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决战(上)
作者:天下乞男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81

就在大军出发前,朱老大特意鼓舞诸将道:“陈友谅构兵不已,复围洪都,彼累败不悟,是天夺其魄而促之亡也!吾当亲往,尔诸将其各整舟楫,率士马以从。”

陈友谅穷兵黩武、屡败不悟,天欲其亡、先令其狂,消灭他的时刻到了!大伙跟我来!

这一天,朱家军在龙江中祭起大旗,清点舟师凡二十万众,其中右丞徐达、参知政事常遇春、帐前亲军指挥使冯国胜、同知枢密院事廖永忠、俞通海等随从出征,当然还有参谋刘基等人。

就在船队经过新河口时,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鱼,不少人都把它说成是“龙”,真是好兆头啊!不过也有倒霉的,因为大风把冯国胜的座船给吹翻了,朱老大认为这是很不吉利的,于是就不得不命令冯国胜返回了应天――要说运气,这冯老二一辈子确实够衰的,到头来不得好死;若论战斗力,他也算是当世一流了;鄱阳湖决战朱老大不用他,这真是有点可惜了。

而陈友谅的另一大失算,还在于他没有留下重兵守住鄱阳湖湖口,这样一来也就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也许他根本没有料到朱元璋敢来。所以当朱元璋大军到达湖口时,朱元璋便“遣指挥戴德以一军屯于泾江口,复以一军屯南湖觜以遏友谅归师,又遣人调信州兵守武阳渡,防其奔逸。”朱家军封锁住了湖口,将陈友谅的归路彻底堵住了。

此时,距离陈友谅首战洪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八十五天,当陈皇帝听闻到朱元璋大军到来的消息时,他先是表示震惊,继而不得不解了洪都之围,并整军东出鄱阳湖以迎战朱家军水师。

朱元璋率领诸军由松门入鄱阳湖,此时的他已是踌躇满志,他再次晓谕诸将道:“两军相斗勇者胜,陈友谅久围洪都,今闻我师至,而退兵迎战,其势必死斗。诸公当尽力,有进无退,剪灭此虏,正在今日!”狭路相逢勇者胜,只许前进不得后退,这既是动员也是告诫。

的确,朱元璋看清了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如果能在此战中重创陈家军,那么未来西线的大局也就基本奠定了。鄱阳湖一战,只要把握得好,就一定可以创造奇迹!诸将也都明白这一道理,而且这又是一场空前的大战,所以大家也是摩拳擦掌,精神无不振奋。

目前来看,鄱阳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面积在三千平方公里以上;在元末时,估计其总面积应该不下四千平方公里,约相当于今天的好几县的面积。的确是个好战场,但大船行驶时也容易搁浅。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二十日,朱元璋大军与陈友谅大军在鄱阳湖中的康郎山①附近水域遭遇。首先说兵力对比,陈家军既已在洪都之战中死伤数万之众,而朱家军也有不少留守湖口的部队,所以陈、朱双方兵力应该大致为2比1。另外,舰只数量的问题后面还会提到,但可以肯定,陈家军的舰只绝不是像有些人说的二百多艘,它至少在千艘以上,而且也可能不止于巨舰。

开战在即,陈友谅将他的巨舰群紧密地排列在了一起,以先从整体气势上压倒朱家军。这时,只听朱老大给诸将打气道:“彼巨舟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可破也!”它们虽然样子很吓人,但都挤在一起,行动不便。

于是朱元璋便把大军分为了十一队,火器、弓弩以次而列,他还告诫诸将道:“在接近敌船时,要先发火器,再用弓弩。等到靠上去时,再以短兵相接。”

第一天也就是安排部署,并没有正式进行交战。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陈家军的杀手锏大概在于威力巨大的抛石机一类,而且他们又迫使朱家军处于仰攻及下流的不利地位。而朱家军的技术优势主要也在于配备了先进的火器,这与朱元璋等人的一向重视分不开,当时这些火器就包括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神机箭等。据说刘基对火器就很有研究,也积极提倡。

在之前的渡江战役时,朱元璋就已经看到了火器的巨大威力,而且为了弥补自己技术、战术上的劣势,大力发展、装备火器,不仅可以对付陈友谅这样的强敌,也可以在将来用以对付冲击力强大的蒙古骑兵。

所以明朝军队重视火器后来就很成了传统,到永乐时还专门设立了使用热兵器的神机营;像名将戚继光在对付蒙古军队时,也是以火器取胜。

① 即今日鄱阳湖内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