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拉练(二)
作者:予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340

一条笔直的泥沙土路被两行白杨树夹带着伸向远方,远远的看到尽头有道弯,但那道弯似乎永远都和我们保持目视的距离,我们始终走不到那个位置。头顶上的太阳终于有了向西斜的意思,但是它却将积聚的热量崩发,焦烤着广袤的玉米地,也焦烤着行进中的学员大队人马。

突然,我感觉右脚脚掌一阵剧烈的疼痛,似乎皮肉被撕裂了,一股水流在脚底板下荡漾,马上被袜子吸收,当脚再与地面接触时,剧烈的疼痛使我不得不快速的抬起。

糟了,脚下的水泡被磨破了……我心想着,点着右脚后跟向前紧跟了几步。

“你的脚有没有起水泡?”我问身边的段锦炼。

“没有,就走这么点路,哪能起水泡?还不至于那么脆弱。”段锦炼向前蹦了两下。

要说跑万米,从入学到现在算起来也应该是不计其数,总共加起来的路程少说也有中国国境线那么长了。但是像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走如此长的路程确实是生平第一次,况且是以这么快的速度,我不敢相信自己是怎么走完过去的五十公里。据预定目的地还有十公里,如果让我穿梭于丛林、丘陵的山路,兴许我还有点兴趣,但是现在,这条道路就没有弯道,也没有尽头,我很失望。真希望有台车,能拉我一程,哪怕是牛车马车也行,让我的脚稍事休息,回回血也好,就算有辆自行车,我也愿意蹬!

“***!高速公路走不了多远也要有个弯道的!”我随口骂了一句,心中痛恨原处那海市蜃楼般的尽头。

“怎么了?军武,走累了?”郝教官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脚步并没有停下。

“没有,我只是觉得这条道太直了,两旁都是白杨树,视线之内都是玉米秆,一点新意都没有,就是有个上下坡也好呀!”我颠两步赶上去。

“这就是平原嘛,有上下坡的那叫作丘陵。”

“那也不能连农庄都没有一个呀。”

“谁说没农庄?”

“在哪儿?”我探头望。

“在玉米地那头,北方的农庄可不像你们南方那么分散,这里一个村庄的居民都比较集中。”

“为什么呀?”

“可能因为水吧,北方可没南方那么多水。不像南方,随便找个有水的地方便可以建房子,后边有坐山便是依山傍水,美景一幅。”

陈朝跟了上来插嘴道:“哎,郝教官,我可不同意您的看法,我不否认依山傍水是美景,但是像我们北方的田园农庄,那是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呵呵!还跟我较上劲儿了。说实话,我没去过几回农村,但是我这几年走南闯北,见过的南方的农村可要比北方的农村漂亮多了。”

“郝教官的眼光就是有偏见!”陈朝撇嘴,“南方的农村这里一户,那里一块儿,稀稀拉拉。而北方的农村抱团,是一个整体。方方正正。”

段锦炼也接了话茬:“郝教官又没说北方农村不漂亮,那是相比之下,南方的较好的。”

几个人相互的说笑,脚下的疼痛居然被抛诸脑后了。

我是南方人,确实喜欢南方。北方干燥的天气使我的嘴唇会龟裂,我喜欢南方绵绵的冬雨,空气中的湿润时刻给我清新的感觉,远离含着灰尘的污浊空气。确切的说,我喜欢水,即使是冬天,也有温暖而流淌的河流,不会像北方冬天的冰,坚硬无比。

我的手情不自禁的碰了碰水壶,早已空空如也。

西边的太阳终于就要成为余辉了。一阵轻风拂过玉米地,形成浪涛,带动路旁的白杨树哗哗作响,掉下几片提前枯黄的树叶。还有六公里便要到达目的地,大队人马被集中在一个比较空旷的十字路口进行简短的休整,进行进入急行军前的最后准备。

四点五十分,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皮南村。在村口前的大槐树下,早已等了许多村民。槐树不仅巨大,而且长相也很特殊,像黄山上的迎客松一样蓬松、苍劲,三个村民正蹲在早被掏空的树干里抽烟,周围还围了些人谈笑风生。待会儿他们将领着大队的学员和干部分别住进他们的家。

大队在村口集合,村长和大队长合计后,把各队队长叫了过去。说了注意事项,便让村里的负责人将本队学员领进村。具体分配到户由各队队长和教导员安排。

“军武,来,把你们尖刀班的几个集合一下。”郝教官叫我。

我立即将人招呼齐了,郝教官说道:“今天大家干的非常不错,也很辛苦,你们被分配到了一起,就在村长家旁边的那一户,大队部在村长家。到时候还是由军武负责,有什么情况立即向大队请示,记得及时联系,保管好行装。”他举了举手中的地图,接着说:“一定要跟户主搞好关系,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许乱来。多帮户主干点活儿。”

“是!”我们齐声回答。

“今天晚上、明天白天好好休息,为后天晚上的夜行军做好准备,到时候没有尖刀班,你们将各回各班,注意和班里的同志搞好关系,共同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郝教官,那以后就没尖刀班了?”丁静问。

“有啊,你们一直都是尖刀班的成员,一直到拉练结束。不过接下来开展的各项训练课目,你们将和本班学员在一起完成。吃饭你们独立,炊事班就设在你们住户的邻居家里,也算近水楼台,开饭的时间比在校的时间推迟半小时。开饭前,军武记得把人找齐。一般有什么事情都是在吃饭的时候通知大家。你们灵活点,明白了吧?”

“明白了!”

“那好,跟着村长走吧。到了那儿,先帮大队队部把东西卸了。”

“是!”我们跟着村长进了村。

我们几个被分配在一对姓王的夫妇家中,家中两个女儿,大女儿高中没毕业便去了深圳打工,二女儿在家读小学。走进家里一看,房间早已为我们收拾干净,炕头上摆了一大碗小苹果,也算是接待我们。相互寒暄之后,我们称夫妇二人为王叔、王姨。为了表达我们的谢意,晚饭后,我们在炊事班灶房打了两大碗排骨,端给王叔一家,算是见面礼。

由于白天的体力消耗太大,晚上,背刚贴到炕头便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