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丧钟为谁而鸣(上)
作者:天下乞男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62

就在朱老大与陈皇帝的争斗还没有定局的时候,本来紧张的北方形势却出现了大变――一代强人、红巾军的死对头察罕帖木儿竟然被人刺杀了,这是至正二十二年(1362)六月的事。

这件事对于朱老大而言是有喜有忧,喜的是李察罕这个强劲的对手从此就这么“神奇”地消失了,他姓朱的终于可以大出一口气了;忧的是北方的形势虽然已有所改观,但未来局面仍然不明朗,它还是让坐镇应天的朱老大感觉到了不少压力。

见于此,这里就不能不先着重介绍一下察罕帖木儿这位元末枭雄了,毕竟他在当时的历史中也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不过千万别把《倚天屠龙记》中的形象太当真。

金老爷子只会站在武侠的高度俯视历史,这未必将历史简单化、脸谱化了。

察罕帖木儿的祖先是畏兀儿人,一说是乃蛮人,他汉姓李,字廷瑞。

元朝初年时,他的曾祖阔阔台曾追随蒙古大军平定过河南之地,到了他的祖父、父亲这两代,便把家安在了河南行省的颍州沈丘,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阳一带。不是冤家不聚头,这李察罕正好和刘福通是同乡。

李、刘二人似乎天生就该是对头,因为一个是出生于色目家庭的“探马赤军户”,属于统治阶级的鹰犬;而另一个则是汉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利害背道而驰,自然是水火不容。

大明王朝的“宰相之杰”张居正家就曾世袭过千户之职,可是到了张居正这一辈却成了地地道道的士人了;戚继光家也是世袭的军职,但是他却通经史大义,还擅长写诗,素质可谓得到了全面发展。而察罕帖木儿虽然是色目人,但他颇受汉文化濡染,所以他自幼笃学,并曾参加过进士科考试;尽管考试成绩不理想,但他因此在当地也是小有声望。

李察罕①身长七尺,修眉覆目,左颊上还有三根毫毛,他有时候发怒甚至会毫毛直指,甚是威严。

汉书当然不是白读的,儒家那一套究竟也不是儿戏,所以李察罕也时常渴望着建功立业,所谓“居常慨然有当世之志”,是个具有强烈进取心和社会责任感的热血青年。

只是他的这种志向却不好以道德标准来评判,因为他的宗旨是以武力安天下,而不考虑仁义的问题。

① 当时的人就这样称呼他。

至正十一年时,刘福通等人在汝宁、颍州一带领导红巾军发动了起义。未出数月,江淮诸郡大多已沦于红巾军之手。

元廷发兵征讨义军,但成效不大。次年,早已蠢蠢欲动的察罕帖木儿于是愤然起兵,开始组织起地主武装对红巾军进行严厉*。

起初,李察罕手下不过只有沈丘子弟数百人而已,战斗力自然也有限。后来,他与信阳(今河南汝南)之罗山人李思齐合兵一处,并出奇计袭取了原为红巾军所占据的罗山,由此开始具有了一定的声威。当朝廷听闻到这一喜讯时,为表鼓励嘉奖,于是授予了李察罕中顺大夫、汝宁府达鲁花赤之职。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达鲁花赤”就差不多相当于咱们今天的地委书记,本来只有蒙古人的份儿,如今李察罕官居此职,可见朝廷之恩遇非常。如此优厚的赏赐,也是朝廷为*起义所使出的权宜之计,就是要拉拢更多的李察罕来给自己卖命,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李察罕的威望开始慢慢形成了,四方的地主武装于是纷纷来投。很快,李察罕手下就拥有了一支上万人的军队,他们自成一军,屯于沈丘。

李察罕毕竟不似汉族中的那些书呆子,他不失祖风,所以打仗很有一套,其部每与红巾军作战,几乎从无败绩――这可比当年初创时的湘军强多了,曾国藩五次自杀未遂,都是因为输得太惨!

至正十五年时,红巾军已经席卷了大半河南(行省)之地。此时,察罕帖木儿的兵威也已不可同日而语,他在*红巾军的过程中,也迅速壮大了自己。

于是察罕帖木儿率军向北转战,驻屯于洛阳以东的虎牢关,以阻止红巾军向西发展。红巾军于是北渡黄河,进军河北,一时间河北震动。察罕帖木儿又迅疾率军赶往河北,并很快就将这里的红巾军*了下去。

朝廷对李察罕再次予以嘉奖,“除中书刑部侍郎,阶中议大夫”。随后,察罕帖木儿结营屯于*。为了消灭这个强悍的对手,在席卷了开封以西之后,红巾军于是集中了三十万主力准备直捣*大营。

危急时刻,李察罕没有选择逃亡,而是选择了沉着应对。他“以死生利害谕士卒”,一番侃侃而谈后,士兵们果真斗志焕发,人人无不以一当百!最后,他们借着风沙之利,一鼓作气就将红巾军打得溃不成军。由此,察罕帖木儿的威名迅速传遍了整个大元帝国。

次年,察罕帖木儿又被提升为(行省)兵部尚书、嘉议大夫。这一年,红巾军西下陕州,断?、函,大有进占秦、晋的架势。受朝廷调派,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率军前往镇压,结果红巾军再次失利,察罕帖木儿以功加中奉大夫、佥河北行枢密院事。

至正十七年,红巾军一路由陕西南面的武关攻入关中,有夺取长安之势,三辅为之震恐。在接到陕西省台的告急后,察罕帖木儿即领大军入潼关拒敌,结果红巾军仍是不堪一击,察罕帖木儿又因功授资善大夫、陕西行省左丞。

至正十八年,红巾军的北伐战争已经开始。察罕帖木儿遂受诏亲率一军屯驻于涿州以拱卫元大都,其他军队仍然留在关中一带驻守。东路红巾北伐军被击溃后,察罕帖木儿又受命前往*中路的红巾北伐军。当河东之地被基本平定后,察罕帖木儿于是又被晋升为陕西行省右丞,兼陕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

此时,大元的正规军早已拉稀,而察罕帖木儿则俨然已成为了维护摇摇欲坠中的大元王朝统治的一柄战刀。为了便于指挥、协作,于是元顺帝又下诏,命李察罕守御关陕、晋、冀,抚镇汉、沔、荆、襄(即西系红巾军的地盘),“便宜行阃外事”。

如此一来,李察罕得以手握地方重权,显然已与军阀无异;于是他更加紧练兵训农,并以平定四方为己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