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三节课都上完了,初一初二的学生都向饭堂方向跑去。要吃晚饭了。刘老师还没有回来。等在教务处附近的孩子们有点儿急了,有好些人跑到校门口去等了。过了好久,一辆从西州开过来的巴士终于在校门口停下来了。车门打开了,刘老师提着一个公文包从车上走下来。几个孩子围了上去,问刘老师:“刘老师,拿到成绩单没有?”刘老师朝孩子们笑了笑,说:“已经拿到了,同学们不着急,等会儿到了教务处,我把成绩单拿出来大家轮流去看就是了。”刘老师回来的消息马上就传遍了学校,没有赶上去校门口迎接刘老师的同学,早就围在教务处门口了。听说刘老师回来了,三个班主任也进了教务处,等着看成绩单呢。
刘老师被一群人簇拥着走进了办公室。进了办公室,他没有急于打开公文包,先对三个班主任说:“今年我们中学考出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一听说考出了历史以来的好成绩,三个班主任都笑了。学校考了好成绩,当然是件好事儿。班主任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刘老师,考试分数在六百分以上的有多少个?”刘老师举起双手,做了一个动作,说:“八个。”八个,真的是历史以来的好成绩。三(一)班班主任小心翼翼地问:“刘老师,我们学校总分第一名产生在哪个班呀?”刘老师笑了笑,说:“你们看看就知道啦。”然后,打开公文包,把县里面手抄的成绩拿出来,有好几页纸呢,三个班主任围在一起看起成绩来。电脑打印的成绩单要发到考生手里,这张电脑小单可很重要呢,孩子们升学报名的时候,一定要用到这张单的,所以他没有敢拿出来,人太多了,怕大家哄抢起来会弄丢。他想着等会儿交给各自的班主任去发到学生手里。教务处门口早就围得水泄不通了,孩子都想知道考试结果。三个班主任大致看了一下成绩,把八个六百分以上的人员名单记下来了,此时的杨老师心里那个高兴啊,不知道该怎样形容。他班上超过六百分的就占了五个人。最高分就产生在他的班上,正在他的预料之中。不过,他没有预料到的是,考第一名的是杨春华呢,考了六百八十二分,比第二名高出了整整二十分,真是爆了冷门。他几乎都不相信杨春华考得这样完美。这个孩子为他,也为他的家庭争了一口气。他笑眯眯地走出教务处,对着还在外面没有挤进教务处的自己班上的学生说:“快点进去看成绩呀。”他嘴里说着,其实眼睛在找一个人:杨春华。他得亲口把这个消息告诉他,然后师生俩一起分享喜悦。可是他在外面找了一圈,没有看到杨春华。他重新挤在教务处门口向里面望过去,杨春华正在看成呢。他在外面等着杨春华出来。想说一些祝贺他的话。他知道,祝贺杨春华同时也是在祝贺他自己。当然,此时杨老师也在心里估算着,班上能上一中的人数有几个。按照往年一中招生的分数线,六百分以上就能上一中了。如果是这样,他班上就有五个人可以上一中。五百八十分到六百分的学生,在他班上有三个,算起来这个结果与他计划的差不多,总之,在三个班中,他带领的三(三)班真的夺下了第一名。下一步,就是填报了志愿,等着通知书送到他的学生手里面来了。
杨春华终于看到了自己的成绩,高兴地走出了教务处。抬起头,看到了站在外面的杨老师。他对杨老师说:“杨老师,谢谢你。”杨老师也对他说:“恭喜你。”杨老师问他:“杨春华,你还没有吃晚饭吧,走,去我那儿吃了晚饭再回去。”杨春华说:“不用了,谢谢您。我得赶快回去,把成绩告诉家里人。”说着,就快步走出了学校,杨老师望着杨春华远去的`背影笑了笑,又叹了一下气。这个孩子,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上学呢。等填完了志愿以后,得找他谈一下话,把他劝到学校里面去。这是一颗好苗子呢。出了校门,杨春华先是在公用电话亭CALL了父亲,告诉了他考试成绩,然后向着家里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