也没有用,他和老伴都不识字,这封信还得二贵念给他听呢。

李家兵送完信一路走回去,他心里高兴着呢。他想啊,这个伟子,总算长大成人了,知道写信回来报平安哩。孩子写了信回来,他一定得回信呢,回信是晚上的事情,现在还得去干活呢。这样边想边走,很快就走到了家门口。还没有进家门,就听见家里热闹着,还以为来了什么客人,走进家门,才知道家里围着一群邻里呢。刚才他送了信出去,收到信的人,除了杨家福以外,其余的人,张家文、王大柱、张德旺、张德林,和他们各自的媳妇儿都过来了。他们收到了李家兵送去的信,高兴得不得了呢,孩子们出去快一个月了,现在终于有了消息,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他们想写回信呢,信封上面却没有联系地址,所以来找李家兵问地址。李家兵也不知道联系地址,那个大信封上面只是写了广东省东莞市,大家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杨大海。先把信寄到大海那儿去,让他帮着转发一下。办法想好了,一行人就到杨二贵家里来了。二贵两口子特别好客,家里一下子来了这样多人,可把二贵妇夫乐得合不拢嘴了。吴玉兰忙着泡茶,二贵忙着给男人们找烟。一会儿功夫,茶就泡好了。吴玉兰泡的可是昨天刚从茶园采回来的清明茶呢。才采到了一点鲜叶,也没有炒到几两干茶。端上茶杯的人,用嘴巴轻轻地吹了一下茶杯,呷上一口,马上有人说:“清明茶,真香啊。”有人问二贵:“大海写信回来没有?”其实是明知故问。杨大海每个月准时写两封信回去的。杨二贵笑着回答:“写了。你们也收到了娃们写回来的信吧?”大家应声说“是啊”。他们慢慢地说着,终于说到了主题上了:想要杨大海工厂的地址呢,孩子们写信回来,没有留下具体通信地址呢,想写回信,可不知信该寄到哪里去。杨二贵是个和善的人,他说:“这样吧,你们写好了信,拿给我,我把你们写的回信装进一个大信封寄出去,大海收到了信就分头去发。”喝完茶的人们陆续走了。二贵的媳妇开始忙着烧猪脚了。今天可是个大喜的日子,大海来信了,三贵他们也来信了。晚上她要敬灶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