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一章中我们已经讲到,朱元璋在称吴王之后,下一步的目标即是夺取全天下并为称帝做准备了。此时的他是踌躇满志的,也是小心谨慎的,他并没有因一时的胜利而被冲昏头脑,相反更有任重道远之感。
俗语言“小人得志”,很多人一旦得志往往就会变得猖狂、骄傲起来,也开始变得麻痹大意,以至于行而不远、难成大器;相反,只有那些真正胸怀远大的人,才会永不停歇地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而“志不立者智不达”,只有树立远大目标,才会最终拥有超人的聪明才智。
无疑,朱元璋既有王霸之志,也有王霸之才。
制度是立国之本,为了能够适应将来新王朝的需要,朱元璋就必要进行一些正规化的制度调整。就像他之前跟徐达强调礼法,一个国家就应该有一个国家的体统、规矩,这是一个小集团、小集体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礼法”是儒家治国的核心理念,为此朱元璋有一次又不禁对一位廷臣说道:“剽悍、骄暴,这并不是人的本性,而是人的生活习性所致!如果有礼法可以始终约束、引导着人,那么剽悍者就可以变得柔和些,骄暴者就可以变得规矩、踏实起来,就像烈马一般,只要调御有道,时间一久它自然就会被成功驯化……所以,当今的急务就是使人知遵礼、能守法。”
另外,朱元璋深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他要保证自己对于军队的绝对有效的领导。意大利著名的政论家马基雅维里在其《君主论》中就曾着重说道:“除了战争、军事制度和军事训练之外,君主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和想法,也不应该把心思用于研究其他的事,因为军事艺术理应是统治者的唯一艺术。”由此可见,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门艺术的效力,不仅能使天生为君主的人保持住自己的地位,还多次使平民出身的人登上君主之位。”此言更可以具体到朱元璋身上。
除了对于军制有所调整外,朱元璋还设置了武德、龙骧、豹韬、飞熊、威武、广武、兴武、英武、鹰扬、骁骑、神武、雄武、凤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卫亲军指挥使司。如此一来,不仅分散了亲军将领的权力,也加强了亲军的力量。
与此同时,为了昭示、鼓舞后来者,对于那些在革命战争中牺牲的无数英雄们,朱元璋也没有忘了专门去纪念他们。
至正二十四年春,朱老大命建“忠臣祠”于鄱阳湖之康郎山,而且还学着唐太宗在凌烟阁纪念二十四功臣的样子,命人专门绘制了某些死难功臣的画像。
当时他是这样跟中书省的臣僚们交代的:“崇德报功,这是国家的一项大典。自古兵争,难免会有很多的忠臣烈士以身殉国,其英风义气,虽死犹生……在去年的鄱阳湖大战中,死难的忠臣良将数不胜数,如果不能彰显他们的功绩,那么何以安慰死者,又何以激励来者呢?”
因此,必然要让那些死难者享尽哀荣,让他们的家属受到优待,如此才能够在未来的革命战争中不乏前仆后继者。
自然,朱家班此时的工作重心仍在于继续巩固和扩大占领区域,尤其大力扩张消灭陈汉的战果,为尽快中原逐鹿而努力。
于是这年四月的一天,朱老大在退朝之后与孔克仁等议论前代的成败得失,为此他又说道:“秦朝以暴虐及宠任赵高等奸佞之臣,而导致天下土崩。汉高祖起自布衣,却能以宽大驾驭群雄,因此被推戴为天下之主。可如今的天下大势却与那时有所不同,元朝的号令、纪纲已经废弛,所以多有豪杰蜂起,雄霸一方。然而这些豪杰们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这也是他们不能成就大事的根本原因。”
说完这话,朱老大感叹良久,仿佛若是能有众望所归的真命天子出现,那么就不用自己如此辛苦了,做个打工仔也挺好。继而他又分析道:“天下有兵,河北有孛罗帖木儿,河南有扩廓帖木儿,关中有李思齐、张良弼。然有兵而无纪律者,河北也;稍有纪律而兵不振者,河南也;道途不通、馈饷不继者,关中也;江南,则惟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而尚间谍,其御众尤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之众固守疆土,修明军政,委任将帅,俟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
显然,朱老大对于天下大势是有所洞明的,他自信自己必定能够最终夺取天下。只是他还想进一步得到臣下们的积极认同,以坚定自己的这份雄心壮志。
既是出于恭维,更可能是发自肺腑的,孔克仁于是顿首道:“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今其时矣!”
又有一次,朱老大对孔克仁道:“汉高祖起自徒步,终为万乘,何也?”
孔克仁答道:“由其知人善任使。”
朱老大又问道:“正像你说的,不过仅止于此吗?”
“应该是这样!”因为刘邦自己就说过类似的话,所以孔克仁才如此肯定地回答。
但是朱老大却认为:“周室陵夷,天下分裂,秦能一之,弗能守之。陈涉作难,豪杰蜂起,项羽矫诈,南面称孤,仁义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强忍,而承以柔逊,知其暴虐,而济以宽仁,卒以胜之。及羽死东城,天下传檄而定,故不劳而成帝业”,刘邦的成功正是建立在项羽这个敌人太失民心的基础之上,他所以能够以仁义收人心,结果不用刘邦自己多出力,“譬犹群犬逐兔,高祖则张置而坐获之者”,他只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自有韩信、彭越等人为其奔忙。
由此,朱老大又得出结论说:方今天下用兵,豪杰非二,皆为劲敌。我朱元璋立足江东,任贤抚民,伺时而动,如果只是单纯与他们角力,则猝然难定。倒不如像刘邦学习一二,知人善任固然重要,但收取人心才是根本。