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华旷课事件也让杨二贵和吴玉兰两口子反思了好久。虽然两家住在一块儿,但是他们平时对他们一家的关心明显不够。虽然老人家很少求他们帮个忙,但是他们知道,一个老人带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也挺不容易的。杨二贵这时才记起三贵在处理好父亲的后事以后,离家去广东的时候交待过他的,在播种和收获的时候,帮着一下母亲。他们两个人平时帮老人家太少了,杨二贵明白,就算不帮她,平时多去她家里坐坐也好,就像这次春华旷课几天,如果他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去母亲家里坐坐,他也不至于等老师找到家里来了,才知道弟弟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经过这件事情以后,他们两口子对老人家和两个侄子的关心多了一些。杨春华继续上学以后,表现非常好,后面接下来的两次摸似考试,他都考得不错。杨老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杨春华如果能在中考的考场上保持这种状态,考上一中绝对没有问题。
中考的日子说来就来了,没有早一天,也没有晚一天,反正每年都是这几天,订好的日子从来没有改变过。张家湾中学的校门上,贴上了“张家湾中学考点”的字样。看到这个字的人就知道,决定孩子们未来的时刻就要到了。按照习惯,在中考前两天,学校给初三的孩子们放了两天假,让他们回家调整一下心态。
上完了下午的课,杨春华背着小背篓回到了家。他的背篓里面装的全是沉沉的书本和笔记。两天的时间,算起来能在家里面住两个晚上,呆一天半时间,还有半天他得赶去学校,学校在中考前的晚上要给考生们开会,清点一下学生的名额,那是逐个点,生怕漏掉了一个孩子,就算是差生也不能缺席。每年都是如此。杨春华的理科成绩特别好,文科相对要差一些,不过就算差一些,在年级却也是名列前茅。两天的时间太宝贵了,他一定得好好地调整心态,还要抽空复习。回到家的那个晚上,一点睡意都没有,奶奶吃过晚饭就睡下了,他一个人坐到窗前复习,鸡叫头遍了,奶奶起来上厕所,看见他还在看书,催他回屋子睡觉去,他才回去睡觉。睡了一会儿,他就醒了。上山打了一担牛草,将近中午的时候才回来,吃过了午饭,休息了一会儿,又下玉米地里面干活去了。白天的时间要干农活,他只能用晚上的时间来复习。同前一个晚上一样,每当坐到窗户前看起资料,他就越看越有精神。月光穿过窗户,照射到他的身上。他看完了一张试卷,抬起头,瞧见了月光。他突然记起了什么。仔细想了想,对了,月亮神,月亮神,小时候的儿歌里面是这样称呼月亮的。其实他是不信神的,因为他知道这世上是没有神灵的。不过,这一次,他却要相信月亮神了。听说在月光下许下的愿望能实现,他想去月光下许个愿望,不单单只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父母。当然在神灵前许愿一定要心诚才灵,他打来一盆水,洗了洗脸的手,轻轻打开房门,来到院子里面。快十五了,月亮又圆又亮。他对着月亮的方位跪了下来,给月亮作了一个揖,然后对着月亮说:“月亮神啊,您保佑我这次中考能顺利地考上一中吧。如果我考上了一中,十五的这个时候,我还会在现在的这个位置来敬您。月亮神啊,您保佑我吧。”许了愿回到屋子里,他觉得一身轻松,月亮仿佛听懂了他说的话,会保佑他顺利考上一中呢。他坐在窗前继续看资料。杨老师说得对,父母人到中年了还往广东走,都是为了让自己和弟弟多读一点书。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报达父母。他已经决定了,毕业以后,还要继续上学。就算再苦也得上学。
杨春华临出发前,胡氏接照杨家庄的风俗习惯拜灶神。她煎了三个鸡蛋放到灶台上,然后跑在灶前拜了几拜,对着灶门说:“司命老爷呀,您保佑我的孙子春华考上好的学校,等他考上了,我再来敬您呀。”她拜完了,然后把春华叫过来,让春华也拜了拜。春华拜完了,胡氏端起灶台上的那碗鸡蛋看了看,对春华说:“司命老爷已经吃过鸡蛋了,他会保佑你考上好的学校的。春华,司命老爷吃过的东西可是药呢,你把它吃了吧,吃过了以后,你考试的时候才会健康,而且司命老爷会去考场保佑你。”杨春华从奶奶手里面接过碗,吃掉了三个鸡蛋,背着背篓就出发了。背篓里面依旧背着那堆课本。孙子是要去赶考,胡氏没有给他炒咸菜,而是给他比平时多三倍的生活费,让他想吃什么就去饭堂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