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指出:只有当“中原有变”时,才能够图谋它,否则就很难;其实这个“变”就包括曹氏集团内部的分裂。
自从察罕死后,孛罗帖木儿又多次出兵抢占了晋、冀一带,虽然有皇帝的调解,但双方的仇隙却日渐加深。
至正二十三年时,因为皇帝的舅舅、御史大夫老的沙与知枢密院事秃坚帖木儿的事,元顺帝与自己的皇太子逐渐分化成为两大阵营,其中皇太子倚重于扩廓帖木儿,而顺帝老兄则不得不包庇孛罗帖木儿。如此一来,双方更是打得难解难分。
至正二十四年,朝廷有人状告孛罗帖木儿、老的沙等人图谋不轨。三月,顺帝终于下诏削夺孛罗帖木儿的官职和兵权。可是这个孛罗帖木儿也不是好惹的,他居然发兵向大都示威。七月,扩廓帖木儿部将白锁住以万骑保卫京师,结果在交战中白军失利,他们只得保护着太子来到了扩廓的老巢太原。而孛罗帖木儿则干脆率军杀入了大都,并入朝做了发号施令的丞相。
次年,扩廓发大兵直捣孛罗帖木儿的老巢大同。接着,皇太子又号召天下兵马入京讨逆,很快孛罗帖木儿就兵败伏诛。而扩廓扈从皇太子入朝后就被封为了左丞相,这是九月间的事。两个月后,习惯于戎马生涯的扩廓即请命南还视师,朝廷应允。
此时,中原地区虽然已太平无事,可是就整个南方而言,自江淮至川蜀,已经都不再是元朝的地盘。明玉珍早已在四川称帝建国,而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基本消灭了陈友谅的势力,并准备伺机消灭张士诚,进而统一南方地区。
不久,扩廓被封为河南王,并代理了天下兵马的总司令,其“官属之盛,几与朝廷等”。见于朱元璋势力已经坐大,扩廓一时间倒并无南下的意图。
为了激励将士,朱老大先前已经斩杀了元朝使者。扩廓于是又不得不遣使向朱元璋通好,还向朱元璋献上了宝马。朱老大于是派出中书省都事汪河至开封,并致书扩廓道:元朝的土崩瓦解已成定局,咱们可得好好打算;您的养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之前派人到开封只是为了刺探虚实,并不是真想投降元朝;现在对于您的惠赐,我自然要有所表示,从今往后,希望咱们双方可以和平相处。
本来,如果此时元朝的各派势力若都听命于扩廓的话,那么对于朱元璋的统一大业无疑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可是,这时却又有人出来挑事了,他们认为位居于扩廓之下实在是很不爽。
李思齐起兵的资历是同李察罕一般老的,所以他首先就不满朝廷任命扩廓为总司令。接着,先前李察罕所部的张良弼、孔兴、脱列伯等也自恃功高,他们都不想听命于扩廓这个后生小辈,以至于“各怀异见,请别为一军,莫肯统属”。
但扩廓也不是吃素的,他的野心并不是要做一个贪图安逸的地方军阀,他身边的不少谋士都在鼓动他成就“大事”。于是,新一轮的军阀混战又开始了。
而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如果李察罕不死,他的权威与号召力都在其养子之上;而且他的头脑、做事也一定要比扩廓成熟,那么北方地区到时可能真的要出现一个“曹操”了。当然,此时南北方的综合实力对比已经同东汉末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混战期间,扩廓也与皇太子闹得有些不愉快。
太子想要逼迫顺帝退位,可是扩廓却不予以支持;太子又数次催促扩廓南征,可是扩廓一面命弟弟脱因帖木儿等人盘踞山东,一面继续西向同李思齐等人纠缠。
至正二十七年八月,皇帝下诏命皇太子亲自统帅天下兵马,而分配任务如下:命扩廓帖木儿以其兵自潼关以东,肃清江淮;李思齐则以其兵自凤翔以西,进取川蜀;秃鲁以其兵与张良弼、孔兴、脱列伯等取襄樊;王信以其兵固守山东信地。
可是诏书虽下,不仅一贯嚷嚷着要亲自上阵的皇太子没有动静,而分兵进取的命令扩廓也不肯接受。就在这时,眼见扩廓有不臣之心,其属下的几员大将貊高、关保等便萌生了诛灭扩廓之心,最终他们开始举兵*扩廓。
十月,扩廓已步入了众叛亲离的孤立境地,结果朝廷又进一步瓦解了他的兵权。身处不利的扩廓只得受诏,而以一支孤军屯驻于泽州(位于今山西东南)一带。与此同时,朝廷再次下诏令诸军南下。
可是到了至正二十八年即洪武元年(1368)时,不甘心被人摆布的扩廓不仅派兵占据了太原,而且还尽杀了朝廷所置官属。于是皇太子不得不命令各军夹攻泽州、*扩廓,而顺帝又下诏削夺了扩廓的爵邑。
二月,扩廓退守于平阳一带,眼看已是四面楚歌。而就在这时,朱明的北伐大军反而把他给“救”了。
当时,大明王朝的北伐军队已经打到了河南,感到火烧眉毛的李思齐等人见状不得不赶紧私下里同扩廓和解,然后带领着军队奔回了关中老巢据守。七月时,貊高、关保等保皇派还在继续进攻着平阳,有些灰心丧气的扩廓已不敢出城应战。但是一天晚上,扩廓趁貊高等人不备,突然率军杀出,最后竟擒杀了貊高、关保等人。
朝廷闻讯后,强硬的态度也开始出现了急剧变化,而扩廓本人又上疏表白了委曲的心迹,于是双方很快达成了和解。此时,中原之地已尽被明军占领,朝廷急忙下令恢复扩廓官职,并令各路迅速出兵以图夺回河南、山东。
然而,一切都已经太晚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用《朱元璋评传》中一句巧妙的话说:大元的“一切内耗便在客观上使旧王朝臣僚们成了个个为朱明新朝效力的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