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忠起初也是监军,话说这一年朱家军占领严州后,胡大海同志就与文忠二人闹意见不和,结果惹得老舅很是不安。
老舅于是派出了帐前都指挥使司郭彦仁去为两人说和,临行前朱老大指示郭使司道:“保指挥是咱的亲外甥,骨肉一般,胡大海是咱的心腹,最近咱听说他两人有不和,为此咱很是感到惋惜……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若定,身自然而定……你须到咱保儿处叮咛说知,将胡院判以真心待之,节制以守之,使咱之所图易成,只此。”
从以上言语不难看出,文忠的特别使命及在其老舅心底的分量。
在马后娘与老舅的着力培养下,文忠文武兼济,他不仅喜爱读书,喜欢钻研兵法,而且不乏胆气,其作战相当骁勇(“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更难得的是,他还颇有深沉含蓄的儒将风范,“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这一点倒酷似他的老舅,只是他的儒雅却远非老舅所及。
司马迁说“飞将军”李广“恂恂如鄙人”,指的是这李广看上去没一点什么名将风范,倒跟一个乡下老农似的;文忠则“恂恂若儒者”,指的是他也好象没点将军的样子,整天反跟个儒生似的――文忠“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俨然就是一个王阳明式的人物,一个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文忠特别喜欢交结儒士,他的人生进取心非常强烈,后来见于倭寇的猖獗,他还曾一度劝说老舅远征日本(如果被采纳,那可有好戏看了);他也经常向做了皇帝的老舅献言献策,结果正因为他管得太宽,反弄得老舅有些不快。
另外,有些可惜的是,文忠这样的虎父,却生出了李景隆这样的犬子。小李子这孩子倒很帅,估计在其父之上,而且兵书之类也读得熟滥,是个典型的赵括式人物。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小李子打仗虽不行,但搞政治却算是好样的,在“靖难之役”一开始,他就脚踩两只船,所以等到朱老四称帝后他竟成了功臣第一。不过由于缺乏大节,也终于未能保全。
眼看着朱家军已快从战略上将自己包围,并一步步地在挤压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已于去年投降元朝并被封为太尉的张九四自然是坐立不安。
趁着朱家军主力南下、西去的大好时机,短暂休整过后的老张当然愿意再试试,哪怕不行也总得试试;不然,那“达摩克利斯之剑”就悬在自己头上,他睡觉也不安稳。
这年的六月,张家军试图夺取常熟县,并与廖永安大战于福山港,结果又碰了一鼻子灰;七月,廖永安再接再厉,败张士诚兵于(南)通州郎山,获其战舰而还。八月,张家军又进犯江阴,守将吴良击走之,俘获其士马辎重。
就在这时候,元江浙同佥(官名)员成遣苗军元帅泰不花来请降,本来他们都是那暴横的杨完者的手下,不想却遭到了张士诚的挤兑。
话说苗帅杨完者自广西举兵,收复了被先前西系红巾军所占据的湖广诸郡,一直扩地至池州、饶州一带;当时,张士诚刚刚占据姑苏,元江浙行省丞相达识铁木儿害怕张家军进一步南侵,于是把杨完者部招到了自己的麾下,以保障杭州一带的安全。杨完者被授为江浙左丞,但此人恃功骄横,把个达识铁木儿给整得相当苦闷,于是达识铁木儿竟偷偷地联络了张士诚部夜袭了杨完者的营地,杨完者仓卒之间无法应战,乃被逼自缢而死。
杨完者死后,他的部众也大多溃散。只有他的部将员成还想着要为他报仇,于是便派了泰不花来向朱老大联系投降事宜,还说“所部元帅李福等三万余人在桐庐,皆愿归顺”。
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朱老大当然愿意接纳他们,于是他便命朱文忠前往招抚他们,以示对他们的礼遇和重视。
十月,胡大海取兰溪县,接着又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婺州(今浙江金华);不过这块骨头却不大好啃,因为很多深受儒家文化濡染的“忠臣义士”,对于起义军还有着本能的抗拒、抵触情绪。
朱老大见张九四还不老实,于是派出了徐达、邵荣两位大将率军攻打太湖东面的宜兴。起初的时候,宜兴也是久攻不下,因为这里毕竟是张家军重点设防的城市,是常州南面的重镇。
朱老大却对此洞若观火,他于是派人给徐达等人支招道:“宜兴城小而坚,并不是轻易之间就可以拿下的。咱听闻这宜兴城西通太湖口,这里正是张士诚给城里接济粮饷的通道,如果你部将此通道切断,那么用不了多久,城内兵员众多,吃饭肯定要成问题,到时候此城再破不难!”
徐同志等遵照上面的指示,于是分兵去封锁住了太湖口,又加紧攻城,这样宜兴城终于就被攻破了。
不过这时也传来了坏消息,那就是同知枢密院事廖永安被张家军给拿住了。
先时,廖永安率领水师在太湖中配合着徐达、邵荣部的作战,他曾一度乘胜深入敌控制区域,结果与老张麾下的大将吕珍遭遇,战事不利乃被擒。老张怨恨朱老大害死了自己的弟弟,他在对廖永安劝降不成功之后,就一直将廖同志拘押在监狱中,直至八年后(1366)廖同志病死。
另外,按照有些史书上的说法,张九六当时还没死,于是张士诚便想拿廖永安交换老弟,可是朱老大竟不从。
以上都是东线的一些情况,在西线也不消停。继常遇春拿下了原由西系红巾军所占据的池州一带后,就算是跟对方撕破脸了。
至正十八年的四月间,天完皇帝徐寿辉、平章陈友谅令“双刀赵”卷土重来。这一次老赵自枞阳进犯池州,由于准备充分,结果一举夺回了池州,还把朱家军的部将赵忠给俘虏了。随后,老赵又率军攻占了建德县。
建德县丢失以后,朱家军的元帅罗友贤退军至祁门,他收集精锐复出与老赵接战,结果将老赵击败于葛公岭,斩其万户汪彦章,老赵遁去,建德县随即被收复。
不久,陈友谅部主力占据了龙兴路(江西南昌一带),这几乎已标志着西系红巾军在自己的东线扩展至最大范围,因为姓朱的是最不好惹的。
六月,由谢再兴(朱文正、徐达的老丈人)率领的朱家军的一部略地至池州附近的石埭县时,恰好与一股陈友谅军遭遇,朱家军与之交战,结果陈军数员将领及部卒四百余人被擒。
依照当时的情况看,朱、陈两部争夺江西已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只是这里还暂时没有成为双方关注并投入主力进行争夺的焦点地区。当时,陈友谅正忙着篡权、忙着巩固自己的后方,忙着打造战船、编练水师,而朱家军也在忙着攻打浙江,所以尚无暇他顾。
不过,以陈部占据上游且兵员众多的形势看,朱家军对于江西的争夺显然其难度要比江浙大得多。朱、陈双方势均力敌,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彼此在江西战场上的拉锯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